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一定范圍內鋼筋的伸長率越大其塑性性能越好
鋼筋的伸長率在一定范圍內,越大表示其塑性性能越強。伸長率是指鋼筋在受力作用下長度變化的百分比,可通過測量鋼筋受力前後的長度比來計算。在做抗拉實驗時,鋼筋斷裂後斷面標距部分的增長長度與初始長度的百分比,即伸長率(用符號δ表示),它反映了材料的塑性。伸長率越大,塑性越強。鋼筋在最大拉力下的總伸長率不應小於9%,這是保證其塑性性能的基本要求。
伸長率試驗的試件應在試件中央標出標距長度,通常為200mm,標距線應細而清晰。標距長度的誤差應控制在硬線±0.20mm,軟線±0.50mm以內。
鋼筋的不同類型和作用包括:
1. 受力筋:承受力或壓力的鋼筋。
2. 架力筋:一般在梁中使用,與受力筋、箍筋一起構成鋼筋骨架。
3. 箍筋:一般用於樑柱中,用來抗剪和構成鋼筋骨架。
4. 分布筋:一般用於板內,與板內受力鋼筋垂直。
5. 構造鋼筋:根據構件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需要而配置的鋼筋。
6. 彎起鋼筋:主要在構件端部起著抗剪作用。
7. 拉結鋼筋:為保證構件間連接穩定性而增設的鋼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