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機械製造中為什麼鋼的鍛造一般在高溫(1000~1250度)下進行
對金屬坯料(不含板材)施加外力,使其產生塑性變形、改變尺寸、形狀及改善性能,用以製造機械零件、工件、工具或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
當溫度超過300-400℃(鋼的藍脆區),達到700-800℃時,變形阻力將急劇減小,變形能也得到很大改善。根據在不同的溫度區域進行的鍛造,針對鍛件質量和鍛造工藝要求的不同,可分為冷鍛、溫鍛、熱鍛三個成型溫度區域。原本這種溫度區域的劃分並無嚴格的界限,一般地講,在有再結晶的溫度區域的鍛造叫熱鍛,不加熱在室溫下的鍛造叫冷鍛。
在低溫鍛造時,鍛件的尺寸變化很小。在700℃以下鍛造,氧化皮形成少,而且表面無脫碳現象。因此,只要變形能在成形的范圍內,冷鍛容易得到很好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潔度。只要控制好溫度和潤滑冷卻,700℃以下的溫鍛也可以獲得很好的精度。熱鍛時,由於變形能和變形阻力都很小,可以鍛造形狀復雜的大鍛件。要得到高尺寸精度的鍛件,可在900-1000℃溫度域內用熱鍛加工。另外,要注意改善熱鍛的工作環境,鍛模壽命(熱鍛2-5千個,溫鍛1-2萬個,冷鍛2-5萬個)與其它溫度域的鍛造相比是較短的,但它的自由度大,成本低。
B. 鋼的鍛造溫度范圍是如何確定的
確定始鍛溫度時,應保證坯料在加熱過程中不產生過燒現象,同時也要盡回力避免發生過熱。答因此,碳鋼的始鍛溫度則應比鐵一碳平衡圖的固相線低150~250℃。碳鋼的始鍛溫度隨著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合金鋼通常隨著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得更多。在確定終鍛溫度時,既要保證金屬在終鍛前具有足夠的塑性,又要保證鍛件能夠獲得良好的組織性能。所以終鍛溫度不能過高,溫度過高,會使鍛件的晶粒粗大,鍛後冷卻時出現非正常組織。相反溫度過低,不僅導致鍛造後期加工硬化,可能引起鍛裂,而且會使鍛件局部處於臨界變形狀態,形成粗大的晶粒。因此,通常鋼的終鍛溫度應稍高於其再結晶溫度。按照以上原則,碳鋼的終鍛溫度約在鐵一碳平衡圖A,線以上25~75℃。中碳鋼的終鍛溫度位於奧氏體單相區,組織均勻,塑性良好,完全滿足終鍛要求。低碳鋼的終鍛溫度雖處在奧氏體和鐵素體的雙相區,但因兩相塑性均較好,不會給鍛造帶來困難。高碳鋼的終鍛溫度是處於奧氏體和滲碳體的雙相區,在此溫度區間鍛造時,可藉助塑性變形,將析出的滲碳體破碎呈彌散狀,而在高於Acm線的溫度下終鍛將會使鍛後沿晶界析出網狀滲碳體。
C. 不銹鋼的始鍛溫度和終鍛溫度是多少度
鋼鍛件的始鍛溫度,就是工件燒到可以鍛打的最高溫度,過了這個溫度就叫過燒,這是就可以開始鍛打,在鍛打的過程中工件溫度慢慢涼下來,到了不可鍛打的溫度,這時的溫度叫終鍛溫度,由於工件材質不同它們的始鍛溫度和終鍛溫度也不同。溫度過高就產生過燒,使工件材質發生變化,過低工件就鍛打不動,還可能鍛裂工件
D. 鋼的鍛造溫度范圍是如何確定的始鍛溫度和終鍛溫度過高或過低各有何問題
始鍛溫度是開始襲鍛造的溫度,也是允許的最高加熱溫度。始鍛溫度不宜過高,否則可能造成過燒和過熱,但始鍛溫度也不宜太低,否則將縮短鍛造操作時間,縮小鍛造溫度范圍,增加鍛造的困難。一般將始鍛溫度控制在固相線以下150~250℃。
終鍛溫度是停止鍛造的溫度。終端溫度過高,停止鍛造後晶粒在高溫下繼續長大,使鍛件晶粒粗大,降低鍛件的力學性能;終鍛溫度過低時,鍛件塑性不良,變形困難,內應力增大,甚至導致鍛件產生裂紋。碳素鋼的終鍛溫度約為800℃,合金鋼一般為800~900℃。
(4)鋼鐵鍛打溫度多少擴展閱讀:
鍛造溫度與鍛造工藝有關,大型件有時要分成三火完工,那最後一次變形前的加熱溫度和保溫時間要酌情而定——看變形量而定。臨界變形量-溫度-晶粒大小三者間的三軸圖在鍛造手冊等有關資料里找得到,一般最後一火加熱溫度低一些,1150~1180℃,如果已沒有多少變形量(或鍛造比≤1.2之類),可將加熱溫度控制在1050℃——對大多數合金結構鋼來說,晶粒快速長大是從1050℃以上開始的。
因為盡管表面溫度(尤其是邊角溫度)低一些,內部溫度可能還比較高。這時內熱外冷,有較好的「模殼效應」,有利壓實內部材料,鍛件外形也容易精整。
E. 為什麼一般要把鋼材加熱到1000-1250℃高溫下進行鍛造加工
原因:
1、高溫回火的回火溫度高,有利於徹底消除內應力,提高塑性和韌性,碳結構、合金鋼、保證淬透性結構鋼鋼材均可採用高溫回火狀態交貨。
2、加熱溫度越高,晶粒長大越快,奧氏體越粗大;保溫時間延長,晶粒不斷長大,但長大速度越來越慢。
例如:機械結構鋼即適用於製造機器和機械零件的合金鋼。通常要經過熱處理(如調質處理、表面硬化處理)後使用。
優質碳素結構鋼主要用於製造機器零件。一般都要經過熱處理以提高力學性能。30、35、40、45、50鋼經熱處理後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即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較高的塑性、韌性,用於製作軸類零件。
(5)鋼鐵鍛打溫度多少擴展閱讀
1、鋼材出廠前經退火熱處理。退火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遺留的組織缺陷和內應力,並為後道工序作好組織和性能上的准備,合金結構鋼、保證淬透性結構鋼、軸承鋼、工具鋼、汽輪機葉片用鋼。
2、從鋼液中產生晶體的過程,也稱液態結晶或一次結晶。隨著熱量的導出,晶體從無到有(形核),由小變大,直至液體全部轉為固體,完成結晶過程。鋼液的結晶過程決定著鋼錠或鑄件的結晶組織及物理、化學不均勻性,從而影響到鋼的機械、物理和化學性能。
F. 鍛造鍛件的溫度范圍是多少
坯料加熱是為了提高坯料的塑性,降低變形抗力,在坯料均勻熱透的條件下,應盡回量縮短加熱時間答,以減少金屬氧化等缺陷,降低燃料消耗。
鍛造鍛件應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進行。山西永鑫生的鍛造溫度范圍是由始鍛溫度到終段溫度之間的溫度。
始鍛溫度:允許加熱的最高溫度即始鍛溫度。在不出現過熱的前提下,應盡量提高始鍛溫度,以使坯料具有最佳的鍛壓性能,並能減少加熱次數,提高生產率。碳鋼的始鍛溫度比固相線低200℃左右。
終鍛溫度:不能繼續鍛造加工的溫度為終鍛溫度。鋼的終鍛溫度應高於再結晶溫度,以保證有足夠的塑性以及鍛後能獲得再結晶組織。但終鍛溫度過高,易形成粗大晶粒,降低力學性能;終鍛溫度過低,則鍛壓性能變差。碳鋼的終鍛溫度為800℃左右。
G. 雙相鋼2507 鍛打溫度多少度
2507的始鍛溫度和終鍛溫度的范圍比較小,一般是1150-950度之間,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打裂,建議加熱速度不要過快。
H. 鋼在鍛造的時候為什麼要加熱到高溫
因為鋼鐵的奧氏體轉溫度為960度左右,且奧氏體的特性較軟,易於變形加工。如果不加熱直接鍛制,會導致材料的晶格畸變,產生內應力,甚至破裂。在奧氏體狀態下高溫鍛造後,晶格會重組,減少內應力的產生。
I. 鍛造鋼鐵需要多少度的高溫鋼鐵又能耐多少度的高溫
鍛造鋼鐵需要870以上度的高溫,以便於晶粒的轉變;鋼鐵能耐1420度的高溫,大於此溫度,就融化為鋼水了。-----------------請你確認答案吧。
J. 45#鋼的鍛造溫度是多少
同意樓上,我們現在生產用的圓鋼直徑280mm以上的,回轉加熱爐設定溫度1230,保溫>180分鍾,始鍛溫度1100-11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