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柱子不在點位上十厘米,是給基礎打掉重新放線定位,還是把柱子鋼筋打彎繼續呢。那種是正確的呢。謝謝。
其實這種情況,兩種方法都是可以的。
1、打掉基礎重新澆築, 但是如果工期允許鑿除基礎,並且工程驗收要求為優良結構時,才會採取鑿除後重新澆築。
2、將柱子鋼筋打彎 這種方法其實也是有的,鋼筋圖集上面也是有類似的方式進行施工的,可以採用框架柱變截面處節點構造 。或者將鋼筋打彎後,再插根同樣規格的鋼筋,然後繼續施工。
3、另外一個方法是,你可以將基礎進行擴大,將主筋偏位的鋼筋包裹在擴大的柱子里。
2. 框架結構,柱子鋼筋偏移過大如何處理
一般會用直徑同上層柱的插筋處理,也就是插筋。
插筋是指在澆築基礎前,根據柱子縱向鋼回筋的尺寸、數量將答一段鋼筋事先埋入基礎內,插筋的根數、尺寸應與柱子縱向鋼筋保持一致,其長度應=基礎內彎折長度(一般max{10D,200mm})+(基礎板厚-保護層厚度)+伸出基礎長度。由於插筋需要臨時成形與固定,一般還需要布置箍筋。箍筋布置一般在基礎上表面以下50mm處設置一道,再向上按設計要求設1~2道(如插筋長度太長,可根據需要設置多道)。
除基礎上柱需要設置插筋外,樑上柱也需要設置插筋,擋土牆有時也要用到插筋,原理同上。
插筋與植筋的區別:插筋是在砼澆築之前將柱的縱筋綁扎在基礎內,植筋是砼已澆築,而鋼筋遺漏,然後鑽孔用結構膠將鋼筋植於孔內。
3. 柱子外伸鋼筋錯位
(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臨時箍筋,按照圖紙位置安設好,然後用樣板、鐵卡或者木方卡好固定;澆築混凝土前再復查一遍,若發生移位,則應矯正後再澆築混凝土。
(2)注意澆築操作,盡量不碰撞鋼筋;澆築過程中應由專人隨時檢查,及時校核改正。
(3)在靠緊搭接不可能時,仍應使上柱鋼筋保持設計位置,並且採取墊筋焊接聯系;對錯位嚴重的外伸鋼筋(甚至超出上柱模板范圍),應當採取專門措施處理。
4. 柱子鋼筋偏位處理參照哪本規范,常規的處理方法。偏位多少可以打彎,偏位多少以上要求植筋
柱鋼筋偏位處理
放完線,,把鋼筋搞好放好的線中
如果柱鋼筋偏位,應在頂板內鋼筋綁扎後適時調整容,如果頂板打完灰後,柱鋼筋還偏位,應在放完線後,按1:6比例調整到位,必要時可將柱根處頂板混凝土向下剔剔。
柱鋼筋偏位尚在柱框范圍線內,可以在與水平結構的端部稍做彎曲調整過來,若比較嚴重,則可以在柱框內相同的延伸線上種植同規格的鋼筋與原偏位鋼筋綁扎搭接
在現場因為梁鋼筋的限制,一般不會偏出柱的范圍,不嚴重的可以機械將其彎至適當位置,嚴重的只有搭接焊了。個人覺得將柱根處往下鑿,作用不是很大,因為:一、不知道開始彎曲的位置,二、樓板已打再鑿難度較大,三、鑿完混凝土後對鋼筋等的處理比較麻煩。其實在施工過程中就應該進行控制,如打柱時在驗收柱的幾何尺寸時應注意柱頂鋼筋有否偏位,綁扎梁的鋼筋時也不應過分彎曲柱縱筋(如果是因為設計所導致應在圖紙會審時提出),且在梁、板混凝土施工前應將柱筋點焊一下最好梁面加個箍筋(特別是底層)。當然如果施工單位做出來的東西老是嚴重偏筋,建議要他們梁、柱節點內按要求做柱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