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Nb在焊條中高低對焊接有什麼影響
鈮(NB):鈮能細化晶粒和降低鋼的過熱敏感性及回火脆性,提高強度,但塑性和韌性有所下降。在普通低合金鋼中加鈮,可提高抗大氣腐蝕及高溫下抗氫、氮、氨腐蝕能力。鈮可改善焊接性能。在奧氏體不銹鋼中加鈮,可防止晶間腐蝕現象。
Ⅱ 合金鋼各元素作用
合金元素在結構鋼中的作用:
①增大鋼的淬透性。淬透性是指鋼淬火時,從表層起淬成馬氏體層的深度,是取得良好綜合性能的主要參數。除Co外,幾乎所有合金元素如Mn、Mo、Cr、Ni、Si和C、N、B等都能提高鋼的淬透性,其中Mn、Mo、Cr、B的作用最強,其次是Ni、Si、Cu。而強碳化物形成元素如V、Ti、Nb等,只有溶於奧氏體中時才能增大鋼的淬透性。
②影響鋼的回火過程。由於合金元素在回火時能阻礙鋼中各種原子的擴散,因而在同樣溫度下和碳素鋼相比,一般均起到延遲馬氏體的分解和碳化物的聚集長大作用,從而提高鋼的回火穩定性,即提高鋼的抗回火軟化能力,V、W、Ti、Cr、Mo、Si的作用比較顯著,Al、Mn、Ni的作用不明顯。含有較高含量的碳化物形成元素如V、W、Mo等的鋼,在500~600℃回火時,析出細小彌散的特殊碳化物質點如V4C3、Mo2C、W2C等,代替部分較粗大的合金滲碳體,使鋼的強度不再下降反而升高,即出現二次硬化(見回火)。Mo對鋼的回火脆性有阻止或減弱的作用。
③影響鋼的強化和韌化。Ni以固溶強化方式強化鐵素體;Mo、V、Nb等碳化物形成元素,既以彌散硬化方式又以固溶強化方式提高鋼的屈服強度;碳的強化作用最顯著。此外,加入這些合金元素,一般都細化奧氏體晶粒,增加晶界的強化作用。影響鋼的韌性因素比較復雜,Ni改善鋼的韌性;Mn易使奧氏體晶粒粗化,對回火脆性敏感;降低P、S含量,提高鋼的純凈度,對改善鋼的韌性有重要作用(見金屬的強化)。
Ⅲ 鈮在模具鋼中的應用有哪些
根據溶度積原理,鈮在鋼中的固溶度決定於C、N的濃度,C、N含量越低,Nb的固溶度越大,反之亦然;在確定成分的鋼中溫度越高溶解度越大,反之亦然。根據形成碳、氮化物自由能的變化,在奧氏體區900-1000℃獲得這些化合物的可能性鈮最大,鈦次之。VC和VN均處於溶解態,TiN處於沉澱態,只有Nb的氮炭化物處於析出和溶解的動態中,升溫溶解,降溫析出,它是可資利於TMCP和TPCP(見後)的最佳元素。
鈮的碳氮化物在軋鋼時可以「釘扎」晶界,「釘扎」力大於該溫度下的再結晶趨動力,因而阻止晶粒長大,Nb(CN)的「釘扎」作用可達1100℃,在熱變形時晶界「弓出」而分割晶界。
固溶鈮由於鈮的原子半徑比鐵大得多。Ti和V與鐵相近。固溶態Nb在晶界富集濃度高達1.0%以上(原子比),而晶內較低。所以鈮具有強列的拖曳晶界移動能力。鈮的雙重作用表現出阻止晶粒長大的最佳效果。在1100-900℃之間的熱加工的道次之間,不發生再結晶,變形量可以累加,r晶粒達到高變形延伸而成薄「鐵餅」狀。在r-α轉變時,為α生核提供大量晶界面積,在近乎平行且很密的晶界上α-晶粒對接,其晶粒尺寸為薄餅厚度的一半(簡稱1/2規律)。相變後的鐵素體細化程度決定於r晶粒的非再結晶變形度。由於Nb(CN)的「釘扎」作用,Nb原子的「拖曳」作用,使TMCP的效果最佳
Ⅳ 各種化學成分在鋼里分別有什麼用
1、碳(C):碳影響屈服點和抗拉強度
2、硅(Si):影響抗腐蝕性和抗氧化
3、錳(Mn):影響鋼的淬性,改善鋼的熱加工性能,如16Mn鋼比A3屈服點高40%。含錳11-14%的鋼有極高的耐磨性,用於挖土機鏟斗,球磨機襯板等。錳量增高,減弱鋼的抗腐蝕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磷(P):使焊接性能變壞,降低塑性,使冷彎性能變壞。
5、硫(S):使鋼產生熱脆性,降低鋼的延展性和韌性。
6、鉻(Cr):鉻能顯著提高強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時降低塑性和韌性。
7、鎳(Ni):鎳能提高鋼的強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韌性。
8、鉬(Mo):鉬能使鋼的晶粒細化,提高淬透性和熱強性能。
9、鈦(Ti):鈦是鋼中強脫氧劑。它能使鋼的內部組織緻密,細化晶粒力。
10、釩(V):釩是鋼的優良脫氧劑。
11、鎢(W):可顯著提高紅硬性和熱強性,作切削工具及鍛模具用。
12、鈮(Nb):鈮能細化晶粒和降低鋼的過熱敏感性及回火脆性,提高強度
13、銅(Cu):銅能提高強度和韌性。
14、鋁(Al):提高沖擊韌性,鋁還具有抗氧化性和抗腐蝕性能,鋁與鉻、硅合用,可顯著提高鋼的高溫不起皮性能和耐高溫腐蝕的能力。鋁的缺點是影響鋼的熱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15、硼(B):鋼中加入微量的硼就可改善鋼的緻密性和熱軋性能,提高強度。
16、氮(N):氮能提高鋼的強度,低溫韌性和焊接性,增加時效敏感性。
Ⅳ 合金元素在鋼中的基本作用有哪些
合金結構鋼由於具有合適的淬透性,經適宜的金屬熱處理後,顯微組織為均勻的索氏體、貝氏體或極細的珠光體,因而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和屈強比(一般在0.85左右),較高的韌性和疲勞強度,和較低的韌性-脆性轉變溫度,可用於製造截面尺寸較大的機器零件。
合金元素在結構鋼中的作用:
①增大鋼的淬透性。淬透性是指鋼淬火時,從表層起淬成馬氏體層的深度,是取得良好綜合性能的主要參數。除Co外,幾乎所有合金元素如Mn、Mo、Cr、Ni、Si和C、N、B等都能提高鋼的淬透性,其中Mn、Mo、Cr、B的作用最強,其次是Ni、Si、Cu。而強碳化物形成元素如V、Ti、Nb等,只有溶於奧氏體中時才能增大鋼的淬透性。
②影響鋼的回火過程。由於合金元素在回火時能阻礙鋼中各種原子的擴散,因而在同樣溫度下和碳素鋼相比,一般均起到延遲馬氏體的分解和碳化物的聚集長大作用,從而提高鋼的回火穩定性,即提高鋼的抗回火軟化能力,V、W、Ti、Cr、Mo、Si的作用比較顯著,Al、Mn、Ni的作用不明顯。含有較高含量的碳化物形成元素如V、W、Mo等的鋼,在500~600℃回火時,析出細小彌散的特殊碳化物質點如V4C3、Mo2C、W2C等,代替部分較粗大的合金滲碳體,使鋼的強度不再下降反而升高,即出現二次硬化(見回火)。Mo對鋼的回火脆性有阻止或減弱的作用。
③影響鋼的強化和韌化。Ni以固溶強化方式強化鐵素體;Mo、V、Nb等碳化物形成元素,既以彌散硬化方式又以固溶強化方式提高鋼的屈服強度;碳的強化作用最顯著。此外,加入這些合金元素,一般都細化奧氏體晶粒,增加晶界的強化作用。影響鋼的韌性因素比較復雜,Ni改善鋼的韌性;Mn易使奧氏體晶粒粗化,對回火脆性敏感;降低P、S含量,提高鋼的純凈度,對改善鋼的韌性有重要作用(見金屬的強化)。
Ⅵ Nb表示什麼材質
鈮。
鈮niobium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Nb,原子序數41,原子量92.90638,屬周期系ⅤB族。1801年英國C.哈切特從鈮鐵礦中分離出一種新元素的氧化物,並命名該元素為columbium(中譯名鈳)。
鈮是灰白色金屬,熔點2468℃,沸點4742℃,密度8.57克/立方厘米。室溫下鈮在空氣中穩定,在氧氣中紅熱時也不被完全氧化,高溫下與硫、氮、碳直接化合,能與鈦、鋯、鉿、鎢形成合金。不與無機酸或鹼作用,也不溶於王水,但可溶於氫氟酸。
(6)nb在鋼鐵中起到什麼作用擴展閱讀:
世界上很大一部份鈮以純金屬態或以高純度鈮鐵和鈮鎳合金的形態,用於生產鎳、鉻和鐵基高溫合金。這些合金可用於噴射引擎、燃氣渦輪發動機、火箭組件、渦輪增壓器和耐熱燃燒器材。鈮在高溫合金的晶粒結構中會形成γ''相態。
這類合金一般含有最高6.5%的鈮。Inconel 718合金是其中一種含鈮鎳基合金,各元素含量分別為:鎳50%、鉻18.6%、鐵18.5%、鈮5%、鉬3.1%、鈦0.9%以及鋁0.4%。應用包括作為高端機體材料,如曾用於雙子座計劃。
鈮作為微合金化元素加入鋼中並不改變鐵的結構,而是與鋼中的碳氮硫結合,改變鋼的顯微結構。鈮對鋼的強化作用主要是的是細晶強化和彌散強化,鈮能和鋼中的碳氮生成穩定的碳化物和碳氮化物。而且還可以使碳化物分散並形成具有細晶化的鋼。
鈮還可以通過誘導析出和控製冷卻速度,實現析出物彌散分布。在較寬的范圍內調整鋼的韌性水平。因此,加入鈮不僅可以提高鋼的強度,還可以提高鋼的韌性、抗高溫氧化性和耐蝕性!降低鋼脆性轉變溫度,獲得好的焊接性能和成型性能。該成分被廣泛的應用到連續油管的管材材料中。
Ⅶ 鋼材里的元素nb代表什麼,其到什麼效果
鋼中,Nb、Ti等可以形成C/N化合物,凈化鋼中間隙原子(C和N),提高深沖性能。
在低合金中,Nb、Ti等用於提高再結晶溫度(細化晶粒)、沉澱強化等作用。
Ⅷ 合金鋼中的合金元素起哪些作用
鋼是以鐵為基本成分的多元素金屬。純鐵有很好的塑性及韌性,但強度很低。所以,總要根據不同需要加入不同的元素,以改善鋼的性能。主要元素的作用如下:
碳(c)碳是鋼中的主要元素,隨著鋼中含碳量的增加,鋼的常溫強度、硬度提高,但塑性、韌性及焊接能降低。所以,鍋爐承壓元件用鋼的含碳量一般為0.1%~0.25%。
錳(mn)錳可以提高鋼的常溫強度、硬度及耐磨性,含量高時,焊接應力增加。錳可使鋼的高溫短時強度提高,但對持久強度和蠕變極限及沒有明顯的影響。
鉬(mo)和鉻(cr)鉬和鉻都能提高鋼的強度。鉻對提高鋼的高溫組織穩定性能——抵制珠光體球化、石墨化、抗高溫氧化有明顯效果。並能提高抗腐蝕性。但含鉻高的鋼,焊接裂紋敏感性強,溫差應力也大。鉬對提高鋼的持久強高度有明顯作用。鉬有石墨化傾向可加鉻防病止,鉻的脆化可用鉬化可用防止,二者共存可以提高鋼的綜合性能。
釩(v)釩在鋼中能提高高溫組織穩定性,還能抵消鉻對焊接性能的不利影響。
鈦(ti)鈦可提高鋼的持久強度,在抵合金鋼中,還可改善鋼的焊接性能。
鎢(w)鎢可提高鋼的持久強度及高溫硬度。
硅(si)硅能提高鋼的強度、耐磨性及抗氧化能力。與鉻共存時,可提高抗高溫氧化能力,也可提高在煙氣中的抗腐蝕性能。
鈮(nb)鈮與鈦的作用相同,可提高鋼有熱強性。
硼(b)硼的突出作用是提高鋼的淬透性。在耐熱鋼中可提高鋼的熱強性及持久塑性。
Ⅸ 合金鋼中的主要合金元素都起什麼作用
鋼是以鐵為基本成分的多元素金屬。純鐵有很好的塑性及韌性,但強度很低。所以,總要根據不同需要加入不同的元素,以改善鋼的性能。主要元素的作用如下:
碳(c)碳是鋼中的主要元素,隨著鋼中含碳量的增加,鋼的常溫強度、硬度提高,但塑性、韌性及焊接能降低。所以,鍋爐承壓元件用鋼的含碳量一般為0.1%~0.25%。
錳(mn)錳可以提高鋼的常溫強度、硬度及耐磨性,含量高時,焊接應力增加。錳可使鋼的高溫短時強度提高,但對持久強度和蠕變極限及沒有明顯的影響。
鉬(mo)和鉻(cr)鉬和鉻都能提高鋼的強度。鉻對提高鋼的高溫組織穩定性能——抵制珠光體球化、石墨化、抗高溫氧化有明顯效果。並能提高抗腐蝕性。但含鉻高的鋼,焊接裂紋敏感性強,溫差應力也大。鉬對提高鋼的持久強高度有明顯作用。鉬有石墨化傾向可加鉻防病止,鉻的脆化可用鉬化可用防止,二者共存可以提高鋼的綜合性能。
釩(v)釩在鋼中能提高高溫組織穩定性,還能抵消鉻對焊接性能的不利影響。
鈦(ti)鈦可提高鋼的持久強度,在抵合金鋼中,還可改善鋼的焊接性能。
鎢(w)鎢可提高鋼的持久強度及高溫硬度。
硅(si)硅能提高鋼的強度、耐磨性及抗氧化能力。與鉻共存時,可提高抗高溫氧化能力,也可提高在煙氣中的抗腐蝕性能。
鈮(nb)鈮與鈦的作用相同,可提高鋼有熱強性。
硼(b)硼的突出作用是提高鋼的淬透性。在耐熱鋼中可提高鋼的熱強性及持久塑性。
Ⅹ 各種化學成分在鋼里分別有什麼用
1、碳(C):碳影響屈服點和抗拉強度
2、硅(Si):影響抗腐蝕性和抗氧化
3、錳(Mn):影響鋼的淬性,改善鋼的熱加工性能,如16Mn鋼比A3屈服點高40%。含錳11-14%的鋼有極高的耐磨性,用於挖土機鏟斗,球磨機襯板等。錳量增高,減弱鋼的抗腐蝕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磷(P):使焊接性能變壞,降低塑性,使冷彎性能變壞。
5、硫(S):使鋼產生熱脆性,降低鋼的延展性和韌性。
6、鉻(Cr):鉻能顯著提高強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時降低塑性和韌性。
7、鎳(Ni):鎳能提高鋼的強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韌性。
8、鉬(Mo):鉬能使鋼的晶粒細化,提高淬透性和熱強性能。
9、鈦(Ti):鈦是鋼中強脫氧劑。它能使鋼的內部組織緻密,細化晶粒力。
10、釩(V):釩是鋼的優良脫氧劑。
11、鎢(W):可顯著提高紅硬性和熱強性,作切削工具及鍛模具用。
12、鈮(Nb):鈮能細化晶粒和降低鋼的過熱敏感性及回火脆性,提高強度
13、銅(Cu):銅能提高強度和韌性。
14、鋁(Al):提高沖擊韌性,鋁還具有抗氧化性和抗腐蝕性能,鋁與鉻、硅合用,可顯著提高鋼的高溫不起皮性能和耐高溫腐蝕的能力。鋁的缺點是影響鋼的熱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15、硼(B):鋼中加入微量的硼就可改善鋼的緻密性和熱軋性能,提高強度。
16、氮(N):氮能提高鋼的強度,低溫韌性和焊接性,增加時效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