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鋼筋綁扎規范要求包括哪些具體內容
深入了解地面鋼筋綁扎的工藝規范:
在建築工程中,鋼筋綁扎是至關重要的環節。首先,鋼筋的品質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標准,每一批鋼筋均需附帶出廠質量證明,並通過抽樣檢查,復試報告齊全,未經嚴格驗收不得使用。清晰的標識系統將鋼筋分為待檢、已檢待處理、合格和不合格四類,確保材料的質量把控。
保護層要求不容忽視:在澆築混凝土過程中,必須確保滿足保護層的規范,如使用塑料墊塊來保護鋼筋不受損傷。這一步驟至關重要,直接關繫到結構的耐久性和性能。
精確施工,誤差控制在內:鋼筋綁扎時,允許的偏差值需嚴格遵循規定,合格率需保持在90%以上,預埋管和線路的安裝也需確保穩固無誤。
在施工前,務必根據設計圖紙精確配料,同時滿足設計的力學性能和結構要求,任何代換都需得到設計單位的認可並辦理相關手續。
特殊節點處理要細致入微:例如,梁板鋼筋排列需保證間距,負筋位置尤其在懸臂結構中尤為重要,避免因施工不當導致混凝土澆築後的斷裂。節點密集區域,務必注意主筋間的凈距,以利於混凝土的澆築。
鋼筋與模板的協調配合:梁鋼筋綁扎需適應模板安裝的動態變化,高度較小的梁可先在梁頂上綁扎,高度較大的則應在梁底模上操作。這樣的靈活性體現了工藝的精細和人性化設計。
鋼筋性能的科學理解:屈服強度是設計時的基礎參數,它標志著鋼材在正常使用下的應力極限。屈服比和伸長率則揭示了材料的利用率與安全性,以及其塑性變形的能力。在實際應用中,鋼材需要有足夠的塑性以分散應力,但又不能過大以避免過量變形。
通過以上詳盡的規范要求,我們對鋼筋綁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這些信息能為您的建築項目提供實用的指導。繼續關注,讓我們共同提升建築質量。
結束語:本文的分享旨在為您提供全面的鋼筋綁扎指導,期待對您的工作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下期內容更加精彩。
❷ 監理對梁板鋼筋綁扎進行巡視,需注意什麼
監理對建築的梁板鋼筋綁扎施工進行巡視時檢查的重點主要是察看鋼筋的規格,間距是否跟圖紙一致,還有就是是否有漏綁扎以及少綁扎以及跳綁扎,還有就是鋼筋的錨固長度是否符合要求,彎錨以及直錨,還有就是搭接的位置是否正確,樑柱節點處是否梁以及漏綁扎。
❸ 梁、板、柱鋼筋驗收的應注意那些節點
重點依據11G101圖集。1暗柱內容:
1.1柱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1.2為保證暗柱主筋位置准確,採用定距框控制
1.3柱鋼筋綁扎:
1.3.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1.3.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採用纏扣法綁扎。
1.3.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布置綁扎,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里。
1.3.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扎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2.牆體、暗柱、聯系梁鋼筋:
2.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2.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里,不垂直的調直。
2.3起步筋要求:
2.3.1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
2.3.2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
2.3.3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
2.3.4連系梁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
2.3.5連系梁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2.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2.4.1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扎范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中1.3倍搭接長度。
2.4.2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扎接頭錯開。
2.5豎向梯子筋要求:
2.5.1採用比牆筋大一個規格的鋼筋製作,以代替豎筋。
2.5.2頂模筋等於牆厚減2mm。250mm、300mm、350mm厚的牆頂模筋長度應為248mm、298mm、348mm。
2.5.3頂模筋自立筋至端頭的長度為水平筋保護層加水平筋直徑減1mm,如保護層為15mm,Φ12水平筋,長度為15+12-1=26mm,頂模的根數為3根。頂模筋端頭刷好防銹漆。
2.5.4非頂模筋每側長度為水平筋直徑。
2.5.5每段牆豎向梯子筋設置數量要求間距為1米,每段牆2個或2個以上,要求同一標高,綁扎到位。
2.6水平梯子筋要求:
2.6.1採用短斜鋼筋製作。
2.6.2水平梯子筋按圖製作並符合該段牆體的鋼筋間距,專牆專用。 2.6.3 牆體筋綁扎時設在牆模板口以上300mm,並綁扎到位。
2.7柱的定距框:
2.7.1要求製作準確,綁扎牢固。
2.8保護層要求:
2.8.1牆、柱、梁均採用塑料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
2.8.2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布置。
2.8.3梁、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2.9對箍筋的要求:
2.9.1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
2.9.2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
2.9.3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扎到位。
2.9.4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
2.9.5綁扎牢固。
2.9.6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
2.9.7對柱、過梁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2.9.8連系梁箍筋要求不傾斜,間距均勻,開口設置在上部兩邊。
2.9.9單支箍按圖紙要求設置,彎鉤為135。,平直長度為10d.
2.10洞口加筋要求:
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2.11連系梁鋼筋錨固:
2.11.1長度必須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2.12梁主筋必須設在箍筋四角,兩排主筋間距為鋼筋直徑小於或等於25mm。
3.頂板鋼筋:
3.1板筋綁扎前的控制:
3.1.1對牆筋、連系梁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3.1.2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扎。
3.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3.4綁絲要求:
3.4.1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
3.4.2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
3.4.3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3.5混凝土板面鋼筋:
3.5.1不準用電弧點焊。
3.5.2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扎牢固。
3.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
3.6.1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
3.6.2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3.7保護層頂板15mm,梁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3.8板筋墊塊:
3.8.1採用塑料墊塊,厚度和強度符合保護層要求。
3.8.2墊塊間距不大於600mm,梅花形設置。
3.9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3.10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❹ 如何檢驗梁板的鋼筋
驗收梁板鋼抄筋首先要看設計圖紙,目前建築結構施工圖往往用平面整體表示法制圖,所以你除了看圖紙還要看國家建築標准設計圖集03G101-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首先要驗收梁、板主筋規格、根數、長度、錨固長度、搭接長度、接頭位置等是否符合設計及標准圖和規范的要求;檢查所用鋼筋進場時復驗報告是否合格;鋼筋連接接頭有綁扎搭接、焊接連接和機械連接(套筒連接)等;綁扎搭接要檢查搭接長度是否符合標准圖要求;焊接連接和機械連接接頭應現場見證取試件送檢測單位,檢查檢測報告是否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