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煉鋼的過程
1958年5月的八大二次會議肯定了當時全國出現的「大躍進」形勢,認為中國正經歷著「一天等於二十年」的偉大時期。會議還調整了「二五」計劃的指標,鋼產量由1200萬噸提高到3000萬噸,糧食從5000億斤上升到7000億斤。會後,「大躍進」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展開。農業提出「以糧為綱」,要求5年、3年甚至1-2年達到12年發展綱要規定的指標。工業提出「以鋼為綱」,將趕超英國的目標縮短為7年、5年以至3年。 1958年8月北戴河會議,這些指標又進一步誇大了2倍。指出1959國民經濟計劃的主要目標之一是鋼產量達到2700萬噸,爭取3000萬噸。認為實現此計劃,我國鋼鐵和其他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除電力等少數幾種外,都將超過英國。但截至58年8月底,全國鋼產量僅450萬噸,只剩四個月要完成650萬噸。9月1日發表公報,號召全黨全民為生產1070萬噸鋼奮斗。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指出「鋼鐵工業是整個工業的基礎,是整個工業的綱,是整個工業的元帥。」要其他部門「停車讓路,讓鋼鐵元帥升帳。」提出「全力保證實現鋼產量翻一番,是全黨全民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於是開展了全民大煉鋼鐵的群眾運動。 10月經如高潮,成千上萬群眾不分行業,男女老幼一齊上前線,勞動力由7月底的幾十萬增至6000萬。土高爐由3萬座增至數百萬座。而且來源多為從各家各戶搜集鍋等鐵器。這是無法想像的歷史壯觀:一個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在1百多天里不分白天黑夜地全部投入到煉鋼運動之中。主要做法是:1、各部門、各地方都要把鋼 鐵生產和建設放在首位,;2、各級黨委第一書記掛帥,大搞群眾運動,大搞土法煉鋼;3、對原有企 業的生產能力不斷追加投資;4、商業銀行全力支持工業大躍進。1958年12月19日黨中央宣布,提前12天完成鋼產量翻番任務,鋼產量為11 08萬噸,生鐵產量為1369萬噸。
⑵ 大煉鋼鐵的做法
1、各部門、各地方都要把鋼、鐵生產和建設放在首位,為「鋼元帥升帳」讓路回;
2、各級黨委第答一書記掛帥,大搞群眾運動,大搞土高爐土法煉鋼; 3、對原有企業的生產能力不斷追加投資,致使基本建設規模迅速膨脹,戰線越拉越長;
4、商業銀行全力支持工業大躍進,以致拆東牆補 西牆,打亂了正常的資金流通。
經突擊蠻干,1958年12月19日宣布,提前12天完成鋼產量翻番任務,鋼產量為11 08萬噸,生鐵產量為1369萬噸。實際上合格的鋼只有800萬噸,所煉300多萬噸土鋼、416萬噸土鐵根本不能用 。估計煉鋼鐵在全國約損失200億元。
⑶ 大煉鋼鐵是哪年
大煉鋼鐵發生在1958年8月17日。
這次事件的發生源於我國的鋼鐵產量要超上英國,在僅僅十五年內,所以為了追求鋼鐵的產量,全民開始煉鋼。
1958年9月至12月的大煉鋼鐵運動,在「大躍進」中盲目追求鋼鐵生產高速度發展的一次大規模的群眾運動,其結果造成了國民經濟比例的嚴重失調。
過程
在社會主義改造與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偉大勝利的情況下,1958年5月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通過了15年趕超英國的目標,通過了提前5年完成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目標,通過了「苦幹三年,基本改變面貌」等口號。會後,「大躍進」運動在全國范圍內從各方面開展起來。
1958年8月,在北戴河舉行擴大會議,確定了一批工農業生產的高指標,提出1958年鋼產量要在1957年535萬噸的基礎上翻一番,達到1070萬噸,會議還決定在農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
會後,全國開始了全民煉鋼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同時,交通、郵電、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也都開展「全民大辦」,把「大躍進」運動推向了高潮。這就使經濟建設中的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泛濫開來。
⑷ 大煉鋼鐵是哪年
大煉鋼鐵發生在1958年8月17日。
這次事件的發生源於我國的鋼鐵產量要超上英國,在僅僅十五年內,所以為了追求鋼鐵的產量,全民開始煉鋼。
1958年9月至12月的大煉鋼鐵運動,在「大躍進」中盲目追求鋼鐵生產高速度發展的一次大規模的群眾運動,其結果造成了國民經濟比例的嚴重失調。
這次全民大煉鋼鐵運動
是從「十五年趕超英國」的口號提出之後,由鋼鐵生產高指標開始搞起來的。1957年11月,在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莫斯科會議期間,提出了15年內要在鋼鐵和其他主要產品的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英國。
從此黨對國民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逐漸轉向「以鋼為綱」,鋼鐵生產指標越提越高。
⑸ 大煉鋼鐵生產出來的廢鋼都去哪了
都扔啦,基本上都是廢鐵疙瘩,扔到地里了。
⑹ 大煉鋼鐵是哪年的
大煉鋼鐵是1958年。
1958年是新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躍進」之年,大煉鋼鐵是這年「大躍進」運動的顯著的特徵。1958年的全民大煉鋼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成為1959年至1961年國民經濟遭受嚴重困難的直接誘因。
1957年,我國的鋼產量為535萬噸,由於「大躍進」的發動和人民群眾生產熱情的高漲,人們的頭腦開始不冷靜了,趕超英國的時間一再被縮短,1958年鋼鐵產量的指標不斷被拔高。
1958年1月24日,國家經委擬定的1958年經濟計劃(草案)提出,1958年全國鋼產量計劃為624.8萬噸,比1957年增長19.2%。這個計劃得到了這年2月召開的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的批准。
做法:
1、各部門、各地方都要把鋼、鐵生產和建設放在首位,為「鋼元帥升帳」讓路。
2、各級黨委第一書記掛帥,大搞群眾運動,大搞土高爐土法煉鋼。
3、對原有企業的生產能力不斷追加投資,致使基本建設規模迅速膨脹,戰線越拉越長。
4、商業銀行全力支持工業大躍進,以致拆東牆補西牆,打亂了正常的資金流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煉鋼鐵
⑺ 大煉鋼鐵的簡介
1957年11月,毛澤東曾提出要在15年左右時間在鋼鐵等主要工業品的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英國的口號。在「 以鋼為綱,全面躍進」的口號下,鋼鐵生產指標越提越高。北戴河會議正式決定並公開宣布1958年鋼產量為1070萬噸 ,比1957年翻一番,號召全黨全民為此奮斗,開展空前規模的大煉鋼鐵運動。
⑻ 大煉鋼鐵是哪年大煉鋼鐵歷史上是什麼時候
大煉鋼鐵,是在大躍進時代的1958年。1958年8月17日,中央北戴河會議提出:實現1070萬噸鋼的目標,至此全國掀起全民大煉鋼鐵高潮。
⑼ 當年全民大煉鋼鐵的目標是1080萬噸鋼還是1070萬噸
58年,中央重工業委員會發出了全民大煉鋼鐵運動,目標是鋼產量超過1000萬噸,實際產量1080萬噸。由於不是科學的冶煉工藝,絕大部分是土法煉鋼,相當於今天的地條鋼,根本沒有實用價值,勞民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