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梁變截面側面鋼筋如何調整

梁變截面側面鋼筋如何調整

發布時間:2025-08-17 16:18:49

① 梁鋼筋錨固長度怎麼算

鋼筋梁錨固長度怎麼算
鋼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結

一、梁

(1) 框架梁

一、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

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

鋼筋的棚中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拉筋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悄和祥>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

二、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

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啟搏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二、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對於非框架梁的配筋簡單的解釋,與框架梁鋼筋處理的不同之處在於:

1、 普通梁箍筋設置時不再區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問題;

2、 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再考慮0.5Hc+5d的判斷值。

未盡解釋請參考03G101-1說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負筋的延伸長度為Ln/3;

2、下部縱筋端支座錨固值處理同框架梁;

3、上部縱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錨固長度=支座寬度-保護層+梁高-保護層+Lae,第二排主筋錨固長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錨,再橫向彎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圍為≥0.2Ln1≥1.5hb;

7、 側面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處理與框架梁一致。

二、 剪力牆

在鋼筋工程量計算中剪力牆是最難計算的構件,具體體現在:

1、剪力牆包括牆身、牆梁、牆柱、洞口,必須要整考慮它們的關系;

2、剪力牆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種轉角形式......>>
梁鋼筋的錨固怎麼計算
理論知識為圖集上的0.4LaE+15d !

實際操作為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其實兩種都是差不多的!
梁鋼筋伸入剪力牆錨固長度怎麼算?是直錨的
順牆肢的梁伸入剪力牆鋼筋錨固長度自進牆肢邊緣算起≧LaE,非抗震≧La。LaE(La)的具體長度,應根據鋼筋外形、強度等級、工作狀況及牆的混凝土等級計算或查看11G101-1第53頁表。
框架梁底筋錨固長度怎麼計算
請按16G101-1 (替代11G101-1)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牆、梁、板)規定計算(紅圈圈住的情況分別處理)。

參考資料:16G101-1 (替代11G101-1)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牆、梁、板)
梁鋼筋支座錨固長度計算
梁鋼筋支座錨固長度計算

是上部支座筋,梁的邊支座的彎錨長度計算為什麼仍然要在0.4lae+15d和0.5hc+5d中取較大值啊?

我看03g101第54頁的梁邊彎錨只標注了0.4lae+15d,只在直錨中標注了0.5hc+5d

答:您怎麼把是上部支座筋,梁的邊支座的彎錨長度計算≥0.4lae+15d和縱筋在端支直錨構造(一至四級抗震等級)中標注了≥LaE≥0.5hc+5d混為一談呢?3GG101第04頁的梁邊彎錨只標注了≥0.4lae+15d沒錯!縱筋在端支直錨構造(一至四級抗震等級)中標注了≥LaE≥0.5hc+5d。浮這里應取大值。
梁的錨固從哪裡開始算起
梁與任何能成為其支座的結構構件相交時,錨固長度從這個交界面開始計算。

對於你的問題,如果是連梁,可以以牆作為支座,從牆邊算起

如果是框架梁或者框支梁,以柱子為支座,從柱邊算起
梁的下部縱向鋼筋錨固長度是如何規定的?
梁底鋼筋的錨固分中跨和邊跨。

中跨:也就是柱子兩邊都有梁的情況績這時梁底鋼筋要嘛直接拉通,要嘛錨進柱子中,錨固長度為LaE和hc/2+5d的較大值(hc為柱在縱筋方向上的寬度,d為錨固鋼筋直徑),要是柱子不夠寬,梁底鋼筋也不用彎折,可直接伸進另外一跨的梁中(要是這一跨的梁高度不夠高,梁底鋼筋伸不過去,那麼做法同邊跨)。

邊跨:也就是柱子一邊才有梁的情況,這時梁底鋼筋需要錨進柱子0.4LabE的長度,並向上彎折15d。

詳見:11G101-1第80、81、82頁或者11G329-1第2-5、2-6、2-7、2-8頁
主梁與次梁之間鋼筋的錨固(彎錨)長度怎樣確定
主梁與次梁之間鋼筋的錨固(彎錨)長度確定:

下部縱筋,直線錨固,帶肋12d,光圓鋼筋15d。上部縱筋,滿足La或設計按鉸接≧0.35Lab,充分利用鋼筋受拉強度時≧0.6Lab。

鋼筋錨固的原則:

1、梁受拉鋼筋在端支座的彎錨,其彎錨直段≥0.4laE,彎鉤段為15d並應進入邊柱的「豎向錨固帶」,且應使鋼筋彎鉤不與柱縱筋平行接觸的原則(邊柱的「豎向錨固帶」的寬度為:柱中線過5d至柱縱筋內側之間);

2、受力縱筋在端支座的錨固不應全走保護層的原則,當水平段走混凝土保護層時,彎鉤段應在盡端角筋內側「扎入」鋼筋混凝土內;

3、當抗震框架梁往中柱支座直通錨固時,縱筋應過中線+5d且≥Lae的原則;

4、梁受拉縱筋受力彎鉤為15d、柱偏拉縱筋彎鉤、鋼筋構造彎鉤為12d的原則;

5、牆身的第一根豎向鋼筋、板的第一根鋼筋距離最近構件內的相平行鋼筋為牆身豎向鋼筋與板筋分布間距1/2的原則;

6、當兩構件配筋「重疊」時不重復設置且取大者的原則;

7、節點內鋼筋錨固不應平行接觸的原則。

1、 變截面柱牆插筋錨固為1.5Lae

2、 牆上柱縱筋錨固為1.6Lae

3、 上柱比下柱多出的鋼筋錨固為1.2Lae

4、 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鋼筋錨固為1.2Lae

5、 上柱直徑大於下柱時應將下層柱的連接位置移到柱的上端,上柱連接位置下移。

6、 頂層邊角柱外側鋼筋全部伸入梁板內,長度為梁底以上1.5Lae。也可採用12D(此時屋面樑上部彎折長度須為1.7Lae,避免節點頂部鋼筋擁擠)和1.5Lae+20D(當柱外側配筋率>1.2%)

7、 頂層中柱12D,當直錨長度大於錨固長度時可採取直錨。

8、 暗柱和牆頂層錨固為Lae (自板底)。

9、 框支柱部分縱筋延伸到上層剪力牆樓板頂,能通則通駭彎錨部分伸入梁或板內Lae

10、 牆水平筋伸入端柱的長度取定:當滿足直錨時為LAE,當不能滿足直錨時為伸至端柱對邊加彎折15D,平直段長度須>=0.4LAE

11、剪力牆水平筋應伸至牆端,並向內水平面彎折。

12、轉角剪力牆外側水平筋應連續通過。

1、樓層框架梁鋼筋端支座採用直錨時為>=Lae且>=0.5支座寬+5D。

2、樓層框架梁鋼筋端支座採用彎錨時為伸至柱縱筋內側+15D彎折。平直段長度必須>=0.4Lae,這是對設計的要求,如果不能滿足此條件,須用較小規格鋼筋代替。

3、框架梁中間支座伸入支座內>= Lae且>=0.5支座寬+5D。

5、樓層高低跨梁低跨梁鋼筋伸入高跨梁內為Lae,屋面高低跨梁低跨梁鋼筋伸入高跨梁內為1.6Lae。

6、屋面框架樑上部鋼筋在端支座的彎折長度為:1)伸到梁底;2)1.7 Lae;3) 1.7Lae+20D(樑上部縱筋配筋>1.2%)。

7、井字梁、次梁和純懸挑梁下部鋼筋伸入支座12D,當為光面鋼筋時,直錨長度為15D.弧形次梁下部鋼筋伸入支座為Lae。

8、純懸挑梁、井字梁和次樑上部鋼筋以及連梁端部為小牆肢時的上下鋼筋取值同樓層框架梁。

9、連梁滿足直錨時伸入牆內的長度為Lae且>=600.斜向交叉暗撐及斜向交叉構造鋼筋錨入牆內為LAE。

10、側面構造筋的錨固長度和搭接長度均為15D,當梁側面為抗扭腰筋時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鋼筋。

11、梁架立鋼筋的搭接長度為150。

12、基礎梁外伸時鋼筋彎折長度為12D,無外伸時為梁高1/......>>
梁鋼筋伸入牆內的錨固長度要怎麼計算?
水平段要大於等於0.4La;豎直段要大於等於15d

具體要看03G101-1 54頁到60頁。

② 梁的鋼筋如何布置

針對你這個問題問太沒有水平了,梁的鋼筋太多了

首先從梁的分類,再到梁的鋼筋分布最後到梁的鋼筋接頭位置、錨固長度 變截面處理等,在這做這個專題也夠說三天的呢,那麼下面就針對普通框架梁給你嘮叨下:

  1. 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平法表達方法

  2. 拿到梁圖時候還要結合建築和柱圖檢查有無沖突的地方

  3. 准備一本G101-1圖集,裡面針對梁的鋼筋表達、接頭位置、錨固長度、深入支座長度等

  4. 下面實例表達如下:

    框架梁編號15,1跨,梁截面尺寸為200*450

    箍筋8mm間距加密區100mm非加密區200mm

    上部2根20mm鋼筋,下部3根18mm鋼筋

    梁側面4根14mm抗扭筋

    左支座2根20mm和1根16mm鋼筋,右支座2根20mm和1根16mm鋼筋

③ 梁側面構造鋼筋搭接長度

在同一位置搭接的情況下取150mm。如果側向鋼筋有抗扭要求必須達到縱向受力鋼筋的搭接要求。另外這個搭接長度得視不同情況而定,如變截面梁的側向鋼筋的搭接還會存在彎折,在這方面也都有其構造要求的。

④ 梁受拉時鋼筋在端支座的彎錨怎麼錨.!

在主梁與次梁之間,鋼筋的錨固(彎錨)長度應根據鋼筋類型確定:下部縱筋需直線錨固,帶肋鋼筋錨固長度為12d,光圓鋼筋為15d。上部縱筋則需滿足La或設計鉸接≧0.35Lab,或充分利用鋼筋受拉強度時≧0.6Lab的原則。

在梁受拉鋼筋端支座彎錨時,其彎錨直段應≥0.4laE,彎鉤段長度為15d,並應進入邊柱的「豎向錨固帶」。該帶的寬度為柱中線過5d至柱縱筋內側之間的距離。受力縱筋在端支座的錨固不應全走保護層,當水平段走混凝土保護層時,彎鉤段應在盡端角筋內側「扎入」鋼筋混凝土內。

抗震框架梁往中柱支座直通錨固時,縱筋應過中線+5d且≥Lae。梁受拉縱筋受力彎鉤長度為15d,柱偏拉縱筋彎鉤、鋼筋構造彎鉤為12d。牆身第一根豎向鋼筋、板第一根鋼筋距離最近構件內相平行鋼筋為牆身豎向鋼筋與板筋分布間距1/2。當兩構件配筋「重疊」時,不重復設置且取大者。

節點內鋼筋錨固不應平行接觸。變截面柱牆插筋錨固為1.5Lae,牆上柱縱筋錨固為1.6Lae。上柱比下柱多出的鋼筋錨固為1.2Lae,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鋼筋錨固同樣為1.2Lae。當上柱直徑大於下柱時,應將下層柱的連接位置移到柱的上端,上柱連接位置下移。

頂層邊角柱外側鋼筋全部伸入梁板內,長度為梁底以上1.5Lae。頂層中柱可採用12D,當直錨長度大於錨固長度時可採取直錨。暗柱和牆頂層錨固為Lae(自板底)。框支柱部分縱筋延伸到上層剪力牆樓板頂,能通則通,彎錨部分伸入梁或板內Lae。

牆水平筋伸入端柱的長度取定:當滿足直錨時為LAE,當不能滿足直錨時為伸至端柱對邊加彎折15D,平直段長度須≥0.4LAE。剪力牆水平筋應伸至牆端,向內水平面彎折。轉角剪力牆外側水平筋應連續通過。

樓層框架梁鋼筋端支座採用直錨時,長度需≥Lae且≥0.5支座寬+5D。採用彎錨時,鋼筋需伸至柱縱筋內側+15D彎折,平直段長度須≥0.4Lae。框架梁中間支座伸入支座內需≥Lae且≥0.5支座寬+5D。

樓層高低跨梁低跨梁鋼筋伸入高跨梁內為Lae,屋面高低跨梁低跨梁鋼筋伸入高跨梁內為1.6Lae。屋面框架樑上部鋼筋在端支座的彎折長度為:1)伸到梁底;2)1.7Lae;3)1.7Lae+20D(樑上部縱筋配筋>1.2%)。

井字梁、次梁和純懸挑梁下部鋼筋伸入支座12D,當為光面鋼筋時,直錨長度為15D。弧形次梁下部鋼筋伸入支座為Lae。純懸挑梁、井字梁和次樑上部鋼筋以及連梁端部為小牆肢時的上下鋼筋取值同樓層框架梁。

連梁滿足直錨時伸入牆內的長度為Lae且≥600。斜向交叉暗撐及斜向交叉構造鋼筋錨入牆內為LAE。側面構造筋的錨固長度和搭接長度均為15D,當梁側面為抗扭腰筋時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鋼筋。梁架立鋼筋的搭接長度為150。

基礎梁外伸時鋼筋彎折長度為12D,無外伸時為梁高1/2,多出部分鋼筋彎折長度為15D。高低基礎梁低跨鋼筋伸入高跨內Lae。基礎梁底部負彎矩鋼筋自柱中心線向跨內延伸的長度為跨度/3且≥1.2LA+梁高+0.5柱寬。

基礎次梁無外伸時上部鋼筋伸入支座(基礎主梁)內為≥12D且≥支座寬1/2。基礎次梁下部鋼筋≥LA,外伸時上下部鋼筋彎折12D。板上部鋼筋伸入支座內為LA,底筋伸入支座內≥5D且到支座中心線。

梁板式筏形基礎底板上部鋼筋和中部鋼筋≥12D且到梁中心線,下部鋼筋伸到梁箍筋內側+彎折15D。筏板外伸時上下鋼筋彎折12D,U型封邊筋長度:筏板厚-2*保護層+2*12D。交錯封邊縱筋彎折長度:板厚1/2-保護層+75。

梁腋下部斜縱筋為伸入支座梁下部縱筋根數-1且不少於2根,錨入梁內為LAE。柱樑相互關聯結構工程中需要計算鋼筋量,柱鋼筋計算和對量。

⑤ 主梁與次梁之間鋼筋的錨固(彎錨)長度怎樣確定

鋼筋錨固的原則:(仔細看看吧)1、梁受拉鋼筋在端支座的彎錨,其彎錨直段≥0.4laE,彎鉤段為15d並應進入邊柱的「豎向錨固帶」,且應使鋼筋彎鉤不與柱縱筋平行接觸的原則(邊柱的「豎向錨固帶」的寬度為:柱中線過5d至柱縱筋內側之間);2、受力縱筋在端支座的錨固不應全走保護層的原則,當水平段走混凝土保護層時,彎鉤段應在盡端角筋內側「扎入」鋼筋混凝土內; 3、當抗震框架梁往中柱支座直通錨固時,縱筋應過中線+5d且≥Lae的原則; 4、梁受拉縱筋受力彎鉤為15d、柱偏拉縱筋彎鉤、鋼筋構造彎鉤為12d的原則;5、牆身的第一根豎向鋼筋、板的第一根鋼筋距離最近構件內的相平行鋼筋為牆身豎向鋼筋與板筋分布間距1/2的原則;6、當兩構件配筋「重疊」時不重復設置且取大者的原則;7、節點內鋼筋錨固不應平行接觸的原則。1、 變截面柱牆插筋錨固為1.5Lae2、 牆上柱縱筋錨固為1.6Lae3、 上柱比下柱多出的鋼筋錨固為1.2Lae4、 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鋼筋錨固為1.2Lae5、 上柱直徑大於下柱時應將下層柱的連接位置移到柱的上端,上柱連接位置下移。6、 頂層邊角柱外側鋼筋全部伸入梁板內,長度為梁底以上1.5Lae。也可採用12D(此時屋面樑上部彎折長度須為1.7Lae,避免節點頂部鋼筋擁擠)和1.5Lae+20D(當柱外側配筋率>1.2%)7、 頂層中柱12D,當直錨長度大於錨固長度時可採取直錨。8、 暗柱和牆頂層錨固為Lae (自板底)。9、 框支柱部分縱筋延伸到上層剪力牆樓板頂,能通則通,彎錨部分伸入梁或板內Lae10、 牆水平筋伸入端柱的長度取定:當滿足直錨時為LAE,當不能滿足直錨時為伸至端柱對邊加彎折15D,平直段長度須>=0.4LAE11、剪力牆水平筋應伸至牆端,並向內水平面彎折。12、轉角剪力牆外側水平筋應連續通過。1、樓層框架梁鋼筋端支座採用直錨時為>=Lae且>=0.5支座寬+5D。2、樓層框架梁鋼筋端支座採用彎錨時為伸至柱縱筋內側+15D彎折。平直段長度必須>=0.4Lae,這是對設計的要求,如果不能滿足此條件,須用較小規格鋼筋代替。3、框架梁中間支座伸入支座內>= Lae且>=0.5支座寬+5D。5、樓層高低跨梁低跨梁鋼筋伸入高跨梁內為Lae,屋面高低跨梁低跨梁鋼筋伸入高跨梁內為1.6Lae。6、屋面框架樑上部鋼筋在端支座的彎折長度為:1)伸到梁底;2)1.7 Lae;3) 1.7Lae+20D(樑上部縱筋配筋>1.2%)。7、井字梁、次梁和純懸挑梁下部鋼筋伸入支座12D,當為光面鋼筋時,直錨長度為15D.弧形次梁下部鋼筋伸入支座為Lae。8、純懸挑梁、井字梁和次樑上部鋼筋以及連梁端部為小牆肢時的上下鋼筋取值同樓層框架梁。9、連梁滿足直錨時伸入牆內的長度為Lae且>=600.斜向交叉暗撐及斜向交叉構造鋼筋錨入牆內為LAE。10、側面構造筋的錨固長度和搭接長度均為15D,當梁側面為抗扭腰筋時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鋼筋。11、梁架立鋼筋的搭接長度為150。12、基礎梁外伸時鋼筋彎折長度為12D,無外伸時為梁高1/2,多出部分鋼筋彎折長度為15D。13、高低基礎梁低跨鋼筋伸入高跨內Lae。14、基礎梁底部負彎矩鋼筋自柱中心線向跨內延伸的長度為跨度/3且>=1.2LA+梁高+0.5柱寬。15、基礎次梁無外伸時上部鋼筋伸入支座(基礎主梁)內為>=12D且>=支座寬1/2。基礎次梁下部鋼筋>=LA,外伸時上下部鋼筋彎折12D。16、板上部鋼筋伸入支座內為LA,底筋伸入支座內>=5D且到支座中心線。17、梁板式筏形基礎底板上部鋼筋和中部鋼筋>=12D且到梁中心線,下部鋼筋伸到梁箍筋內側+彎折15D。18、筏板外伸時上下鋼筋彎折12D,U型封邊筋長度:筏板厚-2*保護層+2*12D。交錯封邊縱筋彎折長度:板厚1/2-保護層+75。19、梁腋下部斜縱筋為伸入支座梁下部縱筋根數-1且不少於2根。錨入梁內為LAE。柱樑相互關聯結構工程所需要計算的鋼筋量柱鋼筋計算和對量

⑥ 向您求助,希望能幫忙傳一份關於11G101-3與03G101-3的調整部分對照的文檔,學習一下。謝謝!!

11G101與03G101對比

現簡要匯總03G101-1圖集及04G101-4圖集(以下簡稱老圖集)與11G101-1圖集(以下簡稱新圖集)之間的區別,合計100項,僅作為拋磚引玉、釋疑解惑之用,時間匆忙,如有不當及錯誤,望指正。

序號 圖集號 圖集名稱 圖集介紹
1 11G101-1 《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牆、梁、板)》 本圖是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高層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3-2010等新規范對03G101-1、04G101-4的修編。修編替代原03G101-1、04G101-4。
2 11G101-2 《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板式樓梯)》 11G101-2考慮《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的要求本次修編提供了參與主體結構抗震設計的樓梯以及採取滑動措施減輕對主體結構影響的樓梯,適用於現澆混凝土板式樓梯;修編替代原03G101-2。
3 11G101-3 《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形基礎及樁基承台)》 11G101-3適用於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形基礎及樁基承台。修編替代原04G101-3、08G101-5、06G101-6。

1、老圖集以2002版《砼規》、2001版《抗規》、2002版《高規》為編制依據,新圖集以2010版《砼規》、2010版《抗規》、2010版《高規》為編制依據。
2、老圖集一共有六本,新圖集整合為三本。
3、老圖集牆柱共有10種,新圖集牆柱類別劃分為4類(仍為10種)。
4、老圖集剪力牆拉筋只標注一種間距,新圖集需要標注兩種間距,並增加雙向拉筋與梅花雙向拉筋示意圖。
5、梁鋼筋在支座內的錨固按鉸接設計及按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老圖集是設計應按《規范》規定另行變更,新圖集是設計者應註明。
6、老圖集板類別有4種,新圖集為3種,取消了延伸懸挑板YXB。
7、老圖集無梁板中沒有暗梁AL構件,新圖集無梁板中增加了AL構件。
8、老圖集未區分板端支座按鉸接設計或按充分利用鋼筋抗拉強度設計,新圖集有區分並規定設計應註明。
9、老圖集板相關構造類型共有13種,新圖集共有11種,取消了板挑檐TY和懸挑陰角附加筋Cis。
10、老圖集錨固長度分為受拉鋼筋最小錨固長度La和受拉鋼筋抗震錨固長度Lae,新圖集錨固長度以基本錨固長度Lab為基礎,通過修正系數計算受拉鋼筋錨固長度La和抗震錨固長度Lae。
11、老圖集環境類別三隻有一種,新圖集環境類別三分為三a和三b兩種。
12、老圖集保護層為受力鋼筋的保護層,新圖集保護層為最外側鋼筋的保護層,且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於C25時圖集中的保護層數值應加5。
13、老圖集保護層受混凝土強度影響,新圖集不受混凝土強度影響。
14、老圖集機械錨固有3種形式,新圖集增加至6種。
15、老圖集沒有並筋構造,新圖集增加並筋構造。
16、老圖集拉筋應同時鉤住縱筋及箍筋,新圖集給出三種做法由設計指定。
17、老圖集基礎頂面與嵌固部位詳圖一起表達未有劃分,新圖集分別表示且當基礎頂面與嵌固部位不在同一位置時,基礎頂面以上柱縱筋非連接區由大於等於Hn/3修改為大於等於Hn/6且大於等於Hc且大於等於500,並規定設計應註明嵌固部位所在位置。
18、邊角柱頂層構造,老圖集將樑柱分別表示,新圖集採用組合形式。
19、柱樓層變截面錨固節點,老圖集彎折入200,新圖集彎折總長12d(Lae、La)。
20、牆上柱錨固,老圖集錨固1.6Lae搭接5d,新圖集錨固1.2Lae彎折150mm。
21、小牆肢概念,老圖集為牆肢長度不大於牆厚3倍,新圖集為牆肢長度不大於牆厚4倍。
22、老圖集中沒有下柱鋼筋直徑比上柱鋼筋大節點構造,新圖集增加下柱鋼筋直徑比上柱鋼筋大節點構造。
23、柱頂錨固,老圖集為3個節點,新圖集增加加錨頭(錨板)構造節點。
24、剪力牆端部暗柱節點,剪力牆牆身水平鋼筋,老圖集彎折15d,新圖集彎折10d。
25、剪力牆牆身水平鋼筋交錯搭接,老圖集外牆轉角處為1.2Lae,其它位置為Lle,新圖集統一為1.2Lae。
26、轉角牆鋼筋構造,老圖集只有一個節點,新圖集增加為三個節點。
27、牆身水平筋構造,老圖集圖例較少,新圖集新增一頁構造詳圖。
28、牆身頂部縱筋構造,老圖集為板底增加Lae,新圖集為彎折12d。
29、牆身頂部縱筋構造,老圖集沒有牆身與邊框梁節點,新圖集增加牆錨入邊框梁Lae節點。
30、牆身頂部縱筋構造,老圖集沒有牆身在連梁的插筋錨固節點,新圖集增加牆身在連梁的插筋錨固節點。
31、剪力牆變截面,老圖集未標注不伸入上層鋼筋的彎折長度,新圖集規定12d。
32、三四級抗震剪力牆搭接鋼筋為圓鋼時,老圖集規定可做5d直鉤,新圖集無此規定。
33、剪力牆縱筋可在同一部位搭接,老圖集為三四級抗震或非抗震直徑小於28時,新圖集在此基礎上取消直徑28限制,並增加一二級抗震非底部加強部位。
34、剪力牆水平鋼筋計入約束邊緣構件體積配箍率的構造做法,老圖集無,新圖集增加。
35、剪力牆邊緣構件豎向鋼筋連接構造,老圖集區分約束構件及構造構件,其中搭接按1.2Lae計算,新圖集不區分,其中搭接按Lle計算。
36、剪力牆上起邊緣構件時,邊緣構件在剪力牆中的錨固做法,老圖集無,新圖集規定錨固1.2Lae。
37、連梁箍筋封閉位置,老圖集規定可位於任何一角,新圖集無規定。
38、雙洞口連梁中間支座內設置箍筋,老圖集未規定,新圖集規定設置箍筋。
39、連梁側麵筋為剪力牆水平筋,老圖集有此規定,新圖集未規定。
40、連梁端部支座為小牆肢時,老圖集規定按框架梁縱筋錨固,新圖集未規定。
41、連梁端部支座為邊框柱時,老圖集無節點,新圖集規定按框架節點。
42、暗梁與連梁重疊時鋼筋構造,老圖集無節點,新圖集規定暗梁縱筋(連梁附加縱筋)伸入牆內每側max(Lae,600)。
43、連梁暗撐,老圖集兩個節點,新圖集三個節點(增加筒中筒結構Lae取值的規定,修改暗撐箍筋構造規定)。
44、連梁暗撐錨固長度,老圖集為Lae,新圖集為Lae且大於600。
45、暗撐箍筋加密區長度,老圖集規定為600mm,新圖集無規定。
46、牆洞補強,老圖集圓洞只有大於300節點構造,新圖集變化為300至800,800以上兩個構造。
47、樓層框架梁端部錨固節點,老圖集上下層鋼筋彎錨節點相同,新圖集修改底部鋼筋彎錨節點為「伸至樑上部縱筋彎鉤段內側或柱外側縱筋內側」。
48、樓層框架梁端支座加錨頭(錨板)錨固及中間節點梁下部筋在節點外搭接構造,老圖集無,新圖集有。
49、非框架梁端支座錨固節點錨固平直段,老圖集為大於等於0.4Lae,新圖集為兩種情況,並應由設計指定。
50、當非框架梁端支座為柱、剪力牆、框支梁、深梁時,老圖集負筋伸入支座長度為Ln/3,箍筋是否加密未明確,新圖集區分兩種情況由設計註明,箍筋應加密。
51、非框架梁底部鋼筋錨固La,老圖集為弧形非框架梁按La,新圖集為當梁配有受扭縱向鋼筋時按La。
52、梁側面縱向構造筋和拉筋構造中a小於等於200,老圖集a從梁底向上一個起步距離開始計算,新圖集從梁底開始計算。
53、主次梁附加鋼筋間距,老圖集規定間距8d且小於等於正常間距,加密時應小於等於100,新圖集無規定,僅說明配筋值由設計標注。
54、折梁鋼筋構造,老圖集無,新圖集有。
55、純懸挑梁底筋錨固,老圖集為12d,新圖集為15d。
56、懸挑梁第二排鋼筋構造,老圖集為0.75l,新圖集為0.75l加彎折。
57、懸挑梁節點詳圖,老圖集有三個節點,新圖集有七個節點,增加了屋面層懸挑梁構造。
58、剪力牆在框支梁中的錨固,老圖集按伸至框支梁底彎折計算,新圖集牆身按錨固Lae計算,邊緣構件按按錨固1.2Lae計算。
59、框支梁側面鋼筋直錨不足時彎錨,老圖集要求大於等於0.4Lae加15d,新圖集與此相同,並增加總錨固長度大於Lae的要求。
60、井字梁,老圖集對於彎錨平直段的規定是不小於0.4La,新圖集區分「設計按鉸接時」及「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時」並具體由設計指定,另增加部分構造說明。
61、板上部非貫通筋在板內彎折長度a,老圖集規定a=h-15,新圖集無規定。
62、板筋端支座(支座為梁、剪力牆、圈樑)錨固構造,老圖集為總錨長取La,新圖集為限定的平直段長度加15d彎鉤。
63、板筋端支座(支座為砌體牆)錨固構造,老圖集底筋為大於120且大於h,麵筋同底筋並加彎鉤,新圖集底筋為大於120且大於h且大於牆厚/2,麵筋同底筋且平直段增加大於0.35Lab規定,彎鉤豎直段增加15d規定。
64、受拉鋼筋錨固長度,老圖集任何情況下不得小於250mm,新圖集任何情況下不得小於200mm。
65、抗裂構造筋、抗溫度筋、分布筋自身及相互關聯構造,;老圖集無,新圖集新增加。
66、懸挑板上部鋼筋端部彎鉤,老圖集伸至板底加5d水平彎鉤,新圖集伸至板端加豎向彎鉤。
67、折板配筋構造,老圖集無,新圖集增加。
68、板翻邊構造,老圖集有多次彎折,新圖集採用多根鋼筋,每根鋼筋最多彎折兩次。
69、無支撐板端部封邊構造,老圖集無,新圖集增加。
70、板帶端支座鋼筋構造,老圖集為總錨固長度取La,新圖集為限定平直段長度加15d彎鉤。
71、板中暗梁鋼筋構造,老圖集無,新圖集增加。
72、後澆帶鋼筋構造,老圖集區分50%搭接留筋和100%搭留筋構造,新圖集均為100%搭接留筋構造並區分梁板牆構件。
73、局部升降板構造三,老圖集鋼筋連續通過,新圖集取消。
74、板洞加強筋構造二,老圖集有斜向補強筋,新圖集取消,並增加環向加強筋。
75、板放射筋支座錨固,老圖集無規定,新圖集規定平直段及豎直段長度。
76、柱帽鋼筋錨固,老圖集均為Lae(La),新圖集有15d彎鉤規定。
77、地下室外牆封頂構造,老圖集為自板底增加Lae,且伸至板頂彎折15d,新圖集區分簡支支承和彈性嵌固支撐兩種構造。
78、鋼筋種類,老圖集主要包括熱軋HPB235級、HRB335級、HRB400級和RRB400級鋼筋四種,新圖集主要包括HPB300級、HRB335級、HRB400級、RRB400級和HRB500級鋼筋五種,並增加HRBF335級、HRBF400級、和HRBF500級三個細晶粒熱軋鋼筋種類,並取消環氧樹脂塗層鋼筋。
79、錨固長度中的混凝土強度上限范圍,老圖集為C40,新圖集為C60。
80、縱筋搭接區箍筋加密,老圖集規定按小於等於5d且小於等於100mm加密,新圖集規定與此相同並增加箍筋直徑不小於d/4規定,並增加當受壓鋼筋直徑大於25時,在搭接接頭端面外100范圍內設置兩道箍筋的規定。
81、梁加腋,老圖集為豎向加腋,新圖集新增水平加腋。
82、焊接封閉箍,老圖集沒有,新圖集增加。
83、板貫通筋採用兩種規格「隔一布一」時,老圖集無制圖規則,新圖集規定以Axx/yy@xxx形式表示。
84、環境類別條件描述,老圖集為2002版規范內容,新圖集為2010版規范內容。
85、機械錨固長度,老圖集為0.7Lae,新圖集為基本錨固長度的60%。
86、機械錨固長度范圍內設置箍筋,老圖集有規定,新圖集無規定。
87、板縱筋非接觸搭接構造,老圖集有兩個節點,新圖集只保留了錯位搭接構造,取消了彎折搭接構造。
88、單(雙)向板配筋示意圖,老圖集無,新圖集新增加。
89、無梁板抗沖切箍筋間距,老圖集為小於等於h0/3,新圖集與此相同並增加小於等於100。
90、無梁板抗沖切彎起鋼筋,老圖集規定彎折45度,新圖集規定為30至45度,且彎起鋼筋傾斜段和沖切破壞的斜截面的交點應落在規定范圍內。
91、柱變截面節點上柱插筋錨固長度,老圖集為1.5Lae,新圖集為1.2Lae。
92、柱箍筋全高加密,老圖集規定Hn/Hc小於等於4的短柱箍筋全高加密,新圖集與此規定相同,另增加矩形小牆肢厚度不大於300時箍筋全高加密的規定。
93、復合箍筋,老圖集規定柱內復合箍可全部採用拉筋,新圖集無此規定。
94、水平變截面牆水平鋼筋構造,老圖集無,新圖集增加。
95、連梁截面高度大於700時,老圖集有側面縱筋直徑大於等於10、間距小於等於200、配筋率大於等於0.3%的規定,新圖集取消。
96、錨固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大於5d時,老圖集無規定,新圖集規定錨固長度內應設置橫向構造鋼筋。
97、梁中間支座下部鋼筋構造,老圖集有彎折錯開a搭接構造,新圖集取消。
98、構造邊緣翼牆,老圖集長度方向扣除一側牆厚標注為300,新圖集長度方向總體標注為大於等於Bw且大於等於400。
99、構造邊緣轉角牆,老圖集雙向均扣除一側牆厚標注為300,新圖集兩方向總體分別標注為大於等於400,且兩方向分別扣除一側牆厚標注為大於等於200。
100、老圖集編制人為陳青來,新圖集編制人為高志強、袁文章、趙憲波、張興、徐莉、羅斌。
一、 適用范圍變化:
11G101-1適用於非抗震和抗震設防烈度為6~9度地區的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牆、框架-剪力牆和部分框支剪力牆等主體結構施工圖的設計,以及各類結構中的現澆混凝土板(包括有梁樓蓋和無梁樓蓋)、地下室結構部分現澆混凝土牆體、柱、梁、板結構施工圖的設計。
包括基礎頂面以上的現澆混凝土柱、剪力牆、梁、板(包括有梁樓蓋和無梁樓蓋)等構件的平法制圖規則和標准構造詳圖兩大部分。

11G101-3適用於各種結構類型下現澆混凝土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形基礎(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樁基承台施工圖設計。
包括常用的現澆混凝土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形基礎(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樁基承台的平法制圖規則和標准構造詳圖兩大部分內容。

二、 受拉鋼筋錨固長度等一般構造變化:
11G101系列平法圖集依據新規范確定了受拉鋼筋的基本錨固長度lab、labe,以及錨固長度la、lae的計算方式。較03G101系列平法圖集取值方式、修正系數、最小錨固長度都發生了變化。

三、 構件標准構造詳圖變化:
11G101-1中抗震KZ邊柱和角柱柱頂縱筋構造,較03G101有如下變化:
1、新圖集中各個節點可以進行組合使用;
2、柱外側縱筋不少於柱外側全部縱筋的65%伸入梁內;(與原圖集一致)
3、A節點,外側伸入梁內鋼筋不小於樑上部鋼筋時,可以彎入梁內作為樑上部縱向鋼筋。(新增的構造)
4、所有節點內側鋼筋按中柱節點走;
5、BC節點,區分了外側鋼筋從梁底算起1.5labe是否超過柱內側邊緣;超過的,外側配筋率>1.2%分批截斷,錯開20d;沒有超過的,彎折部分要>=15d,總長>1.5labe,同樣錯開20d;
6、D節點是未伸入梁內的外側鋼筋構造,(與原圖集一致)
7、E節點是梁、柱縱向鋼筋接頭沿節點柱頂外側直線布置的情況,與節點A組合使用;外側柱縱筋到柱頂截斷;樑上部鋼筋伸入柱1.7labe。

柱變化的點:
1. 柱根(嵌固部位):基礎頂面或有地下室時地下室頂板;樑上柱樑頂面,牆上柱牆頂面;
2. 抗震柱\非抗震柱頂層邊角柱節點變化;
3. 抗震柱\非抗震柱中柱節點變化;
4. 抗震柱\非抗震柱變截面節點變化;
5. ……
剪力牆變化的點:
1. 牆梁增加連梁(集中對角斜筋配筋)LL(DX);
2. 剪力牆水平筋端部做法變化;
3. 增加了斜交翼牆、端柱轉角牆一二三;端柱翼牆一二三;水平變截面牆水平鋼筋構造;
4. 剪力牆豎向鋼筋頂部構造變化;
5. 剪力牆變截面處鋼筋構造;
6. 剪力牆上起約束邊緣構件縱筋構造;
7. 連梁交叉斜筋配筋JX,集中對角斜筋配筋DX,對角暗撐配筋JC構造變化;
8. ……
梁變化的點:
1. 增加了端支座機械錨固節點;
2. 梁水平、豎向加腋構造變化;
3. KL\WKL中間支座高差變化構造變化;
4. 增加了抗震框架梁盡端為梁箍筋加密范圍構造;
5. 增加了水平折梁、豎向折梁鋼筋構造;
6. 懸挑梁端配筋構造變化;
7. ……
板變化的點:
1. 後澆帶HJD,取消了50%搭接留筋;
2. 有梁樓蓋板配筋構造變化;
3. 懸挑板構造變化;
4. 增加了折板構造;
5. 取消了局部升降板SJB構造三;
6. ……

閱讀全文

與梁變截面側面鋼筋如何調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鋼管pn10是什麼意思 瀏覽:730
南昌沖壓模具架哪裡好 瀏覽:255
塑膠模具用久了會有什麼情況 瀏覽:266
ht復聯4鋼鐵愛國者多少錢 瀏覽:430
電解鋼板手術室怎麼套 瀏覽:573
為什麼模具工資這么低 瀏覽:663
無縫鋁塑板安裝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82
鋅合金和銀飾品哪個好 瀏覽:896
不銹鋼鈍化有什麼好處 瀏覽:141
加固工程中鋼筋焊接套什麼定額 瀏覽:110
杭州花式護欄多少錢 瀏覽:742
什麼不銹鋼保溫杯材質最好的 瀏覽:912
研磨棒為什麼是鑄鐵不是碳鋼 瀏覽:43
塔吊基礎鋼筋配筋圖怎麼看 瀏覽:116
鋼筋末端彎鉤叫什麼意思 瀏覽:992
合金銅是什麼材料 瀏覽:248
b在板鋼筋中表示什麼意思 瀏覽:975
安徽優質不銹鋼薄壁管哪裡買 瀏覽:101
廣聯達中鋼筋雙向是什麼意思 瀏覽:103
焊縫面積是什麼意思 瀏覽: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