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鋼筋出現咬邊現象
鋼筋與焊接金屬接觸處產生類似於縮頸的症狀,如圖3-26所示,即為鋼筋咬邊。
圖3-26咬邊
當採取自動埋弧壓力焊時,熔化及壓入留量應當不小於12mm;採用手動埋弧壓力焊時,加壓時應不受阻礙,確保獲得足夠的壓入深度。
2. 焊接夾渣產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夾渣是指由於焊接工藝不當或者焊接材料不符合要求,在焊縫金屬內部或熔合線內部存在有非金屬夾雜物。夾渣屬於固體夾雜缺陷的一種,是夾渣殘留在焊縫中的熔渣,根據其成形的情況,可分為線狀的、孤立的以及其他形式。一般與氣孔相似,而外形更不規則,有時還會有針形顯微夾渣,夾渣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夾渣對焊縫的危害性和氣孔相似,夾渣會降低焊縫的塑性和韌性;其尖角往往造成應力集中,特別是在空淬傾向大的焊縫中,尖角頂點常形成裂縫。尖角所引起的應力集中比氣孔更嚴重,甚至與裂紋相似。往往鑄件在受應力作用下,焊縫中夾渣處會先出現裂紋並沿展,導致強度下降、焊縫開裂。焊縫中的針形氮化物和磷化物會使金屬發脆,氧化鐵和硫化鐵也能使金屬形成熱脆性。
1.產生夾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焊接電流太小,以致液態金屬和熔渣分不清。焊接速度過快,使熔渣來不及浮起。多層焊時。層間清理不幹凈。焊縫成形系數過小以及焊條電弧焊時焊條角度不正確等。
另外,操作技術不熟練、選用焊條不當、坡口設計加工不合適、焊條直徑較粗、焊接區域沒打磨干凈、焊條葯皮滲入焊縫金屬、在多層施焊時熔渣沒有清除干凈、焊接材料與母材化學成分匹配不當等,均易造成夾渣。
(1)焊件邊緣、焊層和焊道之間的熔渣未清除下凈。特別是使用鹼性焊條,若熔渣未除凈,就更容易產生夾渣。
(2)焊接電流太小,熔化金屬和熔渣所得到的熱量不足,使其流動性降低,而且熔化金屬凝固速度快,熔渣來不及浮出。
(3)焊接時,焊條角度和運條方法不恰當,熔渣和鐵水分辨不清,把熔渣和熔化金屬混雜在一起,阻礙了熔渣的上浮。
(4)基本金屬和焊接材料的化學成分不當。例如當熔池內含氧、氮、硫等成分較多時,其產物(氧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等)在熔化金屬凝固較快的情況下,來不及浮出,就會殘留在焊縫中形成夾渣。
2.防止夾渣的主要措施有以下方面:
1)注意坡口及焊層間的清理,將凸凹不平處鏟平,然後施焊。
2)避免焊縫金屬冷卻過速,選擇適當的電流施焊。
3)正確運條,弧長適當,使熔渣能上浮到熔化金屬表面,防止熔渣超前於熔化金屬(即熔渣到熔池前面)而引起夾渣。
4)選用由於母材化學成分不當而可加以補償的焊條。
5)嚴重的夾渣應鏟除補焊。
3. 焊縫間隙過大如何處理
1、焊接有高強度要求時,在焊縫中填塞跟母材相同材質的材料。
2、焊接強度要求不高時,塞上粗細差不多的焊條、鋼筋頭等直接覆蓋焊上。
3、一般為了避免出現焊縫間隙出現,作業現場要加大焊接電流,加焊蓋面焊縫。
(3)鋼筋焊接咬邊如何整改擴展閱讀:
咬邊缺陷及處理:
咬邊是指沿著焊趾,在母材部分形成的凹陷或溝槽,,它是由於電弧將焊縫邊緣的母材熔化後沒有得到熔敷金屬的充分補充所留下的缺口。產生咬邊的主要原因是電弧熱量太高,即電流太大,運條速度太小所造成的。
焊條與工件間角度不正確,擺動不合理,電弧過長,焊接次序不合理等都會造成咬邊。直流焊時電弧的磁偏吹也是產生咬邊的一個原因。某些焊接位置(立、橫、仰)會加劇咬邊。
咬邊減小了母材的有效截面積,降低結構的承載能力,同時還會造成應力集中,發展為裂紋源。矯正操作姿勢,選用合理的規范,採用良好的運條方式都會有利於消除咬邊。
焊角焊縫時,用交流焊代替直流焊也能有效地防止咬邊。
焊瘤缺陷及處理:
焊瘤焊縫中的液態金屬流到加熱不足未熔化的母材上或從焊縫根部溢出,冷卻後形成的未與母材熔合的金屬瘤即為焊瘤。焊接規范過強、焊條熔化過快、焊條質量欠佳(如偏芯),焊接電源特性不穩定及操作姿勢不當等都容易帶來焊瘤。在橫、立、仰位置更易形成焊瘤。
焊瘤常伴有未熔合、夾渣缺陷,易導致裂紋。同時,焊瘤改變了焊縫的實際尺寸,會帶來應力集中。管子內部的焊瘤減小了它的內徑,可能造成流動物堵塞。
防止焊瘤的措施:使焊縫處於平焊位置,正確選用規范,選用無偏芯焊條,合理操作。
4. 鋼筋焊接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1、質量問題及現象
焊縫長度不夠,焊縫表面不平整,有較大的凹陷、焊瘤、焊縫有咬邊現象,焊條不合格,焊皮未敲掉,兩接合鋼筋軸線不一致。
2、原因分析
1)焊工不熟練,沒有取得焊工考試合格證書。
2)焊接完成後沒有測量充氣芯模焊縫長度。
3)焊條不合格,或選用焊條規格不對。
4)焊接完成後,沒有注意敲掉充氣芯模焊皮。
5)兩根焊接的鋼筋,其搭接端部沒有預彎。
3、預防措施
1)充氣芯模鋼筋焊接前,必須根據施工條件進行試焊,合格後方可正式施焊,焊工必須有考試合格證。
2)充氣芯模鋼筋接頭採用焊接或幫條電弧焊時,應盡量做成雙面焊縫。
3)充氣芯模鋼筋接頭採用搭接電弧焊時,兩鋼筋搭接端部應預先折向一側,使兩接合鋼筋軸線一致。
4)接頭雙面焊縫的長度不應小於5d,單面焊縫長度不應小於10d。
5)鋼筋接頭採用幫條電弧焊時,幫條應採用與主筋同級別的鋼筋,其總截面面積不應小於被焊鋼筋的截面積。幫條長度,如用雙面焊縫不應小於5d,如用單面焊縫不應小於10d。
6)所採用的焊條,其性能應符合低碳鋼和低合金鋼電焊條標準的有關規定。
7)受力鋼筋焊接應設置在內力較小處,並錯開布置。
8)電弧焊接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不應小於10倍鋼筋直徑,也不宜位於構件的最大彎矩處。
9)焊接時,焊接場地應有適當的防風、雨、雪、嚴寒設施,環境溫度在5℃~-20℃時,應採取技術措施;低於-20℃進,不宜施焊。
10)焊接完成後,應及時將焊皮敲掉。
5. 鋼筋籠焊接時的咬肉問題
個人認為是的。也就是是說粗鋼被你焊接的時候少了點,有效截面變小了。
估計焊接電流過大造成。或者焊接工人技術不是一般的差。
6. 鋼筋加工焊接老是出問題早這么做就好了
鋼筋加工中的焊接過程中經常發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質量問題危害很大,易造成重大的工程事故。
閃光對焊
未焊透是指在焊區內未能形成結晶或焊合不牢固,接頭鐓粗或變形量過小導致擠出的毛刺不均勻並附帶嚴重脹開現象,施工中應合理選擇焊接參數,焊接開始時應充分預熱來保證焊件加熱部位並減小內部的溫度梯度,同時應選用合適的燒化流量來保證焊件獲得良好的溫度分布,同時應避免採用過高的變壓器級數進行焊接施工。
焊口氧化
具體表現為焊口局部為氧化膜覆蓋致使表面光滑或在焊口四周由於焊接過程中發生強烈氧化導致該部位失去金屬光澤,對其防治應先保證燒化過程的連續性並採用合適的頂鍛留焊接過程中應盡量加快頂鍛速度以免發生氧化,同時應保證在接頭部位有合適的塑性形變以利於將氧化物去除。
焊口脆斷
導致該現象的原因是在低應力狀態下接頭部位突發斷裂,斷口齊平且晶粒很細。對該現象的防治應結合鋼筋特性選用合適的焊接工藝,一般低合金鋼筋適用於預熱閃光焊接,焊接難度較大的Ⅲ級筋則應對其進行熱處理而應避免快速加熱及冷卻,熱處理時以溫度略超過600℃。
焊接處燒傷
表現為鋼筋端頭與電極接觸部位在焊接過程中產生融化狀態,其可導致發生局部脆性斷裂,並且斷口呈放射性條紋狀,對該現象的防治應在焊接時將鋼筋端部13cm范圍內的銹斑及污物等清除干凈,並應保證電極表面干凈以保證導電性,在焊接和加熱處理過程中應夾緊鋼筋。
脫點
表現為焊點周圍融化鐵漿不飽滿,輕輕敲打或摔打則會導致焊點分離,該現象防治應合理選擇焊接參數,並經試驗合格後方可進行焊接,焊接前應將鋼筋表面銹蝕、氧化皮和雜物等清理干凈,對已經造成脫點的焊接部位應重新調整參數後採取加大電流、延長通電時間等進行二次補焊,並對焊接成品採取雙倍試件以保證補焊合格。
焊點過燒
主要表現為焊接部位上下電極和鋼筋接觸部位燒傷,或熔化的鐵漿在焊點周圍溢流量過大導致該部位呈現黑色,該現象防治應及時調整焊接參數,降低變壓器技術並縮短通電時間,焊接前應將表面修飾清理干凈以免影響導電效果,應保證電極表面平正,電極處冷卻循環無滲漏,並嚴禁焊點實施二次重焊。
冷彎脆斷
是指焊件在冷彎時焊點部位出現脆斷的現象,對該類現象的防治應有效檢測鋼筋材質的化學成分並提供檢測報告,一旦鋼材的硫磷等元素含量超標則應避免採用焊接工藝,若施工中鋼材為冷拔低碳鋼則應在焊接施工前先進行冷拔絲強度檢驗,如果其強度過高則應實施反復彎曲試驗,對試驗不合格的鋼材應嚴禁採用焊接施工,同時焊接過程中應避免因壓陷深度過大導致過燒現象。
咬邊
是指在焊縫和鋼筋交界部位燒出缺口,並由未融化的金屬補充,該現象多發生於直徑較小的鋼筋焊接,對該現象的防治應選用合適的電流,施焊過程中避免將電弧拉的過長,同時應控制好焊條的角度和運弧的方法,對已經發生咬邊的部位應先進行清渣後實施補焊。
表面燒傷
主要表現為鋼筋表面出現局部的缺內或凹坑,其形成原因主要為電弧將鋼筋表面燒傷而導致脆化作用,其防治措施應將帶電的焊條、焊把和不進行焊接的鋼筋部位直接接觸以免燒傷鋼筋表面,在焊接過程中應嚴禁在非焊接部位隨意引燃電弧,同時應保證鋼筋同地線間連接良好,若出現鋼筋燒傷則應將其鏟除磨平並進行補焊,焊好後應及時進行回火處理,回火溫度控制在500-600℃范圍內。
夾渣
鋼筋焊接部位夾雜雜塊或彌撒狀非金屬物質,該物質的存在會影響焊縫強度,對該病害的防治應確保選用合適的電流,焊接過程中應將焊接部位的雜物清除干凈,若施工採用多層焊接則應將每層焊渣清理干凈後方可進行下層焊接施工以免在不同層間形成夾渣,在焊接過程中如果鋼筋上粘有雜物或熔渣則應將該部位電弧適當拉長同時應擴大該部位的熔化范圍將贓物和熔渣再次熔化,並應將其吹走後以形成清亮熔池以免夾渣形成。
接頭偏心
該病害是指鋼筋焊接接頭軸線偏差超過0.1d或2mm以及接尖彎折角度超過4°,為防止該病害應保證施工所用鋼筋平直,如果其存在彎曲現象在焊接施工前應採用氣割切斷或矯正的措施來保證鋼筋順直,之後方可進行焊接施工。
施工過程中應保證夾鋼筋的兩個夾具同心並保證整個焊接過程中鋼筋的垂直度和穩定性,同時應控制夾具和導管間連接緊密並能夠自由滑動,若施工中由於磨損導致間隙增大則應停止焊接及時進行修補,鋼筋下送及加壓過程中應保證頂壓力漸進增大以免壓力過大,在焊接完成不能立即卸下夾具而應停留1-2min後方可將夾具卸下以免發生鋼筋傾斜現象。
未熔合
是指在鋼筋結合部位未能良好熔合,在鋼筋試拉或冷彎過程中該部位出現焊口斷裂,對該病害的防治應精心操作引弧過程,同時應控制好操縱桿的提升速度和高度,以免提升過高過快導致上下層鋼筋間隙過大而造成滅弧,或由於提升速度太慢而形成上下層鋼筋粘接在一起而形成短路。
因此在施焊過程中應適當增大電流並適量延長焊接的通電時間以保證鋼筋端部有適當的融化量,對已經出現未熔合現象的部位應將其切除並重新施焊。
7. 鋼筋焊接工藝質量通病咬邊、焊瘤如何處理
一、咬邊處理方法:
1、現象:焊縫與鋼管交界處燒成缺口沒有得到內熔化金屬容的補充。
2、原因:如果焊接電流過大,電弧太長或操作不熟練,坡口打磨不均勻,就可以造成以上現象。
3、防治:作時要注意首先要選用合適的電流,避免電流過大;電焊工操作時電弧不能拉得過長,控制好焊條的角度和運弧方法,焊接區域應打磨干凈,坡口打磨均勻。
二、焊瘤處理方法:
1、現象:在正常焊縫之外出現多餘焊接金屬的現象。
2、原因:熔池溫度過高,凝固較慢,在蝕水自重作用下下墜形成焊瘤;坡口定焊中如焊接電流過大,焊條角度不對或操作手勢不當也易產生這種缺陷。
3、防治:熔池下部出現「小鼓肚」時,可利用焊條左右擺動和排弧動作加以控制;焊接坡口立焊接頭時,應選用3.2mm 的焊條,並應適當減小焊接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