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才知道HRB335鋼筋的公稱截面積
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是橫截面通學為圓形,且表面通常帶有兩條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的鋼筋。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應力。帶肋的鋼筋由於表面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較大的粘結能力(握裹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熱軋帶肋鋼筋廣泛用於各種建築結構,特別是大型、重型、輕型薄壁和高層建築結構。其驗收參見標准GB 1499—1998。
1 定義
1.1帶肋鋼筋
橫截面磁碟常為圓形,且表面通常帶有兩條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的鋼筋。
1.2 月牙肋鋼筋
橫肋的縱截面呈月牙形,且與縱肋不想交的鋼筋。
1.3 縱肋
平行於鋼筋軸線的均勻連續肋。
1.4 橫肋
與縱肋不平行的其他肋。
1.5 公稱直徑
與鋼筋的公稱橫截面積相等的圓的直徑。
1.6 相對投影肋面積
橫肋在與鋼筋軸線垂直平面上的投影面積與鋼筋公稱周長和橫肋間距的乘積之比。
1.7 肋高
測量從肋的最高點到芯部表面垂直於鋼筋軸線的距離。
1.8肋間距
平行鋼筋軸線測量的兩相鄰橫肋中心間的距離。
2 牌號、規格表示方法
2.1 牌號表示方法
熱軋帶肋鋼筋的牌號由HRB和牌號的屈服點最小值構成。H、R、B分別為熱軋(Hotrolled)、
帶肋(Ribbed)、鋼筋(Bars)三個詞的英文首位字母。熱軋帶肋鋼筋有HRB 335、HRB 400、HRB 500三個牌號。
此牌號為屈服點不小於335MPa熱軋帶肋鋼筋鋼。
2.2規格表示方法
鋼筋的規格用公稱直徑(也稱計算直徑,舊標准曾叫型號)的毫米數表示。公稱直徑與鋼筋直徑(即鋼筋基圓直徑+橫肋高度)不相等,它等於公稱橫截面相等的光圓鋼筋的直徑。在實際工作中,鋼筋的公稱直徑可以這樣來判定:直徑30mm以下的鋼筋,將其內徑取為整數,即為公稱直徑,例如內徑為11.5mm的鋼筋,其公稱直徑為12mm;直徑30mm以上的鋼筋,將其內徑取為整數後再加1,即為公稱直徑,例如內徑國38.7mm的鋼筋,其公稱直徑為38.7→39+1=40(mm);如果內徑就是整數,直接加1即為公稱直徑,例如內徑為31.0mm的鋼筋,其公稱直徑為32mm。
3 截面圖形
帶肋鋼筋採用月牙肋表面形狀
4 規格、尺寸檢驗
4.1公稱直徑范圍及推薦直徑
鋼筋的公稱直徑范圍為6mm~50mm,推薦的鋼筋公稱直徑為6、8、10、12、16、20、25、32、40和50mm.
4.2 公稱橫截面面積
鋼筋的公稱橫截面面積列於表2
表2:公稱橫截面面積與理論質量
公稱直徑(mm)
公稱橫截面面積(mm2)
理論質量(kg/m)
實際質量與理論質量的偏差(%)
6
28.27
0.222
±7
8
50.27
0.395
10
78.54
0.617
12
113.1
0.888
14
153.9
1.21
±5
16
201.1
1.58
18
254.5
2.00
20
314.2
2.47
22
380.1
2.98
±4
25
490.9
3.85
8
615.8
4.83
32
804.2
6.31
36
1018
7.99
40
1257
9.89
50
1964
15.42
4.3 長度及允許偏差
4.3.1 長度
鋼筋通常按定尺長度交貨,具體交貨長度應在合同中註明。
鋼筋以盤卷交貨時,每盤應是一條鋼筋,允許每批有5%的盤數(不足兩盤時可有兩盤)由兩條鋼筋組成。其盤重及盤徑由供需雙方協商規定。
4.3.2 長度允許偏差
鋼筋按定尺交貨時的長度允許偏差應不大+50mm。
5 外形檢驗
5.1 帶肋鋼筋的表面形狀及尺寸允許偏差
5.1.1 帶肋鋼筋橫肋應符合下列基本規定。
5.1.1.1橫肋與鋼筋軸線的夾角β不應小於45°,當該夾角不大於70°時,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的方向應相反。
5.1.1.2橫肋間距l不得大於鋼筋公稱直徑的0.7倍。
5.1.1.3 橫肋側面與鋼筋表面的夾角a不得小於45°。
5.1.1.4 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末端之間的間隙(包括縱肋寬度)總和不應大於鋼筋公稱周長的20%。
5.1.1.5 當公稱直徑不大於12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55;公稱直徑為14mm和16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60;公稱直徑大於16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65。
5.1.1.6 帶肋鋼筋,採用月牙肋表面形狀,其尺寸及允許偏差應與表2.1的規定進行核對。當鋼筋實際質量與理論質量的偏差符合表2.1的規定時,鋼筋的內徑偏差可不作為交貨條件。
表2.1 月牙肋鋼筋尺寸及允許偏差
公稱
直徑
內徑d
橫肋高h
縱肋高h1
橫肋寬b
縱肋寬a
間距l
橫肋末端最大間隙(公稱周長的10%弦長)
公稱尺寸
允許偏差
公稱尺寸
允許偏差
公稱尺寸
允許偏差
公稱尺寸
允許偏差
(mm)
6
5.8
±0.3
0.6
+0.3
-0.2
0.6
±0.3
0.4
1.0
4.0
±0.5
1.8
8
7.7
±0.4
0.8
+0.4
-0.2
0.8
±0.5
0.5
1.5
5.5
2.5
10
9.6
1.0
+0.4
-0.3
1.0
0.6
1.5
7.0
3.1
12
11.5
1.2
±0.4
1.2
±0.8
0.7
1.5
8.0
3.7
14
13.4
1.4
1.4
0.8
1.8
9.0
4.3
16
15.4
1.5
1.5
0.9
1.8
10.0
5.0
18
17.3
1.6
+0.5
-0.4
1.6
1.0
2.0
10.0
5.6
20
19.3
±0.5
1.7
±.5
1.7
1.2
2.0
10.0
±0.8
6.2
22
21.3
1.9
±0.6
1.9
±0.9
1.3
2.5
10.5
6.8
25
24.2
2.1
2.1
1.5
2.5
12.5
7.7
28
27.2
±0.6
2.2
2.2
1.7
3.0
12.5
±1.0
8.6
32
31.0
2.4
+0.8
-0.7
2.4
±1.1
1.9
3.0
14.0
9.9
36
35.0
2.6
+1.0
-0.8
2.6
2.1
3.5
15.0
11.1
40
38.7
±0.7
2.9
±1.1
2.9
2.2
3.5
15.0
12.4
50
48.5
±0.8
3.2
±1.2
3.2
±1.2
2.5
4.0
16.0
15.5
註:①縱肋斜角θ為0°~30°;
②尺寸a、b為參考數據。
5.2 彎曲度
直條鋼筋的變曲度應不影響正常使用,總彎曲度不大於鋼筋總長度的0.4%
5.3 端部
鋼筋端部應剪切正直,局部變形應不影響使用。
6 表面質量檢驗
6.1 鋼筋表面不得有裂紋、結疤和折疊。
6.2鋼筋表面允許有凸塊,但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鋼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於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許偏差。
7質量(重量)檢驗
7.1 鋼筋理論質量、鋼筋實際質量與理論質量的允許偏差列於表2。
7.2鋼筋可按實際質量或理論質量交貨。
2. 鋼筋的公稱面積怎麼計算
鋼筋的公稱面積是通過直徑計算得出的,具體計算方法是直徑乘以π(約等於3.14)。
鋼筋,作為建築材料的一種,是由鋼製成的條狀物,廣泛應用於建築結構中,尤其在鋼筋混凝土中,扮演著支撐結構骨架的重要角色。鋼筋的種類繁多,可以根據化學成分、生產工藝、軋制外形、供應形式、直徑大小,以及在結構中的用途進行分類。
在混凝土中,鋼筋主要承受拉應力。與光圓鋼筋相比,變形鋼筋由於具有肋條設計,與混凝土的粘結能力更強,因此能更好地承受外部力的作用。這種特性使得鋼筋在各類建築結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特別是大型、重型、輕型薄壁和高層建築結構。
隨著建築技術的不斷進步,鋼筋的種類和性能也在不斷提高。現代建築中使用的鋼筋不僅具有更高的強度和耐久性,還具備更好的抗震性能。這些特點使得鋼筋成為建築行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正確選擇和使用鋼筋對於確保建築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至關重要。工程師們需要根據結構的實際需求,合理選擇鋼筋的種類和規格,並嚴格按照施工規范進行安裝和固定。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建築結構的整體性能得到充分發揮。
3. 鋼筋的公稱橫截面積計算公式
鋼筋的公稱橫截面積計算公式:S=πr²=0.25πD²(π=3.14,r為鋼筋半徑,D為鋼筋直徑)
直徑18的鋼筋截面積是:254.34平方毫米
計算方法如下:
根據截面積S計算公式:S=0.25πD²=0.25×3.14×18²=254.34(平方毫米)
也可以用這個公式:S=πr²=3.14×(18÷2)²=254.34(平方毫米)
(3)鋼筋公稱面積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鋼筋橫截面積是一個圓的面積。圓的面積=πr²=0.25πD²(π=3.14,r為圓半徑,D為圓直徑)
圓面積是指圓形所佔的平面空間大小,常用S表示。圓是一種規則的平面幾何圖形,其計算方法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是開普勒的求解方法,卡瓦利里的求解方法等。
圓的面積就是:圓的半徑(r)的平方乘以π,圓是直徑(D)的平方的0.25倍,再乘以π。
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變形鋼筋是表面帶肋的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用公稱直徑的毫米數表示。變形鋼筋的公稱直徑相當於橫截面相等的光圓鋼筋的公稱直徑。
鋼筋的公稱直徑為8-50毫米,推薦採用的直徑為8、12、16、20、25、32、40毫米。鋼種: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應力。變形鋼筋由於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較大的粘結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
鋼筋廣泛用於各種建築結構。特別是大型、重型、輕型薄壁和高層建築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