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理解配筋構造在結構設計中的重要性
設立架立鋼筋的目的是讓它和箍筋及縱向受力鋼筋組成鋼筋骨架,就向簡支梁的上部縱筋,計算是不需要的,但如果不設架立筋,就無法綁紮成鋼筋骨架,所以架立筋是構造鋼筋。受壓鋼筋也可兼做架立筋。
腰筋是為了控制梁側面的收縮裂縫而設置的鋼筋,一般是在梁的截面高度比較大時,梁側面容易出現收縮裂縫,所以設置腰筋,它也是不需要計算的,所以也是構造鋼筋。
注意:
鋼筋在結構中起承受拉應力作用,改善建築中結構構件構件節點的延性,增強建築物的抗地震性能,也起方便施工的作用、有時也起避雷導線的作用。
鋼筋加工製作時,要將鋼筋加工表與設計圖復核,檢查下料表是否有錯誤和遺漏,對每種鋼筋要按下料表檢查是否達到要求,經過這兩道檢查後,再按下料表放出實樣,試制合格後方可成批製作,加工好的鋼筋要掛牌堆放整齊有序。
⑵ 鋼筋加號什麼意思
鋼筋加號是指當同排縱筋有兩種直徑時,用加號"+"將兩種直徑的縱筋相聯。
貫通筋
是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貫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力鋼筋。架立筋是構造要求的非受力鋼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當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樑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架力筋也有貫通的,
如規范中規定在樑上部兩側的架力筋必須是貫通的,此時的架力筋在支座處也可承擔一部份負彎矩。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長的鋼筋,一般在樑上(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的是架力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鋼筋。「分布筋「指:在板中,當受力筋在垂直方向無鋼筋固定時,加設的鋼筋。
「架力筋指:在梁中,當箍筋角部無縱向鋼筋固定時,加設的鋼筋。
1. 貫通筋是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貫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力鋼筋。有個通長鋼筋與貫通筋有點區別,通長筋就是指在所標的區段內通長設置,直徑可以不相同,可以採用搭接連接形式,保證梁各個部位的這個部分鋼筋都能發揮其抗拉強度,而且兩端應按受拉錨固的鋼筋。架立筋是構造配置的非受力鋼筋,主要是用於固定箍筋和受力筋位置的,當配置有負筋時,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梁的跨中,兩端與負筋來搭接,但也可以是貫通全梁一般在梁的上部。
2. 構造筋是滿足構造要求,對不易計算和沒有考慮進去的各種因素,按規范要求所設置的鋼筋為構造鋼筋。
梁中腰筋(構造筋)和扭筋有什麼區別:腰筋和抗扭筋的區別是:
1.腰筋是構造鋼筋,不計算,在梁有一定高度時候配置,抗扭筋是要計算的,要滿足配筋率,要滿足構件的受扭承載力。2.腰筋的布置一般在梁的兩側,沿梁高布置,而抗扭筋還用在螺旋樓梯,用在截面的四角,側面,頂面等位置。3.腰筋是縱向構造鋼筋,抗扭筋一般都是由縱向受力鋼筋和箍筋兩部分組成。
3. 附加筋是按結構或構造的要求,在特定部位附加的加強鋼筋。如:集中力處抗剪作用的吊筋或附加箍筋,洞口周圍補強的附加綁扎短鋼筋,現澆板轉角處的抗裂的輻射筋等都是屬於附加筋。腰筋是縱向構造鋼筋,在梁腹板(粱高減去樓板厚度)高度大於等於450mm的時候,需要配置腰筋。腰筋沿梁高兩側布置。平法中表示用G起頭。
鋼筋符號含義
鋼筋混凝土構件圖示方法中鋼筋的標註:
一般採用引出線的方法,具體有以下兩種標注方法:
1。標注鋼筋的根數、直徑和等級:3Ф20
3:表示鋼筋的根數
Ф:表示鋼筋等級直徑符號
20:表示鋼筋直徑2。標注鋼筋的等級、直徑和相鄰鋼筋中心距
Ф8 @ 200:Ф:表示鋼筋等級直徑符號
8:表示鋼筋直徑
@:相等中心距符號200:相鄰鋼筋的中心距(≤200mm)
各類鋼筋的表示方法
1.梁箍筋
梁箍筋包括鋼筋級別、直徑、加密區與非加密區間距及肢數。箍筋加密區與蜚加密區的不同間距及肢數需用斜線"/"分隔;當梁箍筋為同一種間距及肢數時,則不需用斜線;當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箍筋肢數相同時,則將肢數注寫一次;箍筋肢數應寫在括弧內。
例:
A10-100/200(4),表示箍筋為Ⅰ級鋼筋,直徑φ10,加密區間距為100,非加密區間距為200,均為四肢箍。A8-100(4)/150(2),表示箍筋為Ⅰ級鋼筋,直徑φ8,加密區間距為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為150,兩肢箍。需要注意的是此處表示間距不是用"@",而是用"-"。 當抗震結構中的非框架梁及非抗震結構中的各類梁採用不同的箍筋間距及肢數時,也用斜線"/"將其分隔開來。注寫時,先注寫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包括箍筋的箍數、鋼筋級別、直徑、間距及肢數),在斜線後注寫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間距及肢數。
例:
13A10-150/200(4)表示箍筋為Ⅰ級鋼筋,直徑φ10;梁的兩端各有13個四肢箍,間距為150;梁跨中部分,距為200,四肢箍。18A12-120(4)/200(2),表示箍筋為Ⅰ級鋼筋,直徑φ12;梁的兩端各有18個四肢箍,間距為120;梁跨中部分,間距為200,兩肢箍。
2.樑上部貫通筋或架立筋樑上部貫通筋或架立筋根數,應根據結構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數等構造要求而定。注寫時,須將架立筋寫入括弧內。
例:
2B22用於雙肢箍;2B22+(4A12)用於六肢箍,其中2B22為貫通筋,4A12為架立筋。當梁的上部和下部縱筋均為貫通筋,且各跨配筋相同時,此項可加註下部縱筋的配筋值,用分號";"將上部與下部縱筋的配筋值分隔開來。
例:
3B22;3B20表示梁的上部配置3B22的貫通筋,梁的下部配置3B20的貫通筋。
3.梁支座上部縱筋當上部縱筋多於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
例:梁支座上部縱筋注寫為6B25 4/2,表示上一排縱筋為4B25,下一排縱筋為2B25
。注意:上述表示中"25"與"4/2"之間有一個空格,這個空格不可忽略,否則將出現錯誤。當同排縱筋有兩種直徑時,用加號"+"將兩種直徑的縱筋相聯,注寫時角筋寫在前面。
例: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縱筋,2B25放在角部,2B22放在中部,在梁支座上部應注寫為2B25+2B22。當梁中間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相同時,可僅在支座的一邊標注配筋值,另一邊省去不注。
4.梁下部縱筋當下部縱筋多於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
例:梁下部縱筋注寫為6B25 2/4,則表示上一排縱筋為2B25,下一排縱筋為4B25,全部伸入支座。
注意:上述表示中"25"與"2/4"之間有一個空格,這個空格不可忽略,否則將出現錯誤。 當同排縱筋有兩種直徑時,用加號"+將兩種直徑的縱筋相聯,注寫時角筋寫在前面。當梁下部縱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時,將梁下部縱筋減少的數量寫在括弧內。
例:梁下部縱筋注寫為
6B25 2(-2)/4
則表示上排縱筋為2B25,且不伸入;。一排縱筋為4B25,全部伸入支座。梁下部縱筋注寫為2B25+3B22(-2)/5B25,則表示上排縱筋為2B25和3B22,其中2B22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縱筋為5B25,全部伸入支座。
5.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側面抗扭縱筋當梁某跨側面布有抗扭縱筋時,須在該跨的適當位置標注抗扭縱筋的總配筋值,並在其前面加"*"號。
例:在梁下部縱筋處另注寫有*6B18時,則表示該跨梁兩側各有3B18的抗扭縱筋。
梁編號由梁類型代號、序號、跨數及有無懸挑代號組成,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梁類型代號:
梁類型註:(XXA)為一端有懸挑,(XXB)為兩端有懸挑,懸挑不計入跨數。
例:
KL7(5A)
表示第7號框架梁,5跨,一端有懸挑; L9(7B)表示第9號非框架梁,7跨,兩端有懸挑。
AKL5-4(1)400x150 第5-4號暗框梁,跨數為1,梁寬400,高150 括弧內如果是(2A)即2跨,一端懸挑如果是(2B)即2跨,兩端懸挑
⑶ 土建軟體GTJ2018中的十個問題及解決方法
解惑專區
問題1
柱匯總計算報錯提示:直筋長度的計算結果小於0?
方法一:調整為【縱筋銷固】就可以計算出來鋼筋量。但是設置插筋和縱筋錨固計算出來是有量差的,可以在編輯鋼筋中把手算的長度手動添加下或者是在單構件輸入界面去手動添加下。
方法二:如果發現與柱子相交有比較高的基礎構件,例如條形基礎,把條形基礎利用樓層一圖元存檔出去,讓柱子正常匯總計算然後鎖定,再把條形基礎用樓層-圖元提取進來。
方法三:如果是構造柱,在工程設置一計算設置一砌體結構一是否屬於磚混結構中,否改為是,再匯總計算。
方法四:選中柱-【屑性】-【鋼筋業務屬性】--【計算設置】-修改「抗震柱縱筋露出長度」為0。
問題2
匯總後,為什麼報表中柱的體積為0?
方法一:查看柱的計算式,看計算式中是否扣牆的體積。
方法二:查看工程設置,計算規則中柱與牆的扣減關系,看是否是按附牆柱的計算規則計算的,若是則修改相應的計算規則,如圖:
方法三:柱屬性中材質為空,沒有選擇導致。
問題3:
如何識別梁原位標注?
完成識別梁操作並調整支座正確後,點擊識別梁--點選識別原位標注倒三角中的自動識別原位標注,軟體則會自動識別,識別後彈出校核原位標注窗口,雙擊提示檢查是否需要識別,若需要識別可以將未識別的點選識別或在原位標注中手動輸入,若不用識別可以忽和友略。
問題4:
什麼是約束邊緣暗柱和構造邊緣暗柱,暗柱以外XXmm的非陰影區剪力牆拉筋怎麼處理?
針對於約束邊緣和構造邊緣暗柱的定義:「約束邊緣暗柱"是指用箍筋約束的柱,其混凝土用箍筋約束,有比較大的變形能力在剪力牆兩端和洞口兩側應設置邊緣暗柱,有陰影區和非陰影區之分。
「構造邊緣暗柱」是構造邊緣暗柱相對約束邊緣暗柱,其對混凝土的約束較差。只有陰影區,沒有非陰影區。詳見11G101-1p72頁。
如圖所示的約束邊緣暗柱,陰影區為內邊長為300*300的L型暗柱,非陰影區為200*200的一字型暗柱(L型兩邊各一個)
針對於約束邊緣和構造邊緣暗柱在軟體中處理:
解決方案一:在軟體中通常把非陰影區的部分定義為暗柱的截面,即把它和暗柱本身當做一個暗柱處理,鋼筋是在暗柱的截面編輯器中繪制。
解決方案二:新建參數化柱。在參數化圖形中,選擇對應形狀中最後一種形式,按照圖紙將尺寸對應輸入;然後,在屬性中輸入相應的鋼筋信息。
解決方案三:這一部分直接在表格輸入裏手算。
問題5:
為什麼附牆柱體積沒有並入牆體積?
原因一:柱的標高高於牆,附牆柱只會考慮相交的部分並入,不相交部分不考慮,單獨算;
原因二:工程中定義的柱子的砼標號是C35的,但是混凝土牆的砼標號是C30的。查看計算式,柱子體積有量,現在把柱子砼標號改為C30的,然後重新匯總計算一下即可;
原因三:需要看一下規則選項,有的地區默認柱和牆是分開計算的;
原因四:柱的材質是預拌混凝土,改成現澆的即可。
問題6:
繪制人防門框牆的時候提示:人防門框牆必須布置到直行剪力牆上為什麼?
方法一:使用智能布置按照牆斷中點布置就可以了。
方法二:人防門框牆的標高和剪力牆的標高不一致的原因,將人防門框牆的底標高改成與剪力牆一致即可。
問題升棚哪7:
如何點選識別柱大樣?
步驟一:完成提取柱大樣邊線一提取柱大樣標注一提取柱大樣鋼筋線操作後,點擊選項卡【建模】--[識別柱大樣】--【點選識別】,在繪圖區域滑鼠左鍵點擊需要識別的柱大樣邊線CAD圖元,會彈出【識別柱大樣】信息窗體,並且在所選截面范圍內顯示柱大樣臨時圖元,如圖:
步驟二:當在【識別柱大樣】信息窗體中完善了柱大樣信息確定無誤後,單擊確定按鈕或點擊滑鼠右鍵,信息窗體關閉並且在相應的樓層生成柱構件。
問題8:
繪圖輸入查看構件的工程量和報表界面查看工程量不一樣?
原因:2018軟體單獨計算選中圖元報表界面的量是刷新不了的,必須整樓計算之後報表界面才可以刷新過來。
方法一:整樓匯總計算吵碼之後在查看繪圖界面和報表的量一樣。
方法二:新建空白工程,進行合並即可。
問題9:
為什麼梁生成側面縱筋時生成不了?
原因一:腹板高是:梁高-板厚-BHC-箍筋直徑-(縱筋直徑/2),由於錯誤理解為梁高-板厚,所以生成不了,最後將腹板高重新計算,再生成,即可;
原因二:板標高比梁標高低,將梁分成兩部分了軟體無法判斷膜板高度的;梁寬的范圍剛好是梁的寬度這樣也是生成不了的,梁寬的范圍需要大於梁寬;
原因三:梁的屬性中已經輸入了梁的側面通長筋;
原因四:點擊確定後沒有框選梁,需要框選梁,滑鼠右鍵;
原因五:2018裡面生成側面鋼筋的時候,腹板高度裡面輸入500~600,生成的條件是不包括500的包括600,所以需要輸入499-600;
原因六:一道梁分了很多跨,每跨的鋼筋信息不一樣,有的是兩排有的是一排,如果是按照梁腹板高為條件生成側面鋼筋的話,鋼筋排數不一樣梁腹板高取值也不一樣,所以有的可以生成側面鋼筋有的生成不了,具體按照下圖考慮;
原因七:梁沒有認上相鄰的板,設置的條件是扣減板厚的,所以沒有生成。
問題10:
如何將暗柱體積並入牆計算?
在工程設置-計算規則一暗柱體積與砼牆體積的扣減選擇3附牆柱體積並入牆體積,砼牆體積與暗柱的扣減也選擇3附牆柱體積並入牆體積。
本期問題匯總
柱匯總計算、柱的體積為0、識別梁原位標注、約束邊緣暗柱和構造邊緣暗柱處理、附牆柱體積計算、人防門框牆繪制、點選識別柱大樣、構件工程量、梁生成側面縱筋、暗柱體積並入牆計算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⑷ 廣聯達這樣的裝承台怎麼畫
廣聯達樁承台的繪制方法
廣聯達樁承台的繪制是一個涉及多個步驟的過程,以下是詳細的操作步驟1:
打開廣聯達的主界面,在左側的列表中選擇樁承台這一項。
通過新建菜單來點擊新建自定義樁承台選項。
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適的選擇。
來到相關的窗口,直接確定尺寸的輸入。
找到工具欄,確定點這個圖標進行跳轉。
點擊得到圖示的結果以後,即可畫廣聯達樁承台了。
⑸ 土建軟體GTJ2018中的十個問題及解決方法
問題1:直筋長度計算提示小於零的解決方法
方法一:調整設置為「縱筋銷固」即可計算鋼筋量。如果存在量差,可手動在編輯鋼筋中輸入手算長度或在單構件輸入界面添加。
方法二:若柱子與高基礎構件相交,如條形基礎,先利用樓層一圖元存檔,讓柱子正常匯總計算並鎖定,然後將條形基礎樓層-圖元提取回來。
方法三:若為構造柱,將工程設置中的「砌體結構」選項中的「是否屬於磚混結構」改為「是」,再進行匯總計算。
方法四:選中柱-【屑性】-【鋼筋業務屬性】--【計算設置】,修改「抗震柱縱筋露出長度」為0。
問題2:匯總後柱體積顯示為0的解決方法
方法一:檢查柱的計算式,確認是否計算時扣除了牆的體積。
方法二:查看工程設置中的計算規則,確保柱與牆的扣減關系正確,如需修改,參考示例調整計算規則。
方法三:確認柱屬性中材質是否為空,應選擇相應的材質。
問題3:識別梁原位標注的步驟
完成識別梁操作並調整支座後,點擊識別梁--點選識別原位標注倒三角中的自動識別原位標注。軟體自動識別後彈出校核窗口,檢查是否需要識別未識別的點,確認後識別完成。
問題4:約束邊緣暗柱和構造邊緣暗柱的區別與處理方法
約束邊緣暗柱是用箍筋約束的柱,混凝土有較大變形能力。構造邊緣暗柱對混凝土約束較弱,只有陰影區,無非陰影區。處理方法包括定義為暗柱截面、新建參數化柱或直接手算。
問題5:附牆柱體積未並入牆體積的原因及解決
原因一:柱標高高於牆,僅考慮相交部分並入;原因二:柱和牆的混凝土標號不同;原因三:工程默認柱和牆分開計算;原因四:柱材質錯誤,更改為現澆。
問題6:繪制人防門框牆提示的原因及解決
方法一:使用智能布置,按牆斷中點布置即可。原因二:標高不一致,調整人防門框牆底標高與剪力牆一致。
問題7:點選識別柱大樣的步驟
步驟一:完成柱大樣邊線、標注和鋼筋線提取後,點擊【建模】--[識別柱大樣】--【點選識別】,在繪圖區域點擊柱大樣邊線CAD圖元。步驟二:完善信息確定無誤後,點擊確定或右鍵關閉窗體,生成柱構件。
問題8:繪圖輸入與報表界面工程量不一致的解決
方法一:進行整樓匯總計算後,兩者工程量一致。方法二:新建空白工程合並,刷新報表界面。
問題9:梁生成側面縱筋問題的解決
原因及解決:理解腹板高度計算錯誤、板標高低於梁、輸入梁側面通長筋、未框選梁、腹板高度輸入范圍不正確、梁跨鋼筋信息不一、未與相鄰板關聯。逐一檢查並修正。
問題10:暗柱體積並入牆計算的方法
在工程設置中,將暗柱體積與砼牆體積的扣減設置為「附牆柱體積並入牆體積」,確保計算規則一致。
總結:上述問題覆蓋了土建軟體GTJ2018中柱、梁、暗柱等構件的計算、識別與調整方法,涉及體積計算、原位標注識別、邊緣暗柱處理、工程量查看一致性以及特定構件的計算規則調整。
⑹ 鋼筋在主體分部常出現哪些問題
1、基礎梁接頭位置不對,按樓層框架梁接頭位置設置,且沒有錯開。
2、筏板鋼筋接頭在施工縫處預留長度不夠,且接頭沒錯開。
3、基礎馬凳擺放錯誤,如果換一方向,每一排馬凳可省一固定用通長鋼筋。或者,馬凳上通長鋼筋利用筏板上部同方向縱筋。
4、筏板面積較大,卻仍按50%接頭百分率,未按25%百分率接頭,導致鋼筋接頭浪費。
5、底板縱筋接頭長度有的太長,超過一個搭接長度,有的則太短,不能滿足規范所要求的長度。底板通長筋沒綁紮成平行直線,導致同截面鋼筋根數不同。
6、筏板封邊構造沒按規范和設計,擅自設置筏板上下縱筋彎折長度。
7、筏板縱筋接頭設置在後澆帶內(縱筋接頭不宜設置在後澆帶位置)。
8、接樁鋼筋並在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