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你鋼筋算量如何手算
鋼筋算量手算方法:
鋼筋算量在建築工程中是一項復雜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准確計算各種類型鋼筋的長度和數量。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鋼筋類型及其手算方法:
一、梁鋼筋
上部貫通筋
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支座錨固:根據支座寬度和鋼筋直徑等參數,判斷是直錨還是彎錨,並取相應值。
端支座負筋
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Ln: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下部鋼筋
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腰筋(構造鋼筋、抗扭鋼筋)
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拉筋
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根數:若未給定拉筋布筋間距,則(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若給定布筋間距,則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箍筋
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考慮保護層扣減後的補充)
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吊筋
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夾角根據框梁高度確定。
二、中間跨鋼筋
三、非框架梁與框支梁鋼筋
非框架梁
箍筋:不再區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
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
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考慮0.5Hc+5d的判斷值。
框支梁
支座負筋:延伸長度為Ln/3。
下部縱筋:端支座錨固值處理同框架梁。
上部縱筋: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錨固長度=支座寬度-保護層+梁高-保護層+Lae;第二排主筋錨固長度≥Lae。
四、剪力牆鋼筋
牆身鋼筋
水平鋼筋:根據牆端是暗柱還是端柱,以及外側鋼筋是否連續通過,計算長度和彎折。
豎直鋼筋:根據樓層位置(首層、中間層、頂層)和是否有洞口,計算長度和彎折。
牆柱鋼筋
縱筋:根據樓層位置計算長度和搭接長度。
箍筋:依據設計圖紙自由組合計算。
牆梁鋼筋
連梁:受力主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箍筋根據頂層和中間層不同布置。
暗梁:主筋長度=暗梁凈長+錨固。
五、基礎層與中間層柱鋼筋
基礎層柱主筋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中間層柱縱筋
長度: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柱箍筋
根數:根據加密區和非加密區的間距計算。
六、板鋼筋
受力筋
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
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負筋及分布筋
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附加鋼筋與支撐鋼筋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長度和根數。
注意事項:
以上即為鋼筋算量的基本手算方法,希望能對您的工作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