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廣聯達軟體鋼筋原位標注,怎麼輸入
1. 在廣聯達軟體中選定樓層樑上部鋼筋後,通過點擊圖紙相應位置來啟動梁原位標注的提取功能。
2. 隨後,根據實際需求選擇恰當的選擇方式,選定目標後點擊滑鼠右鍵以完成確認。
3. 若無任何問題,選擇「自動識別梁原位標注」選項。
4. 選擇該選項後,軟體將生成標注效果圖,此時用戶即可開始輸入梁的原位標注。
② 怎樣在廣聯達中設置梁的加筋
在廣聯達軟體中,設置吊筋、附加鋼筋、次梁加筋主要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
一、吊筋的設置
吊筋的設置通常有兩種方法:自動生成和手動輸入。
* 自動生成吊筋:在主、次梁繪制完成後,進入梁的【建模】界面,選擇【生成吊筋】。然後,選擇生成位置,設置鋼筋信息和生成方式。次梁加筋的根數是兩側總共的數量,確認無誤後點擊確定即可自動生成吊筋。
* 手動輸入吊筋:在梁的建模界面,點擊【原位標注】,選中需要設置吊筋的梁。在平法表格中,先輸入次梁寬度,然後在吊筋輸入格內對應輸入吊筋信息。吊筋信息包括鋼筋級別、直徑、根數及樣式等,具體信息需根據設計圖紙確定。
二、附加鋼筋的設置
附加鋼筋的設置也支持自動生成和手動輸入兩種方式,但更多情況下可能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手動調整。
* 在廣聯達的梁選項界面中,附加鋼筋設置包含附加箍筋和附加吊筋兩個子項。附加箍筋的設置通常涉及每側根數等參數,這些參數可以根據設計圖紙或規范要求進行設定。
* 對於需要手動輸入的附加鋼筋,同樣是在梁的建模界面,通過【原位標注】進入平法表格,在附加鋼筋輸入格內對應輸入鋼筋信息。附加鋼筋的直徑、間距、根數等參數需根據具體設計要求確定。
三、次梁加筋的設置
次梁加筋的設置與吊筋類似,同樣支持自動生成和手動輸入兩種方式。
* 自動生成次梁加筋:在梁的計算設置中,可以設置次梁兩側共增加的箍筋數量。設置完成後,軟體會根據設定的規則自動生成次梁加筋。
* 手動輸入次梁加筋:在梁的建模界面,通過【原位標注】選中需要設置次梁加筋的梁,在平法表格的次梁加筋輸入格內對應輸入鋼筋信息。次梁加筋的信息需與主梁箍筋信息保持一致或根據設計要求進行調整。
總的來說,廣聯達軟體中的吊筋、附加鋼筋、次梁加筋設置靈活多樣,既支持自動生成以提高工作效率,也支持手動輸入以滿足特殊設計需求。在實際操作中,用戶應根據具體項目的設計圖紙和規范要求選擇合適的設置方式,並仔細核對輸入信息以確保計算結果的准確性。
③ 廣聯達鋼筋算量裡面的原位標注命令框如何弄出來
在廣聯達鋼筋算量軟體中,若要實現原位標注命令框的顯示,通常需要在梁的界面上進行操作。具體步驟如下:
1. 首先,確保已經正確定義了梁的參數,包括梁的截面尺寸、箍筋、縱向鋼筋等。
2. 接著,在界面上找到並點擊「原位標注」按鈕。這一操作將激活原位標注功能。
3. 激活原位標注功能後,軟體界面上方的命令框會顯示出來。這個命令框允許用戶輸入梁的具體鋼筋配置信息,如上部鋼筋、下部鋼筋、側面縱筋、次梁加筋、吊筋等。
4. 在命令框中輸入相應的鋼筋信息時,需要注意:每一跨的鋼筋配置應當獨立輸入,不能將不同跨的鋼筋信息混淆。
5. 若在輸入過程中需要對特定跨的梁進行標注,可以點擊平法表格中相應跨的信息,使得該跨的梁圖元呈現黃色,以示區分。
6. 完成原位標注的信息輸入後,軟體會自動在平法表格中顯示對應的標注結果,使得梁的配筋信息既可以在繪圖區直觀查看,也可以在表格中詳細列出。
通過以上步驟,就可以在廣聯達鋼筋算量軟體中正確地使用原位標注命令框,完成梁的鋼筋算量工作。
④ 廣聯達鋼筋抽樣GGJ2013梁的側面縱筋在哪兒輸入
廣聯達鋼筋抽樣GGJ2013梁的側面縱筋輸入方法:梁的側面鋼筋包括構造鋼筋(G)和抗扭鋼筋(N)
1.
如果在圖紙中側面鋼筋的信息標注在集中標注內,直接輸入到梁的屬性中的側面鋼筋里;
2.
如果標注在原位標注中,側直接輸入在梁平法表格中對應跨的「側面原位標注筋」內。
梁沒有標注側面構造鋼筋的配置方法:
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第9章第2節的要求配置。
9.2.13
梁的腹板高度hw不小於450mm時,在梁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每側縱向構造鋼筋(不包括樑上、下部受力鋼筋及架立鋼筋)的間距不宜大於200mm,截面面積不應小於腹板截面面積(bhw)的0.1%,但當梁寬較大時可以適當放鬆。此處,腹板高度hw按本規范第6.3.1條的規定取用。
9.2.14
薄腹梁或需作疲勞驗算的鋼筋混凝土梁,應在下部1/2梁高的腹板內沿兩側配置直徑8mm~14mm的縱向構造鋼筋,其間距為100mm~150mm並按下密上疏的方式布置。在上部1/2梁高的腹板內,縱向構造鋼筋可按本規范第9.2.13條的規定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