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梁的配筋圖N和G有什麼區別具體指的都是腰筋嗎
梁的配筋圖中,N和G代表的鋼筋有什麼區別?具體都是指腰筋嗎?
在梁的配筋圖中,N和G代表的並不是同一種鋼筋。N通常指的是抗扭鋼筋,而G指的是構造鋼筋。
抗扭鋼筋的作用是在框架梁因兩側荷載不均而產生扭矩時,設置在梁側面以承受扭矩的鋼筋。抗震設計中,其搭接長度應符合Ll或者Lle的規定,其錨固長度和方式與框架梁下部縱筋相同。
構造鋼筋則是根據構造需求設置的鋼筋,其主要作用是維護、拉結和分布力,不承受主要作用力。在梁的腹板高度hw大於等於450MM時,須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當梁寬為350MM時,拉筋直徑應為6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間距的兩倍。
在代號上,抗扭鋼筋用N表示,而構造鋼筋用G表示。
在鋼筋的安裝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鋼筋表面應保持潔凈,無油污、泥土和浮銹,如有必要,可用冷拉工藝除銹。
2. 鋼筋調直時,應去除局部的彎曲、死彎和小波浪形,確保鋼筋表面傷痕不會導致截面積減少超過5%。
3. 切斷鋼筋時,應根據鋼筋的種類、直徑、長度和數量進行合理搭配,優先切斷長料,減少短料的使用。
4. 綁扎鋼筋前,應仔細審查圖紙和配料表,確保設計與圖紙無出入,並核對成品的尺寸無誤後再進行綁扎。
㈡ 梁鋼筋構件代號G、N、T和B分別代表什麼筋
G表示構造鋼筋,N表示抗扭鋼筋,T表示頂部貫通鋼筋,B表示底部貫通鋼筋
鋼筋按在結構中的作用分:受壓鋼筋、受拉鋼筋、架立鋼筋、分布鋼筋、箍筋等
配置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按其作用可分為下列幾種:
1、受力筋—承受拉、壓應力的鋼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於梁和柱內。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內鋼箍的位置,構成梁內的鋼筋骨架。
4、分布筋—用於屋面板、樓板內,與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將承受的重量均勻地傳給受力筋,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熱脹冷縮所引起的溫度變形。
5、其它—因構件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需要而配置的構造筋。如腰筋、預埋錨固筋、預應力筋,環等。
(2)梁的鋼筋g代表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抗扭鋼筋的搭接為Ll或者Lle(抗震),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構造鋼筋錨固和搭接均取15d計算,在16G101-1中,規定梁的腹板hw大於等於(450)MM時,須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間距的兩倍)。
當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立筋可只布置在樑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架立筋也有貫通的,如規范中規定在樑上部兩側的架立筋必須是貫通的,此時的架立筋在支座處也可承擔一部份負彎矩。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長的鋼筋,一般在樑上(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的是架立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鋼筋。
㈢ 請問鋼筋表示中,梁中腰筋有的是N開頭,有的是G開頭的,什麼意思呀
梁中腰復筋以大寫字母N打頭,是制梁側面需配置受扭縱向鋼筋,以大寫字母G打頭,是梁側面需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的意思。
16G101-1 (替代11G101-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牆、梁、板),4 梁平法施工圖制圖規則,4.2平面注寫方式中第4.2.4條
4.2.3 梁集中標注的內容,有五項必注值及一項選注值(集中標注可以從梁的任意一跨引出)規定如下:第5點:
5.梁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配置,該項為必注值。
當梁腹板高度hw≥450mm時,需配置縱向構造鋼筋,所注規格與根數應符合規范規定。此項注寫值以大寫字母G打頭,接續注寫設置在梁兩個側面的總配筋值,且對稱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