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架立筋在圖紙上怎麼標注
架立筋在圖紙上用抄()標注,輸襲入軟體中也要加上,架立筋屬構造鋼筋與支座負筋搭接,長度150mm,架立筋的作用是為了固定箍筋,架立筋直徑比受力筋小。梁支座處的上部布置有負彎矩鋼筋時,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梁的跨中部分,兩端與支座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需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
架立筋是構造要求的非受力鋼筋,基本不受力,與受力鋼筋連成鋼筋骨架起到一個結構作用。架立筋有固定箍筋的作用,從而使梁內部鋼筋形成完整的鋼筋骨架結構。因為架立筋不受力,所以架立筋的直徑也會比受力筋小很多。
(1)梁鋼筋標注中架立筋如何輸入擴展閱讀:
由於架立筋在設計時不受力,只要根據梁的跨度滿足最小的架立筋直徑的要求即可。在樑上部配置有負彎矩鋼筋,負彎矩鋼筋與架立筋之間需要通過搭接方式連接在一起。在平法圖集16G101-1可得,架立筋與支座負筋的搭接長度為150mm。
對於一般的鋼筋混凝土簡支梁來說,由於其在荷載作用下上部受壓,故在樑上部不需要配置受拉鋼筋,但為了施工時架設箍筋的需要,在樑上部一般布置兩根通長的鋼筋,圖中表示為2Ф10。
2. 建築結構平法圖中架立鋼筋怎們標注啊
樑上的架立筋是在括弧里標注的,如2根25+(2根12)那括弧里的2根12就是架立筋了!
如果你說的是梁側的鋼筋,那不是架立筋,而是梁側腰筋或是抗扭鋼筋,用G、N表示,G代表構造鋼筋,N代表抗扭鋼筋
3. 通長筋和架立筋如何平法表示
梁集中標注的箍筋後面如222即為通長筋;架立筋寫在括弧內如222+(412)或(212)。
4.樑上部通長筋或架立筋配置(通長筋可以相同或不同直徑採用搭接連接、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的鋼筋),該項為必須注值。所注規格與根數應根據結構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數等構造要求而定。當同排縱筋中既有既有通長筋又有架立筋時,應用加號「+」將通長筋和架立筋相聯。注寫時需將角部縱筋寫在加號的前面,架立筋寫在加號後面的括弧內,以示不同直徑及通長筋的區別。當全部採用架立筋時,則將其寫入括弧內。
【例】222用於雙肢箍;222+(412)用於六肢箍,其中222為通長筋,412為架立筋。
圖集(通長筋可以相同或不同直徑採用搭接連接、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的鋼筋),沒有【例】,只有:
4. 圖紙架立筋怎麼表示
架立筋在圖紙上用()標注,輸入軟體中也要加上,架立筋屬構造鋼筋與支座負筋搭接,長度150mm,架立筋的作用是為了固定箍筋,架立筋直徑比受力筋小。
架理筋在樑上部,起支撐箍筋作用,置於梁抗壓區 。通長筋為充分利用鋼筋的抗壓性能同時支撐箍筋。圖紙中架立筋在括弧中標注。
所謂架立筋,就是為了綁扎箍筋而設置的鋼筋。否則箍筋沒有附著的點。根據受力計算,那裡不需要受力筋,但是為了綁扎箍筋,又必須有鋼筋,這就叫架立筋。架立筋一般是直鋼筋,按設計規范的構造要求確定直徑即可,不計算。
(4)梁鋼筋標注中架立筋如何輸入擴展閱讀:
現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 9.2.6條規定:梁內架立鋼筋的直徑,當梁的跨度小於4m時,不宜小於8mm;當梁的跨度為4m~6m時,直徑不應小於10mm;當梁的跨度大於6m時,不宜小於12mm。
一般來講,如果樑上部分別布置有架立筋和縱向受力鋼筋時,判別樑上部的鋼筋的方法就是比較上部鋼筋的直徑,直徑較小的是架立筋,直徑較大的是縱向受力鋼筋。
在梁的集中標注中,樑上部的架立筋的配置是必注值。所注規格與根數應根據結構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數等構造要求而定。當同排縱筋中既有通長筋又有架立筋時,應用加號「+」將通長筋與架立筋相聯。
5. 如何表示主筋和架立筋
Φ表示鋼筋的直徑,@表示鋼筋的間距Φ8@200就是鋼筋直徑為8mm,間距為200mm。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1) 3Φ22;3Φ20分號前面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分號後面表示下部鋼筋為3Φ20。
(2) 2φ12;3Φ18分號前面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分號後面表示下部鋼筋為3Φ18。
(3) 4Φ25;4Φ25分號前面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分號後面表示下部鋼筋為4Φ25。
(4) 3Φ25;5Φ25分號前面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分號後面表示下部鋼筋為5Φ25。
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除集中標注以外,標在樑上部支座處的鋼筋)
(1)2Φ20表示兩根直徑Φ20的二級鋼筋,是否是通長布置要結合看集中標注,用於雙肢箍。
(2)2Φ22+(4Φ12)表示兩根直徑Φ22二級鋼,是否是通長布置要結合看集中標注,4φ12是中間架立筋,是否是六肢箍要看集中標注的鋼筋信息,也有可能是四肢箍。
(3)6Φ25 4/2表示上部鋼筋第一排為四根直徑Φ25二級鋼,上部第二排為兩根直徑Φ25二級鋼。
(4)2Φ22+ 2Φ22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直徑22在角部通長布置,兩根直徑22在中部僅在支座處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