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鋼筋加工一般包括什麼等工序
1. 鋼筋加工的第一個工序是調直,即將鋼筋進行拉直處理,確保其在後續加工中能正確使用。
2. 除銹是第二個工序,其目的是去除鋼筋表面的銹跡和污垢,以保證鋼筋的清潔和混凝土與鋼筋之間的良好粘結。
3. 第三個工序是劃線,主要針對形狀復雜的鋼筋,如彎起鋼筋。根據料牌上的尺寸,用石筆在鋼筋上劃出各彎曲點的位置,確保加工精度。
4. 下料是第四個工序,依據劃線的標記,將鋼筋切割成所需的長度。對於帶半圓彎鉤的鋼筋端部,需在劃線時增加0.5d的長度。
5. 最後一個工序是彎曲,根據劃線確定的彎曲點位置和角度,將鋼筋加工成所需的形狀。在加工過程中,需要注意不同彎曲角度所需的調整值,以及從相鄰兩段長度中各扣一半的規則。
6. 在鋼筋加工過程中,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項。對於梁、柱、板等構件的鋼筋,需要復核其直徑、綁扎後的尺寸、主筋數量和箍筋間距。特別是箍筋的尺寸和數量,在梁、柱交匯處以及主梁與次梁交匯處都需要特別注意,以確保結構的抗剪能力和承載能力不受影響。
B. 鋼筋半成品的堆放要求
1、堆放場地要求
鋼筋一般採用下墊上蓋,以防止雨雪浸濕鋼筋導致生銹。 堆放鋼筋的場地要堅實平整,在場地基層上用混凝土硬化或用碎石硬化,並從中間向兩邊設排水坡度,避免基層出現積水。堆放時鋼筋下面要墊墊木或砌地壟牆,墊木或地壟牆厚(高度)不應小於200mm,間距1500mm,以防止鋼筋銹蝕和污染。
2、原材堆放
鋼筋原材進入現場後,按照地上結構階段性施工平面圖的位置分規格、分型號進行堆放,不能為了卸料方便而隨意亂放。
2.1成品鋼筋堆放:堆放場地要平整,不得直接放置在地面。將加工成型的鋼筋分區、分部、分層、分段和構件名稱按號碼順序堆放,堆放整齊,不得隨意亂放,同部位鋼筋或同一構件要堆放在一起,保證施工方便。
C. 鋼筋連接需要軸線對中,為什麼
維持其軸線位於一條直線上,不致發生偏心受力現象。並為了保證鋼筋混凝土裂共同作用時,目的為了鋼筋在受拉力時減少變形,防止混凝土裂縫提前產生、擴大,以至於產生不應有的破壞。
鋼筋連接,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2015版) 中分綁扎搭接、機械連接或焊接。夲題是對機械連接或焊接而言的。
8. 4.1 鋼筋連接可採用綁扎搭接、機械連接或焊接。機械連接接頭及焊接接頭的類型及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混凝土結構中受力鋼筋的連接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在同一根受力鋼筋上宜少設接頭。在結構的重要構件和關鍵傳力部位,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連接接頭。
8.4.2 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桿件的縱向受力鋼筋不得採用綁扎搭接;其他構件中的鋼筋採用綁扎搭接時,受拉鋼筋直徑不宜大於 25mm,受壓鋼筋直徑不宜大於 28mm。
鋼筋在混凝土中共同受力,受拉力時,首先得把鋼筋拉直,才能開始受力,可是,在拉直過程中,混凝土隨著鋼筋變形,產生過大的變形必然導致混凝土裂縫擴大,以至於產生不應有的破壞(混凝土極限拉應變為0.00015,就是說在1m長的區斷內,只要伸長0.15mm,它就開裂了)因此鋼筋不在同一軸線上,鋼筋在受拉力時,首先得把它拉直到同一條直線才能開始受力,在這一過程中鋼筋要自然變形到同一軸線上,無形中混凝土裂縫提前產生了。(如果電弧焊接的鋼筋,事先不把鋼筋端部進行彎折,用拉力機把電弧焊接的鋼筋施以拉力拉直,就能明顯地看到電弧焊接鋼筋的接頭自然彎折了,這時電弧焊接的鋼筋軸線就自然對中了。)所以鋼筋連接需要軸線對中和進行鋼筋平直加工是二道很重要的工序(現在施工中都忽略了這二道工序,是造成現在的鋼筋混凝土工程裂縫比60~70年代的多的原因之一,是施工中應引起重視的環節)。
D. 為什麼鋼筋宜從中部開始逐步向兩端彎制
中部抗彎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