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鐵貿易 > 鋼鐵冷卻稱為什麼

鋼鐵冷卻稱為什麼

發布時間:2023-03-25 04:40:36

① 將鋼加到A1或Acm以上50-70度,保溫後在靜止的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方法稱為什麼

加熱後在空氣中冷卻的方法叫正火。

② 金屬在高溫加熱後迅速冷卻會發生什麼為什麼

金屬在高溫加漏歷熱後迅速冷卻可分兩類,一類是黑色金屬,即鋼鐵之類,通過高溫加熱後迅速冷卻俗稱淬火,可改變金屬晶體組織結構,以達到達不同的硬度要求,這類金屬淬火後硬度都和搜塵可提高很多,另一類就是有色金屬高溫加熱後冷卻稱為固容,也是通過這種處理來改變內部晶體組織結構,以達到使用或者是後加工序的要求的.一般有色金屬高溫加熱後迅速冷卻會變軟喚禪,不象黑色金屬,是剛好相反的.常見有銅、不透鋼、鋁之類.熱處理是一門比較復雜的學問,在這里只簡單說下,希望你明白.

③ 鋼鐵熱處理方式有哪些

問題一:鋼鐵的熱處理主要有哪幾種方法? 鋼鐵整體熱處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種基本工藝。 退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材料和工件尺寸採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後進行緩慢冷卻,目的是使金屬內部組織達到或接近平衡狀態,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為進一步淬火作組織准備。 正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宜的溫度後在空氣中冷卻,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組織更細,常用於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時用於對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為最終熱處理。 淬火是將工件加熱保溫後,在水、油或其它無機鹽、有機水溶液等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淬火後鋼件變硬,但同時變脆。 為了降低鋼件的脆性,將淬火後的鋼件在高於室溫而低於650℃的某一適當溫度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再進行冷卻,這種工藝稱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體熱處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與回火關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四把火」隨著加熱溫度和冷卻方式的不同,型簡又演變出不同的熱處理工藝。為了獲得一定的強度和韌性,把淬火和高溫回火結合起來的工藝,稱為調質。某些合金淬火形成過飽和固溶體後,將其置於室溫或稍高的適當溫度下保持較長時間,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強度或電性磁性等。這樣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時效處理。把壓力加工形變與熱處理有效而緊密地結合起來進行,使工件獲得很好的強度、韌性配合的方法稱為形變熱處理;在負壓氣氛或真空中進行的熱處理稱為真空熱處理,它不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脫碳,保持處理後工件表面光潔,提高工件的性能,還可以通入滲劑進行化學熱處理。 表面熱處理是只加熱工件表層,以改變其表層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為了只加熱工件表層而不使過多的熱量傳入工件內部,使用的熱源須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單位面積的工件上給予較大的熱能,使工件表層或局部能短時或瞬時達到高溫。表面熱處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應加熱熱處理,常用的熱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應電流、激光和電子束等。 化學熱處理是通過改變工件表層化學成分、組織和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化學熱處理與表面熱處理不同之處是後者改變了工件表層的化學成分。化學熱處理是將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質(氣體、液體、固體)中加熱,保溫較長時間,從而使工件表層滲入碳、氮、硼和鉻等元素。滲入元素後,有時還要進行其它熱處理工藝如淬火及回火游祥。化學熱處理的主要方法有滲碳、滲氮、滲金屬。 熱處理是機械零件和工模具製造過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大體來說,它可以保證和提高工件的各種性能 ,如耐磨、耐腐蝕等。還可以改善毛坯的組織和應力狀態,以利於進行各種冷、熱加工。 例如白口鑄鐵經過長時間退火處理可以獲得可鍛鑄鐵,提高塑性;齒輪採用正確的熱處理工藝,使用壽命可以比不經熱處理的齒輪成倍或幾十倍地提高;另外,價廉的碳鋼通過滲入某些合金元素就具有某些價昂的合金鋼性能,可以代替某些耐熱鋼、不銹鋼;工模具則幾乎全部需要經過熱處理方可使用。

問題二:鋼的熱處理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根據工藝方法不同,鋼鐵的熱處理分為三大類。
一 整體熱處理(包括 退火, 正火,淬火,淬火+回火,調質及其他)。
二 表面熱處理 (包括 表面淬火和回火等,)
三 化學熱處理(包括 滲碳 ,滲氮,碳氮共滲,氮碳共滲,滲其他非金屬,滲金屬,多元共滲,溶滲)。
所有熱處理都是有 加熱 保溫 冷卻三個神租搏階段組成的。

問題三:鋼鐵的熱處理工藝有哪幾種?其特點是什麼? 1.退火 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溫度(可以查閱有關資料)後,一般隨爐溫緩慢冷卻。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與壓力加工性能;2.細化晶粒,改善力學性能,為下一步工序做准備;3.消除冷、熱加工所產生的內應力。 應用要點:1.適用於合金結構鋼、碳素工具鋼、合金工具鋼、高速鋼的鍛件、焊接件以及供應狀態不合格的原材料;2.一般在毛坯狀態進行退火 。
2.正火 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Ac3或Accm 以上30~50度,保溫後以稍大於退火的冷卻速度冷卻。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與壓力加工性能;2.細化晶粒,改善力學性能,為下一步工序做准備;3.消除冷、熱加工所產生的內應力。 應用要點:正火通常作為鍛件、焊接件以及滲碳零件的預先熱處理工序。對於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結構鋼及低合金鋼件,也可作為最後熱處理。對於一般中、高合金鋼,空冷可導致完全或局部淬火,因此不能作為最後熱處理工序。
3.淬火 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相變溫度Ac3或Ac1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在水、硝鹽、油、或空氣中快速冷卻。 目的:淬火一般是為了得到高硬度的馬氏體組織,有時對某些高合金鋼(如不銹鋼、耐磨鋼)淬火時,則是為了得到單一均勻的奧氏體組織,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蝕性。 應用要點:1.一般用於含碳量大於百分之零點三的碳鋼和合金鋼;2.淬火能充分發揮鋼的強度和耐磨性潛力,但同時會造成很大的內應力,降低鋼的塑性和沖擊韌度,故要進行回火以得到較好的綜合力學性能。
4.回火 操作方法:將淬火後的鋼件重新加熱到Ac1以下某一溫度,經保溫後,於空氣或油、熱水、水中冷卻。 目的:1.降低或消除淬火後的內應力,減少工件的變形和開裂;2.調整硬度,提高塑性和韌性,獲得工作所要求的力學性能;3.穩定工件尺寸。 應用要點:1.保持鋼在淬火後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時用低溫回火;在保持一定韌度的條件下提高鋼的彈性和屈服強度時用中溫回火;以保持高的沖擊韌度和塑性為主,又有足夠的強度時用高溫回火;2.一般鋼盡量避免在230~280度、不銹鋼在400~450度之間回火,因為這時會產生一次回火脆性。
5.調質 操作方法:淬火後高溫回火稱調質,即將鋼件加熱到比淬火時高10~20度的溫度,保溫後進行淬火,然後在400~720度的溫度下進行回火。 目的:1.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提高加工表面光潔程度;2.減小淬火時的變形和開裂;3.獲得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 應用要點:1.適用於淬透性較高的合金結構鋼、合金工具鋼和高速鋼;2. 不僅可以作為各種較為重要結構的最後熱處理,而且還可以作為某些緊密零件,如絲杠等的預先熱處理,以減小變形。
6.時效 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80~200度,保溫5~20小時或更長時間,然後隨爐取出在空氣中冷卻。 目的:1. 穩定鋼件淬火後的組織,減小存放或使用期間的變形;2.減輕淬火以及磨削加工後的內應力,穩定形狀和尺寸。 應用要點:1. 適用於經淬火後的各鋼種;2.常用於要求形狀不再發生變化的緊密工件,如緊密絲杠、測量工具、床身機箱等。
7.冷處理 操作方法:將淬火後的鋼件,在低溫介質(如乾冰、液氮)中冷卻到-60~-80度或更低,溫度均勻一致後取出均溫到室溫。 目的:1.使淬火鋼件內的殘余奧氏體全部或大部轉換為馬氏體,從而提高鋼件的硬度、強度、耐磨性和疲勞極限;2. 穩定鋼的組織 ,以穩定鋼件的形狀和尺寸。 應用要點:1.鋼件淬火後應立即進行冷處理,然後再經低溫回火,以消除低溫冷卻時的內應力;2.冷處理主要......>>

問題四:常用鋼的熱處理方法有哪些? 鋼的熱處理是將鋼在固態下,通過加熱、保溫和冷卻的方式來改變其內部組織,從而獲得所需性能的一種工 藝方法。熱處理的主要種類如下:退火:把鋼加熱到一定溫度並在此溫度下保溫,然後緩慢地冷卻到室溫,這一熱處理工藝稱為退火,常用的 退火方法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應力退火。正火: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在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方法稱為正火。正火與退火的目的 基本相同,但正火的冷卻速度比退火冷卻速度快,得到的組織較細,硬度、強度較退火高。淬火: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經保溫後快速在水(或油)中冷卻的熱處理方法稱為淬火。它的目的是提高材料 的強度、硬度、耐磨性等。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單介質淬火法、雙介質淬火法、分級悴火。常川淬火劑有水、油或 鹽、鹼的水溶液。回火:將淬火後的鋼重新加熱到某一溫度,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以一定的方式冷卻至室溫,這種熱處理方 法稱為回火。回火是淬火的繼續,經淬火的鋼須進行回火處理.回火的目的是減少或消除工件淬火時產生的內應力 ,適當調整鋼的強度和硬度,穩定組織,使工件在使用過程中不發生組織轉變。回火的種類有低溫回火、中溢回 火和高溫回火,其中「淬火十高溫回火」也稱「調質處理」,經調質處理的零件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表面淬火:通過快速加熱使工件表面迅速達到淬火溫度.不等到熱量傳到心部就立即冷卻的熱處理方法。常用 的方法有火焰加熱表面淬火、感應加熱表面悴火等。化學熱處理:鋼的化學熱處理是將工件置於化學介質中加熱保溫,改變表面的化學成分,從而改變表層性能 的熱處理工藝。常見的方法有滲碳、滲氮、液體碳氮共滲等。

問題五:鋼鐵材料的熱處理常識有哪些 金屬材料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
退火: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使它慢慢冷卻,稱為退火。鋼的退火是將鋼加熱到發生相變或部分相變的溫度,經過保溫後緩慢冷卻的熱處理方法。退火的目的,是為了消除組織缺陷,改善組織使成分均勻化以及細化晶粒,提高鋼的力學性能,減少殘余應力;同時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韌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所以退火既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遺留的組織缺陷和內應力,又為後續工序作好准備,故退火是屬於半成品熱處理,又稱預先熱處理。
正火:正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使鋼全部轉變為均勻的奧氏體,然後在空氣中自然冷卻的熱處理方法。它能消除過共析鋼的網狀滲碳體,對於亞共析鋼正火可細化晶格,提高綜合力學性能,對要求不高的零件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藝是比較經濟的。
淬火: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很快放入淬火劑中,使其溫度驟然降低,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速度急速冷卻,而獲得以馬氏體為主的不平衡組織的熱處理方法。淬火能增加鋼的強度和硬度,但要減少其塑性。淬火中常用的淬火劑有:水、油、鹼水和鹽類溶液等。而高速鋼的淬火劑可以是「風」,所以高速鋼又被稱為「風鋼」。
回火:將已經淬火的鋼重新加熱到一定溫度,再用一定方法冷卻稱為回火。其目的是消除淬火產生的內應力,降低硬度和脆性,以取得預期的力學性能。回火分高溫回火、中溫回火和低溫回火三類。回火多與淬火、正火配合使用。
調質處理:淬火後高溫回火的熱處理方法稱為調質處理。高溫回火是指在500-650℃之間進行回火。調質可以使鋼的性能,材質得到很大程度的調整,其強度、塑性和韌性都較好,具有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
時效處理:為了消除精密量具或模具、零件在長期使用中尺寸、形狀發生變化,常在低溫回火後(低溫回火溫度150-250℃)精加工前,把工件重新加熱到100-150℃,保持5-20小時,這種為穩定精密製件質量的處理,稱為時效。對在低溫或動載荷條件下的鋼材構件進行時效處理,以消除殘余應力,穩定鋼材組織和尺寸,尤為重要。
表面處理:
表面淬火:是將鋼件的表面通過快速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但熱量還未來得及傳到心部之前迅速冷卻,這樣就可以把表面層被淬在馬氏體組織,而心部沒有發生相變,這就實現了表面淬硬而心部不變的目的。適用於中碳鋼。
化學熱處理:是指將化學元素的原子,藉助高溫時原子擴散的能力,把它滲入到工件的表面層去,來改變工件表面層的化學成分和結構,從而達到使鋼的表面層具有特定要求的組織和性能的一種熱處理工藝。按照滲入元素的種類不同,化學熱處理可分為滲碳、滲氮、氰化和滲金屬法等四種。
滲碳:滲碳是指使碳原子滲入到鋼表面層的過程。也是使低碳鋼的工件具有高碳鋼的表面層,再經過淬火和低溫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層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著低碳鋼的韌性和塑性。
滲氮:又稱氮化,是指向鋼的表面層滲入氮原子的過程。其目的是提高表面層的硬度與耐磨性以及提高疲勞強度、抗腐蝕性等。目前生產中多採用氣體滲氮法。
氰化:又稱碳氮共滲,是指在鋼中同時滲入碳原子與氮原子的過程。它使鋼表面具有滲碳與滲氮的特性。滲金屬:是指以金屬原子滲入鋼的表面層的過程。它是使鋼的表面層合金化,以使工件表面具有某些合金鋼、特殊鋼的特性,如耐熱、耐磨、抗氧化、耐腐蝕等。生產中常用的有滲鋁、滲鉻、滲硼、滲硅等。

問題六:什麼是鋼的熱處理?常用熱處理方法有哪幾種? 熱處理分為:回火、退火、正火、淬火等
其中回火等又分為高溫、低溫。
這些熱處理主要是把鋼加熱到不同的溫度,然後採用不同的冷卻方法和冷卻速度來做處理,以使鋼的內部結構發生變化,來達到想要的鋼材性能。
表面淬火
化學熱處理

問題七:什麼是鋼的熱處理/ 鋼的熱處理是指將鋼在固態下施以不同的加熱、保溫和冷卻,以改變其組織,從而獲得所需性能的一種工藝。
通過熱處理可以充分發揮鋼材的潛力,提高工件的使用性能,減輕工件的重量,節約材料,降低成本,還能延長工件的使用壽命

問題八:熱處理工藝有哪些 金屬熱處理工藝大體可分為整體熱處理、表面熱處理和化學熱處理三大類。1、整體熱處理是對工件整體加熱,然後以適當的速度冷卻,以改變其整體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鋼鐵整體熱處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種基本工藝。2、表面熱處理是只加熱工件表層,以改變其表層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為了只加熱工件表層而不使過多的熱量傳入工件內部,使用的熱源須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單位面積的工件上給予較大的熱能,使工件表層或局部能短時或瞬時達到高溫。表面熱處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應加熱熱處理,常用的熱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應電流、激光和電子束等。
3觸化學熱處理是通過改變工件表層化學成分、組織和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化學熱處理與表面熱處理不同之處是後者改變了工件表層的化學成分。化學熱處理是將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他合金元素的介質(氣體、液體、固體)中加熱,保溫較長時間,從而使工件表層滲入碳、氮、硼和鉻等元素。滲入元素後,有時還要進行其他熱處理工藝如淬火及回火。化學熱處理的主要方法有滲碳、滲氮、滲金屬。

問題九:為什麼要對鋼進行熱處理?有哪些分類方法?其依據是什麼? 20分 為了優化性能…增加其強度硬度等性能…符合使用要求

問題十:鋼材進行熱處理的時候 淬火都有哪些常用方法 淬火常用方法:
1、單介質淬火法(單液淬火法)
2、雙介質淬火法(雙液淬火法)
3、分級淬火法:
4、等溫淬火法
5、局部淬火法:
6、表面淬火法(包括中高頻感應加熱淬火法、火焰加熱淬火法、激光表面加熱淬火法、電解淬火法等等)

④ 鋼的等溫冷卻轉變的符號是什麼

鋼經加熱奧氏體化後,可以採用不同方式冷卻,獲得所需要的組織和性能。冷卻過程是鋼熱處理的關鍵工序。

實際生產中,奧氏體冷卻速度較快,必須過冷到A1溫度以下才開始轉變。在相變溫度A1以下還沒有發生轉變而處於不穩定狀態的奧氏體稱過冷奧氏體。

過冷奧氏體有兩種冷卻轉變方式:等溫轉變是指工件奧氏體化後,冷卻到臨界點(Ar1或Ar3)以下等溫時過冷奧氏體發生的轉變,波浪線表示相轉變;連續冷卻轉變是指工件奧氏體化後,以模蘆不同冷卻速度連續冷卻時過冷奧氏體發生的轉變。

1、過冷奧氏體的等溫轉變

等溫轉變是指加熱到奧氏體化的鋼,冷卻到臨界點以下保持溫度不變時,過冷奧氏體所發生的轉變。現以共析鋼為例,介紹等溫轉變曲線及轉變產物。

1)過冷奧氏體等溫轉變曲線(C曲線)

過冷奧氏體等溫轉變曲線是通過實驗的方法求得的,用來描述過冷奧氏體在A1以下各溫度等溫時的等溫轉變情況,因曲線形狀與英文字母「C」相似,故又常稱為「C曲線」。圖中左邊曲線為過冷奧氏體轉變開始線,右邊曲線為過冷奧氏體等溫轉變終了線。A1線以上是奧氏體穩定區;A1線以下,轉變開始線的左邊為過冷奧氏體區,轉變終了線的右邊是轉變產物區,轉變開始線和終了線之間為過冷奧氏體和轉變產物共存區。過冷奧氏體在各個溫度等溫時,都要停留一段時間才開始轉變,通常把這一停留時間(即轉變開始線與縱坐標軸之間的距離),稱為孕育期。在C曲線拐彎的「鼻尖」處(約550℃),孕育期最短,過冷奧氏體最不穩定,最容易分解。水平線MS為馬氏體轉變開始線(約230℃),水平線Mf為馬氏體轉變終了線(約-50℃讓備)。圖中A′表示剩餘奧氏體,即淬火冷卻到室溫後殘留的奧氏體。

2、過冷奧氏體等溫轉變產物的組織與性能

過冷奧氏體等溫轉變可分為珠光體型轉變、貝氏體型轉變。

(1)珠光體型轉變(A1~550℃),也稱高溫轉變

共析鋼過冷奧氏體在A1~550℃范圍內等溫轉變,由於在該范圍內轉變溫度比較高,奧氏體能全部分解,最後得到鐵素體和滲碳體所組成的機械混合物。在此溫度范圍內,由於過冷度不同,鐵素體和滲碳體的片層間距也不相同。轉變溫度越低,過冷度越大,片層間距越小,其強度和硬度就越高,塑性、韌性也有所改善。根據片層間距的大小,將珠光體型轉變產物通常又分為珠光體、索氏體和托氏體三種(見下表)。

(2)貝氏體轉變(550℃~MS),也稱中溫轉變

共析鋼過冷奧氏體在550℃~MS范圍內(即從C曲線「鼻尖」處到MS線)等溫轉變成貝氏體,用符號「B」表示。由於在該范圍內轉變溫度比較低,過冷度比較大,因而形成過飽和碳的鐵素體與碳化物組成的兩相機械混合物,即貝氏體。根據等溫轉變溫度和產物的組織形態不同,貝氏體又分為上貝氏體和下貝氏體兩種,分別用「B上」和「B下」表示。上貝氏體的等溫轉變溫度為550℃~350℃,其組織呈羽毛狀,強度、塑性、韌性較差,基本無實用價值。下貝氏體的等溫轉變溫度為350℃~MS,其組織呈黑色針片狀,具有較高的硬度、強度和耐磨性,同時塑性、韌性也良好,生產上常採用等溫淬火獲得高韌性的下貝氏體組織。貝氏體轉變產物的組織、性能見下表。

(3)亞共析鋼和過共析鋼的等溫轉變

因亞共析鋼和過共析鋼的碳含量低於或高於共析成分,故亞共析鋼等溫轉變曲線,多一條先共析鐵素體析出線;過共析鋼等溫轉變曲線,多一條二次滲碳體析出線。所以亞共析鋼在珠光體型轉變區等溫時,先析出鐵素體然後發生珠光體轉變,得到鐵素體和珠光體組織;過共析鋼先析出滲碳體,然後發生珠光體轉變,得到滲碳體和珠光體組織。

3、過冷奧氏體的連續冷卻轉變

由於連續冷卻轉變曲線的測定較困難,且與C曲線相近似,故一般用C曲線來近似地分析同一種鋼的過冷奧氏體連續冷卻轉變過程,見右圖。

1)等溫轉變曲線在連續冷卻轉變旦滑帶中的應用

冷卻速度V1(10℃/min):冷卻速度極緩慢,相當於爐冷(退火),與C曲線相交於700~670℃,估計轉變產物為珠光體組織,硬度為170~220HBS。

冷卻速度V2(10℃/s):冷卻速度稍大於冷卻速度v1,相當於空冷(正火),與C曲線相交於650~600℃,估計轉變產物為索氏體組織,硬度為25~35HRC。

冷卻速度V3(150℃/s):冷卻速度較快,相當於油冷(油淬),只與C曲線轉變開始線相交於550℃左右處,不與轉變終了線相交,隨後又與MS線相交,估計轉變產物為托氏體和馬氏體的混合組織,硬度為45~55HRC。

冷卻速度V4(600℃/s):冷卻速度很快,相當於水冷(淬火),不與C曲線相交,只與MS相交並繼續冷卻,估計轉變產物為馬氏體和少量殘余奧氏體組織,硬度為55~65HRC。

冷卻速度Vk:與冷卻曲線相切,稱臨界冷卻速度,是獲得全部馬氏體轉變的最小冷卻速度。

2)馬氏體轉變(MS~Mf)

冷卻速度大於Vk時,奧氏體會很快冷卻到MS溫度以下,在MS至Mf之間發生馬氏體轉變。由於轉變溫度低,碳均不能擴散,只能依靠鐵原子作短距離移動來完成γ-Fe向α-Fe的晶格改組,原來固溶在奧氏體的碳仍全部保留在α-Fe晶格,從而形成碳在α-Fe中的過飽和固溶體,稱為馬氏體,用「M」表示。

馬氏體的組織形態有板條狀和片狀兩種類型(見下圖)。

當奧氏體中碳含量WC<0.2%時,馬氏體的形態為板條狀,故板條狀馬氏體又稱為低碳馬氏體,有較好的強韌性;當WC>1.0%時,馬氏體的形態為片狀,故片狀馬氏體又稱為高碳馬氏體,其性能硬而脆;

當WC介於二者之間時,形成片狀和板條狀馬氏體的混合組織。馬氏體的強度、硬度隨碳含量增加而增大,當碳含量超過0.6%,強度和硬度增加不明顯(見右圖),這主要是由於奧氏體中碳含量增加,導致淬火後的殘余奧氏體增多的緣故。

馬氏體轉變是在MS~Mf溫度范圍內連續冷卻時進行的,並且馬氏體的數量隨轉變溫度的下降而不斷增多,如果冷卻停止,則轉變也停止。此外,馬氏體轉變不能進行到底,即使過冷到Mf以下溫度,仍有一定量的殘余奧氏體存在。奧氏體的碳含量越高,鋼淬火後殘余奧氏體的量就越多。由於殘余奧氏體的存在,會降低淬火鋼的硬度和耐磨性,並且在工件長期使用過程中殘余奧氏體會逐步轉變為馬氏體,使工件變形而引起尺寸的不穩定。所以,對高精度的工件淬火後要進行冷處理,即把淬火後的工件繼續冷卻到室溫以下-80~-50℃,以盡可能減少殘余奧氏體的含量。

⑤ 將鋼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緩慢冷卻以獲得接近平衡狀態組織的熱處理工藝稱為回火。 對 錯

錯,回火有個條件是處理淬火的鋼,扮族鄭回火定義: 將淬火後的鋼,在AC1以下加熱、保溫後冷卻下來的金穗禪屬熱處理工藝,而你說的: 將鋼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緩慢冷卻以獲得接近平衡狀態組織的熱廳頌處理工藝應稱為退火!

⑥ 鋼鐵的常用熱處理方法有哪些

1.退火

把鋼加熱到一定溫度並在此溫度下保溫,然後緩慢冷卻到室溫.

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應力退火等幾種。

a將鋼加熱到預定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隨爐緩慢冷卻稱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低鋼的硬度,消除鋼中不均勻組織和內應力.

b,把鋼加熱到750度,保溫一段時間,緩慢冷卻至500度下,最後在空氣中冷卻叫球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鋼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於高碳鋼.

c,去應力退火又叫低溫退火,把鋼加熱到500~600度,保溫一段時間,隨爐緩冷到300度以下,再室溫冷卻.退火過程中組織不發生變化,主要消除金屬的內應力.

2.正火

將鋼件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30-50℃,保溫適當時間後,在靜止的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正火。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細化組織,改善鋼的性能,獲得接近平衡狀態的組織。

正火與退火工藝相比,其主要區別是正火的冷卻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熱處理的生產周期短。故退火與正火同樣能達到零件性能要求時,盡可能選用正火。

3.淬火

將鋼件加熱到臨界點以上某一溫度(45號鋼淬火溫度為840-860℃,碳素工具鋼的淬火溫度為760~780℃),保持一定的時間,然後以適當速度在水(油)中冷卻以獲得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淬火與退火、正火處理在工藝上的主要區別是冷卻速度快,目的是為了獲得馬氏體組織。馬氏體組織是鋼經淬火後獲得的不平衡組織,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韌性差。馬氏體的硬度隨鋼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

4.回火

鋼件淬硬後,再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下的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冷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稱為回火。

淬火後的鋼件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須進行回火後才能使用。因為淬火鋼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發生脆斷。通過回火可以消除或減少內應力、降低脆性,提高韌性;另一方面可以調整淬火鋼的力學性能,達到鋼的使用性能。根據回火溫度的不同,回火可分為低溫回火、中溫回火和高溫回火三種。

A 低溫回火150~250.降低內應力,脆性,保持淬火後的高硬度和耐磨性.

B 中溫回火350~500;提高彈性,強度.

C 高溫回火500~650;淬火鋼件在高於500℃的回火稱為高溫回火。淬火鋼件經高溫淬火後,具有良好綜合力學性能(既有一定的強度、硬度,又有一定的塑性、韌性)。所以一般中碳鋼和中碳合金鋼常採用淬火後的高溫回火處理。軸類零件應用最多。

淬火+高溫回火稱為調質處理

⑦ 將鋼加熱到發生相變的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緩慢冷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叫( )。

退火
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使它慢慢冷卻,稱為退火。鋼的退火是將鋼加熱到發生相變或巧判激部分相變的溫度,經過保溫後緩慢冷卻的熱處理方法。退火的目的,是為了消除組織缺陷,改善組織使成分均勻化以及細化晶粒,提高鋼的力學性能,減少孝襪殘餘應力;同時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韌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所以退火既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遺留的組織沖祥缺陷和內應力,又為後續工序作好准備,故退火是屬於半成品熱處理,又稱預先熱處理。

⑧ 打鐵時為什麼要將鐵燒得通紅然後再放到水裡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打鐵時要將鐵燒得通紅然後再放到水裡冷卻,急速冷卻廣義上稱為淬火,是為了提高硬度,去除雜質。 淬火可以改變硬度,不洽淬火刀口不夠硬,但淬火掌握不好會造成刀口容易變脆、缺口。鐵加熱到高溫以後,對碳的固溶度增加,碳固溶在鐵原子結構中形成奧氏體,奧氏體一般只能在高溫時存在,常溫時只存在很少的奧氏體,溫度降低後奧氏體要轉變為其他晶體組織包括硬度最高的馬氏體,而馬氏體的形成需要快速冷卻,冷卻速度慢的話會形成鐵素體等其他組織,所以打鐵時把鐵燒紅後,把鐵放到水中快速冷卻來提高硬度。

拓展資料

一、打鐵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主要材料:鼓風機,鋼絲鋸,木碳,鐵錘,護目鏡,鐵夾(夾燒熱工件),砧子(打鐵工作台),柴油(淬火用)等。

二、打鐵(比如做錘頭)的一般步驟:

步驟一:鑿錘孔先找一塊合適的方鐵料,用鋼絲鋸鋸一塊30*30*130mm的鐵坯料,於製作錘頭之用。鐵坯(工件)鋸好後,再把工件置於砧子(打鐵的工作台),用鋼錐在工件上劃出用於做錘孔的位置,並用鐵錘敲點作為錘孔設計位。


⑨ 鋼鐵淬火冷卻用什麼油

在淬火工藝過程中所用的冷卻介質稱為淬火油,淬火油是熱處理工藝的主擾念要代表,在回火過程中所用的熱處理油稱為回火油。x0dx0a淬火油分冷浴淬火,熱浴淬火和回火油三大類。冷浴淬火油使用溫度在20-80℃最高不超過100℃,如普通淬火油、快速淬火油、光亮淬火油、真空淬火油;熱浴淬火油的使用溫度為120-200℃,如等溫分級淬火油,分1號2號兩種;回火油也分1號(用於100-180℃)和2號(用於180-270℃)兩種。x0dx0a淬火油是一種工藝用油,必須具備以下特性: x0dx0a1、良好的冷卻性能x0dx0a冷卻性能是淬火介質重要的性能,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淬火零件的質量,良好的冷卻性能可保證淬火後的零件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合格的金相組織,可以防止零件變形和開裂。x0dx0a2、高閃點和燃點x0dx0a淬火時,油的溫度會瞬時升高,如果油的閃點和燃點較低,可能發生著火現象。因此淬火油應具有較高的閃點和燃點。通常閃點應比使用油溫要高出60-80℃。x0dx0a3、良好的熱氧化安定性x0dx0a淬火油長期在高溫和連續作業的苛刻條件下使用,要求油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熱分解和抗老化等性能,以保證油品的冷卻性能和使用壽命。x0dx0a4、笑配低粘度x0dx0a油品的粘度與它的附著量、攜帶損失和冷卻性能有一定的關系。在保證油品冷卻性能和閃點的前提下,油品的粘度應盡可能小,這樣既可以減少攜帶損失,又便於工件清洗。x0dx0a5、水份含量低x0dx0a油品中的過量水份會影響零件的熱處理質量,造成零件軟點、淬裂或變形,也可能造成油品飛濺,發生事故。因此一般規定淬火油中的含水量不超過0.05%。x0dx0a6、其他特性x0dx0a除了上述特性外,淬火油還應無毒、無味、易處理、對環境無污染,並使淬火後的工件表面光亮。x0dx0a淬火油的種類x0dx0a1.中快速光亮淬火油x0dx0a它的特點是:蒸汽膜階段短,冷卻速度高,低溫冷卻速度較快主要適於各類中小型工件淬火之用,包括滲碳件、標准件、中型合金鋼工模具及其它工件的淬火。有強的淬硬能力和淬透作用,能減小工件的淬火變形,可較好地保持工件的光亮性。熱穩定性好,使用壽命長,能保證工件長期穩定的淬火質量。x0dx0a允許使用溫度范圍:10℃~100℃x0dx0a推薦使用溫度范圍:60℃~80℃x0dx0ax0dx0a2.快速光亮淬火油x0dx0a它的特點是:蒸汽膜階段短,冷卻速度比中快速光亮淬火油高,低溫冷卻速度更快。粘度低,使用中帶出消耗少;閃點比中快速光亮淬火油低,因而使用溫度稍低。主要適於各類中型到比較厚大工件的淬火之用,包括較大模數齒輪的滲碳淬火、中小冷軋輥整體淬火和彈簧件淬火等。有更強的淬硬能力和淬透作用,能減小工件的淬火變形,可較好地保持工件的光亮性。熱穩定性好,使用壽命長,能保證工件長期穩定的淬火質量。x0dx0a允許使用溫度范圍:10℃~80℃x0dx0a推薦使用溫度范圍:40℃~60℃x0dx0ax0dx0a3.光亮淬火油x0dx0a稍快冷卻速度的淬火油,適於經保護氣氛加熱和滲碳或碳氮共滲後的各類中小工件淬火。有適當的淬硬能力和良好的光亮性。熱穩定性好,使用壽命長,能保證工件長期穩定的淬火質量。x0dx0a允許使用溫度范圍:20℃~100℃x0dx0a推薦使用溫度范圍:60℃~80℃x0dx0a x0dx0a 4.厚大件快速淬火油x0dx0a它的特點是:蒸汽膜階段短,冷卻速度緩升困更高,300℃冷卻速度也很快。適於多種鋼材和多種工件淬火之用。尤其適於處理要求淬火硬度高、淬透深度大,以及要求心部硬度高的較厚大的工件,如厚大的彈簧、大模數齒輪、冷軋輥、鍛件調質淬火。也適於那些淬透性較低,在一般油中淬不硬而在自來水中又容易淬裂的45、40Cr等鋼制的工件。熱穩定性好,使用壽命長,能保證工件長期穩定的淬火質量。x0dx0a允許使用溫度范圍:20℃~80℃x0dx0a推薦使用溫度范圍:40℃~60℃x0dx0a x0dx0a 5.等溫分級淬火油x0dx0a它的特點是:蒸汽膜階段更短,高溫冷卻速度較快,對流開始溫度適中,適於在可控氣氛多用爐或連續爐中對滲碳或碳氮共滲齒輪及其它類中小工件做馬氏體分級淬火。淬火硬度均勻、有足夠大的淬硬和淬透能力,並能很好地控制淬火變形,淬火後的工件有較好的光亮性。熱穩定性好,使用壽命長,能保證工件長期穩定的淬火質量。x0dx0a允許使用溫度范圍:80℃~140℃x0dx0a推薦使用溫度范圍:80℃~120℃x0dx0a x0dx0a 6.真空淬火油x0dx0a MLl和ML2兩種真空淬火油的特點是:飽和蒸汽壓低、熱穩定性好和冷卻速度快。其中,MLl的冷卻速度高於ML2。MLl型主要用於要求淬火冷卻較快的鋼種和工件,而ML2主要用於淬透性好的鋼種和尺寸精度要求高的工件。

⑩ 調質的鋼的熱處理工藝

鋼的熱處理工藝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表面熱處理等方法。其中回火又包括高溫回火、中溫回火和低溫回火。
鋼的回火
將已經淬火的鋼重新加熱到一定溫度,再用一定方法冷卻稱為回火。其目的是消除淬火產生的內應力,降低硬度和脆性,以取得預期的力學性能。
調質通常指淬火+高溫回火,以獲得回火索氏體的熱處理工藝。 方法也就是先淬火,淬火溫度:亞共析鋼為Ac3+30~50℃;過共析鋼為Ac1+30~50℃;合金鋼可比碳鋼稍稍提高一點。淬火後在500~650℃進行回火即可。調質的主要目的是得到強度、塑性都比較好的綜合機械性能。
但是,同時應該注意,還有調質鋼這一說。調質鋼是在冶煉鋼材時候加錳,硅進行的過程,要注意區別。

閱讀全文

與鋼鐵冷卻稱為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露天鋼材表面銹蝕怎麼處理 瀏覽:515
塑料超聲波焊接模具多少錢 瀏覽:952
鋼鐵雄心4怎麼消滅對面部隊 瀏覽:694
t10鋼材和45號鋼有什麼區別 瀏覽:830
鋼管a3材質是什麼意思 瀏覽:942
壓力鋼管伸縮節銹死怎麼退出 瀏覽:448
彩鋼板搭房地面怎麼處理 瀏覽:455
哪裡有鋁合金材料魚箱 瀏覽:165
為什麼湯姆克魯斯不演鋼鐵俠 瀏覽:811
不銹鋼鍋上的不幹膠印怎麼去 瀏覽:469
鋼板的規格型號字母怎麼寫 瀏覽:593
貨車貨箱加鋼板多少錢一台 瀏覽:291
不銹鋼鍋壁上怎麼清洗 瀏覽:931
內蒙古葯材不銹鋼烘乾機哪裡有賣 瀏覽:587
鋼板一般一塊長x寬是多少 瀏覽:282
鋼材rh代表什麼 瀏覽:331
焦作哪裡有賣無縫鋼管的 瀏覽:262
中天鋼鐵集團是什麼性質的公司 瀏覽:257
石家莊宏達鋼管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3
鋼構工人死亡怎麼處罰 瀏覽: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