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混凝土單位體積重量怎麼計算
混凝土重量計算公式:寬度乘以高度乘以鋼筋混凝土的容重等於自重。
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稱為骨料;水泥與水形成水泥漿,水泥漿包裹在骨料表面並填充其空隙。在硬化前,水泥漿起潤滑作用,賦予拌合物一定和易性,便於施工。水泥漿硬化後,則將骨料膠結成一個堅實的整體。
分類
按膠凝材料分:
水泥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應用最廣泛);石膏混凝土;
瀝青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應用較多);聚合物混凝土等.
按表觀密度分:
特重混凝土(>2500kg/m3);
普通混凝土(1900<<2500kg/m3);
輕混凝土(600<<1900kg/m3)。
按用途分:結構用混凝土;道路混凝土;特種混凝土;耐熱混凝土;耐酸混凝土等。
品種選擇
配製混凝土一般可採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和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必要時也可採用快硬硅酸鹽水泥或其他水泥。水泥的性能指標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
採用何種水泥,應根據混凝土工程特點和所處的環境條件,參照表3—8選用。
標號選擇
水泥標號的選擇應與混凝土的設計強度等級相適應。原則上是配製高強度等級的混凝土,選用高標號水泥;配製低強度等級的混凝土,選用低標號水泥。
如必須用高標號水泥配製低強度等級混凝土時,會使水泥用量偏少,影響和易性及密實度,所以應摻入一定數量的混合材料。如必須用低標號水泥配製高強度等級混凝土時。
Ⅱ 混凝土板重量怎麼計算
公式=2500*厚度,即鋼筋混凝土的比重是2500公斤/M3,再乘板的厚度等於板的均布永久荷載。
例如:板的厚度是130,則板的均布永久荷載=2500*0.13=325公斤/M2;
1公斤力=9.8牛,常見記取為10,則325公斤/M2=3.25KN/M2。
於有限元位移法中,將板離散成為在角點處設置節點的三角形單元分析法已被否定,因為它導致一定方向單元的奇異性。
將板離散成為矩形單元在四角處設置節點的辦法雖有缺點尚屬可用,但不適用於非矩形板。
有限元位移分析薄板的單元形式發展較多,關鍵在於單元位移模式的完備性、收哪仿滲斂性、雙跨李脊單元的變形協調性,SAPV程序中的單元符合上述性質,但計算工作量較多。
參考資大搭料來源:網路—板的計算
Ⅲ 混凝土的容重怎麼計算
混凝土重量計算公式:寬度乘以高度乘以鋼筋混凝土的容重等於自重。
國家標准混凝土容重:
特重混凝土(>2500kg/m3);
普通混凝土(1900<<2500kg/m3);
輕混凝土(600<<1900kg/m3)。
混凝土是由水泥、碎石、細骨料等和水按比例混合攪拌後形成的一種建築材料,硬化後的混凝土具有抗壓變形、抗凍、抗滲透、耐腐蝕等特性。
混凝土是各類土木工程里的學駐嘉賓,普通混凝土按照抗壓強度可以分為C15、C20、C25一直到C80共14個等級,每種規格的混凝土用處不同,配料比例也不一樣。
強度
為保證混凝土的強度要求,粗骨料都必須是質地緻密、具有足夠的強度。碎石或卵石的強度可用岩石立方體強度和壓碎指標兩種方法表示。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60及以上時,應進行岩石抗壓強度檢驗。在選擇採石場或對粗骨料強度有嚴格要求或對質量有爭議時,也宜用岩石立方體強度作檢驗。
用岩石立方體強度表示粗骨料強度。是將岩石製成5cm×5cm×5cm的立方體(或直徑與高均為5cm的圓柱體)試件,在水飽和狀態下,其抗壓強度(MPa)與設計要求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之比,作為碎石或碎卵石的強度指標,根據JGJ53—92規定不應小於1.5。
Ⅳ 混凝土地面承重的計算方法
混凝土承重計算公式是要搭配鋼筋一起來計算的。
Fcd=0.7·βh·Ftd·Um·H;Fcd-混凝土最大集中返力;βh—對於厚度小於300mm時,取1;Ftd—軸心抗拉應力(C30取1.39mpa);Um—高度換算比=2·(a+b)+4H;a=20cm,b=60cm(a,b分別為輪跡寬、長); H —厚度。
一般混凝土的厚度按照18~30公分來計算,那麼對應公式當中的300毫米。
一般混凝土的厚度按照18~30公分來計算,那麼對應公式當中的300毫米。
混凝土地面承載力主要有四個影響因素,分別為:基礎承載力,混凝土標號,混凝土厚度,及
設計形式:
基礎承載力(計算目標值):由於重點分析混凝土路面的承載力情況,且設計院設計的三元結
構(15CM黃土墊層、15CM砂石墊層)一般情況下符合基礎要求,因此計算中的基礎一律按無限寬(剛性)基礎進行考慮(根據厚度進行求解)。
混凝土應用標准:
混凝土標號:混凝土中的標號與剛度是成正比的即標號越大,混凝土的剛度越大,因此路面選
擇過低標號的混凝土會導致整體路面的網裂,而選擇過高標號的混凝土會導致整體路面的剛度過大,呈現脆性即易整體開裂。
因此標號的正確選擇也是混凝土路面能否長期保持良好情況的重要因素,所以本文中的混凝土標號一律選用設計院設計的C30標號。
Ⅳ 鋼筋理論重量表及計算公式是什麼
鋼筋理論重量表及計算公式是G=0.617*D*D/100,鋼筋理論重量表這個就是用鋼筋直徑(mm)的平方乘以0.00617,0.617是圓10鋼筋每米重量,鋼筋重量與直徑(半徑)的平方成正比。
計算方法
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每米的重量(Kg)=鋼筋的直徑(mm)、鋼筋的直徑(mm)、0.00617,其實記住建設工程常用的鋼筋重量也很簡單φ6=0.222Kg。
鋼筋重量計算公式直徑為d的鋼筋的理論重量=d^2/100*0.617=d^2X0.00617,^2為平方,0.617為直徑為10鋼筋的理論重量,只需要記住10鋼筋的理論重量即可,直徑12及以下的保留三位小數;直徑12以上的保留兩位小數;保留時候6舍7入,用鋼筋直徑(mm)的平方乘以0.00617。
Ⅵ 鋼筋混凝土承重力怎麼計算
鋼筋混凝土的承受力,書面語承載能力
可分:
1)受彎承載能力。這個比較簡單,巨型截面下:M=afbx(h0-x/2)-fyAs
2)斜截面受剪承載能力
3)扭曲截面承載能力(又分為拉彎、壓彎、彎扭剪、彎扭剪壓承載力)
4)受沖切承載力
5)局部受壓承載力
Ⅶ 各種鋼材的重量計算有公式嗎 各種結構鋼筋混凝土的鋼筋用量計算公式
材料重量計算
圓鋼重量(公斤)=0.00617×直徑×直徑×長度
方鋼重量(公斤)=0.00785×邊寬×邊寬×長度
六角鋼重量(公斤)=0.0068×對邊寬×對邊寬×長度
八角鋼重量(公斤)=0.0065×對邊寬×對邊寬×長度
螺紋鋼重量(公斤)=0.00617×計算直徑×計算直徑×長度
角鋼重量(公斤)=0.00785×(邊寬+邊寬-邊厚)×邊厚×長度
扁鋼重量(公斤)=0.00785×厚度×邊寬×長度
鋼管重量(公斤)=0.02466×壁厚×(外徑-壁厚)×長度
六方體體積的計算
公式① s20.866×H/m/k 即對邊×對邊×0.866×高或厚度
各種鋼管(材)重量換算公式
鋼管的重量=0.25×π×(外徑平方-內徑平方)×L×鋼鐵比重 其中:π = 3.14 L=鋼管長度 鋼鐵比重取7.8 所以,鋼管的重量=0.25×3.14×(外徑平方-內徑平方)×L×7.8 * 如果尺寸單位取米(M),則計算的重量結果為公斤(Kg)
鋼的密度為:7.85g/cm3 (注意:單位換算)
鋼材理論重量計算
鋼材理論重量計算的計量單位為公斤( kg ).其基本公式為:
W(重量,kg )=F(斷面積 mm2)×L(長度,m)×ρ(密度,g/cm3)×1/1000
各種鋼材理論重量計算公式如下:
名稱(單位)
計算公式
符號意義
計算舉例
圓鋼 盤條(kg/m)
W= 0.006165 ×d×d
d = 直徑mm
直徑100 mm 的圓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165 ×1002=61.65kg
螺紋鋼(kg/m)
W= 0.00617 ×d×d
d= 斷面直徑mm
斷面直徑為12 mm 的螺紋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0.00617 ×12 2=0.89kg
方鋼(kg/m)
W= 0.00785 ×a ×a
a= 邊寬mm
邊寬20 mm 的方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785 ×202=3.14kg
扁鋼
(kg/m)
W= 0.00785 ×b ×d
b= 邊寬mm
d= 厚mm
邊寬40 mm ,厚5mm 的扁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785 ×40 ×5= 1.57kg
六角鋼
(kg/m)
W= 0.006798 ×s×s
s= 對邊距離mm
對邊距離50 mm 的六角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798 ×502=17kg
八角鋼
(kg/m)
W= 0.0065 ×s ×s
s= 對邊距離mm
對邊距離80 mm 的八角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5 ×802=41.62kg
等邊角鋼
(kg/m)
= 0.00785 ×[d (2b – d )+0.215 (R2 – 2r 2 )]
b= 邊寬
d= 邊厚
R= 內弧半徑
r= 端弧半徑
求20 mm ×4mm 等邊角鋼的每m 重量.從冶金產品目錄中查出4mm ×20 mm 等邊角鋼的R 為3.5 ,r 為1.2 ,則每m 重量= 0.00785 ×[4 ×(2 ×20 – 4 )+0.215 ×(3.52 – 2 ×1.2 2 )]=1.15kg
不等邊角鋼
(kg/m)
W= 0.00785 ×[d (B+b – d )+0.215 (R2 – 2 r 2 )]
B= 長邊寬
b= 短邊寬
d= 邊厚
R= 內弧半徑
r= 端弧半徑
求30 mm ×20mm ×4mm 不等邊角鋼的每m 重量.從冶金產品目錄中查出30 ×20 ×4 不等邊角鋼的R 為3.5 ,r 為1.2 ,則每m 重量= 0.00785 ×[4 ×(30+20 – 4 )+0.215 ×(3.52 – 2 ×1.2 2 )]=1.46kg
常用數據
1 米(m)= 3.281 英尺
1 英寸= 25.4 毫米
1 磅= 0.4536 公斤
1 盎司= 28.3 克
1 公斤力= 9.81 牛頓
1 磅力=4.45 牛頓
1 兆帕=145.161 磅 / 英寸
鋼的比重(密度):7.8g/cm
不銹鋼比重(密度):7.78g/cm
鋁的比重(密度):2.7g/cm
鋅比重(密度):7.05g/cm
幾種金屬型材理論重量簡易計算公式:
1、 角鋼:每米重量=0.00785×(邊寬+邊寬—邊厚)×邊厚
2、 管材:每米重量=0.02466×壁厚×(外徑—壁厚)
3、 圓鋼:每m重量=0.00617×直徑×直徑 (螺紋鋼和圓鋼相同)
4、 方鋼:每m重量=0.00786×邊寬×邊寬
5、 六角鋼:每m重量=0.0068×對邊直徑×對邊直徑
6、 八角鋼:每m重量=0.0065×直徑×直徑
7、 等邊角鋼:每m重量=邊寬×邊厚×0.015
8、 扁鋼:每m重量=0.00785×厚度×寬度
9、 無縫鋼管:每m重量=0.02466×壁厚×(外徑-壁厚)
10、電焊鋼:每m重量=無縫鋼管
11、鋼板:每㎡重量=7.85×厚度
12、黃銅管:每米重量=0.02670×壁厚×(外徑-壁厚)
13、紫銅管:每米重量=0.02796×壁厚×(外徑-壁厚)
14、鋁花紋板:每平方米重量=2.96×厚度
15、有色金屬密度:紫銅板8.9 黃銅板8.5 鋅板7.2 鉛板11.37
16、有色金屬板材的計算公式為:每平方米重量=密度×厚度
17、方管:每米重量=(邊長+邊長)×2×厚×0.00785
18、不等邊角鋼 :每米重量=0.00785×邊厚(長邊寬+短邊寬--邊厚)
19、工字鋼 :每米重量=0.00785×腰厚[高+f(腿寬-腰厚)]
20、槽鋼:每米重量=0.00785×腰厚[高+e(腿寬-腰厚)]
備註:
1、角鋼、工字鋼和槽鋼的准確計算公式很繁,表列簡式用於計算近似值.
2、f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34,帶b的為2.65,帶c的為2.26.
3、e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26,帶b的為2.44,帶c的為2.24.
4、各長度單位均為毫米(mm)
Ⅷ 鋼筋重量計算公式是什麼
重量=直徑×直徑×0.00617×長度
鋼筋重量計算公式是:重量=直徑mm×直徑mm×0.00617×長度m。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
鋼筋重量計算公式是:重量=直徑mm×直徑mm×0.00617×長度m。鋼材的理論重量是按鋼材的公稱尺寸和密度(過去稱為比重)計算得出的重量稱之為理論重量。這與鋼材的長度尺寸、截面面積和尺寸允許偏差有直接關系。由於鋼材在製造過程中的允許偏差,因此用公式計算的理論重量與實際重量有一定出入,所以只作為估伏塌算時的參考。
鋼筋(Rebar)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鋼筋。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條或盤條狀鋼材,其外形分為光圓鋼筋和變猛廳虛形鋼筋兩種,交貨狀態為直條和盤圓兩種。
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變形鋼筋是表面帶肋的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用公稱直徑的毫米數表示。變形鋼筋的公稱直徑相當於橫截面相等的光圓鋼筋的公稱直徑。鋼筋的公稱直徑為8-50毫米,推薦採用的直徑為8、12、16、20、25、32、40毫米。鋼種枝燃: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應力。變形鋼筋由於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較大的粘結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鋼筋廣泛用於各種建築結構。特別是大型、重型、輕型薄壁和高層建築結構。
Ⅸ 混凝土重量怎麼計算
混凝土重量計算公式:寬度乘以高度乘以鋼筋混凝土的容重等於自重。
國家標准混凝土容重:
特重混凝土(>2500kg/m3);
普通混凝土(1900<<2500kg/m3);
輕混凝土(600<<1900kg/m3)。
混凝土是由水泥、碎石、細骨料等和水按比例混合攪拌後形成的一種建築材料,硬化後的混凝土具有抗壓變形、抗凍、抗滲透、耐腐蝕等特性。
混凝土是各類土木工程里的學駐嘉賓,普通混凝土按照抗壓強度可以分為C15、C20、C25一直到C80共14個等級,每種規格的混凝土用處不同,配料比例也不一樣。
(9)鋼筋混凝土重怎麼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凝結硬化前的塑性狀態,即新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合物;硬化之後的堅硬狀態,即硬化混凝土或混凝土。混凝土強度等級是以立方體抗壓強度標准值劃分,中國普通混凝土強度等級劃分為14級: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及C80。
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稱為骨料;水泥與水形成水泥漿,水泥漿包裹在骨料表面並填充其空隙。在硬化前,水泥漿起潤滑作用,賦予拌合物一定和易性,便於施工。水泥漿硬化後,則將骨料膠結成一個堅實的整體。
水泥標號的選擇應與混凝土的設計強度等級相適應。原則上是配製高強度等級的混凝土,選用高標號水泥;配製低強度等級的混凝土,選用低標號水泥。
如必須用高標號水泥配製低強度等級混凝土時,會使水泥用量偏少,影響和易性及密實度,所以應摻入一定數量的混合材料。如必須用低標號水泥配製高強度等級混凝土時,會使水泥用量過多,不經濟,而且要影響混凝土其它技術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