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牆筋是什麼
壓牆筋是設計在剪力牆頂部或底部有構造鋼筋的時候輸入這項鋼筋,一般多用專於剪力牆上。剪力牆的壓牆屬筋是剪力牆水平方向附加的鋼筋,長度計算公式同水平筋公式計算。一般多用於剪力牆上既無LL又無AL情況下需設置壓牆筋。
規范規定,≥120厚的牆體,應設兩根Φ6鋼筋,壓入牆內大於1M,間距不大於500;≥370的牆體應設3根Φ6鋼筋。
(1)牆底鋼筋是什麼擴展閱讀
通常情況下牆體增設拉結筋是為了加強牆體的整體強度,一般設置於磚牆與砼構件交接的部位,通常情況下沿牆高500的間距每排兩根,升入磚牆內1000mm,其鋼筋一般採用預留或化學植筋的形似來滿足要求。
拉牆筋和構造柱是一體的,它們和板帶、過梁、圈樑等形成一個整體的受力體系。簡單的說,就是橫向的拉力是拉牆筋承受,轉而通過構造柱將荷載再傳給結構上的板、梁、柱。
② 2、牆身鋼筋有哪幾種類型
牆牆身鋼筋有幾種:
1、這種剪力牆牆身布置的鋼筋。
有的是垂直分布筋或者水平分布筋,也有的是用箍筋,或者拉勾筋等等。剪力牆又稱之為抗震牆,能夠起到承受地震的影響,防止引起水平的荷載,所以在牆身當中需要布置鋼筋,才能夠防止結構剪切,遭到破壞。
2、需要在某些部位現澆或者預制鋼筋。
混凝土需要與周邊的樑柱同時澆築,這樣才能夠形成整體性。這種剪力牆被運用於高層建築或者懸吊結構當中,尤其是電梯間、樓梯間等等,都需要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才能達到一定的高度和強度,標准承受水平荷載。
要求:
鋼筋加工製作時,要將鋼筋加工表與設計圖復核,檢查下料表是否有錯誤和遺漏,對每種鋼筋要按下料表檢查是否達到要求,經過這兩道檢查後,再按下料表放出實樣,試制合格後方可成批製作,加工好的鋼筋要掛牌堆放整齊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鋼筋代換時,必須充分了解設計意圖和代換材料性能,嚴格遵守現行鋼筋砼設計規范的各種規定,並不得以等面積的高強度鋼筋代換低強度的鋼筋。凡重要部位的鋼筋代換,須徵得甲方、設計單位同意,並有書面通知時方可代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鋼筋
③ 砌體填充牆與混凝土牆之間連接的鋼筋叫什麼鋼筋
這種鋼筋叫拉結筋。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中規定,砌體牆應採取措施減少對主體結構的不利影響,並應設置拉結筋、水平系梁、圈樑、構造柱等與主體結構可靠拉結。
拉結筋是建築工程中鋼筋類型的一種,把它砌到牆的裡面,擺在磚層當中起連接砌體防止開裂的作用。
拉結筋通常用直徑6.5毫米細鋼筋製成,多用在磚牆的L轉角和T字轉角處,每隔500毫米放一層,每層每125毫米寬度范圍內放一根。在砌體留槎的時候必須按規定放置拉結筋。
(3)牆底鋼筋是什麼擴展閱讀
鋼筋種類很多,通常按化學成分、生產工藝、軋制外形、供應形式、直徑大小,以及在結構中的用途進行分類:
1、按直徑大小分:鋼絲(直徑3~5mm)、細鋼筋(直徑6~10mm)、粗鋼筋(直徑大於22mm)。
2、按力學性能分:Ⅰ級鋼筋(300/420級);Ⅱ級鋼筋(335/455級);Ⅲ級鋼筋(400/540)和Ⅳ級鋼筋(500/630)
3、按生產工藝分:熱軋、冷軋、冷拉的鋼筋,還有以Ⅳ級鋼筋經熱處理而成的熱處理鋼筋,強度比前者更高。
4、按在結構中的作用分
(1)受壓鋼筋:承受拉、壓應力的鋼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於梁和柱內;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內鋼箍的位置,構成梁內的鋼筋骨架;
(4)分布筋:用於屋面板、樓板內,與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將承受的重量均勻地傳給受力筋,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熱脹冷縮所引起的溫度變形;
(5)其它:因構件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需要而配置的構造筋。如腰筋、預埋錨固筋、預應力筋,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