㈠ 重慶特鋼廠歷史
重慶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簡稱「重鋼集團」)是一家有著百年歷史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其前身是1890年中國晚清 *** 創辦的漢陽鐵廠。重鋼集團實行母子公司管理體制,現有子公司23家,其中全資14家、控股9家,核心子公司鋼鐵股份公司分別在香港聯交所和上海證交所上市。2011年末,重鋼集團在崗職工2.1萬餘人,資產總額632億元,是重慶市屬最大國有工業企業。2011年,產鋼603萬噸鋼,實現銷售收入314億元,其中船用鋼板全年以208萬噸的年產量穩居全國行業第2位。2011年9月迅畝,以特有的「重鋼速度」實現了環保搬遷工程全線竣工投產,長壽新區形成了年產鋼650 萬噸規模。同時,大渡口老區鋼鐵生產系統全部安全有序關停。2012年10月25日,重慶鋼鐵重組,170億元收購搬遷資產。
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場,始於(998—1003年)宋真宗咸平年間,因為這里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
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逃出皇宮後削發為僧。當他流落到巴渝一帶時,曾在白岩山上的寶輪寺隱匿長達四五年。
世人知情後,就以皇帝真龍天子曾經隱居在此的事實而將寶輪寺改名為龍隱寺,白岩場也被改稱為龍隱鎮。 清朝初年,瓷器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龍隱鎮的主要產業。
1918年,瓷器本地商紳集資在鎮中青草坡創建了新工藝制瓷的「蜀瓷廠」,遠銷蜀外。後來隨著工藝進步,瓷器品種增多,名氣也擴大了起來。
龍隱鎮里,瓷器業最發達時有70多家。 民國時期,重慶成為陪都,因為水運方便,龍隱鎮成為嘉陵江中上游各個州、縣和沿江支流的農副土特產的集散之地,城裡的一些大商販干在磁器口開設分店收購貨物,輸出以棉紗、布匹、煤油、鹽糖、洋廣雜貨、日用百貨、五金顏料、土碗土紙和特產煙絲等為大宗。
(1)1992年鋼鐵廠有多少人擴展閱讀磁器口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重慶歷史文化名城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隱塌、沙磁文化、紅岩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
「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已有1800年的磁器口素有巴渝第一古鎮之稱,保存了較為完整的古建。
古鎮有古樸粗獷的巴渝遺風,有古風猶存的茶館、灶昌圓有歷史傳承的碼頭文化;有佛、道、儒三教並存的九宮十八廟;有正氣凜然的紅岩志士抗戰遺址;有獨具特色的川劇清唱、火龍表演,有工藝獨特、品種繁多的傳統旅遊產品,有享譽四方的毛血旺、千張皮、椒鹽花生等飲食三寶。 每年磁器口古鎮都會以傳統佳節為主線,大力挖掘具有鮮明傳統民俗地域特色和豐厚歷史文化積淀的紅岩文化、陪都文化、沙磁文化及巴渝文化,積極組織籌辦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的文化傳承活動。
㈡ 海鑫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幾幾年
海鑫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始創於1987年,目前是以鋼鐵為主業,集資源、金融、地產、兒童教育等產業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總資產達133億元,員工9000餘人,具備年產560萬噸鐵、600萬噸鋼、260萬噸鋼材、260萬噸板坯的綜合生產能力,公司煉鐵、煉鋼主體設備已達到國家特大型鋼鐵企業裝備水平,軋鋼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主導產品高線是「山西省優質產品」、「山西省名牌產品」,螺紋鋼是「山西標志性名牌產品」、「海鑫牌」鋼筋分別於03年和05年兩次以技術標和商務標雙第一的絕對優勢中標杭州灣跨海大橋主體工程,使得海鑫集團成為該大橋主體工程鋼筋的獨家供應商,07年「海鑫」商標榮膺「中國馳名商標」。公司已躋身中國企業500強、中國鋼鐵冶金行業50強行列,是山西省第二大鋼鐵企業。
作為區域內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公司積極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盡職盡責。納稅佔到全縣財政收入的60%以上;每年帶動當地原料、運輸、餐飲等相關產業近40億元;吸納了3600多名大中專畢業生、1100多名國企下崗職工和復退軍人、4300多名農村剩餘勞動力;公司用於扶貧濟困、修路架橋、打井灌溉、興學助教等公益事業方面的資金累計達2.8億元之多。同時,公司發起成立「海倉慈善基金會」,面向社會實施慈善救助和開展公益活動,將海鑫的光彩事業發揚光大。
㈢ 杭州鋼鐵集團公司的企業概況
杭州鋼鐵集團公司是一家以鋼鐵為主業,多元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現有職工1.69萬人,總資產290.72億元,全資及控股子公司41家。其中杭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為上市公司。2006年,杭鋼集團公司實現銷售收入303.98億元,利稅19.80億元,利潤10.51億元,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106.79% 。半山鋼鐵基地產鐵231.01萬噸、產鋼331.80萬噸、鋼材342.24萬噸、焦碳51.58萬噸。 杭鋼集團公司先後榮獲全國國有企業創建「四好」領導班子先進集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優秀企業、全國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全國企業信息化工作先進企業、全國廠務公開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綠化400佳、全國冶金綠化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自1992年起連續15年保持省級文明單位稱號,並被中國企業聯合會和中國企業家協會評為2004年度全國十大最具有影響力企業。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杭鋼2003、2004、2005連續三年名列中國最大500家企業集團前100位。
杭鋼大力實施「鋼鐵主導、適度多元、創新應變、做大做強」的發展戰略,已形成以鋼鐵為主業,房地產、貿易流通、酒店餐飲、環境保護、科研設計、高等職業教育等產業並舉的發展格局。2003年公司第二次黨代會上,集團公司確立了「跳出杭州,發展杭鋼」的戰略思路,提出了到2010年,集團公司力爭實現銷售收入超過700億元,實現利潤30億以上的奮斗目標。將杭州本部建設成為集團公司的行政中心、研發中心、營銷中心和優特鋼精品基地,將寧波鋼鐵基地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質板帶材基地,將杭鋼置業、杭鋼商貿、杭鋼旅業、紫光環保培育成為同行業優勢企業,立足浙江,面向全國,輻射全球,成為核心競爭力強、創新應變力強、企業凝聚力強、社會影響力強、持續發展力強,在全國具有一流競爭力的大型現代化企業集團。
㈣ 首都鋼鐵廠最多的時候有多少工人
曾經何時,首鋼集團在周冠武時代兼並了十個軍工企業,兼並了三個地址勘察院,擺開了山東鋼鐵基地的建設架子,擴大了設計、施工隊伍,職工總人數達到了40萬人。
㈤ 新中國成立以後鋼鐵工業發展情況
總體上,中國鋼鐵工業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1978年)為「以鋼為綱」的發展階段,第二階段(1978~2000年)為穩步快速發展階段,第三階段(2001年至今)為加速發展階段。
1、「以鋼為綱」的發展階段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鋼鐵工業的基礎十分薄弱,全國幾乎沒有一家完整的鋼鐵聯合企業。新中國成立後,鋼鐵工業開始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在蘇聯援助下建設了鞍鋼、武鋼、包鋼等鋼鐵廠,鋼鐵工業逐步建設發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
隨著「三線建設」的鋪開,在西南、西北建設了攀鋼、酒鋼、成都無縫管廠等一批新的鋼鐵企業,初步形成了新中國的鋼鐵工業布局。
考慮到鋼鐵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國家確立了「以鋼為綱」的工業發展指導方針,提出了「大躍進」、「全民大煉鋼鐵」、「超英趕美」等口號。因此,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就走上了一條以追求產值、產量增長速度為目標的粗放型的發展道路。
經過全國上下的努力,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的產量和產值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1978年,鋼鐵產量為3178萬噸,佔世界鋼產量的4.5%,居世界第4位。據統計,1952~1978年期間,鋼鐵工業產量平均每年遞增12.9%,產值每年遞增11.8%,實現利稅每年遞增9.67%。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鋼為綱」的發展指導方針下,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鋼鐵工業部門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協調發展的問題。由於對於鋼鐵工業部門的固定資產投資過大,就產生了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在資金有限的前提下,過分的投入會制約其他工業部門的發展;
另一方面由於鋼鐵工業部門的利稅貢獻,同其他產業部門相比而言較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高投入、低產出」的特點,所以較高比例的投入就會影響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資金積累。由於鋼鐵工業是一個資源消耗量大、能耗高的行業,這一階段鋼鐵工業的發展也佔用了大量的能源。
據統計,1978年,鋼鐵工業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7.36%,能源消耗占整個國民經濟消耗能源總量的12.97%。另外,企業管理水平低、職工積極性不高也是當時中國鋼鐵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實際上,在1970~1975年期間,中國鋼鐵工業已經形成了3000萬噸的生產能力,但是生產能力並不能夠得到充分實現。1974~1976年,曾經連續三年計劃生產2600萬噸鋼的目標都沒有實現,人們稱之為「三打二千六打不上」。
2、穩步快速發展的中國鋼鐵工業
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發展遇到了兩次重要機遇。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為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和資源創造了條件。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極大地激發了企業的活力。中國鋼鐵工業面對良好的發展機遇,加快了鋼鐵工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在這一階段,除了建設上海寶鋼、天津無縫鋼管廠等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大型鋼鐵企業外,又對一些老的大型鋼鐵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和升級,例如鞍鋼、武鋼、首鋼、包鋼等企業。1981年,我國與澳大利亞科伯斯公司通過簽訂補償貿易合同的方式,首次實現了改革開放以後利用外方資金和技術對鞍鋼焦化總廠瀝青焦車間進行改造。
1987年,國家計委批准了鞍鋼、武鋼、梅山(1998年後被並入寶鋼集團)、本鋼、萊鋼5個企業利用外資的項目建議書。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和吸收,中國鋼鐵企業工藝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另外,一些非國有企業也進入到鋼鐵行業,例如,沙鋼、海鑫等,並且發展迅速。同時,1992年之前,中國鋼鐵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從放權讓利到承包經營責任制,希望通過企業改革釋放強大的內在發展動力,實現了鋼產量5000萬噸和億噸兩次突破。1986年,中國鋼產量(粗鋼)超過了5000萬噸,達到5221萬噸。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更是為鋼鐵工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內在動力。1994年以來,鋼鐵行業的舞鋼、本鋼、太鋼、重鋼、天津鋼管廠、「大冶」、「八一」等12家企業,列入國家百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邯鋼、撫順鋼鐵公司、天津鋼鐵、酒泉鋼鐵等57家企業,列入地方改革試點。
到1998年,試點工作基本完成,試點鋼鐵企業均按照《公司法》實施了改組,初步明確了國家資產投資主體,理順了出資關系,建立了企業法人財產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1996年中國鋼產量(粗鋼)首次超過1億噸,達到10124萬噸,佔世界鋼產量的13.5%,超過日本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產鋼大國。2000年,中國鋼產量為12850萬噸。
3、加速發展時期
「十五」期間,中國鋼鐵工業更是實現了持續高速發展。粗鋼產量從2000年的1.3億噸,到2003年中國粗鋼產量超過2億噸,到2005年,粗鋼產量達到3.6億噸,成為全球第一個粗鋼產量突破3億噸的國家,再到2006年粗鋼產量達到4.2億噸,連續實現了鋼產量2億噸、3億噸和4億噸的三次跨越。
2001~2007年期間,鋼產量年均增長率為21.04%,其中,2001、2003、2004和2005年這四年年增長率都是保持在20%以上,2005年鋼產量同上年相比增長率更是創紀錄的高達30.42%,同時,中國鋼鐵工業在整個工業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2006年,中國規模以上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5735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2位,僅低於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367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3位,僅低於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十二五」鋼鐵工業主要成就:
1、支撐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十二五」時期,我國粗鋼產量由3.5億噸增加到6.3億噸,年均增長12.2%。鋼材國內市場佔有率由92%提高到97%。2010年,鋼鐵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萬億元,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0%;資產總計6.2萬億元,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值的10.4%,為建築、機械、汽車、家電、造船等行業以及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品種質量明顯改善
「十二五」時期,我國鋼鐵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鋼材品種齊全,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大部分品種自給率達到100%。
關鍵鋼材品種開發取得長足進步,高強建築用鋼板、抗震建築用高強螺紋鋼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線鋼、大型水電站用鋼、高磁感取向硅鋼、高速鐵路用鋼軌等高性能鋼鐵材料有力支撐了相關領域的發展;
保障了北京奧運會場館、上海世博會場館、災後重建、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以及西氣東輸、三峽工程、京滬高鐵等國家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
3、技術裝備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二五」時期,重點統計鋼鐵企業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爐生產能力所佔比例由48.3%提高到60.9%,100噸及以上煉鋼轉爐生產能力所佔比例由44.9%提高到56.7%,大部分企業已配備鐵水預處理、鋼水二次精煉設施,精煉比達到70%。
軋鋼系統基本實現全連軋,長期短缺的熱連軋、冷連軋寬頻鋼軋機分別由26套和16套增加到72套和50套。寶鋼、鞍鋼、武鋼、首鋼京唐、馬鋼、太鋼、沙鋼、興澄特鋼、東特大連基地等大型鋼鐵企業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十二五」期間,共淘汰落後煉鐵產能12272萬噸、煉鋼產能7224萬噸,高爐爐頂壓差發電、煤氣回收利用及蓄熱式燃燒等節能減排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部分大型企業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促進了鋼鐵工業節能減排。
2010年,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各項節能減排指標全面改善,噸鋼綜合能耗降至605千克標准煤、耗新水量4.1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63千克,與2005年相比分別下降12.8%、52.3%和42.4%。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由90%提高到94%。
㈥ 包頭鋼鐵廠八十年代有多少工人
包括礦山工人八萬多人,白雲鄂鉑礦工人就有兩萬多人。包鋼是全國當時的十大鋼之一,排名在第七位,高於唐鋼,本鋼,馬鋼等。
㈦ 太鋼有多少人
2005年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員工人數為52124。
參考:2005年山西企業強排名表 太原部分
排名 企業名稱 銷售收入 凈利潤 所有者權益 總資產 員工數(人) 研發費用
1 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2913867 122178 1094889 3159599 52124 16233
2 山西省煤炭運銷總公司 2522131 105757 625310 1642265 39538
4 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1832602 29144 1363750 3826750 148506
5 太原鐵路分局 1150837 24477 1399711 1762633 68103 707
6 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 1008000 3988 113944 704600 30619
7 中石化山西分公司 940970 16377 194772 410170 3922
10 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公司 700287 21146 117411 537518 5100
11 中鐵十七局集團有限公司 680000 5808 62377 354563 12968
14 中國第十三冶金建設公司 631484 3620 91004 396234 13351
16 山西移動通信有限責任公司 512719 72921 405246 627837 2200
17 山西建築工程(集團)總公司 494818 827 57625 580592 38750 452
21 山西電力太原供電分公司 358100 275211 2654
25 美錦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302740 57042 309624 542021 6022 500
28 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277943 346 127962 612571 13869 6909
29 太原煤炭氣化有限責任公司 253294 —4894 60998 544166 12109 111
35 晉西機器工業集團 190968 1162 127714 287574 7502 5035
36 太原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178948 303 115127 561133 9928
45 山西省機電設備總公司 148667 —142 2081 51887 266
46 國電太原第一熱電廠 148416 —8146 -10851 321910 3395
49 山西大昌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135172 384 17025 48643 600
50 山西華宇集團有限公司 134800 7406 95477 267591 6000
54 中鐵十二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128015
60 中石化山西太原分公司 122238 5372 1024 8292 1200
61 山西省郵政局 121725 —133 143284 262818 20361
64 山西昆明煙草有限責任公司 111905 5537 76522 104489 1534 63
70 金業煤焦化集團古交有限公司 106215 934 120156 155945 1212
71 省煤炭運銷總公司太原分公司 105305 3333 27546 86604 230
74 太原市建築工程總公司 100470 173 16204 62477 10258
75 大唐太原第二熱電廠 99870 506 196763 2606
80 太原市洪達(集團)有限公司 90614 5413 43578 84422 4300
82 中化二建集團有限公司 85252 108 16205 67411 4997
83 太原市梗陽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84537 4550 57934 151446 1600
86 山西東輝煤焦化集團有限公司 79705 9351 41720 152230 2288 140
87 太原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78750 —511 47603 1294793 2084
88 山西普國實業有限公司 78500 223 25586 36780 216
89 山西四建集團有限公司 76742 1464 9428 88929 1929 210
92 山西省第五建築工程公司 73338 1456 9364 64841 2167 308
93 中國北車集團太原機車車輛廠 73225 523 21433 69649 5373
94 恆康乳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209 1956 16583 47264 800
98 美特好連鎖超市有限公司 67336 2449 6063 29208 3052
㈧ 九十年代浙江有多少鋼鐵廠
九十年代浙江有4鋼鐵廠
1978~1992年間,我國鋼鐵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共計1465.43億元,1992年的鋼產量更是突破了4000萬噸。
投資加大了,產能提升了,廢鋼埋和需求自然水漲船高。
二是這一時期,國家對廢鋼產業的管理逐漸規范化、市場化。
從1976年開始,廢鋼逐步被納入到了計劃經濟管理范疇內,國家專門成立了從事廢鋼管理的機構。到1986-1995年之間,廢鋼開始邁慧液基向市場化、產業化。從1996年起,廢鋼產業快速發展,行業日漸規范前謹。
正是有了市場准入這個大前提,主人公許半夏才有從事廢鋼進出口項目的資格。
㈨ 首鋼集團有多少人
首鋼集團及其各個子分公司公有員工18萬人,加上協力工和短期用工共有40萬人就業,這是值得尊重的社會貢獻率極大的企業,不能僅僅用他的效益去衡量他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