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聯達里吊筋、附加鋼筋、次梁加筋怎麼設置呢
在廣聯達軟體中,設置吊筋、附加鋼筋和次梁加筋是結構設計的重要環節。以下是這些設置的詳細步驟:
1. 吊筋設置:
- 選擇梁的建模界面,並啟用「生成吊筋」功能。
- 指定吊筋的位置、鋼筋規格和生成方式。
- 完成設置後,點擊「確定」按鈕自動生成吊筋。
- 或者,在梁的平法表格中直接輸入吊筋的相關信息。
2. 附加鋼筋設置:
- 根據筏板的受力分析確定附加鋼筋的直徑、間距和長度。
- 使用軟體中的鋼筋布置工具進行布置。
- 布置後,進行預覽和檢查,確保滿足設計規范。
3. 次梁加筋設置:
- 在工程設置的計算設置中輸入次梁兩側共增加的箍筋數量,適用於統一設置。
- 或在梁的建模界面使用「原位標注」功能,在平法表格的「次梁加筋」欄中輸入鋼筋信息。
- 選擇自動生成次梁加筋,與生成吊筋類似,根據提示完成設置。
綜上所述,廣聯達軟體提供了多種方式來設置吊筋、附加鋼筋和次梁加筋,用戶應根據具體的設計要求和規范選擇合適的方法。熟練掌握這些方法能夠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確性,確保工程設計的質量。
2. 廣聯達鋼筋怎麼設置吊筋和次梁加筋
廣聯達鋼筋軟體中設置吊筋和次梁加筋的方法主要有手動輸入和自動生成兩種。
手動輸入方法:
在廣聯達鋼筋軟體的繪圖界面中,用戶可以通過點擊【原位標注】功能來手動設置吊筋和次梁加筋。首先,選中需要設置加筋的梁,然後在平法表格中找到對應的次梁寬度、次梁加筋和吊筋的輸入格。用戶需要先輸入次梁的寬度,因為這是設置吊筋的前提。接著,在次梁加筋和吊筋的輸入框中,按照設計要求輸入相應的鋼筋信息,如鋼筋的直徑、根數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次梁加筋的信息與主梁的箍筋信息不一致,可以直接在根數後面加上鋼筋信息,如“6c12”表示兩側各3根直徑為12的鋼筋。
自動生成方法:
對於吊筋和次梁加筋的自動生成,廣聯達鋼筋軟體提供了便捷的操作方式。用戶可以在梁的【建模】界面中選擇【生成吊筋】功能,然後設置生成位置、鋼筋信息和生成方式。在生成位置選擇中,用戶需要指定吊筋和次梁加筋的生成位置,如“主梁與次梁相交處”。接著,輸入次梁加筋的信息,包括根數、直徑等。如果用戶希望整棟樓都生成吊筋和次梁加筋,可以選擇“整樓生成”並勾選需要生成的樓層;如果只需要部分樓層生成,則可以選擇“選擇樓層”並在右側勾選相應的樓層。完成設置後,點擊確定即可自動生成吊筋和次梁加筋。
注意事項:
- 在設置吊筋和次梁加筋時,用戶需要確保輸入的信息准確無誤,以免影響計算結果和施工圖紙的准確性。
- 對於基礎梁和承台梁等特殊類型的梁,由於其受力特性和構造要求與框架梁不同,因此可能無法自動生成吊筋和次梁加筋。在這種情況下,用戶需要手動輸入相應的鋼筋信息。
- 在使用自動生成功能時,用戶需要注意檢查生成的吊筋和次梁加筋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如果發現生成結果有誤,可以通過手動修改或重新生成的方式進行調整。
通過以上兩種方法,用戶可以在廣聯達鋼筋軟體中靈活設置吊筋和次梁加筋,以滿足不同工程項目的需求。
3. 廣聯達中懸挑梁的鋼筋有幾種設置方式
懸挑梁 備注 計算公式
上部鋼筋懸挑端 第一排 L<4hb,全部伸至遠回端 伸至遠端下彎答再回彎5d(hb-2C+5d) C:保護層厚度 長度=懸挑端長度+懸挑遠端下彎+支座寬度+跨內延伸長度(Ln/3)
L>4hb,除角筋外,第一排總根數的1/2不伸至懸挑遠端即下彎 按45度角下彎後平伸至遠端 hb,懸挑遠端高度 長度=懸挑端下平直段長度(10d)+下彎斜長+上平直段+支座寬度+跨內延伸長度(Ln/3)
第二排 伸至0.75L位置 L:懸挑梁長 長度=懸挑端下平直段長度(0.75L)+支座寬度+跨內延伸長度(Ln/3)
下部鋼筋 錨固12d 長度=凈長+錨固(12d)
箍筋
長度
懸挑遠端變截面時按平均高度計算
根數 與邊梁垂直相交時,布置至邊梁邊(箍筋距梁邊有50mm的起步距離)
純懸挑樑上部鋼筋錨固
彎錨
Max(hc-c,0.4Lae)+15d [ La>hc:支座寬度]
長度=凈長+懸挑遠端下彎+端支座錨固
直錨
Max(La,0.5hc+5d)+5d [ La<hc:支座寬度]
長度=凈長+懸挑遠端下彎+端支座錨固
4. 彎起鋼筋彎折點位置
以梁的最大主應力點與梁的中性軸為交點,投影到梁的邊緣(梁底或梁頂),再將鋼回筋以45度穿過該答點為中心,向兩邊分布,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