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附加筋
附加筋即附加鋼筋,指在一些有板筋的部位增加鋼筋用量,提高強度。
其實就是設計受力鋼筋承載力不足另外添加的鋼筋,分為附加縱向和附加橫向鋼筋(吊筋和箍筋),加密區箍筋和現澆板(雙筋板)上另外添加的板筋就是附加鋼筋。
附加筋就是在構件受力計算之外,為了施工方便而設置的附加鋼筋,沒有它的支撐無法正常施工。附加筋一般是抗震用的,四角上的放射筋是防止樓板裂縫的。
規范說的清楚,位於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圍內的集中荷載,應全部由附加橫 向鋼筋承擔。也就是說,位於樑上的集中力如樑上柱、樑上後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墊梁不必加 附加筋。
位於梁下部的集中力應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圍內的集中荷載可根據具體情況 而定。當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載較大時,應加附加筋。
類似的建築鋼筋:
1、放射筋,是一般布置在屋面板挑出部分的四個角處,呈放射狀布置,所以叫作放射筋。
放射筋一般布置在屋面板挑出部分的四個角處,呈放射狀布置,所以叫作放射筋。放射筋常設置在挑檐板轉角、外牆陽角、大跨度板的角部等處,這類地方容易產生應力集中,造成混凝土開裂,所以要加放射筋。
在建築工程質量通病控制標准要求放射筋鋼筋數量不應少於7Φ10,長度應該大於板跨的1/3,而且不應該小於2000mm。
2、負筋,也叫負彎矩鋼筋。在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用來抵抗負彎矩的鋼筋叫做負彎矩鋼筋。負彎矩鋼筋,簡稱負筋,就是梁或板頂部或面部的鋼筋,因為一般的力學把下側底部受拉的彎矩規定為正彎矩方向,所以頂部就是負彎矩。
負筋是承受負彎矩的鋼筋,一般在梁的上部靠近支座的部位或板的上部靠近支座部位。支座有負筋,是相對而言的,一般應該是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負彎矩的鋼筋,俗稱擔擔筋。
㈡ 附加鋼筋和支座負筋有什麼區別
一、概念
1、分布筋指的是牆梁與牆柱之外的牆體縱筋橫筋。
2、附加筋指的是載力不足另外添加的鋼筋。
3、支座負筋指位於梁支座上部承受負彎矩作用力的縱向受力鋼筋,又稱扁擔筋、壓梁鐵,有些地方也稱之為蓋筋。
二、區別
1、概念不同
分布筋,附加筋和支座負筋三者所指的建築鋼筋不同。分布筋指單向板中布置在受力鋼筋上部的構造鋼筋以及牆梁與牆柱之外的牆體縱筋,附加鋼筋是設計受力鋼筋承載力不足而另外添加的鋼筋(附加縱向和附加橫向鋼筋),支座負筋則指承受負彎矩作用力的縱向受力鋼筋。
2、作用不同
分布筋起固定受力筋,將受力筋的荷載均勻的分散在受力筋上,使受力筋均勻受力等作用。
附加筋是受力鋼筋承載力不足而根據需要添加的,主要作用於加強鋼筋強度。
支座負筋承受負彎矩作用力,抵消負彎矩。
3、位置不同
分布筋大部分位於樓板上的單向板中,布置在受力鋼筋的上部以及剪力牆上牆梁與牆柱之外。
附加筋位於加密區箍筋和現澆板(雙筋板)上。
支座負筋處於梁的支座部位。
㈢ 板筋附加鋼筋的問題 板支座負筋處標明附加鋼筋 如圖
請看本張圖下面的說明(要不然就在結構總說明裡面),首先這些板要配一次鋼筋,然後再加個附加筋,所以叫附加。
㈣ 板筋中的附加鋼筋與支座鋼筋是什麼
板筋中的附加鋼筋是在原有鋼筋基礎上為滿足結構需求而額外增加的鋼筋,而支座鋼筋是設置在梁或板支座處用於抵抗彎矩的鋼筋。
附加鋼筋: 定義:附加鋼筋是在原有鋼筋布置的基礎上,為滿足特定的結構受力需求而額外增加的鋼筋。 作用:通常是因為某些區域的彎矩較大,原有的鋼筋配置不足以抵抗這些彎矩,因此需要增加附加鋼筋以增強結構的承載能力。 應用場景:在板筋中,當雙層雙向或單層鋼筋配置無法滿足受力要求時,可能會採用附加鋼筋,如爪子筋等,以增強板的整體剛度和承載能力。
支座鋼筋: 定義:支座鋼筋是設置在梁或板支座處,用於抵抗支座處彎矩的鋼筋。 作用:在梁或板的支座處,由於受到集中荷載或彎矩的作用,需要額外的鋼筋來增強這些區域的承載能力,防止結構因受力過大而發生破壞。 應用場景:在梁支座處,通常會設置貫通鋼筋和附加鋼筋來共同抵抗彎矩;在板支座處,也會根據受力情況設置相應的支座鋼筋以增強板的承載能力。
綜上所述,附加鋼筋和支座鋼筋都是為了滿足結構受力需求而設置的鋼筋類型,它們在結構設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