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鋼筋手工如何彎曲好
手工彎曲
手工彎曲鋼筋的方法設備簡單、成型正確,工地經常採用。
①工具和設備
1)工作台:彎曲鋼筋的工作台,檯面尺寸為4×0.8m,可用10cm後的木板釘制,其高度約為90~100cm。
彎曲粗鋼筋的工作台,檯面尺寸為 8×0.8m,用20×20cm方木拼成,要求平穩牢固。
彎曲工作台也有用 20號以上槽鋼拼制的鋼制工作台。 檯面光滑,便於操作。
2)手搖扳:是彎曲細鋼筋的主要工具
彎曲單根鋼筋的手搖扳,可以彎 12mm以下的鋼筋;彎曲多根鋼筋的手搖扳,每次可以彎曲4Φ8的鋼筋,主要適宜彎制箍筋。
3)卡盤:是彎粗鋼筋的主要工具(圖110 )。由一塊鋼板底盤和板柱(φ20一25)組成,底盤固定在工作台上。卡盤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一塊鋼板上焊四個板柱(圖110a ),水平方向凈距約為100mm,垂直方向凈距約為34mm, 可彎32mm鋼筋;另一種鋼板上焊三個板柱(圖110b ),板柱的兩條斜邊凈距為100mm,底邊凈距為80mm,板柱直徑一般為20~25mm,卡盤鋼板厚約12―16mm。
4)鋼筋扳子:它主要和卡盤配合使用,鋼筋扳子有橫口扳子和順口扳子兩種(圖110c、d)。橫口扳子又有平頭和彎頭之分,彎頭橫口扳子僅在綁扎鋼筋時糾正某些鋼筋形狀或位置時使用,常用的是平頭橫口扳子。
鋼筋扳子的扳口尺寸要比彎制的鋼筋大 2mm較為合適,所以在准備鋼筋彎曲工具時,應配有各種規格的扳子。
②操作方法:
1)准備:要熟悉好進行彎曲加工鋼筋的規格,形狀和各部分尺寸,以便確定彎曲操作步驟和准備工具等。
2)劃線:彎曲前將鋼筋的各段長度尺寸劃在鋼筋上,要根據鋼筋幾種彎曲類型、彎曲角度伸長值,彎曲的曲率半徑,板距等因素綜合汁算後,才能進行。彎起鋼筋的劃線方法如圖4―101所示。
A、根據不同的彎曲角度扣除彎曲調整值(量度差值),其扣法是從相鄰兩段長度中各扣一半。
B、鋼筋末端作1800彎鉤時,該段長度劃線時,增加0.5d。
C、劃線工作宜從鋼筋中線開始向兩邊進行,兩邊不對稱的鋼筋,也可從鋼筋的一端開始劃線,如劃到另一端有出入時,則應重復調整。
例:某鋼筋,Φ 20,L=6770mm。
第一步:在鋼筋中心點劃第一道線;
第二步:取中段 4000/2-0.5d/2=1995mm劃第二道線;
第三:取斜段 635-2×0.5d=625mm劃第三道線;
第四步:取直段 850-0.5d/2+0.5d=855mm劃第四到線。
上述劃線方法僅供參考。第一根鋼筋成型後應與設計尺寸校對一遍,完全符合後再成批生產。
B. 鋼筋彎曲時先應劃線,劃線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一.下料:
使用鋼筋切斷機或切割機,一定要注意安全,手持鋼筋離刀口必須超過一尺遠。下料時首先考慮使用料頭,再根據鋼筋原材的長度,按作 業單或料牌,進行搭配計算。下料先長後短,盡量節省,少剩料頭,形成習慣,不許浪費鋼筋和出現過多的料頭,下完料把料頭分直徑、 長短,拿到上級指定的地點擺放可一頭對齊,以便再下料時選用。
二.彎箍:
首先細看配料單或料牌,量一下箍筋料長是否准確,查一遍根數是否對數,然後進行試彎,當試彎准尺後再批量成型,成型過程中要勤量 尺,勤修正,要求平整,不翹楞,歸方成90度角,注意:不是平行四邊形,兩個鉤等長平整呈135度角,不往外張,不咬嘴且自然重 疊,並且按要求調口,打捆,放到指定地點,擺放整齊,拴好料牌。
三.成形:
首先按配料單或料牌上的下料長度測量料長,核查根數,當准確無誤後調直彎料,先進行試彎,把料擺齊,雙邊劃線,劃線時勿忘減去彎 曲延伸率,試彎准尺後再批量成形。產品要求彎鉤的長度、各個直段的長度、彎曲方向和角度都要准確無誤,成完形按要求的根數打捆拴 上料牌,放到指定的地點可一頭對齊,務使擺放整齊美觀。
九.綁線:
一般情況下,20號線切3刀,22號線切4刀,切完的綁線不許有鉤,切完的線要捆成匝,切完揀凈落地線。在綁扎鋼筋時,必須先挑 散亂的綁線使,綁筋時使綁線不許打繞,注意隨時揀凈落地線,不許把綁線拿回家中,更不許送人,剩餘綁線必須入庫或交公。
十.搭接:
相鄰的搭接位置必須錯開,為了節省鋼筋,一般情況下,每隔3根鋼筋才允許有1根搭接處在同一區段。搭接槎所錯開的尺寸要求不小於 1.3倍的搭接長度。鋼筋的搭接是根據錨固長度計算而來,而錨固長度要根據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來確定,鋼筋施工的常用參數離不開1 01圖集。在遇到鋼筋搭接時,一定要問明白其搭接長度和修正系數各是多少,按規定操作。
十一.彎鉤:
箍筋的單鉤長度為10倍的鋼筋直徑且不小於75毫米,還必須要達到135度角,如果達不到135度角時,在綁扎過密的相鄰縱筋和 二排筋時,就將遇到麻煩,須把箍筋的鉤加勁才能處理好,135度角的重要性不可忽視。縱筋的直角彎鉤長度為直徑的15d,越接近 90度越便於使用,彎鉤的角度過大或者過小在綁扎穿筋時都將會遇到困難,而且也不合乎規范。鋼筋的彎鉤要求處在同一平面上,彎鉤 寧可短些不可過長,彎鉤太長在穿筋時將會增加難度。
十二.量尺
每一位員工都必須隨身攜帶一把5米長的捲尺,不帶尺就意味著不想把活干好只圖混工錢。使用皮尺要注意0點,輕拉慢纏。量尺時要認 真看準,劃完印讓同夥復查再重新量一次以免出錯,這是量尺的規矩,每一位員工都必須這樣做,是為了確保質量不是信不著誰。
十三.墊筋:
二排扁擔筋和二排縱筋都要用粗短鋼筋頭間隔不超過兩米墊上鋼筋排距,出現三排時當然更不例外,墊鐵要垂直於縱筋墊,不許斜著墊。 在任何情況下,鋼筋綁扎完成時,都要墊上保護層墊塊,盡量不用或少用鋼筋頭來墊,以免透銹出現陰影。
十四.墊楞:
鋼筋原材和半成品嚴禁就地擺放,還有骨架和網片,都必須用大木方加紅磚或用條石墊上楞,楞高不小於20公分,楞間距不小於1米, 以防潮氣和雨水浸泡銹蝕鋼筋。
十五.焊接:
工地最常用的是搭接焊,鋼筋搭接焊的長度為,單面焊10倍直徑,雙面焊5倍直徑,焊縫必須飽滿、鼓起,不許出現咬肉、夾碴現象, 粗鋼筋至少焊兩遍,焊完後一定要打掉葯皮,焊粗鋼筋時必須將焊把線全部放開,以免過熱燒壞焊把線。用完電焊機要及時收回電纜線, 防止丟失或發生危險。
C. 鋼筋彎曲試驗步驟
鋼筋彎曲試驗機操作流程
1、開機前檢查設備各部是否正常、電源是否穩定;
2、按試樣規格及試驗要求,調整承壓滾中心距;
3、按要求選好彎心(壓滾)直徑,把彎心裝在活塞桿上,連接時各處螺釘必須擰緊,但保證彎心軸線鉛垂;
4、把試樣放在承壓滾內側,並緊靠承壓滾。扳動面板上的電氣開關,起動油泵電機,油泵開始供油。把手動換向閥的手柄扳向左邊,活塞桿同彎心一起前進,壓彎試樣,直到試樣變形達到規定量,再把手柄扳回中間位置(鉛垂狀態)。至此,該試件的全部彎曲試驗工作結束。
5、關閉電氣開關,油泵停轉,切斷電源。卸下彎心及連接塊,以使活塞桿不承受額外負荷。
鋼筋彎曲試驗方法
一、試驗的選取:
1、一般規定: A、矯直:對於從盤卷上製取的試樣,在任何試驗前應進行簡單的彎曲矯直,並確保最小的塑性變形。 B、人工時效:測定拉伸試驗和疲勞試驗的性能指標時,可根據需要對試樣進行人工時效(對於需要矯直的試樣應在矯直後進行人工時效)。當產品標准沒有規定人工時效工藝時,可採用下列工藝條件:加熱試樣到100℃,在100℃士10℃下保溫60 min一75 min,然後在靜止的空氣中自然冷卻到室溫。當對試樣進行人工時效時,時效的工藝條件應記錄在試驗報告中。
2、試樣的平行長度應足夠長,以滿足對伸長率測定的要求。
3、當測定斷後伸長率(A)時,試樣應根據GB/T 228.1的規定來標記原始標距L。
4、當通過手工方法測定最大力Fm總延伸率(Ag,)時,等分格標記應標在試樣的平行長度上,根據鋼筋產品的直徑,等分格標記間的距離應為10 mm,根據需要也可採用5 mm或20 mm。
二、試驗設備的選擇:
1、鋼筋彎曲試驗機,鋼筋彎曲試驗機根據國標來校驗和校準,至少達到1級。
2、彎曲試驗也可通過使用帶有兩個支輥和一個彎芯的試驗裝置。
3、用於測定最大力,總延伸率的引申計應至少有100mm的標距長度。
D. 建築工程中鋼筋如何下料
1.實際施工中鋼筋下料的技巧:用粗鋼管或槽鋼加粗鋼筋或角鋼焊制 一個支架,高約多公分,放在切斷機下面,卡住切斷機的腳輪,把切斷機墊高,使人幹活時不貓腰,以減少疲勞強度,另做四至五個鐵板凳,體積60多公分見方,凳子面用鐵板,四條腿用鋼筋焊成,可隨便搬動,沿切斷機兩側擺放,把要切斷的料放在上面,在凳面上劃切斷線。
實際施工中鋼筋下料的方法:
梁板鋼筋的下料長度 =梁板的軸線尺寸-保護層(一般25)+上彎勾尺寸 180度彎勾=6.25d 90度彎勾=3.5d 45度彎勾=4.9d
再咸去度量差:30度時取0.3d\ 45度0.5d\ 60度1d\ 90度2d\ 135度3d 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圖紙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來如板的分布筋\負盤\梁的縱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圖那就要參考03G101-1B了 箍筋的長度:外包長度+彎勾長度-6d 彎勾長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個數=梁構件長度-(25保護層)*2/箍筋間距+1
⑴矩形箍筋下料長度計算公式 :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表1) 式中 箍筋周長=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 外包寬度=b-2c+2d; 外包長度=h-2c+2d;
b×h=構件橫截面寬×高; c——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d——箍筋直徑。
⑵計算實例 :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內配筋箍筋φ6@150,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長度。 解:外包寬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長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110(調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E. 鋼筋下料時的彎錨如何確定
能通就通,不能通就彎錨。計算梁筋的錨固長度分兩種情況:1直錨:從支座邊起算,滿足平法規定的錨固長度就行了,如果是光園筋,則加端彎鉤。2彎錨:指支座小,不夠直錨長度的情況下的一種錨固方式,它只要滿足平直部分0.4個直錨長度<指第1種的長度>,彎起長度15d就可,如果是光園筋另加端彎頭。彎錨的總長度小於直錨長度,一般端支座多為彎錨,中間支座為直錨。<錨筋可過柱子伸到鄰跨梁中>
錨固的絕對長度要根據鋼筋級別,規格,砼的強度等級,抗震設防級別榷定,"平法"有詳細規定。
中間支座的負筋如果是光園鋼筋還要加兩個180度端彎鉤,羅蚊鋼就不用了,如你上面列式就行
F. 實際施工中鋼筋下料的技巧和方法
實際施工中鋼筋下料的技巧:用粗鋼管或槽鋼加粗鋼筋或角鋼焊制一個支架,高約30多公分,放在切斷機下面,卡住切斷機的腳輪,把切斷機墊高,使人幹活時不貓腰,以減少疲勞強度,另做四至五個鐵板凳,體積60多公分見方,凳子面用鐵板,四條腿用鋼筋焊成,可隨便搬動,沿切斷機兩側擺放,把要切斷的料放在上面,在凳面上劃切斷線。
實際施工中鋼筋下料的方法:
梁板鋼筋的下料長度=梁板的軸線尺寸-保護層(一般25)+上彎勾尺寸180度彎勾=6.25d90度彎勾=3.5d45度彎勾=4.9d
再咸去度量差:30度時取0.3d\45度0.5d\60度1d\90度2d\135度3d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圖紙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來如板的分布筋負盤梁的縱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圖那就要參考03G101-1B了箍筋的長度:外包長度+彎勾長度-6d彎勾長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個數=梁構件長度-(25保護層)*2/箍筋間距+1
⑴矩形箍筋下料長度計算公式 :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長=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外包寬度=b-2c+2d;外包長度=h-2c+2d;
b×h=構件橫截面寬×高;c——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d——箍筋直徑。
⑵計算實例 :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內配筋箍筋φ6@150,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長度。解:外包寬度=b-2c+2d=250-2×25+2×6=212(mm)外包長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110(調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
G. 鋼筋下料小知識
1.鋼筋下料怎麼算
鋼筋下料長度應根據構件尺寸、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幾何形狀和鋼筋彎鉤增加長度等條件進行計算。
1、提到鋼筋下料計算,一般都會涉及「量度差值」或「彎曲調整值」這兩個概念。一般特殊角度的「量度差值」或「彎曲調整值」或教科書上都有,但是非特殊角度,譬如70°、80°的「量度差值」或「彎曲調整值」在現成的文獻內查不到。
2、各相關文獻上的「彎曲調整值」或「量度差值」取彎曲直徑=2.5d演繹得到的。現如今的縱向鋼筋彎曲成型的彎曲直徑也不僅僅限於2.5d,已經有12d,16d等各種不同彎曲直徑的要求,現有文獻上很少考慮這種變化了的要求。
3、鋼筋在彎曲成型時,外側表面纖維受拉伸長,內側表面纖維受壓縮短,鋼筋中心線的長度保持不變。 4、電腦的應用和AutoCAD業已在業界普及,專業計算器的編程計算功能也日益強大。
鑒於上述幾點因素,我們認為依據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用AutoCAD或徒手繪制一些簡單的計算輔助圖形,直接進行基於中心線長度的鋼筋下料長度計算,可以含裂有效指導鋼筋下料。 180°彎鉤增加6.25d的推導 現行規范規定,Ⅰ級鋼的彎心直徑是2.5d 鋼筋中心線半圓的半徑就是2.5d/2+d/2=1.75d 半圓周長為1.75dπ=5.498d取5.5d 平直段為3d 所以180度彎鉤增加的展開長度為 8.5d-2.25d=6.25d 90°直彎鉤增加11.21d的推導(d≤25mm,彎心曲直徑≥12d) 現行規范規定,抗震框架縱向鋼筋錨固需要≥0.4laE+15d,同時規定,當縱向鋼筋直徑≤25mm時,彎心內半經≥6d;當縱向鋼筋直徑>25mm時,彎心內半經≥8d,首先我們推導縱向鋼筋直徑≤25mm時需要的展開長度。
彎心半徑6d,彎心直徑是12d,鋼筋中心線1/4圓的直徑是13d, 90°圓心角對應的圓周長度=13dπ*90°/360°=10.21d。 所以,90°鉤所需要的展開長度為 15d-7d+10.21d-7d=11.21d 這個11.21d適用於抗震框架縱向鋼筋直徑d≤25mm時的錨固。
90°直彎鉤增加10.35d的推導(d>25mm,彎曲直徑≥16d) 彎曲半徑8d,彎曲直徑是16d,鋼筋中心線1/4圓的直徑是17d 90°圓心角對應的圓周長度=17dπ*90°/360°=13.35d 所以,90°鉤所需要的展開長度為 15d-9d+13.35d-9d=10.35d 這個10.35d適用於抗震框架縱向鋼筋直徑d>25mm時的錨固。 按照本圖的演算,所謂的「『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是2*9d-17d*π/4=18d-13.35d=4.65d。
我們指出「『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是上世紀60年代的學者為「做學問」而人為製造出來的不能自圓其說的「數據腔扒」』,而且大多數編著者都將其未作解析就「笑納」到自己的書稿之中,所以, 許多在施工一線的朋友覺得「不好用」,後面的表格就是依據某經典教科書給出的數據編制而成的,對於箍筋還是可用的,對於縱向鋼筋就不合適,且對於非「特殊」角度,也未給出「『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的數據,現在建築師萬花齊放,角度是按照地形需要結合建築美學確定,往往不是「特殊」角度,也就查不到某個具體「非特殊」角度的「『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的數據,所以已經是摒棄「『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這些「人造」概念的時候了,一步一步老老實實對中心線長度進行幾何計算,是鋼筋下料計算的正確途徑。即使不會AutoCAD,對照施工圖,運用初等幾何知識,徒手畫個草圖,藉助計算器計算也是很容易完成的 矩形箍筋26. 5d的伍老昌推導(d≤10mm,彎心直徑≥2.5d) 彎心內直徑是2.5d,箍筋中心線直徑是3.5d, 每個90°圓心角對應的圓弧弧長是3.5dπ*90°/ 360°=2.749d 每個箍筋共有3個90°圓弧,總長度=3*2.749d=8.247d取8.25d 每個135°圓心角對應的圓弧弧長是3.5dπ*135°/ 360°=4.1234d, 每個箍筋共有2個135°圓弧,總長度和=2*4.1234d=8.247d取8.25d 每個箍筋的圓弧長度和=8.25d +8.25d=16.5d ……………(1) 沿梁寬平直段=2(b-2c-2*1.25d) ……………………………(2) 沿梁高平直段=2(h-2c-2*1.25d) ……………………………(3) 沿135°方向平直段=2*10d=20d………………………………(4) 箍筋下料長度為(1)+(2)+(3)+(4) =16.5d+2 (b-2c-2*1.25d) +2(h-2c-2*1.25d)+20d =16.5d+2b+2h-8*1.25d+20d =2b+2h-8c+26.5d……………………………………………(5) 利用前面我們給出的135°彎鉤的增加長度,也可以得到這個結果,即 (2)+(3)+8.25d+2*(11.873d+2.25d) =2(b-2c-2*1.25d)+2(h-2c-2*1.25d)+8.25d+28.246d =2b+2h-8c+26.496d =2b+2h-8c+26.5d……………………………………………(5) 矩形截面多肢箍下料長度及各箍內寬、內高尺寸計算 已知條件:梁截面寬度為b,梁截面高度為h,箍筋肢數為n箍 ,箍筋直徑d箍,梁縱向鋼筋根數為n縱,縱向鋼筋外直徑d縱外,梁保護層為c。
求:多肢箍各箍的寬度和總長度。 解:首先,設縱向鋼筋間距為l縱,依據各縱向鋼筋間距分勻的要求,有: l縱=(b-2c-d縱外*n縱)/(n縱-1) ……………………………(6) 式中:n縱——取梁底或梁頂單排鋼筋數量,取較多者。
其次,求外箍下料長度L外箍和外箍內寬度尺寸: L外箍=2(b+h-4c)+26.5d箍 ………………………………………(7) 外箍筋的內寬度尺寸=b-2c ………………………………………(8) 註:2肢、4肢、。
2.鋼筋翻樣相關知識
鋼筋翻樣相關知識有以下八個方面:
一、結構施工圖的基本規定及識讀:1、結構施工圖的基本規定;2、結構施工圖的識讀;3、結構施工圖的平法表示法;4、結構施工圖識讀訓練。
二、鋼筋工程的相關知識:1、鋼筋混凝土工程基本知識;2、鋼筋基本知識;3、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構造基本知識。
三、鋼筋下料計算的基本方法:1、鋼筋下料計算的基本知識;2、梁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3、板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4、柱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5、基礎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6、鋼筋的代換
四、鋼筋的加工:1、鋼筋的除銹;2.鋼筋的調直;3、鋼筋的切斷;4、鋼筋的彎曲成形及成品保護;5、鋼筋的連接;6、預應力鋼筋;7、鋼筋加工的安全要求。
五、鋼筋的綁扎:1、鋼筋綁扎基本知識;2、基礎鋼筋的綁扎;3、柱鋼筋的綁扎;4、梁鋼筋的綁扎;5、板鋼筋的綁扎;6、剪力牆鋼筋的綁扎;7、樓梯鋼筋的綁扎;8、鋼筋綁扎的安全要求。
六、特殊形狀鋼筋的下料計算;
七、鋼筋工程中常見質量問題及其防治措施;
八、鋼筋工程的檢查與驗收 。
3.鋼筋下料怎麼下的
鋼筋彎曲調整值與彎鉤計算
一、彎曲調整值的概念
對於單根預算長度和下料長度是不同的,預算長度是按照鋼筋的外皮計算,下料長度是按照鋼筋的中軸線計算。例如一根預算長度為1米長的鋼筋,其下料長度不需要1米,是小於1米的,因為鋼筋在彎曲的過程中會變長,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會長出一些。預算長度和下料長度的差值也就是鋼筋的彎曲調整值,也稱為量度差值。它實際上由兩方面造成的,一是由於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這根鋼筋,預算的長度是100+300=400mm,而實際上在下料時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長的一段鋼筋即可彎製成下面的形式。二是由於鋼筋在彎曲的過程中長度會變化:外皮伸長、內皮縮短、中軸線不變。
二、彎曲調整值的計算
在這里用到一個弧度和角度的換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對應的弧長是0.01745r。另外《鋼筋混凝土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0204-2002)規定180度彎鉤的彎曲直徑不得小於2.5d,在下面的推導中D取2.5d。
1、180度彎鉤的計算
見下圖,鋼筋的直徑為d,彎曲直徑為D。
按照外皮計算鋼筋的長度:L1=AE水平段的長度+CD水平段長度=300+3d
按照中軸線計算鋼筋的長度:L2=AB水平段長度+BC段弧長+CD段水平長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彎曲調整值=L1-L2=3.25d
2、90度彎鉤的計算
見下圖,鋼筋的直徑為d,彎曲直徑為D。
按照外皮計算鋼筋的長度:L1=300+100
按照中軸線計算鋼筋的長度:L2=AB水平段長度+BC段弧長+CD段豎直長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彎曲調整值=L1-L2=1.75d
3、135度彎鉤的計算
見下圖,鋼筋的直徑為d,彎曲直徑為D。
按照外皮計算鋼筋的長度:L1=300+10d
按照中軸線計算鋼筋的長度:L2=AB水平段長度+BD段弧長+DE段長度=300-D/2-d+0.01745*(D/2+d/2)*135+10d=300+10d+1.9d,彎曲調整值=L1-L2=1.9d
三、彎鉤長度的計算
1、計算彎鉤時的原則是無論下料長度還是預算長度都按照中軸線計算。可以想一下,我們做預算時直鋼筋180度彎鉤時取的長度是6.25d,歷來我們都是這么做的,沒有人問為什麼,而實際上6.25d取的鋼筋的中軸線長度。其實箍筋、拉筋末端135彎鉤的長度計算也是一個道理,規范規定的長度是10d,而我們計算時取11.9d,同樣也是遵循上面的原則。
2、需要指出的是,無論箍筋彎鉤還是拉筋彎鉤,彎折角度都是135度,這在03G101-1第35頁有明確的說明。因此如果在計算拉筋彎鉤長度時取12.5d是錯誤的。
四、彎曲調整值的應用
1、盡管我們對這個名詞可能不了解,但實際上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在應用它。例如上面所說的180度的彎鉤平直段長度本來是3d,而計算時取6.25d;135度彎鉤平直段長度是10d,而計算時取11.9d。
2、當我們知道了90度彎鉤的彎曲調整值以後就可以根據預算長度計算下料長度了:
如下圖:梁截面尺寸a=300、b=500
計算箍筋的預算長度(按外皮計算):
L1=(a-25*2+b-25*2)*2+(2*11.9+8)d
這里對於8d是否有疑問,實際上這涉及到保護層的概念。鋼筋的保護層指的是主筋外皮到構件外邊緣的尺寸,而我們要計算箍筋的外皮長度,因此,上式中每「-25」就多減了一個箍筋的直徑,因此在後面要加上8d。
計算箍筋的下料長度(按中軸線計算):
L2=(a-25*2+b-25*2)*2+(2*11.9+8)d-3*1.75d .
這里就利用了90度彎鉤的彎曲調整值,箍筋有三個180彎鉤,應該減去「3*1.75d」。在施工中有個計算箍筋長度的公式是「2A+2B+26.8d」就是這樣推導出來的,當然,這里A、B都是指箍筋的內皮長度。
4.鋼筋下料長度計算規則
一、直鋼筋
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上述公式中,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鋼筋搭接長度都可以通過結構施工圖紙、《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16G101圖集得到准確的數據,而彎鉤增加長度需要結合「彎曲處內皮縮短,外包尺寸伸長,而中心線尺寸不變」按照16G101圖集的規定進行計算。
二、彎起鋼筋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三、箍筋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中,有許多形狀各異、功能不同的鋼筋,比如縱筋、分布筋、拉結筋、箍筋、彎起鋼筋、架立筋、馬凳筋等等,這些鋼筋共同組成了結構構件的鋼筋骨架,共同發揮各自的作用。
(7)怎麼能准確下料鋼筋彎曲擴展閱讀
(1)箍筋一般為光圓鋼筋,彎弧內直徑可取箍筋直徑的2.5倍且不小於受力鋼筋直徑。
(2)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對一般結構不應小於90度,對有抗震要求的結構應為135度(這個是大部分的情況)。
(3)箍筋彎後平直部分長度:對一般結構可取不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可取箍筋直徑的10倍。
明確了以上的要求,再結合彎曲調整計算方法,就可以得到不同情況下的箍筋下料長度,(d為箍筋直徑):
抗震結構:135度彎鉤箍筋的下料長度 = 2(c+e)+26.5d 或 2(a+b)+18.5d。
一般結構:135度彎鉤箍筋的下料長度 = 2(c+e)+16.5d 或 2(a+b)+8.5d。
以上就是不同情況下鋼筋計算的基本方法。在實際操作中還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熟悉圖紙和規范以及標准圖集,嚴謹認真,算無遺漏,才能准確無誤地做好鋼筋下料計算的工作。
H. 如何學會鋼筋下料
1。學會看設計圖紙,知道要下料鋼筋的長度,彎曲形式,直徑,強度等級;
2。學會認識鋼筋內,要容從一堆鋼筋裡面找出所需要的;
3。學會使用尺子測量鋼筋的長度;
4。學會使用切割鋼筋的工具;
5。學會給師傅端茶倒水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