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中國成立以後鋼鐵工業發展情況
總體上,中國鋼鐵工業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1978年)為「以鋼為綱」的發展階段,第二階段(1978~2000年)為穩步快速發展階段,第三階段(2001年至今)為加速發展階段。
1、「以鋼為綱」的發展階段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鋼鐵工業的基礎十分薄弱,全國幾乎沒有一家完整的鋼鐵聯合企業。新中國成立後,鋼鐵工業開始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在蘇聯援助下建設了鞍鋼、武鋼、包鋼等鋼鐵廠,鋼鐵工業逐步建設發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
隨著「三線建設」的鋪開,在西南、西北建設了攀鋼、酒鋼、成都無縫管廠等一批新的鋼鐵企業,初步形成了新中國的鋼鐵工業布局。
考慮到鋼鐵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國家確立了「以鋼為綱」的工業發展指導方針,提出了「大躍進」、「全民大煉鋼鐵」、「超英趕美」等口號。因此,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就走上了一條以追求產值、產量增長速度為目標的粗放型的發展道路。
經過全國上下的努力,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的產量和產值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1978年,鋼鐵產量為3178萬噸,佔世界鋼產量的4.5%,居世界第4位。據統計,1952~1978年期間,鋼鐵工業產量平均每年遞增12.9%,產值每年遞增11.8%,實現利稅每年遞增9.67%。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鋼為綱」的發展指導方針下,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鋼鐵工業部門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協調發展的問題。由於對於鋼鐵工業部門的固定資產投資過大,就產生了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在資金有限的前提下,過分的投入會制約其他工業部門的發展;
另一方面由於鋼鐵工業部門的利稅貢獻,同其他產業部門相比而言較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高投入、低產出」的特點,所以較高比例的投入就會影響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資金積累。由於鋼鐵工業是一個資源消耗量大、能耗高的行業,這一階段鋼鐵工業的發展也佔用了大量的能源。
據統計,1978年,鋼鐵工業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7.36%,能源消耗占整個國民經濟消耗能源總量的12.97%。另外,企業管理水平低、職工積極性不高也是當時中國鋼鐵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實際上,在1970~1975年期間,中國鋼鐵工業已經形成了3000萬噸的生產能力,但是生產能力並不能夠得到充分實現。1974~1976年,曾經連續三年計劃生產2600萬噸鋼的目標都沒有實現,人們稱之為「三打二千六打不上」。
2、穩步快速發展的中國鋼鐵工業
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發展遇到了兩次重要機遇。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為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和資源創造了條件。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極大地激發了企業的活力。中國鋼鐵工業面對良好的發展機遇,加快了鋼鐵工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在這一階段,除了建設上海寶鋼、天津無縫鋼管廠等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大型鋼鐵企業外,又對一些老的大型鋼鐵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和升級,例如鞍鋼、武鋼、首鋼、包鋼等企業。1981年,我國與澳大利亞科伯斯公司通過簽訂補償貿易合同的方式,首次實現了改革開放以後利用外方資金和技術對鞍鋼焦化總廠瀝青焦車間進行改造。
1987年,國家計委批准了鞍鋼、武鋼、梅山(1998年後被並入寶鋼集團)、本鋼、萊鋼5個企業利用外資的項目建議書。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和吸收,中國鋼鐵企業工藝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另外,一些非國有企業也進入到鋼鐵行業,例如,沙鋼、海鑫等,並且發展迅速。同時,1992年之前,中國鋼鐵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從放權讓利到承包經營責任制,希望通過企業改革釋放強大的內在發展動力,實現了鋼產量5000萬噸和億噸兩次突破。1986年,中國鋼產量(粗鋼)超過了5000萬噸,達到5221萬噸。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更是為鋼鐵工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內在動力。1994年以來,鋼鐵行業的舞鋼、本鋼、太鋼、重鋼、天津鋼管廠、「大冶」、「八一」等12家企業,列入國家百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邯鋼、撫順鋼鐵公司、天津鋼鐵、酒泉鋼鐵等57家企業,列入地方改革試點。
到1998年,試點工作基本完成,試點鋼鐵企業均按照《公司法》實施了改組,初步明確了國家資產投資主體,理順了出資關系,建立了企業法人財產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1996年中國鋼產量(粗鋼)首次超過1億噸,達到10124萬噸,佔世界鋼產量的13.5%,超過日本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產鋼大國。2000年,中國鋼產量為12850萬噸。
3、加速發展時期
「十五」期間,中國鋼鐵工業更是實現了持續高速發展。粗鋼產量從2000年的1.3億噸,到2003年中國粗鋼產量超過2億噸,到2005年,粗鋼產量達到3.6億噸,成為全球第一個粗鋼產量突破3億噸的國家,再到2006年粗鋼產量達到4.2億噸,連續實現了鋼產量2億噸、3億噸和4億噸的三次跨越。
2001~2007年期間,鋼產量年均增長率為21.04%,其中,2001、2003、2004和2005年這四年年增長率都是保持在20%以上,2005年鋼產量同上年相比增長率更是創紀錄的高達30.42%,同時,中國鋼鐵工業在整個工業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2006年,中國規模以上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5735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2位,僅低於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367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3位,僅低於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十二五」鋼鐵工業主要成就:
1、支撐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十二五」時期,我國粗鋼產量由3.5億噸增加到6.3億噸,年均增長12.2%。鋼材國內市場佔有率由92%提高到97%。2010年,鋼鐵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萬億元,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0%;資產總計6.2萬億元,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值的10.4%,為建築、機械、汽車、家電、造船等行業以及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 品種質量明顯改善
「十二五」時期,我國鋼鐵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鋼材品種齊全,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大部分品種自給率達到100%。
關鍵鋼材品種開發取得長足進步,高強建築用鋼板、抗震建築用高強螺紋鋼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線鋼、大型水電站用鋼、高磁感取向硅鋼、高速鐵路用鋼軌等高性能鋼鐵材料有力支撐了相關領域的發展;
保障了北京奧運會場館、 上海世博會場館、 災後重建、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以及西氣東輸、三峽工程、京滬高鐵等國家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
3、技術裝備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二五」時期,重點統計鋼鐵企業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爐生產能力所佔比例由48.3%提高到60.9%,100噸及以上煉鋼轉爐生產能力所佔比例由44.9%提高到56.7%,大部分企業已配備鐵水預處理、鋼水二次精煉設施,精煉比達到70%。
軋鋼系統基本實現全連軋,長期短缺的熱連軋、冷連軋寬頻鋼軋機分別由26套和16套增加到72套和50套。寶鋼、鞍鋼、武鋼、首鋼京唐、馬鋼、太鋼、沙鋼、興澄特鋼、東特大連基地等大型鋼鐵企業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十二五」期間,共淘汰落後煉鐵產能12272萬噸、煉鋼產能7224萬噸,高爐爐頂壓差發電、煤氣回收利用及蓄熱式燃燒等節能減排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部分大型企業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促進了鋼鐵工業節能減排。
2010年,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各項節能減排指標全面改善,噸鋼綜合能耗降至605千克標准煤、耗新水量4.1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63千克,與2005年相比分別下降12.8%、52.3%和42.4%。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由90%提高到94%。
『貳』 鋼鐵的煉造過程
鋼鐵製造業一來般可分為長流程和自短流程。長流程包括原料供應、煉鐵、煉鋼、軋鋼等生產工序,其特點是生產流程長,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影響整個生產的正常進行。短流程是以煉鋼開始。
煉鋼和煉鐵的反應原理不同。煉鋼的主要反應原理是在高溫下,使用氧化劑(如氧氣或鐵的氧化物)將生鐵中所含過量的碳及其雜質變成氣體或爐渣除去,而煉鐵的主要反應原理是在高溫下用還原劑(如一氧化碳)將鐵從它的氧化物中還原出來。
『叄』 鋼鐵生產短流程與長流程比是因為少了什麼環節
鋼鐵生產短流程與長流程比是因為少了焦化、燒結、煉鐵環節 ,也可以簡單地回答少了「煉鐵」環節。因為焦化、燒結可以視為煉鐵的備料工序。
『肆』 鋼鐵行業現狀分析
中鋼網鋼鐵行業鋼材現狀數據顯示:7月中旬國內市場鋼材價格跌幅收窄,正在歷史的低谷中進行著弱勢調整。目前正處於高溫多雨季節,宏觀經濟形勢復甦緩慢,鋼材最主要消費行業房地產業繼續下滑,汽車、機械、船舶、家電、五金等重要下游用戶行業需求無明顯增長,市場總體低迷依舊。與此同時,國內鐵礦石市場也一直在低位小幅波動運行,且成交狀況不佳,觀望氣氛濃厚,短期內市場或將繼續處於弱勢盤整狀態。顯然,上游成本支撐力量不足。而在資源供應方面,雖然前期鋼廠自主壓縮產量使得鋼材庫存量有所下降,但是由於擔心過度減產可能會帶來市場份額減小乃至資金鏈斷裂等各種風險,部分鋼廠又重新放量生產,進而導致鋼材日均產量環比上升,使得市場資源供應壓力居高不下。盡管如此,7月下旬鋼價下跌之勢將會繼續減緩,部分品種(規格)的市場價格有可能出現小幅反彈,而另一些產品的價格還將繼續滑落。總體而言,由於缺少需求的強力支撐,未來一段時間國內鋼材市場弱勢調整的基調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也就是說,在一定時期內國內鋼市將很難出現實質性好轉,鋼材價格雖有可能出現短暫的小幅反彈,但是仍然會回落。這將是一種在價格低谷中的「垂死掙扎」
『伍』 鋼鐵行業的現狀和前景
鋼鐵行業是以從事黑色金屬礦物采選和黑色金屬冶煉加工等工業生產活動為主的工業行業,包括金屬鐵、鉻、錳等的礦物采選業、煉鐵業、煉鋼業、鋼加工業、鐵合金冶煉業、鋼絲及其製品業等細分行業,是國家重要的原材料工業之一。此外,由於鋼鐵生產還涉及非金屬礦物采選和製品等其他一些工業門類,如焦化、耐火材料、炭素製品等,因此通常將這些工業門類也納入鋼鐵工業范圍中。
『陸』 浪潮信息是如何推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
現在,鋼鐵行業面臨著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高爐、轉爐為主的長流程結構、低碳或零碳技術應用方面存在不確定性等諸多挑戰。日前,第十一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在上海開幕,浪潮信息總裁彭震發表了題為「產業協同 綠色共建」的主題演講,並提出以智算中心為承載,將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與鋼鐵行業深度融合,推進鋼鐵行業在能耗和排放、生產運營、產業鏈協同、產品質量管理等方面不斷優化,實現高質量發展。
『柒』 何謂鋼鐵生產的"長流程"和"短流程"哪種流程的能耗高,排放量大為什麼
長流程就是轉爐煉鋼的工藝流程,最主要的原料就是高爐煉鐵的鐵水,短流程就是電爐煉鋼的工藝流程,主要原料是廢鋼,DRI,HBI,通過放電熔化進行煉鋼
『捌』 什麼是短流程鋼廠
長流程有煉鐵工序復,短流程就是由廢制鋼融化煉鋼,沒有煉鐵工序。煉鐵工藝流程:選礦—配礦—混料—燒結—篩分—入爐—高爐冶煉—出鐵煉鋼工藝流程(長流程,接上述煉鐵流程):鐵水預處理—轉爐加廢鋼—兌鐵水—轉爐三脫—出鋼—脫氧合金化—鋼包吹氬均勻成分溫度—精煉—連鑄煉鋼工藝流程(短流程):廢鋼入電爐—電爐三期處理(融化、氧化、還原)—出鋼—鋼包吹氬均勻成分溫度—精煉—連鑄
『玖』 鋼鐵生產製造的流程
鋼鐵企業是製造人類財富的支柱產業,另一方面它又大量地消耗資源,產生廢棄物,污染環境。面對綠色製造的綜合目標,必須對鋼鐵生產的流程進行優化,才能真正使鋼鐵產業在保持產量快速穩定增長的同時,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我國鋼鐵工業在「九五」期間取得了高速發展,鋼產量實現年均增長600多萬噸。2007年全年中國粗鋼總產量預計將達到4.8億噸左右,比上年增長14%,已成為世界鋼鐵大國。但我國還不是鋼鐵生產強國,差距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1)工藝技術及裝備水平低:①落後工藝技術和裝備還占相當比例;②能耗高,環境污染嚴重;③重大冶金技術裝備國產化率低,先進生產軟體技術掌握少。
(2)產品結構不合理,質量水平低:①我國鋼材市場需求板管比為50%,先進產鋼國家板管比已超過60%;②部分高附加值鋼材品種滿足不了需求;③產品質量低。鋼水潔凈度低,鋼中有害氣體與夾雜物含量高。
(3)在生產流程方面,隨著生產過程中成分、氧勢和溫度的變化,使得傳統生產流程超長化,進而使流程投資大型化,生產成本提高。
綠色製造的目標是使產品在從設計、製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資源利用最優。21世紀的鋼鐵工業可以理解為兼顧社會整體節能、降低社會環境負荷的協同優化生產體系—綠色鋼材生命周期體系,如圖1所示。
因此綠色化的鋼鐵生產流程應該具備下列3種功能:
(1)鋼鐵產品製造功能。這是鋼鐵生產的基本功能,即將原料和能源轉化為質量好、成本低、環境負荷小且能夠滿足用戶要求的鋼材。
(2)高效的能源轉換功能。鋼鐵生產過程中輸入的能量流並沒有完全被鐵素流利用,應該通過各種不同的轉換技術,將之回收利用,也等於相應降低了社會的環境負荷。
(3)大宗社會廢棄物處理-消納功能。可以利用鋼鐵生產流程來消納-處理大量的社會廢棄物,例如:①處理各種不同來源的廢鋼。廢鋼是重要的再生資源,對於節約天然資源、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減少環境污染、降低成本和增加就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②處理大宗廢塑料,包括通過高爐風口噴吹或熱壓處理後裝入焦爐。在高爐風口噴吹1t廢塑料,相當於噴入1t油的熱量(德國1座高爐可以年處理9萬噸廢塑料);③處理廢輪胎,即利用鋼廠內制氧機的液氮將廢輪胎進行深冷處理,粉碎、分離處理,或是加人電爐內燃燒處理;④處理社會垃圾,可利用鋼廠熟悉的焚燒原理和鋼鐵廠的可燃氣,在專用焚燒爐中處理大量社會垃圾;⑤處理社區廢水和污水,可利用鋼鐵廠龐大的水處理系統處理臨近的社區污水等。(來源:製造業信息管理)
『拾』 鋼鐵行業政策
法律分析:鋼鐵 : 碳中和 政策 將進一步壓縮鋼鐵行業整體供給,並且可能對板材影響更大,同時廢鋼資源回收利用成為新的發力點。. 鋼鐵行業 碳排放 佔全國碳排放量約18%,是除發電之外,整個工業生產活動中碳排放量最高的行業,所以要實現工業減碳,鋼鐵行業必然是著力點之一。. 工信部近期已經提出降低國內粗鋼產量,減少鋼鐵行業碳排放的壓力,也體現出政策對鋼鐵行業碳排放的重視。. 從鋼鐵生產線來看,鋼鐵主要分為長流程和短流程。. 長流程主要用來生產板材,採用鐵礦石、 冶金 焦為原料,核心設備為高爐。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鋼鐵產業發展政策》 第一條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資源、能源及環保狀況,鋼鐵生產能力保持合理規模,具體規模可在規劃中解決。鋼鐵綜合競爭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使我國成為世界鋼鐵生產的大國和具有競爭力的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