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鋼筋保護層大於40mm的做法
根據抄2010年新的《混凝土結構襲設計規范》(GB50010-2010)第9.2.4條當梁、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於40mm時,應對保護層採取有效的防裂構造措施。
保護層厚度不再是縱向鋼筋(非箍筋)外緣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離,而是「以最外層鋼筋(包括箍筋、構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緣計算混凝土的保護層厚度」。
保護層最小厚度的規定是為了使混凝土結構構件滿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對受力鋼筋有效錨固的要求。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構件的受力鋼筋粘結錨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但是,過大的保護層厚度會使構件受力後產生的裂縫寬度過大,就會影響其使用性能(如破壞構件表面的裝修層、過大的裂縫寬度會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於設計中是不考慮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過大的保護層厚度還必然會造成經濟上的浪費。因此,2010年《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8.2.1條,規定縱向受力的普通鋼筋及預應力鋼筋,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d,且應符合下表的規定。一般設計中是採用最小值的。
B.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於多少時應加抗裂網片
當梁、柱、牆中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大於50mm時,宜對保護層採取有效的專構造措施。當在保護屬層內配置防裂、防剝落的鋼筋網片時,網片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25mm。
當梁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於50mm且配置表層鋼筋網片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表層鋼筋宜採用焊接網片,其直徑不宜大於8mm,間距不應大於150mm;網片應配置在梁底和梁側,梁側的網片鋼筋應延伸至梁高的2/3處。
混凝土保護層規定:
1.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於C25時,表中保護層厚度數值應增加5mm;
2.基礎底面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有墊層時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不應小於40mm;無墊層時不應小於70mm。承台地面鋼筋保護層厚度尚不應小於樁頭嵌入承台內的長度。
3.構件表面設有抹灰層或者其他各種有效的保護性塗料層;
4.混凝土中採用摻阻銹劑等防銹措施時,可適當減小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使用阻銹劑應經試驗檢驗效果良好,並應在確定有效的工藝參數後應用。
C. 「地下室外牆外側迎水面保護層厚度超過30,要做鋼筋網片」這個在哪個規范
施工規范。
地下室迎水面按規范保護層為50,保護層過厚會引起混凝土牆面出現裂紋,所以要設鋼筋網片。抵抗水壓。還有擋土,土也有壓力的。總結,防裂,牢固。豎的鋼筋彎15公分的90度鉤插進擋土牆的基礎里,上面有梁的話升到梁頂減保護層再打90度彎鉤。不過一般小工地上面不打勾,上面打勾到時梁難扎。只有大工地打勾,因為大工地有監理,間隔30公分一根,水平筋就是分布筋,橫的鋼筋扎在擋土牆豎筋的裡面,高度30公分一根。轉角處也要打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