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鋼筋搭接工程量怎麼計算公式

鋼筋搭接工程量怎麼計算公式

發布時間:2023-05-23 13:05:42

⑴ 板的鋼筋工程量怎麼計算需要詳細步驟

計算公式:鋼筋長度=板凈跨Ln+伸入左右支座內長度+彎鉤增加長度。(數據帶入即可計算)

具體數據的計算:

底筋長度=凈長+2*max(支座寬/2,5d)+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麵筋長度=凈長+2*la+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負筋長度=凈長+la+6.25d+(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左凈長+右凈長+2*(板厚-2*保護層)

(1)鋼筋搭接工程量怎麼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的組成

一、模板工程

模板是使混凝土結構和構件按所要求的幾何尺寸成型的模型板。模板系統包括模板和支架系統兩大部分,此外。尚須適量的緊固連接件。

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對模板的要求是保證工程結構各部分形狀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確性,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構造簡單,裝拆方便。接縫不得漏漿,經濟。模板工程量大,材料和勞動力消耗多。

正確選擇模板形式、材料及合理組織施工對加速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和降低工程造價具有重要作用。

二、鋼筋工程

鋼筋的種類很多,土木工程中常用的鋼筋,按生產加工工藝可分為熱軋鋼筋、余熱處理鋼筋、冷軋帶肋鋼筋、冷軋扭鋼筋、熱處理鋼筋、精軋螺紋鋼筋等。

三、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包括混凝土的拌制、運輸、澆築搗實和養護等施工過程。各個施工過程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影響。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除按有關規定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質量外,任一施工過程處理不當都會影響混凝土的最終質量。

因此,如何在施工過程中控制每一施工環節,是混凝土工程需要研究的課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年來混凝土外加劑發展很快。

它們的應用改進了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工藝。此外,自動化、機械化的發展,纖維混凝土和碳素混凝土的應用,新的施工機械和施工工藝的應用,也大大改變了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面貌。

⑵ 鋼筋工程量怎麼算在預算中!還有搭接長度怎麼算最好給個公式,

鋼筋計算公式

鋼筋抽樣常用公式
鋼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結
一、梁
(1) 框架梁
一、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
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拉筋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
二、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
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二、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對於非框架梁的配筋簡單的解釋,與框架梁鋼筋處理的不同之處在於:
1、 普通梁箍筋設置時不再區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問題;
2、 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再考慮0.5Hc+5d的判斷值.
未盡解釋請參考03G101-1說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負筋的延伸長度為Ln/3;
2、下部縱筋端支座錨固值處理同框架梁;
3、上部縱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錨固長度=支座寬度-保護層+梁高-保護層+Lae,第二排主筋錨固長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錨,再橫向彎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圍為≥0.2Ln1≥1.5hb;
7、 側面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處理與框架梁一致.
二、 剪力牆
在鋼筋工程量計算中剪力牆是最難計算的構件,具體體現在:
1、剪力牆包括牆身、牆梁、牆柱、洞口,必須要整考慮它們的關系;
2、剪力牆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種轉角形式;
3、剪力牆在立面上有各種洞口;
4、牆身鋼筋可能有單排、雙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鋼筋不同;
5、牆柱有各種箍筋組合;
6、連梁要區分頂層與中間層,依據洞口的位置不同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1) 剪力牆牆身
一、剪力牆牆身水平鋼筋
1、牆端為暗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彎折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2、牆端為端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注意:如果剪力牆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鋼筋時,其中間水平鋼筋在拐角處的錨固措施同該牆的內側水平筋的錨固構造.
3、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
當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兩邊截斷,分別向下彎折15d.
二、剪力牆牆身豎向鋼筋
1、首層牆身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身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身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牆身豎向鋼筋根數=牆凈長/間距+1(牆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
4、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豎向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橫向彎折15d.
三、牆身拉筋
1、長度=牆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11.9+2*D)
2、根數=牆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
註:牆凈面積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連)梁,即牆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剖面積 - 暗梁面積;
拉筋的麵筋面積是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
例:(8000*3840)/(600*600)
(二) 剪力牆牆柱
一、縱筋
1、首層牆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分邊、中、角柱,要區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錨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據設計圖紙自由組合計算.
(三) 剪力牆牆梁
一、連梁
1、受力主筋
頂層連梁主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2、箍筋
頂層連梁,縱筋長度范圍內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寬-50*2)/間距+1(頂層)
中間層連梁,洞口范圍內布置箍筋,洞口兩邊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寬-50*2)/間距+1(中間層)
二、暗梁
1、主筋長度=暗梁凈長+錨固
三、 柱
(一) 、基礎層
一、柱主筋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二、基礎內箍筋
基礎內箍筋的作用僅起一個穩固作用,也可以說是防止鋼筋在澆注時受到撓動.一般是按2根進行計算(軟體中是按三根).
(二) 、中間層
一、柱縱筋
1、 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03G101-1中,關於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如下
1)首層柱箍筋的加密區有三個,分別為: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2)首層以上柱箍筋分別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均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三)、頂層
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各不相同.(參看03G101-1第37、38頁)
一、角柱
角柱頂層縱筋長度:
一、內筋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二、外筋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寺寺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柱頂部第一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保證65%伸入梁內)
柱頂部第二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二、邊柱
邊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邊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邊柱頂層縱筋的錨固分為內側鋼筋錨固和外側鋼筋錨固: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三、中柱
中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中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中柱頂層縱筋的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處理同上.
四、 板
在實際工程中,我們知道板分為預制板和現澆板,這里主要分析現澆板的布筋情況.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 、分布筋 、附加鋼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 (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一、受力筋
軟體中,受力筋的長度是依據軸網計算的.
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
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二、負筋及分布筋
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三、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即可,在軟體中可以利用直接輸入法輸入計算.
第五章 常見問題
為什麼鋼筋計算中,135o彎鉤我們在軟體中計算為11.9d?
我們軟體中箍筋計算時取的11.9D實際上是彎鉤加上量度差值的結果,我們知道彎鉤平直段長度是10D,那麼量度差值應該是1.9D,下面我們推導一下1.9D這個量度差值的來歷:
按照外皮計算的結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線計算那麼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這里D取的是規范規定的最小半徑2.5d,此時用後面的式子減前面的式子的結果是:1.87d≈1.9d.

⑶ 計算鋼筋工程量時,設計未規定搭接長度的,其搭接鋼筋用量怎麼計算

鋼筋算量基本理論
一、鋼筋工程量計算步驟
(1)確定構件砼的強度等級和抗震級別;
(2)確定鋼筋保護層的厚度;
(3)計算鋼筋的錨固長度La,抗震錨固長度Lae,鋼筋的搭接長度Ll,抗震搭接長度Lle;
(4)計算鋼筋的下料長度和重量
(5)按不同直徑和鋼種分別匯總現澆構件鋼筋重量
(6)計算或查用標准圖集確定預制構件鋼筋重量;
(7)按不同直徑和鋼種分別匯總預制構件鋼筋重量
二、鋼筋工程量基本計算規則及公式
(1)計算規則:鋼筋工程量應區分不同鋼筋類別、鋼種和直徑分別以噸(t)計算其重量。
(2)計算公式:鋼筋工程量=鋼筋下料長度(m)×相應鋼筋每米重量(kg/m) 式中:鋼筋下料長度(m) =構件圖示尺寸-砼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增加長度+彎起鋼筋彎起部分的增加長度-量度差(鋼筋彎曲調整值)+圖中已經註明的搭接長度 鋼筋長度=凈長+節點錨固+搭接+彎鉤(一級抗震)
(3)計算鋼筋工程量時,設計已規定鋼筋搭接長度的,按規定搭接長度計算;自然接頭損耗及下料損耗已包括在鋼筋的損耗率之內,不得另計。鋼筋的電渣壓力焊、套筒擠壓等接頭,以"個"計算。
三、梁的鋼筋計算規則及公式
1、單跨梁鋼筋的計算公式:直鋼筋凈長=L-2C;彎起鋼筋凈長=L-2C+2×0.414(0.268或0.577)×彎起高度;彎起鋼筋兩端帶直鉤凈長=L-2C+2×0.414(0.268或0.577)×彎起高度+2×(梁高-保護層厚度×2);
2、多跨梁鋼筋的計算公式
(1)首跨鋼筋的計算:上部貫通筋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端支座負筋長度=設計構造長度+端支座錨固值;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2)中間跨鋼筋的計算: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兩邊跨設計構造長度+中間支座值;
(3)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 d)×2+(梁高-2×保護層+2 d)×2+14 d或24 d
箍筋根數=(梁凈長-100mm)/設計間距+1,加密區另計。
(4)腰筋、拉筋、吊筋應按構造要求計算其長度。
四、現澆板鋼筋的計算方法與公式
現澆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 、分布筋、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1)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 根數=(板凈長-100MM)/布筋間距+1
(2)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3)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4)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
五、現澆鋼筋混凝土柱鋼筋的計算方法與公式
(一)基礎層:柱主筋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設計構造要求長度
(二)中間層:柱縱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
(三)頂層: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應根據規范設計要求計算其長度。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
(四)柱箍筋: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六、建築工程各混凝土結構鋼筋具體計算步驟 (一)柱鋼筋計算
1、基礎層: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長度LI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2-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I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2、地下室:柱縱筋長度=地下室層高-本層凈高Hn/3+首層樓層凈高Hn/3+與首層縱筋搭接LI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3、首層:柱縱筋長度=首層層高-首層凈高Hn/3+max(二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邊長尺寸(圓柱直徑))+與二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I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4、中間層:柱縱筋長度=二層層高-max(二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max(三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與三層搭接LI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5、頂層:
(1)角柱:
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柱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柱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

⑷ 鋼筋工程量計算公式

鋼筋工程量計算公式:鋼筋工程量=鋼筋長度輪螞(m)×鋼筋每米重量(可查鋼筋理論重量表)(kg/m)。

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應力。變形鋼筋由於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較大的粘結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鋼筋廣泛用於各種建築結構。特別是大型、重型、輕型薄壁和高層建築結構。



⑸ 鋼筋工程工程量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鋼筋工程量=鋼筋下料長度(m)×相應鋼筋每米質量(kg/m)

式中

⑹ 鋼筋搭接長度計算公式

鋼筋搭接長度計算公式:l1 = ζ1la

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公式計算:l1E=1laE

8.4.4 縱向受拉鋼筋綁扎搭接接頭的搭接長度,應根據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計算,且不應小於300mm 。

l1 = ζ1la (8. 4. 4)

式中: l1 ——縱向受拉鋼筋的搭接長度;

ζ1一一縱向受拉鋼筋搭接長度修正系數,按表8. 4. 4 取用。當縱向搭接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為表的中間值時,修正系數可按內插取值。

2 當採用搭接連接時,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l1E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l1E=ζ1laE (11. 1. 7-2)

式中:ζ1——縱向受拉鋼筋搭接長度修正系數,按本規范第8.4. 4 條確定。

⑺ 鋼筋工程量怎麼算

一、鋼筋工程量計算規則

1、鋼筋工程,應區別現澆、預制構件、不同鋼種和規格,分別按設計長度乘以單位重量,以噸計算。

2、計算鋼筋工程量時,設計已規定鋼筋塔接長度的,按規定塔接長度計算;設計未規定塔接長度的,已包括在鋼筋的損耗率之內,不另計算塔接長度。鋼筋電渣壓力焊接、套筒擠壓等接頭,以個計算。

3、先張法預應力鋼筋,按構件外形尺寸計算長度,後張法預應力鋼筋按設計圖規定的預應力鋼筋預留孔道長度,並區別不同的錨具類型,分別按下列規定計算:

(1)低合金鋼筋兩端採用螺桿錨具時,預應力的鋼筋按預留孔道長度減0.35m,螺桿另行計算。

(2)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螺桿錨具時,預應力鋼筋長度按預留孔道長度計算,螺桿另行計算。

(3)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預應力鋼筋增加0. 15m,兩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預應力鋼筋共增加0.3m計算。

(4)低合金鋼筋採用後張硅自錨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0. 35m計算。

(5)低合金鋼筋或鋼絞線採用JM, XM, QM型錨具孔道長度在20m以內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lm;孔道長度20m以上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1.8m計算。

(6)碳素鋼絲採用錐形錨具,孔道長在20m以內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lm;孔道長在20m以上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1.8m.

(7)碳素鋼絲兩端採用鐓粗頭時,預應力鋼絲長度增加0. 35m計算。

二、各類鋼筋計算長度的確定

鋼筋長度=構件圖示尺寸-保護層總厚度+兩端彎鉤長度+(圖紙註明的搭接長度、彎起鋼筋斜長的增加值)

式中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長度、鋼筋搭接長度、彎起鋼筋斜長的增加值以及各種類型鋼筋設計長度的計算公式見以下:

1、鋼筋的砼保護層厚度

(1)受力鋼筋的砼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不應小於受力鋼筋直徑,並應符合下表的要求。

(2)處於室內正常環境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砼強度等級不低於C20且施工質量有可靠保證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表中規定減少5mm,但預制構件中的預應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處於露天或室內高濕度環境的預制構件,當表面另作水泥砂漿抹面且有質量可靠保證措施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表中室內正常環境中的構件的保護層厚度數值採用。

(3)鋼筋砼受彎構件,鋼筋端頭的保護層厚度一般為10mm;預制的肋形板,其主肋的

⑻ 鋼筋搭接長度怎麼算

問題一:鋼筋綁扎搭接長度是怎麼計算的? 200分 按新規范不可能有具體數值,治學要嚴謹,不可僅憑經驗,要找到經驗的出處
做一個總結性的說明吧:
說明一下,用ll來表示一個搭接長度(含抗震lle),ll及抗震lle計算參見圖集(即附圖)
下面以新版G101圖集從不常用部位向常用部位說明
1、後澆帶,如果採用搭接構造,必須是搭接區段100%,也就是後澆帶寬度且不小於800mm
2、板搭接,取一個ll,抗裂板筋取150mm,
3、剪力牆水平筋通常不搭接,豎向鋼筋錯位搭接一個ll,同部位搭接1.2ll
4、條基底板鋼筋網搭接取150mm
5、主梁一般不採用綁扎搭接鏈接,主梁通長鋼筋不可避免採用綁扎接頭時,按ll搭接,且注意鋼筋錯開(錯開兩個目的,1按混凝土規范省鋼筋,或者鋼筋整根排放容易滿足規范,2澆築振搗混凝土方便),架立筋按150mm搭接
(註:新規范8米凈跨,主梁採用綁扎搭接時,9米計算後通長整根不滿足規范搭接錨固要求,還請注意)
6、混凝土規范8.4章,縱向受拉鋼筋不小於300,縱向受壓鋼筋不小於200
G101圖集給出的錨固數值

問題二:鋼筋的搭接長度怎麼計算 受拉鋼筋搭接長度,圖紙上註明的按標注確定,未註明的:
C20 C25 高於C25
一級鋼筋 35d 30d 25d
二級鋼筋 45d 40d 35d
三級鋼筋 55d 50d 45d
冷拔低碳鋼筋 不小於300mm
在03G101裡面 還有關於受拉鋼筋綁扎搭接長度計算=修正系數×錨固長度
修正系數按縱向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確定:≤25%時取1.25 5定% 1.4 100% 1.6
而且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小於300mm;
而受壓鋼筋搭接長度按0.7倍受拉鋼筋搭接長度計算

問題三:柱鋼筋搭接長度怎麼算 是按混凝土設計強度來確定的。搭接長度=鋼筋直徑×混凝土抗壓強度÷混凝土抗拉強度。還要按接頭的百分率乘以一個系數:25%為1.2,50%為1.4,100%為1.6。

問題四:鋼筋搭接長度怎麼算 鋼筋搭接長度怎麼算
答:在11G10系列圖集,11G101―1、11G101―2、11G101―3中,分別在55、18、56頁上,都有:「縱向受拉鋼筋綁扎搭接長度Ll、LlE」 一表。
其中有抗震公式:LlE=ζlLaE和非抗震公式:Ll=ζlLa之分。
公式中
ζl――是表中縱向受拉鋼筋搭接長度修正系數。取值是按縱向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當縱向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25、50、100,ζl分別取1.2、1.4、1.6。
表中還有註:
1.當直徑不同的鋼筋搭接時,Ll、LlE按直徑較小的鋼筋計算。
2. 任何情況下不應小於300mm。
3. 式中ζl為縱向受拉鋼筋搭接長度修正系數。當縱向鋼筋搭接接頭百分率為表的中間值時(≤25、50、100),可按內插取值。但要求LlE=ζlLaE和Ll=ζlLa。必須先求出LaE和La這兩個未知數,才能得到11G101中鋼筋的綁扎搭接長度。 把11G101―1翻到第53頁,在其左下角有個表:「受拉鋼筋錨固長度La、抗震錨固長LlaE」 。該表中計算公式又分了非抗震:La=ζa Lab和抗震LaE=ζaE La。 註:
1. La不應小於200。
2. 受拉鋼筋錨固長度修正系數ζa按右表取用,{「受拉鋼筋錨固長度修正系數ζa」 的 取用,(根據錨固條件: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大於25,ζa取1.10;環氧樹脂塗層帶肋鋼筋,ζa取1.25;施工過程中易受擾動的鋼筋,ζa取1.10;錨固區保護層厚度分別為3d、5d時,ζa分別取0.80、0.70。註:當錨固區保護層厚度在兩者中間時按內插值。d為錨固鋼筋直徑。)}當多於一項時,可按連乘計算,但不應小於0.6。
3. ζaE為抗震錨固長度修正系數,對一、二級抗震等級取1.15,對三級抗震等級取1.05,對四級抗震等級取1.00。「受拉鋼筋錨固長度La、抗震錨固長度LaE」中,公式非抗震:La=ζa Lab和抗震LaE=ζaE La中的ζa和ζaE,屬已知條件。計算出la和LaE,必須先算出la。算出La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按公式La=ζa Lab計;
第二種情:當公式La=ζa Lab中,假設:ζa什麼也不發生,即La= Lab=(Lab)。
(Lab)在表「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Lab、LabE」中可以查到。順便帶一句:表中的抗震等級,一、二級(labE)是通過(lab)×1.15得到;
抗震等級,三級 (LabE)是通過(Lab)×1.05得到;
抗震等級,四級(LabE)是通過(Lab)×1.00得到,同時非抗震的(Lab)=(LabE)。
表中的Lab),是通過《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鋼筋的錨固一節中,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公式計算:Lab=α×(?y/?t)×d計算得到。
使用本頁各表時,還應注意本頁上的註:
1、HPB300級鋼筋末端應做180°彎鉤,(光面鋼筋)彎後平直段長度不應小於3d,但作受壓鋼筋時可不做彎鉤。
2、當錨固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大於5d時,錨固鋼筋長度圍范內應設置橫向構造鋼筋,其直徑不應小於d/4(d為錨固鋼筋的最大直徑);對梁、柱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5d,對板、牆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10d,且均不應大於100(d為錨固鋼筋的最小直徑)。
到此能把:縱向受拉鋼筋綁扎搭接長度Ll、LlE求得了。過程解答到此,不知能否滿足您......>>

問題五:鋼筋的錨固長度和搭接長度怎麼計算?或查找? 先看懂平法標注 然後再知道錨固 搭接方面的知識 具體詳見03g101 網上下個PDF的電子版看 一般是多少倍的D d是直徑
祝好運

問題六:鋼筋搭接長度怎麼算 工程計算一、鋼筋工程量計算規則 1、鋼筋工程,應區別現澆、預制構件、不同鋼種和規格,分別按設計長度乘以單位重量,以噸計算。 2、計算鋼筋工程量時,設計已規定鋼筋塔接長度的,按規定塔接長度計算;設計未規定塔接長度的,已包括在鋼筋的損耗率之內,不另計算塔接長度。鋼筋電渣壓力焊接、套筒擠壓等接頭,以個計算。 3、先張法預應力鋼筋,按構件外形尺寸計算長度,後張法預應力鋼筋按設計圖規定的預應力鋼筋預留孔道長度,並區別不同的錨具類型,分別按下列規定計算: (1)低合金鋼筋兩端採用螺桿錨具時,預應力的鋼筋按預留孔道長度減0.35m,螺桿另行計算。 (2)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螺桿錨具時,預應力鋼筋長度按預留孔道長度計算,螺桿另行計算。 (3)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預應力鋼筋增加0.15m,兩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預應力鋼筋共增加0.3m計算。 (4)低合金鋼筋採用後張硅自錨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0.35m計算。 (5)低合金鋼筋或鋼絞線採用JM,XM,QM型錨具孔道長度在20m以內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lm;孔道長度20m以上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1.8m計算。 (6)碳素鋼絲採用錐形錨具,孔道長在20m以內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lm;孔道長在20m以上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1.8m. (7)碳素鋼絲兩端採用鐓粗頭時,預應力鋼絲長度增加0.35m計算。 (二)各類鋼筋計算長度的確定 鋼筋長度=構件圖示尺寸-保護層總厚度+兩端彎鉤長度+(圖紙註明的搭接長度、彎起鋼筋斜長的增加值) 式中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長度、鋼筋搭接長度、彎起鋼筋斜長的增加值以及各種類型鋼筋設計長度的計算公式見以下: 1、鋼筋的砼保護層厚度 受力鋼筋的砼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不應小於受力鋼筋直徑,並應符合下表的要求。 註: (1)輕骨料砼的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符合國家現行標准《輕骨料砼結構設計規程》。 (2)處於室內正常環境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砼強度等級不低於C20且施工質量有可靠保證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表中規定減少5mm,但預制構件中的預應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處於露天或室內高濕度環境的預制構件,當表面另作水泥砂漿抹面且有質量可靠保證措施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表中室內正常環境中的構件的保護層厚度數值採用。 (3)鋼筋砼受彎構件,鋼筋端頭的保護層厚度一般為10mm;預制的肋形板,其主肋的保護層厚度可按梁考慮。 (4)板、牆、殼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0mm;梁、柱中的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 2、鋼筋的彎鉤長度 Ⅰ級鋼筋末端需要做1800、1350、900、彎鉤時,其圓弧彎曲直徑D不應小於鋼筋直徑d的2.5倍,平直部分長度不宜小於鋼筋直徑d的3倍;HR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彎弧內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d的4倍,彎鉤的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3、彎起鋼筋的增加長度 彎起鋼筋的彎起角度一般有300、450、600三種,其彎起增加值是指鋼筋斜長與水平投影長度之間的差值。 4、箍筋的長度 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用Ⅰ級鋼筋或低碳鋼絲製作的箍筋,其彎鉤的彎曲直徑D不應大於受力鋼筋直徑,且不小於箍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平直部分長度,一般結構的,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結構構件箍筋彎鉤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

問題七:梁鋼筋綁扎搭接長度怎樣計算 - 網路 11G101-1裡面有一個規定是LlE,通過設計總說明可以查到具體是多少倍的D

問題八:柱子鋼筋綁扎搭接長度計算 根據抗震等級、混凝土強度等級、根據級別,按下列數據計算

⑼ 鋼筋搭接的長度計算公式是什麼

鋼筋搭接訂計算公式
一、鋼筋搭接的長度如何計算
1、根據國家的施工標准,鋼筋搭接的長度有一個計算公式就是,1.2x1.15x最小的錨固程度。這是按照GB50204-2002的規范來計算。其中1.2就是指鋼筋搭接的時候一定的系數,而1.15就是指它的抗震系
數。
2、如果按照03G101-1的計算方法,那麼鋼筋的搭接長度應該等於1.4x抗震錨固長度。其中的1.4也是指鋼筋搭接長度正常的系數。
以上就是鋼筋搭接長度的公式了

閱讀全文

與鋼筋搭接工程量怎麼計算公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平米屋頂用多少鋼筋 瀏覽:595
板的鋼筋怎麼在廣聯達里變化 瀏覽:801
廢不銹鋼怎麼分辨材質 瀏覽:536
本溪鋼鐵集團鐵路工工資多少 瀏覽:2
打不銹鋼的用什麼螺絲 瀏覽:962
鋼鐵俠3岩漿人溫度多少 瀏覽:163
捆鋼材有多少根 瀏覽:846
鋁合金方管櫃體 瀏覽:225
小腿粉碎性骨折多久拆鋼板好 瀏覽:699
鋼材銷售企業稅率是多少 瀏覽:63
鋼鐵什麼的外表下 瀏覽:109
不銹鋼高架子如何快速焊接 瀏覽:138
什麼材質鋼板擰螺絲不容易滑絲 瀏覽:265
腳趾什麼時候取鋼板 瀏覽:593
合金戰士是哪個角色轉職 瀏覽:367
塑料模具司筒怎麼設計延遲頂出 瀏覽:717
黑魂1鋼鐵巨偶怎麼倒地 瀏覽:722
無縫面料是什麼成份 瀏覽:477
汽車上哪些地方用到鋁合金 瀏覽:887
revit建板的族庫時鋼筋怎麼放的 瀏覽: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