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圈樑鋼筋怎麼放
當下的建造房屋主要採用的結構是磚混結構或是框架結構,但是無論是這兩種結構中的哪一種,柱與梁之間的設計一般都是柱包梁。
其實兩種結構最主要的區別是構築的方式,例如在磚混結構中,通常會使用紅磚,然後將鋼筋、水泥、砂石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調和配置構成鋼筋混凝土,最後一起堆砌成建築。而框架結構則主要是用鋼筋、混凝土、碎石、以及其它填充材料砌築而成。
構築的方式決定了它們的承重部分的差異。對於磚混結構,樓板的重量會傳遞給磚牆,繼而傳給基礎,故而它是靠牆體作為承重的主要結構。框架結構是將樓板的重量傳給樑柱,最後傳至基礎,故而它是靠樑柱作為承重的主要結構的。
除此之外,地圈樑也可以採用兩種不同的方式——柱包梁和梁包柱來進行放置。
綜上所述,對於大部分建築而言,不論結構如何,一般都會採用柱包梁的結構。
2. 誰知道市政道路施工放線的具體方法、步驟
3.1 工程測量
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水準點,進行點與點之間聯測、復核,並經平差計算,驗算合格後方可使用。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水準點引測施工臨時水準點,同樣經平差計算後,經監理確認後使用。施工過程中對水準慎租點進行定期復核,以免產生沉降而給工程施工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施工過程中要對水準點進行妥善保護。
3.1.1 工程測量
測量先行是施工管理中的要求,測量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工程的質量,我公司在汪配工程施工管理中,歷來注重測量管理工作。對本工程成立專職測量小組,以確保測量工作高效、優質。
3.1.2 測量工作程序
開工前對業主和勘察單位交接的導線點和水準點進行閉合復測,復測合格並經業主和監理工程師簽認後方能施工。
3.1.3 控制系統的建立
針對本工程的工程規模及特點,建立現場平面及高程式控制制系統,以便於在施工全過程中進行測量的控制。
1、控制點的埋設
勘察單位交接完控制點和水準點後,我項目部測量隊對交付的控制點和水準點做好標記並加以保護。在擬建道路兩側做加密控制點和水準點。
選點時,按照通視條件必須良好的標准進行選點,由於目前使用測量儀器為短波紅外線儀器,所以,為了保證測量數據的准確,所選點最好與高壓線保持距離,不能與之太近。
埋點所用材料為鋼筋頭和C50混凝土,在所選點處挖60cm深、30cm見方的坑,在坑底鋪設10cm碎石,然後澆注C50混困孝指凝土,澆注與地面相平,插入鋼筋頭,鋼筋頭露出平面3cm,並且鋼筋頭插入深度為40cm,露出的鋼筋頭用鋼鋸鋸出十字絲。
2、導線測量
勘察院交接完控制點後,利用給定的控制點和已加密點做附合導線,每條導線邊長為500m(一級標准)。根據公路勘測規范和業主要求,導線測量工作嚴格按照一級導線測量程序進行,利用2″級全站儀進行測量。使用測回法,每個測站進行2個測回的測量。導線測量的技術要求如下:
表3.1.3-1導線測量技術
等級 平均邊長(km) 測角(″) 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 方位角閉合差(″) 測回數
一級 0.5 5.0 1/15000 ±10√n
2
註:n為測站數
在進行水平角度測量時,半測回歸零差為12″,一測回內互差(2C)為18″,同一方向值各測回間較差為12″。
3、水準測量
水準測量採用四等附合水準測量方式進行,在進行水準測量之前,進行水準儀的i角測量,i角不得大於20″,否則,儀器必須送質檢部門進行檢驗和校核,水準測量的進度必須符合下表的規定。
表3.1.3-2水準測量規定
等級 每公里高差全中誤差(mm) 路線長度(km) 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mm)
一級 ±10 ≤16 ±20√L或±6√n
註:計算往返較差時,L為水準點間的路線長度(Km);計算附合或環線閉合差時,L為附合或環線長度(Km);n為測站數。
四等水準測量使用往返測量,視線長度要求在100m左右,前後視較差不能大於5m,前後視累計差不大於10m,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不低於0.2m。
4、控制點測量完畢後,嚴格按照業主程序,上報監理與業主測量隊三方同時進行控制點復測,復測合格後經過業主測量隊和監理測量工程師審批,方能使用控制點。水準點在施工期間應每月復核一次,統一編碼標識,並繪制位置圖。
3. 單層鋼筋怎麼排放
單層鋼筋放在底板下部,短方向筋在下面,下清團面要控制好鋼筋唯正塵指禪保護層。
如有幫助,望採納!
4. 鋼筋混凝土路面施工時鋼筋擺放方式
道路的受力鋼筋是垂直於道路,而分布鋼筋平行於道路;受力鋼筋設置專於下層,分布鋼筋在屬上層。
鋼筋混凝土路面【JRCP】指的是配置有鋼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鋼筋混凝土,工程上常被簡稱為鋼筋砼。是指通過在混凝土中加入鋼筋與之共同工作來改善混凝土力學性質的一種組合材料,為加勁混凝土最常見的一種形式。
按施工方法不同分:
1,現澆式,
2,裝配式,
3,裝配整體式
4,現澆鋼筋砼樓板
現澆鋼筋砼樓板在施工現場通過支模,綁扎鋼筋,澆築砼,養護等工序而成型的樓板。
優點:整體性好,抗震能力強,形狀可不規則,可預留孔洞,布置管線方便。
缺點:模板用量大,施工速度慢。
預制裝配式鋼筋砼樓板
。
在預制廠或施工現場預制
。
缺點:樓板的整性差,板縫嵌固不好時易出現通長裂縫
。
裝配整體式鋼筋砼樓板
。
部分構件預制→現聲安裝→整體現澆。
5. 鋼筋混凝土路面的鋼筋安放問題
主要問題可能在抄路基襲,一般路基好的話,20cm厚C20混凝土路面不會經常被壓碎的。
直徑10毫米,雙向雙層間距160,底面鋼筋離底部墊層4公分,墊層厚度10公分。上層鋼筋離砼表面距離不少於兩公分半。混凝土標號為C30(最好購買商品混凝土,自配的話注意配合比)角隅鋼筋就是鋼筋yi夾角形式焊接,用於受力特殊位置,加強作用,銳角交叉處和漲縫用到。
(5)市政道路鋼筋是怎麼放的視頻擴展閱讀:
鋼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它自身的材料性質決定的。首先鋼筋與混凝土有著近似相同的線膨脹系數,不會由環境不同產生過大的應力。其次鋼筋與混凝土之間有良好的粘結力,有時鋼筋的表面也被加工成有間隔的肋條(稱為變形鋼筋)來提高混凝土與鋼筋之間的機械咬合,當此仍不足以傳遞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拉力時,通常將鋼筋的端部彎起180 度彎鉤。
此外混凝土中的氫氧化鈣提供的鹼性環境,在鋼筋表面形成了一層鈍化保護膜,使鋼筋相對於中性與酸性環境下更不易腐蝕。
6. 脹縫中的坐架及架立鋼筋是怎麼放的
市政道路工程里的脹縫中只有受力鋼筋,沒有架立鋼筋。
7. 樁承台的鋼筋籠和地梁的鋼筋怎樣放
承台和地梁結合在一起的,設計者把頂標高設為一樣高,且地梁主鋼筋是貫通承台鋼筋籠,說明承台把地梁「吃」進去了。地梁的上層筋放在承台筋的下面,綁扎時交替進行。先幫承台四周、地梁、承台的上層筋。
高樁承台的承台底位於地面或沖刷線以上。部分樁身裸露在地面以上可節約橋墩的圬工數量,減少水下作業,施工較為方便。但是因為樁身外露部位沒有土的彈性抗力作用,樁身內力和位移較大,穩定性相對低樁承台較差。
(7)市政道路鋼筋是怎麼放的視頻擴展閱讀:
當混凝土結構物為柱狀或者條狀構件時,其中心部分不需要配筋,只在混凝土構件接觸空氣的面底下配置鋼筋。如果這個構件是獨立的,我們把這個構件周邊設置的鋼筋預先製作好。
當混凝土灌注至鋼筋籠底時,由於澆注的混凝土自導管翻出由下而上的壓力較大,托動了鋼筋籠上浮; 或由於混凝土因澆注時間較長,已近初凝,表面形成硬殼,砼與鋼筋籠有一定握裹力,混凝土在導管翻出後將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頂升,同時也帶動鋼筋籠上移。
預應力錨索地梁是由預應力錨索和地梁共同構成的一種新型支護體系。錨索通過張拉產生預應力,把鋼絞線或高強鋼絲固定於深部的地層中,從而達到被加固體穩定和限制其變形的目的。地梁則能將錨索端頭的強大壓力進行擴散傳遞,並有調整淺層岩土應力的作用。
8. 鋼筋混凝土路面施工時鋼筋擺放方式
針對你的一系列問題給出以下解析:
1、 首先鋼筋的排列問題,道路的受力鋼筋是垂直於道路,而分布鋼筋平行於道路。
2、受力鋼筋設置於下層,分布鋼筋在上層。
3、問題的第二點理解是錯誤的,35d指的是鋼筋的搭接長度。
4、問題的第三點指的是鋼筋的最小保護層厚度,對於道路來說,5公分是最小值,施工中是大於它的。
5、問題中的另外一個5公分指的是兩層鋼筋網片之間的垂直距離,施工時用馬凳筋墊起來(提示:馬凳筋在設計圖紙中是不出現的,屬於施工措施)。
6、道路混凝土的標號應該在C30~c50之間,小了不抗壓,容易損壞,太高造價高且脆性大。
鋼筋支架
鋼筋標高採用支架固定,鋼筋支架不僅要能夠保證鋼筋網的穩固,其自身也要足夠穩定,以防攤鋪混凝土時被推倒。
另外,鋼筋支架不得嵌人基層,以避免鋼筋支架阻礙cRcP面板的自由伸縮,或防止面板伸縮造成支架鋼筋破壞基層。為此,採用中16鋼筋彎拉製作成「廳』形,並且高度符合要求的支架。
鋼筋支架橫向間距約為150cm,縱向間距為120Cm,即每隔一根橫向鋼筋下設置支架。施工時將部分鋼筋支架點焊在橫向鋼筋下方,然後將已焊接好的縱向鋼筋綁扎在橫向鋼筋之上,從而形成穩固支撐的鋼筋網。
只點焊部分支架主要原因是:在攤?鋪混凝土時,其它部分的鋼筋網會受到一定的推力,點焊在橫筋上的支架較少,鋼筋網受到基層表面的阻力也較小,比較容易產生滑移,可以避免產生翹曲變形。
實踐證明,該鋼筋支架在攤鋪混凝土時,確保了鋼筋網的穩固定位,而且該支架還具有加工簡便、施工方便、牢固可靠與經濟實用等優點
9. 鋼筋一排和二排怎麼放
中間加墊鐵。一般的做法是用25的鋼筋頭墊起來就可以保證,規范上的要求,二排鋼筋的距離是25mm
10. 單層鋼筋網片的道路,這個鋼筋網片是放在上層還是放在下層
如果是加強鋼筋直徑10以上,放下部留保護層厚度,如果是抗裂鋼筋直徑6以下,則放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