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鋼鐵是由什麼煉成的,怎樣的煉成的和小說無關
鋼鐵是由鐵礦石煉成的,最根本的元素是鐵和碳,含碳量的高低決定的鋼鐵的質量,通常含碳量為0.02%至2.04%就稱為鋼材,含碳量高則硬度高,但比較脆,容易斷,含碳量低則比較軟,但非常韌,可以彎折。
爐溫低,鐵礦石不熔化,在一氧化碳的作用下還原為「塊煉鐵」,含碳量極低,質地軟,雜質多,也就是通常鐵匠拿火鉗夾著打造器物的那種,在燒熱的木炭上滲碳後進行疊打,就是打扁了後折疊起來再次打扁,這樣能使鐵塊含碳量增加及均勻分布,也可以去除掉夾雜在鐵塊里的雜質(如硫、磷之類非金屬元素)。每疊一次就稱為一煉,百煉寶刀就是指用疊打了一百次的鐵塊做的刀。
爐溫高,鐵礦石直接熔化成鐵水流出來而得到的叫「生鐵」,含碳量高,較硬,通常是倒進模子里,冷卻後直接成為器物,如各種農具。如果對器物要求不高就用這種方法。
「生鐵」也有數種,因為處理方法的不同,同樣含碳量的鐵性質也不一樣。同樣是含碳鐵4%的鐵,如果該鐵塊里有60%的碳是凝聚成石墨形態(純碳),只有另外40%的碳是以滲碳體的形態存在,那這種鐵的實際含碳量其實只有1.6%,已經算是鋼材了。
所以生鐵又分為
含碳大多為滲碳體形態的「白口鐵」,又稱「煉鋼生鐵」,現代所說的「生鐵」就是「煉鋼生鐵」。
含碳為片狀石墨的「灰口鐵」,又稱「鑄造生鐵」,簡稱「鑄鐵」。
含碳為球形石墨的「球磨鑄鐵」,性質跟「灰口鐵」差不多,是它的威力加強版,由「白口鐵」進行熱處理後得到的,即通過長時間加熱,將「白口鐵」中的碳化鐵分解為鐵和石墨,消除大塊的滲碳體。石墨有潤滑作用,所以鑄鐵很耐磨。
「灰口鐵」的性能遠遠要強過「白口鐵」,可以直接做鐵器。生鐵和鑄鐵的產生主要看爐溫的高低。爐溫高出來的是「灰口鐵」,也就是鑄鐵,爐溫低出來的就是「白口鐵」,即「生鐵」。
此外還有炒鋼法和灌鋼法
炒鋼是把生鐵打碎,加熱,把含碳量降低,炒成含碳量低的「熟鐵」(控製得好可以直接炒成中碳鋼和高碳鋼,但不好控制,所以一般直接炒成熟鐵)。炒成熟鐵後就像「塊煉鐵」一樣,滲碳後打成鋼材。
灌鋼是把含碳高的「生鐵」和含碳量低的「熟鐵」一起加熱,合煉成含碳量適中的鋼材。這種鋼材已經可以應付大部分的鐵器需要,如果要做神兵利器的話,還要再拿到爐子上滲碳再把雜質打出來才行鍛造成中碳鋼或高碳鋼才行。但比「百煉鋼」那種從含碳量幾乎為零開始打起要輕松得多,當然,性能通常要差一些。
以上為簡單過程,已經是盡量簡單的過程了,技術水平也只到公元六世紀。
現代的煉鋼術可以直接理解為把鐵礦石一口氣直接煉成相對優質鋼材的方法。
Ⅱ 大煉鋼鐵是哪年
大煉鋼鐵發生在1958年8月17日。
這次事件的發生源於我國的鋼鐵產量要超上英國,在僅僅十五年內,所以為了追求鋼鐵的產量,全民開始煉鋼。
1958年9月至12月的大煉鋼鐵運動,在「大躍進」中盲目追求鋼鐵生產高速度發展的一次大規模的群眾運動,其結果造成了國民經濟比例的嚴重失調。
這次全民大煉鋼鐵運動
是從「十五年趕超英國」的口號提出之後,由鋼鐵生產高指標開始搞起來的。1957年11月,在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莫斯科會議期間,提出了15年內要在鋼鐵和其他主要產品的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英國。
從此黨對國民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逐漸轉向「以鋼為綱」,鋼鐵生產指標越提越高。
Ⅲ 煉鋼是物理還是化學性質
當然是物理性質,
煉鋼不改變物質結構。
Ⅳ 大煉鋼鐵是哪年大煉鋼鐵歷史上是什麼時候
大煉鋼鐵,是在大躍進時代的1958年。1958年8月17日,中央北戴河會議提出:實現1070萬噸鋼的目標,至此全國掀起全民大煉鋼鐵高潮。
Ⅳ 大煉鋼鐵是什麼意思
恩、是差不多。有貶義。是指大躍進時期。
Ⅵ 當年的[大越進] 怎麼說全民去大練 鋼鐵 是怎樣去練的人們為什麼要去練 鋼鐵
就是把全部人家的金屬器材都收集在一起,大練鋼鐵,大家都一起吃大鍋飯。那時還不按公分算。導致後來很多人偷懶,不正經干,吃白飯。於是就。。。
Ⅶ 鋼鐵冶煉屬於什麼行業 鋼鐵企業是製造業嗎
鋼鐵冶煉是鋼、鐵冶金工藝過程的總稱,屬於工業行業。
現代煉鐵絕大部分採用高爐煉鐵,個別採用直接還原煉鐵法和電爐煉鐵法。煉鋼主要是以高爐煉成的生鐵和直接還原煉鐵法煉成的海綿鐵以及廢鋼為原料,用不同的方法煉成鋼,其基本生產過程是在煉鐵爐內把鐵礦石煉成生鐵,再以生鐵為原料,用不同方法煉成鋼。
鋼鐵冶煉過程中,為了除去磷、硫等雜質,造成反應性好、數量適當的爐渣,需要加入冶金熔劑,如石灰、螢石等;為了控制出爐鋼水溫度不致過高,需要加入冷卻劑,如氧化鐵皮、鐵礦石、燒結礦或石灰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