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梁和剪力牆交接端部鋼筋怎麼算

梁和剪力牆交接端部鋼筋怎麼算

發布時間:2025-07-21 09:56:09

『壹』 鋼筋平法剪力牆計算。

剪力牆端為端柱鋼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水平筋長度

外側鋼筋連續通過,伸至牆對邊,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錨入端柱內,長度=牆凈長+錨固

錨固取值:

當柱寬-保護層≥Lae時,錨固=Lae;

當柱寬-保護層<Lae時,錨固=柱寬-保護層+15*d。

圖36

豎向筋根數

根數=牆身凈長-1個豎向間距(或2*50)/豎向筋間距+1

(圖36)

八、剪力牆開洞鋼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水平筋長度

長度=水平筋伸到洞口邊-保護層+15d

03G101-1P16

水平筋根數

水平筋距離洞口邊50mm或二分之一個間距

豎向筋長度

長度=水平筋伸到洞口邊-保護層+15d

豎向筋根數

豎向筋距離洞口邊50mm或二分之一個間距

拉筋根數

(牆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所佔面積-暗梁面積-連梁所佔面積)/(橫向間距*縱向間距)

洞口加強構造

當矩形洞寬和洞高均不大於800mm時,洞口補強縱筋構造(圖111);當設計注寫補強縱筋時,按注寫值補強;當設計未注寫時,按每邊配置兩根直徑不小於12mm且不小於同向被切割縱向鋼筋總面積的50%補強,補強鋼筋種類與被切割鋼筋相同。

03G101-1P16、17、53

註:括弧內標注用於非抗震

圖37

-42

當矩形洞寬和洞高均大於800mm時,洞口補強縱筋構造

圓形洞口直徑不大於300mm時,補強縱筋構造

圓形洞口直徑大於300mm時,補強縱筋構造

註:剪力牆開洞除了洞口加強縱筋構造外,還有連梁斜向交叉暗撐構造和連梁斜向交叉鋼筋構造兩種情況,連梁斜向交叉暗撐的及斜向交叉構造鋼筋的縱筋錨固長度為:La E或La,斜向交叉暗撐的箍筋加密要求適用於抗震設計(03G101-1P52)。

(圖37) (圖38)

(圖39) (圖40)

(圖41) (圖42)

九、連梁鋼筋計算

剪力牆牆梁分為:連梁、暗梁和邊框梁。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中間層連梁鋼筋

縱向鋼筋長度=洞口寬度+2*max{錨固,600}

03G101-1P16、51

錨固取值:

當柱寬(或牆寬)-保護層≥Lae時,錨固=Lae;

當柱寬(或牆寬)-保護層<Lae時,錨固=柱寬-保護層+15*d;

註:當連梁端部支座為小牆肢時,連梁縱向鋼筋錨固與框架梁縱筋錨固相同。

圖43

圖44

圖45

箍筋根數=(洞口寬度-100)/間距+1

頂層連梁鋼筋

箍筋根數=(洞口寬度-100)/間距+1+(左錨固-100)/150+1+(右錨固-100)/間距+1

雙洞口連梁鋼筋

圖45

(圖43) (圖44)

(圖45) (圖46)

十、暗梁鋼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暗梁鋼筋計算

當暗梁與端柱相連接時:

縱筋長度=暗梁凈長(從柱邊開始算)+左錨固+右錨固

錨固取值:

當柱寬(或牆寬)-保護層≥Lae時,錨固=Lae;

當柱寬(或牆寬)-保護層<Lae時,錨固=柱寬-保護層+15*d;

圖47

當暗梁與暗柱相連接時:

縱筋長度=暗梁凈長(從柱邊開始算)+2*Lae(或La)

箍筋根數=暗梁凈長/箍筋間距+1

(圖47)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牆梁側面縱筋和拉筋

當設計未注寫時,側面構造縱筋同剪力牆水平分布筋;

03G101-1P51

當連梁截面高度>700時,側面縱向構造鋼筋直徑應≥10mm,間距應 ≤200;當跨高比≤2.5時,側面構造縱筋的面積配筋率應≥0.3%。

圖46

拉筋直徑:當梁寬≤ 350時為6mm,梁寬>350時為8mm,拉筋間距為兩倍箍筋間距,豎向沿側面水平筋隔一拉一;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牆梁對牆身鋼筋的影響

豎向筋長度:剪力牆的豎向鋼筋連續穿越邊框梁和暗梁,因此暗梁和連梁不影響剪力牆的豎向鋼筋計算。

水平筋根數:剪力牆水平鋼筋連續穿過暗梁和連梁

拉筋根數=(牆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所佔面積-暗梁面積-連梁所佔面積)/(橫向間距*縱向間距)

拉筋構造見03G101-1P35

十一、剪力牆變截面鋼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豎向筋計算

牆身變截面下層豎向鋼筋長度:層高-下層鋼筋露出長度-板厚+錨固Lae(La)

豎向鋼筋構造如圖03G101-1P48

圖48

牆身變截面插筋長度:1.5LaE+本層露出長度+與上層鋼筋進行搭接(如採用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豎向筋根數:牆身凈長-1個豎向間距(或2*50)/豎向布置間距+1

『貳』 鋼筋如何算量求解答

鋼筋如何算量?求解答
一、梁
1. 框架梁
- 上部貫通筋: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 腰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蘆薯謹貫通鋼筋
-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拉筋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
- 箍筋: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箍筋根數=(手模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 吊筋: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夾角=60°;≤800mm夾角=45°
2. 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 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按照上述規定計算
3. 其他梁
- 非框架梁:箍筋設置時不再區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問題;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再考慮0.5Hc+5d的判斷值
- 框支梁:支座負筋的延伸長度為Ln/3;下部縱筋端支座錨固值處理同框架梁;上部縱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錨固長度=支座寬度-保護層+梁高-保護層+Lae,第二排主筋錨固長度≥Lae;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錨,再橫向彎折15d;箍筋的加密范圍為≥0.2Ln1≥1.5hb;側面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處理與框架梁一致
二、剪力牆
1. 剪力牆牆身
- 水平鋼筋:牆端為暗柱時,外側鋼筋連續通過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內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 豎向鋼筋:首層牆身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中間層牆身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頂層牆身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牆身豎向鋼筋根數=牆凈長/間距+1(牆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
- 牆身拉筋:長度=牆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11.9+2*D);根數=牆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
2. 剪力牆牆柱
- 縱筋:首層牆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中間層牆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頂層牆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分邊、中、角柱,要區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錨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 箍筋:依據設計圖紙自由組合計算
3. 剪力牆牆梁
- 連梁:受力主筋頂層連梁主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箍筋頂層連梁,縱筋長度范圍內均布置箍筋;中間層連梁,洞口范圍內布置箍筋,洞口兩邊再各加一根
- 暗梁:主筋長度=暗梁凈長+錨固
三、柱
1. 基礎層
- 柱主筋: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 基礎內箍筋:基礎內箍筋的作用僅起一個穩固作用,也可以說是防止鋼筋在澆注時受到撓動。一般是按2根進行計算(軟體中是按三根)。
2. 中間層
- 柱縱筋: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 柱箍筋: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03G101-1中,關於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如下:首層柱箍筋的加密區有三個,分別為: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首層以上柱箍筋分別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均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3. 頂層
- 角柱:角柱頂層縱筋長度;內筋錨固長度為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直錨(≧Lae):梁高-保護層外筋錨固長度=Max{1.5Lae,梁高-保護層+柱寬-保層}
- 邊柱:邊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邊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邊柱頂層縱筋的錨固分為內側鋼筋錨固和外側鋼筋錨固: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直錨(≧Lae):梁高-保護層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 中柱:中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中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中柱頂層縱筋的錨固長度為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四、板
在實際工程中,我們知道板分為預制板和現澆板,這里主要分析現澆板的布筋情況。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分布筋、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1. 受力筋
- 軟體中,受力筋的長度是依據軸網計算的。
- 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
- 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2. 負筋及分布筋
- 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 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3. 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即可,在軟體中可以利用直接輸入法輸入計算
五、常見問題
- 為什麼

『叄』 梁的兩邊都伸入剪力牆時,鋼筋長度怎麼算

梁的兩邊都伸入剪力牆時,鋼筋長度的計算方法為:伸入長度取laE和600mm中的較大值。以下是具體的計算步驟和注意事項:

  1. 確定laE的值

    • 首先,需要查閱11G1011圖集的第53頁,根據梁的抗震等級、混凝土強度等級以及鋼筋的級別和直徑等信息,找到對應的laE值。
    • 注意,laE為抗震錨固長度,適用於抗震設計;而la為非抗震錨固長度,適用於非抗震設計。具體使用哪個值,需根據工程的設計要求進行選擇。
  2. 比較laE與600mm

    • 在確定了laE的值後,需要將其與600mm進行比較。
    • 如果laE的值大於或等於600mm,則鋼筋的伸入長度取laE的值。
    • 如果laE的值小於600mm,則鋼筋的伸入長度取600mm。
  3. 注意事項

    • 在計算過程中,應確保所使用的圖集版本與工程設計要求一致。
    • 鋼筋的伸入長度是保證梁與剪力牆之間連接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計算時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
    • 在實際施工中,還需考慮鋼筋的彎曲、搭接等因素,確保鋼筋的布置符合設計要求。

綜上所述,梁的兩邊都伸入剪力牆時,鋼筋長度的計算需根據具體的工程條件和設計要求進行,確保鋼筋的伸入長度滿足規范要求和工程安全性的需要。

『肆』 鋼筋下料長度怎麼算呢

1、 底筋
① 端部支座為梁、剪力牆、圈樑
底筋長度=凈長+2*max{支座寬/2,5d}+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② 端部支座為砌體牆
底筋長度=凈長+2*max{120,h板厚}+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2、 麵筋
① 端部支座為梁、剪力牆、圈樑
麵筋長度=凈長+2*la+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②端部支座為砌體牆
麵筋長度=麵筋伸至中心線向下彎折
根數=(凈長-2*50)/間距+1
3、 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凈長+la+(板厚-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4、 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左凈長+右凈長+2*(板厚-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5、 分布筋
分布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300
註:1、關於分布筋,①在樓板的四個角位置均為橫向和縱向兩個方向的分布筋,在此范圍內是不需要布置分布筋的,其餘范圍是需要布置的。②分布筋與角部負筋相交范圍內,需有一定的搭接長度,常見的設計圖紙規定的搭接長度有「150」、「300」。
2、關於負筋,跨梁扣筋的樑上部分是沒有分布筋的,板扣筋上的分布筋就扣筋伸出梁外的長度按間距布置。也可以說,在「距梁邊1/2間距」的地方開始布置第一根分布筋,不過在扣筋的彎折部位必須布置一根分布筋。
3、現澆板上的負彎矩筋的直角鉤減去一個保護層。
4、板受力筋、板扣筋距梁邊緣50mm處開始布置。

『伍』 鋼筋如何算量求解答

先把量提出來才能算,很費時間的。然後要知道鋼筋的每米理論重量。一般用
φ 10的算,φ10的每米理論重量是0.617. 其他鋼筋的重量是 直徑X直徑X0.617. 如果你不是剛學為了省事可以用軟體,比如廣聯達。魯班算量。都挺好

『陸』 剪力牆與梁交叉時,鋼筋怎麼做是梁的鋼筋伸入剪力牆豎筋內側,還是剪力牆豎筋外側

這個得看梁與牆的寬度。如果是等寬,梁筋放牆豎筋內。如果非等寬就很好判斷了。

如果梁和牆同向,伸入錨固長度為直錨,為一個lae,如果梁和牆成90度,伸入牆內的總長度為一個lae。

剪力牆水平鋼筋彎折是在暗柱鋼筋內側這種做法。關於這種構造,G101圖集改過幾次,00G101沒明確,03G101放在內側,11G101放在外側。

轉角處一般放在內側,只有00G101丁字形放在外側。使用者應該也能體會到那種構造更優,而編平法的未必熟悉施工實際。剪力牆水平鋼筋彎折是在暗柱鋼筋內側優點有三:

一、節省鋼筋;

二、粘結連接效果更好;

三、更容易鋼筋控制長度。剪力牆水平鋼筋彎折放在暗柱鋼筋外側也不無道理,當剪力牆水平筋計入暗柱配筋率,剪力牆水平筋與暗柱箍筋一樣包住暗柱縱筋。

(6)梁和剪力牆交接端部鋼筋怎麼算擴展閱讀:

首先,暗柱不是剪力牆的支座,所以不存在錨入暗柱的問題。牆水平筋與暗柱是共同受力體,它們是組合構件,暗柱是牆身的豎向加強帶。

剪力牆水平筋加彎折不是錨固的需要,而是要形成收邊,所以,不管暗柱有多長,牆水平筋都需要彎折。端部直線加U型鋼筋組合其實也是彎折的另一種形式。

同理,牆水平筋一般置於暗柱縱筋外側,如伸入暗柱內側,水平筋需向內彎折,形成「頸縮」,反而不利於受力的。

『柒』 教你鋼筋算量如何手算

鋼筋算量手算方法

鋼筋算量在建築工程中是一項復雜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准確計算各種類型鋼筋的長度和數量。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鋼筋類型及其手算方法:

一、梁鋼筋

  1. 上部貫通筋

    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支座錨固:根據支座寬度和鋼筋直徑等參數,判斷是直錨還是彎錨,並取相應值。

  2. 端支座負筋

    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Ln: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3. 下部鋼筋

    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4. 腰筋(構造鋼筋、抗扭鋼筋)

    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 拉筋

    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根數:若未給定拉筋布筋間距,則(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若給定布筋間距,則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 箍筋

    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考慮保護層扣減後的補充)

    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7. 吊筋

    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夾角根據框梁高度確定。

二、中間跨鋼筋

三、非框架梁與框支梁鋼筋

  1. 非框架梁

    箍筋:不再區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

    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

    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考慮0.5Hc+5d的判斷值。

  2. 框支梁

    支座負筋:延伸長度為Ln/3。

    下部縱筋:端支座錨固值處理同框架梁。

    上部縱筋: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錨固長度=支座寬度-保護層+梁高-保護層+Lae;第二排主筋錨固長度≥Lae。

四、剪力牆鋼筋

  1. 牆身鋼筋

    水平鋼筋:根據牆端是暗柱還是端柱,以及外側鋼筋是否連續通過,計算長度和彎折。

    豎直鋼筋:根據樓層位置(首層、中間層、頂層)和是否有洞口,計算長度和彎折。

  2. 牆柱鋼筋

    縱筋:根據樓層位置計算長度和搭接長度。

    箍筋:依據設計圖紙自由組合計算。

  3. 牆梁鋼筋

    連梁:受力主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箍筋根據頂層和中間層不同布置。

    暗梁:主筋長度=暗梁凈長+錨固。

五、基礎層與中間層柱鋼筋

  1. 基礎層柱主筋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2. 中間層柱縱筋

    長度: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3. 柱箍筋

    根數:根據加密區和非加密區的間距計算。

六、板鋼筋

  1. 受力筋

    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

    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2. 負筋及分布筋

    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3. 附加鋼筋與支撐鋼筋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長度和根數。

注意事項

以上即為鋼筋算量的基本手算方法,希望能對您的工作有所幫助。

『捌』 框架梁與剪力牆相接,梁和牆的鋼筋如何計算錨固多少

(一) 框架梁
一、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筋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拉筋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
二、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二、其他梁一、非框架梁在03G101-1中,對於非框架梁的配筋簡單的解釋,與框架梁鋼筋處理的不同之處在於:
1、 普通梁箍筋設置時不再區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問題;
2、 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再考慮0.5Hc+5d的判斷值。未盡解釋請參考03G101-1說明。

閱讀全文

與梁和剪力牆交接端部鋼筋怎麼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菱驅動器腳怎麼焊接 瀏覽:208
鋁合金家私和木家私哪個好 瀏覽:997
遵義市場鋼材網價格是多少 瀏覽:292
不銹鋼怎麼加工成頭是尖的 瀏覽:469
800不銹鋼和310s哪個好 瀏覽:655
不銹鋼吸管直徑是多少 瀏覽:261
鋼材20和40是什麼意思 瀏覽:894
無縫鋼瓶裝什麼氣體 瀏覽:819
建築鋼材是什麼材質 瀏覽:189
無縫管內徑32外經是多少 瀏覽:946
一捆28的鋼筋多少根 瀏覽:279
我的鋼鐵網怎麼查看價格 瀏覽:144
鈦合金取鉤器哪個好 瀏覽:786
鋁合金防盜網哪個好 瀏覽:100
鋼鐵造船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瀏覽:447
行李箱包角鋁合金和塑料哪個好 瀏覽:279
哪裡招模具鋼鍛造老師 瀏覽:461
大腿取鋼板了為什麼怎麼腫 瀏覽:796
汕尾模具設計怎麼樣 瀏覽:250
縱橫鋼鐵燒結廠怎麼樣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