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有橋台身,台帽施工方案,是台身,台帽啊,
郵箱!謝謝!
工程概況
本項目部管段內共有21座橋,42個橋台,橋台均為雙線矩形空心橋台,線間距4.6m。橋台施工參考肆橋設(2005)4010-Ⅰ、肆橋設(2007)4010-Ⅱ,因為參考圖橋面寬度為13m,與橋梁施工圖橋面寬度12.2m有沖突,所以參考圖中台頂構造圖及鋼筋布置圖須做修改,修改圖見附圖。
二、施工總體方案
為保證橋台的表面光潔度,加快橋台施工進度,橋台模板採用PVC板貼木板和竹膠板拼裝,採用φ16雙螺帽拉桿、雙鋼管加蝶形扣件加固模型,採用5×10cm方木作豎楞;台頂位置時搭設滿堂腳手架支撐;砼施工採用吊車吊裝,內插式振搗棒振搗。
三、施工具體方案
橋台分三次施工,第一次施工至頂帽位置,第二次施工台頂以下材料分界線,第三次施工完橋台。
1、模板工程
竹膠板採用1220×2440×10mm的規格,PVC板採用3×1220×2440mm的貼5mm厚木板。模板接縫必須保持在一條直線,接縫處粘貼密封條。模板採用φ16雙螺帽拉桿、雙鋼管加蝶形扣件加固模型,使用5㎝×10㎝的方木作為豎楞,前一次施工完成後不拆除模板,後一次施工的模板立於前一次施工的模板上。在混凝土施工前,模板必須清理干凈,並刷脫模劑。台頂施工時搭設碗扣式腳手架支撐,縱橫向間距1.0m,豎向步距1.2m,翼緣板位置腳手架橫向應超出翼緣板0.8m,用作施工平台及搭設防護欄。
模板安裝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序 號 項 目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1 軸線位置 基 礎 15 尺量每邊不少於2處
梁、柱、板、牆、拱 5
2 表面平整度 5 2 m靠尺和塞尺不少於3處
3 高程 基 礎 ±20 測 量
梁、柱、板、牆、拱 ±5
4 模板的側向彎曲 柱 h/1000 拉線尺量
梁、板、牆 l/1500
5 梁、柱、板、牆、拱
兩模板內側寬度 +10
-5 尺量不少於3處
6 梁底模拱度 +5
-2 拉線尺量
7 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 2 尺 量
註:① h為柱高。
② l為梁、板跨度。
2、鋼筋工程
由於橋台高5m,頂帽施工時頂帽鋼筋距承台頂面僅1.0m,可以使用鋼管支撐頂帽鋼筋,橋台高7m以上時,可以採用在橋台下面綁扎鋼筋,在混凝土施工至頂帽地時用吊車將綁紮好的頂帽鋼筋吊至位置,然後施工混凝土,施工時注意調整鋼筋位置,確保保護層厚度,以及支承墊石鋼筋位置不發生偏移。台頂鋼筋在支架模板上綁扎,在下面墊上同級混凝土墊塊。
鋼筋在鋼筋加工房按設計圖紙集中下料,分型號、規格堆碼、編號,平板車運到現場,在橋墩鋼筋骨架定位模具上綁扎。
結構主筋接頭採用焊接,主筋與箍筋之間採用扎絲進行綁扎。綁扎或焊接的鋼筋網和鋼筋骨架不得有變形、松脫現象。
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mm)
序號 偏 差 名 稱 鋼 筋 長 度
L≤5000 L﹥5000
1 受力鋼筋長度方向全長 ±10 ±20
2 彎起鋼筋的彎起位置 ±20
鋼筋安裝及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序號 名 稱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1 受力鋼筋間距 ±5 尺量,兩端、中間各1處
2 同一排中受力鋼筋間距 基礎、板、牆 ±20
柱、梁 ±10
3 分布鋼筋間距 ±20 尺量,連續3處
4 箍筋間距 綁扎骨架 ±20
5 焊接骨架 ±10
6 起點位置(彎加工偏差±20㎜包括在內) 30 尺量
7 鋼筋保護層
厚度 c≥35㎜ +10,-5 尺量,兩端、中間各2處
8 25㎜<c<35㎜ +5,-2
9 C≤25㎜ +3,-1
3、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澆築: 混凝土由拌合站集中供應,混凝土罐車運輸至工地,吊車吊裝入模,當傾落高度超過2.0米以上,需要使用串筒輔助下落。在混凝土施工縫處接續澆築新混凝土時,需鑿除已澆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漿和松弱層,鑿毛後的混凝土應用水沖洗干凈,在澆築新混凝土前在舊混凝土面上鋪一層厚1~2厘米的1:2水泥砂漿。混凝土澆築應在一天中氣溫較低時進行,分層、分段澆築,每層最大攤鋪厚度不宜大於40厘米,每段厚度應為1.5~2.0米,分段應一次性澆完。
混凝土振搗:混凝土採用插入式振搗器垂直點振,振搗器的移動距離不宜大於振搗器作用半徑的1.5倍,且插入下層混凝土內的深度宜為5~10厘米,與側模保持5~10cm的距離,應避免碰撞模板、鋼筋等,振搗時應快插慢抽,不得將振搗棒放在混凝土中平拖,不得用振搗棒去干驅趕混凝土。每一振點的振搗延續時間為20~30秒,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現氣泡、表面呈現浮漿為度,振搗人員應確定振搗區域,防止過振、漏振。混凝土振搗完成後,應及時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漿後再抹第二遍並壓光或拉毛。
混凝土養護:混凝土澆築完成後12小時內即應覆蓋和灑水進行養護,灑水頻率宜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為度,白天1~2小時一次,夜間4~6小時一次,養護時間一般情況為14天,遇有特殊情況應按特殊情況進行處理(暴曬、氣溫驟降等)。
混凝土拆模:拆模應按立模順序逆向進行,不得損傷混凝土,並減小模板破損。當模板與混凝土脫離後,方可拆卸、吊運模板。側模等非承重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以上,且表面及稜角不因拆模而受損時,方可拆除。承重模板在混凝土強度達到100%時再行拆除,模板拆除時,不得影響混凝土的養護工作。拆模後的混凝土結構,應在混凝土達到100%的設計強度後,方可承受全部設計荷載。
施工縫處理:混凝土與混凝土之間接縫,周邊應預埋直徑不小於16mm的鋼筋或其他鐵件,埋入與露出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0倍,間距不應大於直徑的20倍。
四、安全防護方案
施工現場的布置必須符合防火、防爆、防洪、防雷電等安全規定及文明施工的要求。操作人員上崗按規定穿戴防護用品。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嚴格按照《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執行。施工現場加強用電管理,嚴格執行我公司的臨時用電安全技術措施。施工中如發現危及地面建築物或有危險品、文物時,應立即停止施工,待處理完畢方可施工。
每日施工作業前,嚴格對高空作業工具、防護用品檢查,防止使用不合格的用品。
高空作業人員就位後,先系安全帶再作業,用專用工具傳遞料具,嚴禁上下拋擲。嚴禁在緊線的一側、角桿內側或利用拉線上下電桿。高空作業過程中,設置專職安全監護人進行監護,安全監護人的安全等級高於作業人員。安檢員隨時在現場檢查高空作業安全,發現違章現象及時糾正。
加強安全防護,按規定設置安全欄桿、安全網等安全防護和標志。
進入施工現場人員按規定正確佩戴安全帽,系安全繩。
高空作業禁止往下投擲物料,嚴禁赤腳或穿硬底鞋、拖鞋進入施工現場。
平台、腳手架、步行板搭設牢固、可靠。
料具卸車時車下禁止站人。
大型和專用機械的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培訓並經考核取得合格證後持證上崗,嚴格按規程操作,杜絕違章作業。
五、環境保護方案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使全體參建員工充分認識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強環保意識。
對機械設備產生的超分貝噪音利用消音設備減噪。
施工營地生活廢水就近排入不外流的地表水體,嚴禁將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江河中。
施工營地設置集中垃圾收集地,設專人管理,經無害化處理後排放,定期填埋,嚴禁就地焚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