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梁下部不伸入支座的鋼筋在實際中是怎麼布置的在澆砼之前怎麼固定!
梁下部不伸入支座的鋼筋應在距離支座邊1/20梁凈跨長處斷。目的是避免不需要錨入支座的鋼筋進入支座造成支座內鋼筋擁擠。在平法集中標注里有帶 - 號的鋼筋就是。
B. 什麼是梁的不伸入支座鋼筋
用於避免伸入支座底筋擁擠。將不需要進入支座的底筋數字前冠以『-』號表示。例版如某梁下部權縱筋標注為6φ25
2(-2)/4,表示底筋共6φ25,上排2下排4,上排的2φ25全部不伸入支座,下排的4φ25伸入支座。不伸入支座底筋的截斷位置離支座邊0.1ln,ln為該跨凈跨長。
C. 什麼情況下樑下部鋼筋不伸入支座
抗震設計中首先要考慮「強柱弱梁」的原側,設計中部分梁下部鋼筋不升入支座,主要是讓實際梁的抗彎能力不能太高,假如地震時,梁鋼筋破壞了建築物不會倒塌,柱破壞了就一定會倒塌,所以出圖者結合實際情況讓部分梁下部鋼筋不升入支座,明白了請採納!
D. 樑上部的鋼筋什麼時候伸入支座什麼時候不伸入支座
樑上部鋼筋錨固時都是需要伸入支座的。當承受豎向荷載的框梁都是跨中底部受專彎,支屬座頂部受彎,因此頂部鋼筋須貫穿支座來承受力,底部鋼筋可以部分不伸入支座。
鋼筋按一定的方向用鑽孔穿透弱面深入到完整岩體內,插入預應力錨索(鋼筋),然後用水泥將孔固結起來,形成具有一定抗拉能力的結構。
此外,對拱壩壩肩不穩定岩體的處理,還可以採用其他支擋辦法,如抗滑樁、擋土牆、支撐柱等。地下水往往是導致基礎失穩的主要因素,在設置工程處理措施時,考慮到防滲排水的作用。
1、當柱截面尺寸不滿足直線錨固要求時,樑上部縱向鋼筋可採用本規范第8.3,3條鋼筋端部加機械錨頭的錨固方式。樑上部縱向鋼筋宜伸至柱外側縱向鋼筋內邊,包括機械錨頭在內的水平投影錨固長度不應小於0.4lab。
2、樑上部縱向鋼筋也可採用90°彎折錨固的方式,此時樑上部縱向鋼筋應伸至柱外側縱向鋼筋內邊並向節點內彎折,其包含彎弧在內的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於0.4lab,彎折鋼筋在彎折平面內包含彎弧段的投影長度不應小於1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