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板裡面各種鋼筋的計算方法 求指導
板
底筋長度=凈長+2*max(支座寬/2,5d)+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麵筋長度=凈長+2*la+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凳拆燃座負筋長度=凈長+la+6.25d+(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御悔-2*50)/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左凈長+右凈長+2*(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分布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
根數=左標注/間距棗虛+右標注/間距(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不減1)
溫度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2*6.25d(一級鋼筋)
根數=(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間距-1(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減1)
板中開洞:洞口左端長度=凈長-保護層+max(支座寬/2,5d)+6.25d+(板厚-2*保護層)+5d
洞口右端長度:同左端
根數=洞口寬/間距+1
懸挑:懸挑長度(一端在柱子里)=凈長+la+(板厚-2*保護層) +6.25d(一級鋼筋)
懸挑長度(兩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護層)+凈長+(板厚-2*保護層)+5d
❷ 樓板鋼筋怎麼算 手算
大致思路是像樓抄上說的那樣,但是具體算好長,各種錨固長度等等,要參考11G101圖集,先觀察一下圖紙的配筋情況,安排一下算的順序!一般有板負筋(及其分布筋),麵筋,底筋,跨板受力筋,馬凳筋,總的原則是不重不漏!
❸ 板的鋼筋怎麼計算誰可以說說
計算公式:鋼筋長度=板凈跨Ln+伸入左右支座內長度+彎鉤增加長度。根數=(板凈跨Ln+2*保護層厚度C-板筋間距)/板間距+1X,Y向都是用同樣的方法做。
❹ 板鋼筋的計算公式或者計算方式
一、普通板底筋計算
(一)、底筋長度 底筋長度=凈跨+伸進長度×2+彎鉤×2
1、當板的端支座為框架梁時 底筋長度=凈跨+左右伸進支座長度max(框梁支座寬/2,5d)+彎鉤×2
2、當板的端支座為剪力牆時 底筋長度=凈跨+左右伸進支座長度max(牆支座寬/2,5d)+彎鉤×2
3、當板的端支座為圈樑時 底筋長度=凈跨+左右伸進支座長度max(圈樑支座寬/2,5d)+彎鉤×2
4、當板的端支座為砌體牆時 底筋長度=凈跨+左右伸進支座長度max(120,板厚)+彎鉤×2
(二)、 底筋根數
情況一:底筋根數=(凈跨-50mm×2)/板筋間距+1
情況二:底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板筋間距+1
情況三:底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左梁角筋1/2直徑+右梁角筋1/2直徑-板筋間距)/板筋間距+1
二、麵筋計算
(一)、端支座負筋
1、端支座負筋長度
端支座負筋長度=錨入長度+彎鉤+板內凈尺寸+彎折長度
情況一:錨入支座長度=錨固長度LaE
(1)、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2時,
端支座負筋長度=(錨固長度LaE+彎鉤)+(板內凈長)+(板厚-保護層×2)
(2)、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時,
端支座負筋長度=(錨固長度LaE+彎鉤)+(板內凈長)+(板厚-保護層)
情況二:錨入支座長度=0.4La+15d
(1)、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2時,
端支座負筋長度=(0.4La+15d+彎鉤)+(板內凈長)+(板厚-保護層×2)
(2)、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時,
端支座負筋長度=(0.4La+15d+彎鉤)+(板內凈長)+(板厚-保護層)
2、板端負筋根數
情況一:負筋根數=(凈跨-50mm×2)/板筋間距+1
情況二:負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板筋間距+1
情況三:負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左梁角筋1/2直徑+右梁角筋1/2直徑-板筋間距)/板筋間距+1
(二)、端支座負筋分布筋
1、端支座負筋分布筋長度
情況一:分布筋和負筋參差150mm
(1)、分布筋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或凈跨)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150mm×2+彎鉤×2
(2)、分布筋不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或凈跨)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150mm×2
情況二:分布筋=軸線長度
(1)、分布筋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長度+彎鉤×2
(2)、分布筋不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長度
2、端支座負筋分布筋根數
情況一: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板內凈尺寸/分布筋間距(向上取整)
情況二: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板內凈尺寸/分布筋間距+1(向上取整)
(三)、中間支座負筋
1、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標注長度+彎折長度×2
情況一: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2時,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標注長度+(板厚-保護層×2)×2
情況二: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時,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標注長度+(板厚-保護層)×2
2、中間支座負筋根數
情況一:中間支座負筋根數=(凈跨-50mm×2)/板筋間距+1
情況二:中間支座負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板筋間距+1
情況三:中間支座負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左梁角筋1/2直徑+右梁角筋1/2直徑-板筋間距)/板筋間距+1
(四)、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
1、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長度
情況一:分布筋和負筋參差150mm
(1)、分布筋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或凈跨)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150mm×2+彎鉤×2
(2)、分布筋不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或凈跨)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150mm×2
情況二:分布筋=軸線長度
(1)、分布筋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長度+彎鉤×2
(2)、分布筋不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長度
2、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根數
情況一:根數=布筋范圍/間距
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根數=(布筋范圍1/分布筋間距)+(布筋范圍2/分布筋間距)(向上取整)
情況二:根數=布筋范圍/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根數=(布筋范圍1/分布筋間距+1)+(布筋范圍2/分布筋間距+1)(向上取整)
參考資料:
http://www..com/s?wd=%E6%9D%BF%E9%92%A2%E7%AD%8B%E7%9A%84%E8%AE%A1%E7%AE%97%E5%85%AC%E5%BC%8F&tn=site888_1_pg&cl=3&ie=utf-8
❺ 板的鋼筋的根數怎麼算
(A-0.1)÷c+1
A為板的長度或者寬度,c為間距,其結果如有小數,向前進一位,精確到個位(譬如結果為4.1的話值取5)。
❻ 鋼筋混凝土板的鋼筋數量應該怎樣計算
1、首先區分是單向板還是雙向板。
2、單向板取一米寬度,按梁的計算式配受力鋼筋,另一個方向配分布鋼筋。
❼ 請問板的鋼筋怎麼計算了
板筋主要襲有:受力筋
(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
、分布筋
、附加鋼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
(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一、受力筋
軟體中,受力筋的長度是依據軸網計算的。
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
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二、負筋及分布筋
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三、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即可,在軟體中可以利用直接輸入法輸入計算。
❽ 一般板的鋼筋如何計算
根數N= ceil [(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
在根數計算時,起始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有三種情況可以考慮
A:50mm,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50mm;
B:保護層距離,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保護層距離;
C:S/2,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S/2(S為間距);
下面舉例說明板底通長鋼筋的計算;
工程名稱培訓工程,第2標准層,3自然層,板砼強度為20,板厚為120mm,保護層為20mm,非抗震。計算圖中右下角的鋼筋(1,2/b,c之間的板),該板水平凈長3275mm,左梁寬度250mm,右梁寬度300mm板的垂直方向凈長是4600mm,鋼筋的數據A10-200.如下圖:
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為50mm,板底筋伸入支座的長度為Max ( ha /2,12*d)
因為250/2=125,300/2=150 大於12*D=12*10=120,所以左右錨固取支座寬度的一半,
水平方向鋼筋的長度L=板扣除兩端支座的長度(凈長)+左錨固 + 右錨固 + 「連接長度」+12.5D=3275+125+150+12.5*10=3550+125=3675
其中12.5是指一級鋼中的180度彎鉤,一端彎鉤是6.25D,兩端就是12.5D.
根數N= ceil [(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1
=(4600-50*2)/200+1=4500/200+1=22.5+1=24
縱向的鋼筋長度與根數和水平方向的演算法一致,不在詳講!
3、板面通長鋼筋(上層通長鋼筋)
板面通長鋼筋有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可以布置多個板塊或者一個板塊。
長度L=板扣除兩端支座的長度(板凈長) + 左錨固 + 右錨固 + 「連接長度」
•「左錨固、右錨固」演算法有如下四種
La(鋼筋的錨固長度);
0.4 La +15*D(鋼筋的錨固長度的0.4倍+鋼筋直徑的15倍);
支座寬–支座保護層 + 板厚–2*保護層;
伸過支座中心線+ 板厚–2*保護層(即,支座寬度的一半+現澆板的厚度-2*現澆板的保護層)
•「連接長度」 演算法為:
當採用焊接、機械連接時:連接長度 = 0 ,計算接頭個數;
當採用搭接時, 連接長度=接頭個數 * L1=取整(通長鋼筋直段長 / 定尺長度)* L1
根數的演算法和板底通長鋼筋一致;
根數N= ceil[(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1;
例如:根數N=取整(3000/180)+1=17.67,取18根。
根數N=取整(3000/200)+1=16,取16根。
在根數計算時,起始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有三種情況可選擇:
A:50mm,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50mm;
B:保護層距離,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保護層距離;
C:S/2,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S/2(S為間距);
❾ 板的鋼筋怎麼算
板底筋:長度=軸距+5d+5d,根數=(垂向軸距-2條軸線梁靠板內寬度-2*50)/間距= 向上取整
負筋:長度=設旦臘纖計標注(看設計說明,標注值是否包含梁寬)+2彎鉤(彎鉤長度=板厚-2保護層厚度)。。。注意邊模仿跨負筋的局則錨固長度! ,根數同上
分布筋:長度=軸距-2邊負彎矩筋的長度+150*2,根數=(負彎矩筋伸出梁外長度-50)/間距= 向上取整
❿ 板筋怎麼計算
板筋計算公式:不規則板面積為S 正方形邊長為b,b=根號S 鋼筋間距專為a,鋼筋單向布筋屬根數為n=b/a 鋼筋直徑為d,鋼筋總長度L=b(2n+1)+lm 當鋼筋直徑為ф6-ф10時,板兩端頭鋼筋的增加長度lm按下式計算,簡直板lm=14(n+3)d;固端板 lm=75(n+3)d。
板筋優化
有效的板筋優化不僅可以合理地組織結構、充分利用空間、挖掘材料潛能,而且可以降低產品成本,減少單機容量增大引發的負面效應。
此外,對比相同容量、同期開發的國內外水電機組可以發現,國內獨立設計的機組較厚重,國外設計的機組(如日立/馬卡古瓦,CE/清江)相對較輕薄。產生這種局面的原因在於國外對機組方案,除必要的校核、分析外,優化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10)如何計算平台板的鋼筋擴展閱讀
鋼筋的類型:
1、分布筋:一般用於板內,與板內受力鋼筋垂直。
2、構造鋼筋:因構件在構造上的要求或施工安裝過程中的需要而配置的鋼筋。
3、彎起鋼筋:主要在構件端部起著抗剪的作用。
4、拉結鋼筋:是構造上為了滿足連接構件間穩定性需要而增設的鋼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