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門窗洞口鋼筋混凝土過梁圖表怎麼看
表裡面的數據:
「凈跨」就是門窗洞口的寬度;
「梁長」,就是凈跨加上支座,單邊支座/雙邊支座;
「截面」就高度*牆厚;
「主筋」是過梁的底筋;
「架力筋」就是過梁的麵筋;
然後就是箍筋了;對於沒有架力筋的過梁,箍筋就是按拉筋設置。
圖的繪制和識別都很麻煩,需要長期學習。
鋼筋詳圖:按由上而下的順序用同一比例把鋼筋畫在梁立面圖的下方,鋼筋比較簡單時可以不畫鋼筋詳圖。
補充門窗過梁:
牆砌體上門窗洞口應設置鋼筋混凝土過梁,當洞口上方有承重梁通過時,且該梁底標高與門窗洞頂距離過近,放不下過梁時,可直接在梁下掛板。施工時應做好支撐系統設計。
『貳』 鎬庝箞鐪嬪緩絳戝浘綰鎬笂鍦堟佺殑閽㈢瓔錛
涓銆佺湅鍓栭潰鍥撅紙妤兼闂寸殑鍓栭潰鍥撅級姣忓眰涔嬮棿閮界敤榛戱紙鐏幫級鑹叉爣紺恆傚湀姊佷竴鑸璁劇疆鍦ㄥ熀紜澧欏栵紝妾愬彛澶勶紝妤煎眰澶勩傚湀姊佸湪寤虹瓚涓寰寰涓嶆槸璁劇疆涓閬擄紝鍏舵暟閲忓簲瑙嗗緩絳戠墿鐨勯珮搴︺佸眰鏁般佸湴鍩烘儏鍐靛拰鎶楅渿瑕佹眰鑰屽畾錛屽崟灞傚緩絳戣嚦灝戣劇疆涓閬撱
澶氬眰寤虹瓚涓鑸闅斿眰璁劇疆涓閬擄紝鍦ㄦ姉闇囪鵑槻鍦板尯錛屽線寰瑕佸眰灞傝劇疆鍦堟侊紝闄や簡鍦ㄥ栧欏拰鎵塊噸鍐呯旱澧欎腑璁劇疆涔嬪栵紝搴旀牴鎹寤虹瓚鐗╃殑緇撴瀯鍜岄槻闇囪佹眰姣忛殧16m鑷23m鍦ㄦí澧欎腑璁劇疆鍦堟侊紝鑳戒嬌鍦堟佺殑鑵扮畭浣滅敤鍏呭垎鍙戞尌銆
浜屻佸湀姊佺殑浣滅敤錛
1銆佸炲己鎴垮眿鐨勬暣浣撴у拰絀洪棿鍒氬害銆
2銆侀槻姝㈢敱浜庡湴鍩轟笉鍧囧寑娌夐檷鎴栬緝澶ф尟鍔ㄨ嵎杞界瓑瀵規埧灞嬪紩璧風殑涓嶅埄褰卞搷銆
3銆佽劇疆鍦ㄥ熀紜欏墮潰閮ㄤ綅鍜屾獝鍙i儴浣嶇殑鍦堟佸規姷鎶椾笉鍧囧寑娌夐檷浣滅敤鏈涓烘湁鏁堛
4銆佸綋鎴垮眿涓閮ㄦ矇闄嶈緝涓ょ涓哄ぇ鏃訛紝浣嶄簬鍩虹欏墮潰閮ㄤ綅鐨勫湀姊佷綔鐢ㄨ緝澶э紱褰撴埧灞嬩袱絝娌夐檷杈冧腑閮ㄤ負澶ф椂錛屾獝鍙i儴浣嶇殑鍦堟佷綔鐢ㄨ緝澶с
鎵╁睍璧勬枡錛
涓鑸閽㈢瓔鐩村緞6-8姣綾籌紝澶逛袱鍒頒笁鏍癸紝鏍規嵁璁捐¢渶瑕併佹湁鐮屼竴灞傜爾澶逛竴灞傞挗絳嬶紝涔熷彲鐮屼袱灞傜爾澶逛竴灞傞挗絳嬨傜爾澧欐礊鍙i《閮ㄩ厤緗閽㈢瓔錛屼竴鑸鐢ㄤ簬鑽瘋澆涓嶅ぇ銆佽法搴﹁緝灝忕殑闂ㄧ獥銆佽懼囨礊鍙g瓑榪囨佷箣鐢錛岋紙浼樼偣鏄綆鍗曟柟渚垮揩鎹鳳紝涓嶉渶瑕佸儚閽㈢瓔娣峰嚌鍦熻繃姊侀偅鏍風珛妯℃澘錛夈
閽㈢瓔鐮栬繃姊佹寚鍦ㄧ爾榪囨佷腑鐨勭爾緙濆唴閰嶇疆閽㈢瓔銆佺爞嫻嗕笉浣庝簬M5.0鐨勫鉤鐮岃繃姊併傞挗絳嬬爾榪囨侊紝鏄鎸囧湪騫崇爩鐮栧畾鐨勭伆緙濅腑鍔犻傞噺鐨勯挗絳嬭屽艦鎴愮殑榪囨侊紝鍏跺簳闈㈢爞嫻嗗勭殑閽㈢瓔錛岀洿寰勪笉搴斿皬浜5MM錛岄棿璺濅笉搴斿ぇ浜120MM銆
閽㈢瓔浼稿叆鏀搴х爩浣撳唴鐨勯暱搴︿笉瀹滃皬浜250MM錛岀爞嫻嗗眰鐨勫帤搴︿笉瀹滃皬浜30MM錛岀爾鐮岃繃姊佹墍鐢ㄧ爞嫻嗕笉瀹滀綆浜嶮5.0錛屽叾璺ㄥ害涓嶅簲瓚呰繃1.5M銆傚規湁杈冨ぇ鎸鍔ㄨ嵎杞芥垨鍙鑳戒駭鐢熶笉鍧囧寑娌夐檷鐨勬埧灞嬶紝涓嶅簲閲囩敤鐮栫爩榪囨侊紝鑰屽簲閲囩敤閽㈢瓔娣峰嚌鍦熻繃姊併
鍙傝冭祫鏂欐潵婧愶細鐧懼害鐧劇-榪囨
『叄』 門窗過梁的鋼筋及截面在圖紙哪查看
預制過梁只在結構或建築說明中寫明圖集編號,要自己根據牆厚和洞口寬度查圖集。圈樑兼過梁在結構說明中有說明,根據洞口寬度加筋
『肆』 l13g7鋼筋混凝土過梁怎麼看配筋
(1)鋼筋混凝土過梁,承載能力強,可用於較寬的洞口,一般和牆一樣厚,高回度要計算確定。兩端答伸進牆的長度要不小於240mm。
(2)評拱磚過梁 將磚側砌而成。灰縫上寬下窄,磚向兩邊傾斜成拱,兩端下部深入牆內20-30mm,中部起拱高度為跨度的1/50。優點是鋼筋、水泥用量少,缺點是施工速度慢,跨度小,有集中荷載或半磚牆不宜使用。
(3)鋼筋磚過梁 在洞口頂部配置鋼筋,形成加筋磚砌體,鋼筋直徑6mm,間距小於120mm,鋼筋伸入兩端牆體不小於240mm.此做法與外牆的砌築方法相同,可以形成完整的清水磚牆效果,但是施工麻煩,跨度小於2m為佳。
/
『伍』 鋼筋圖紙的識圖技巧有哪些
是新入行么?最抄重要的技巧就是建築識圖的全面(不僅是鋼筋)知識和鋼筋施工常識,了解點設計的基本常識更好。有了這些,平法設計規范即可粗略看懂,鋼筋識圖就順理成章了。對初學者這是一個漸進過程,不要期望立馬成功。
多去工地觀察施工過程、請人講講、多請教會大有益於你。
書店裡有多種版本的小冊子(鋼筋工),讀透他會使你業務能力可達到的高度大大增加。
『陸』 L13G7里過梁配筋怎麼看,如圖
L13G7 鋼筋混凝土過梁,你表中的鋼筋該圖集前面第10頁有大樣,如下圖1號和5號鋼筋(你那種過梁沒有2號鋼筋)。
『柒』 鋼筋圖紙怎麼看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一、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二、 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三、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四、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⑵ 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 五、 標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斷面寬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寬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鋼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樑上皮標高。 鋼筋混凝土粘結錨固能力可以由四種途徑得到:①鋼筋與混凝土接觸面上化學吸附作用力,也稱膠結力。②混凝土收縮,將鋼筋緊緊握固而產生摩擦力。③鋼筋表面凹凸不平與混凝土之間產生的機械咬合作用,也稱咬合力。④鋼筋端部加彎鉤、彎折或在錨固區焊短鋼筋、焊角鋼來提供錨固能力。 為了保護鋼筋、防腐蝕、防火以及加強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在構件中的鋼筋外面要留有保護層(圖3.3.3)。根據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規定,梁、柱的保護層最小厚度為25mm,板和牆的保護層厚度為10~15mm。 正筋就是正彎矩筋,簡單的說,就是對於受彎構件來說,如梁板等,下部受拉的部位的鋼筋,對於連續梁板,一般就在跨中, 同理,負筋一般在支座處(上部受拉) 通長鋼筋就是指在所標的區段內通長設置,直徑可以不相同,可以採用搭接連接形式,保證梁各個部位的這個部分鋼筋都能發揮其抗拉強度,而且兩端應按受拉錨固的鋼筋 貫通筋是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貫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力鋼筋。 支座有負筋,是相對而言的,一般應該是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負彎矩的鋼筋,俗稱擔擔筋。一般結構構件受力彎矩分正彎矩和負彎矩,抵抗負彎矩所配備的鋼筋稱為負筋,一般指板、梁的上部鋼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構造鋼筋習慣上也稱為負筋。當梁、板的上部鋼筋通長時,大家也習慣地稱之為上部鋼筋。 至於端支座負筋,中間支座負筋就是兩端的和中間的 蓋筋又名蓋鐵、扣筋,通常設置在板的支座(端支座,中間支座),位置在板的上皮,其作用是抵抗板的負彎矩,也可以叫板負筋 現在板中差不多都有兩層,下層筋都是通長的,應該叫主筋,而板負筋是架起來的,板負筋根據設計的不同也不一樣,有板上全放的,也有不全放的,不全放的設計一般是長度有梁短跨的1/4 吊筋是將作用於混凝土梁式構件底部的集中力傳遞至頂部,是提高梁承受集中荷載抗剪能力的一種鋼筋,形狀如元寶,又稱為元寶筋。 主要作用是:由於梁的某部受到大的集中荷載作用,可能會使樑上引起斜裂縫,特別是力作用在受拉區內,為了使梁體不產生局部嚴重破壞,同時使梁體的材料發揮各自的作用而設置的,主要布置在剪力有大幅突變部位,防止該部位產生過大的裂縫,引起結構的破壞,就必須配吊筋了,還要加配附加箍筋。 「腹筋」 作用:梁的抗扭它在設計上屬構造配筋,即力學上不用設計計算具體力的大小,按國家設計規范的構造要求查得此數據。當梁高大到一定要求時,就得加設腰筋,按多少、加多大規格按構造要求規范查得。 1、什麼是負彎矩:在彎矩圖上(如果你學過結構力學你可以跳過這一部分),向上彎起的彎矩是正彎矩,反之,向下彎起的彎矩就是負彎矩;打個比方,你用手拗一隻筷子,向下拗的時候,是筷子下部先斷;這是正彎矩,向上拗的時候,是是筷子上部先斷,這是負彎矩;明白了正負彎的區別,你就可以往下看了; 2、為抵抗負彎矩而設置的鋼筋就叫負彎矩筋,在工地上常常簡稱為「負筋」,一般來說,常碰到的負彎矩筋有兩種,一種是樓板與梁交接的地方,也就是樓板「生根」的地方,在這個地方,在樓板受力的影響下,應該是梁面受力,對樓板來說,這就是負彎矩筋,一般長度為跨過梁面1米左右;另一種就是梁的支座處,因為梁支端兩端受向下的彎矩,在梁支座處,存在負彎矩,這是一個關鍵部位,常按錨固要求放一定的負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