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近幾年我國的鋼鐵行業有哪些事件
這里給你列舉2015年鋼鐵行業的十件大事,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鋼鐵行業並購重組趨勢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
第一,鋼鐵行業進入減量發展新紀元。根據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預測數據,2015年我國鋼材實際消費量約6.68億噸,同比下降4.8%,為1996年來首次下降;粗鋼產量為8.06億噸,同比下降2.1%,為1982年來首次下降。
第二,鋼鐵行業開啟綠色發展新篇章。2015年1月1日,有「史上最嚴」之稱的新修訂《環保法》及鋼鐵企業污染物排放標准新限值實施,鋼鐵企業環保壓力前所未有。
第三,我國鋼材出口量首次突破1億噸。2015年1~11月,我國出口鋼材10174萬噸,同比大幅增長21.7%。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預測,2015年全年鋼材出口量將達到1.1億噸左右,首次突破1億噸。
第四,進口鐵礦石價格跌破40美元/噸。2015年以來,直接進口鐵礦石(62%品位干基粉礦)到岸價格從1月4日的70.74美元/噸降至12月15日的38.68美元/噸,跌破了40美元/噸大關,降幅高達45.3%。鐵礦石價格大幅下跌導致國內鐵礦石主產區企業普遍存在現金流緊張、經營虧損等困難,高成本中小礦多已停產,在產大中型礦山也舉步維艱。
第五,大中型鋼鐵企業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出現年度總體虧損。2015年1~11月,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為-531.32億元,同比減少775.19億元,利潤總額由盈變虧。其中,主營業務虧損高達917.67億元,101家大中型鋼鐵企業中51家虧損,虧損面達50.5%。
第六,鋼鐵產業布局取得階段性新進展。一是沿海布局。1月,山鋼日照精品基地一期工程建設全面展開;6月,武鋼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2030毫米冷軋產線試車圓滿成功;8月,首鋼京唐二期工程開工建設;9月寶鋼湛江鋼鐵基地項目一號高爐順利完成點火。二是城市鋼廠搬遷。杭鋼於2015年年初全面啟動轉型升級工作,半山生產基地將於年底前全部關停;4月,石家莊鋼鐵公司環保搬遷項目獲河北省發改委備案,並開始了「三通一平」等相關工作;11月,青鋼環保搬遷項目歷經2年多時間實現了全流程貫通試生產。三是圍城鋼廠搬遷。4月,河北武安地區太行鋼鐵和冀南鋼鐵退城入園項目前期工作全面展開。
第七,鋼鐵行業進入規范管理發展新階段。2015年6月,發展改革委、工信部聯合發布《關於印發對鋼鐵、電解鋁、船舶行業違規項目清理意見的通知》,地方政府據此開展相關工作,一批達標鋼鐵產能獲得備案認可;4月,工信部發布《關於印發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的通知》,明確提出鋼鐵項目建設須制定產能置換方案,實施等量或減量置換;5月,工信部發布《鋼鐵行業規范條件(2015年修訂)》和《鋼鐵行業規范企業管理辦法》,修訂完善了鋼鐵行業規范條件管理辦法和相關標准,開展年審工作。
第八,「三減(減產、減薪、減員)一停(停產)」成為鋼鐵行業生產經營困難新特徵。2015年以來,我國鋼鐵企業大規模減產、減薪、減員甚至全廠停產現象頻發,河北、新疆等地尤為突出。據統計,截止到2015年12月,我國鋼鐵行業關停企業達56家,涉及產能9300多萬噸,約佔全國粗鋼產能的7.5%。
第九,鋼鐵電商群雄並起推動商業模式變革。自2015年2月起,寶鋼、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等單位分別成立了鋼鐵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等,帶動了傳統產業向商業模式的變革。
第十,ESP生產線引領工藝創新發展。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率先引進的ESP無頭連鑄連軋帶鋼工藝生產線可以從鋼水直接生產出薄規格和超薄規格熱軋帶卷產品。
『貳』 鋼鐵行業一年生產經營情況怎麼寫
中鋼來網鋼鐵行業研究院自顯示:中鋼協相關人士日前預測,2015年中國鋼鐵產量約為8.06億噸,2016年或將下降至7.83億噸,預計產量同比下降2%,而這在國內鋼鐵已超3億噸的過剩產能面前,只能算是杯水車薪。行業人士介紹,在上半年國家產能置換政策的推動下,國內中小型鋼企出現一波關停潮,但是與之相反,國內大型鋼企在淘汰舊產能、升級產品結構的過程中,減產效果並不明顯,因此鋼鐵產業供過於求的局面仍將至少維持兩年。
『叄』 四川省千萬噸級鋼鐵產能置換方案遭撤了這些「說法」靠譜嗎
減量產能置換是可以的,增量或者等量產能置換不被批准,這是目前的政策。
『肆』 2018年中國鋼材產量是多少
11.06億噸。
1月22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鋼鐵行業運行數據。2018年,中國生鐵、粗鋼和鋼材累計產量分別為7.71億噸、9.28億噸和11.06億噸,同比分別增長3%、6.6%和8.5%。
擁有超過10億噸產能基數的中國鋼鐵行業,大於5%的年增速就被認為「很高」。2017年,中國粗鋼產量8.32億噸,同比5.7%的增速已讓業界很擔心。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在2018年的季度新聞發布會上曾認為,照這種速度的擴產會對鋼價形成壓力。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12月,粗鋼日均產量為245.55萬噸,環比下降5.1%,同比上升8.2%。
「與上年同期相比有明顯上升,但在冬季需求逐步進入淡季以及環保力度提升的共同作用下,自2018年9月達到最高點269.5萬噸以來,持續三個月回落,12月日產較最高點回落8.9%。」王國清說。
蘭格鋼鐵網統計的全國百家高爐開工率調查數據與全國粗鋼日產趨勢吻合。2018年12月,全國百家中小企業高爐開工率均值為76.48%,較11月下降了2.28個百分點,同樣創下當年4月以來的新低。
王國清預計,2019年中國粗鋼產量增幅將有所收縮,產量將達到9.5億噸左右,增幅約3%,較2018年回落3個百分點。
王國清分析稱,今年中國鋼鐵行業將繼續穩固供給側改革成效,在兼並重組、節能減排等方面有效推進,重點省份將進一步推進鋼鐵去產能,鋼鐵產能置換方案將開展專項抽查,落後產能依法依規退出將持續推進等。
『伍』 鋼鐵企業產能指標轉讓有什麼要求嗎與產能置換有什麼區別
中央政府嚴禁建設新增鋼鐵產能項目,但允許產能置換淘汰低效設備,新上項目運轉效率更高。目前,有些省份已經開始支持跨地區產能置換,在省外開展產能置換指標交易。
2017年8月7日,福建省寧德市青拓集團與河北省保定市一家鋼鐵企業完成跨省產能置換,成為國內首例跨省置換案例。
1、鋼企的產能置換是什麼?
比如河北有10家鋼鐵企業,產能1000萬噸,國家要求河北只允許有500萬噸產能,也就意味著有500萬噸產能就要被壓減,企業要停產,員工要下崗安置,但是剛好河南允許有500萬噸產能,但河南目前沒有鋼鐵項目,那麼河南就可以和河北商量,把河北壓減的產能遷移到河南去,然後河南給河北一筆錢來解決職工安置和稅收損失等。
2、產能置換能給企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及利弊?
企業通過產能置換把自己的資產保留了,可以通過遷移繼續經營下去,有利的因素是經營保留了,地區產能合理規劃了,減少了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沒有了供大於求的惡性競爭,企業的經營情況會好轉;
弊處在於國家總的產能並沒有減少,只是從這里遷移到了那裡,產業也沒有升級,我們國家目前總的產能是過剩的,所以這樣是治標不治本。
3、這給行業帶來什麼風向?
我覺得第一個風向是行業產能已經過剩了不要再盲目的重復建設了,第二個風向是國家開始合理配置區域產能了,以後產品的大幅跨區域流動會減少了,以前的跨區域惡性競爭也會減少,企業的盈利能力會有所改善。
『陸』 2018年相關部門將如何推進鋼鐵行業去產能的落實
報道稱,近兩年來,我國鋼鐵行業大力推進去產能,成效明顯,嚴重過剩矛盾有所緩解,8日下午,工業和信息化部修訂出台了比原辦法要求更加嚴格、壓減力度更大的《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提出要嚴控新增 杜絕「鑽空子」。
「1個必須」指用於產能置換的冶煉裝備須是國務院國資委、各省級人民政府2016年上報國務院備案去產能實施方案的鋼鐵行業冶煉裝備家底清單內的冶煉裝備,和2016年及以後合法合規建成的冶煉設備。這是「基本前提」項,不在該范圍的冶煉設備一律不得用於置換。
「6個不得」具體指用於產能置換的產能不得為:列入鋼鐵去產能任務的產能、享受獎補資金和政策支持的退出產能、「地條鋼」產能、落後產能、在確認置換前已拆除主體設備的產能、鑄造等非鋼鐵行業冶煉設備產能6類產能。這是「一票否決」項,觸及其中任何一條一律不得用於置換。
分析人士表示,置換產能范圍進一步予以細化和明確,將有利於增強地方對產能置換方案審核把關的操作性,有利於提高社會各界對產能置換工作監督的針對性,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嚴禁新增產能。
『柒』 鋼鐵行業里的產能置換到底有哪些玄機
主要是減量置換,也就是一個企業淘汰了,另一個企業花錢買他們的規模,按著1.25:1的比例新建少於原來規模的鋼鐵廠。
『捌』 產能置換對鋼鐵股是利好還是利空
要使用先進的產能置換已經上市部分的一般產能或者是落後產能,就是利好消息,比如首鋼總公司近期醞釀的首鋼股份部分產能的置換議案。要是被淘汰了採用其他落後產能來填補真空,就是利空的消息。
『玖』 相關部門將如何優化鋼鐵的產能結構
報道稱,近兩年來,我國鋼鐵行業大力推進去產能,成效明顯,嚴重過剩回矛盾有所緩解。但階段答性、結構性矛盾仍存在,尤其區域產能總量與環境容量、承載力不平衡的矛盾愈發突出。
當前鋼鐵行業穩中向好的發展基礎還不牢固,在國家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化解鋼鐵過剩產能、三令五申嚴禁新增產能的背景下,做好產能置換工作,仍是嚴控新增產能,進一步優化鋼鐵產能地域分布結構與流程結構的重要抓手。
希望鋼鐵的產能可以得到不斷的優化!
『拾』 2020鋼鐵行業的現狀和前景
鋼鐵行業,即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是以從事黑色金屬礦物采選和黑色金屬冶煉加工等工業生產活動為主的工業行業。
從鋼鐵產業鏈的角度來看,鋼鐵行業屬於中遊行業,上游主要為鐵礦石、煤炭、動力(電力)等,鋼鐵的下游應用廣泛,鋼鐵產品作為基礎原料,在地產、基建、機械、汽車、造船、家電等幾乎所有行業中被大規模使用。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