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鋼筋檢測報告多長時間能出
砂、石、鋼筋一般當天可檢驗,2-3天可以拿到報告,水泥及砼配合比一般一星期可以拿到3天配合比,33天左右可以拿到28天報告,防水5天左右吧,實驗室不是太忙的話會提前一些 。
對鋼筋檢驗的有關規定: 1、鋼筋出廠質量合格證和試驗報告單應及時整理,試驗單填寫做到字跡清楚,項目齊全、准確、真實,且無未了事項。
2、鋼筋出廠質量合格證和試驗報告單不允許塗改、偽造、隨意抽撤或損毀。
3、鋼筋質量必須合格,應先試驗後使用,有出廠質量合格證和試驗單。需採取技術處理措施酌,應滿足技術要求並經有關技術負責人批准後,方可使用。 『
4、合格證、試(檢)驗單或記錄單的抄件(復印件)應註明原件存放單位,並有抄件人、抄件(復印)單位的簽字和蓋章。
5、鋼筋應有出廠質量證明書或試驗報告單,並按有關標準的規定抽取試樣作機械性能試驗口進場時應按爐罐(批)號及直徑分批檢驗,查對標志、外觀檢查。
6、集中加工的鋼筋,應有由加工單位出具的出廠證明及鋼筋出廠合格證和鋼筋試驗單的抄件。
鋼筋保護層厚度及位置檢測
對於保護層厚度的測試條件是相當嚴格的,需要有良好的測試前提,才能避免測試中出現誤差。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鋼筋一般呈網狀分布,這樣在測試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相鄰鋼筋的影響,為了避免誤差的產生,在測試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如下問題:
測試位置的選擇:在對鋼筋進行檢測時,應該盡量避免相鄰鋼筋之間的影響,避開鋼筋的交叉口,選擇距離交叉口遠的地方。先測定鋼筋的位置及分布情況,再進行鋼筋保護厚度的測試方。
對測量結果進行驗證和修正:在測量前對儀器進行檢查,看看儀器是否有損壞,是否可以得到相對准確的數據,在測試完之後對儀器測試結果進行驗證,確保測量的准確性。
② 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從哪裡看
家裡最近裝修,這么熱的天真是個麻煩事兒啊!有經驗的裝友們給點意見,我可不想跑來跑去的!!
③ 鋼筋保護層厚度委託單的填寫方法
這種委託單的填寫方法如下:
1、首先需要作選點方案,將鋼筋保護層厚度間距、直徑、數量及樓板厚度進行如實填寫。
2、其次再將工程名稱、委託單位、委殲仿托試驗橋鋒項目、試件鋼筋強度等級等項目進行填寫。
3、最後再將取送樣人(取樣證號、簽字)、見證監理(見證員證號、簽字)、日期等進氏消纖行填寫,並註明是否有抗震要求。
④ 建築測鋼筋保護層怎麼測
成品混凝土構件的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使用的是鋼筋保護層檢測儀(也稱為鋼筋保護層掃描儀、鋼筋保護層測定儀)。
鋼筋保護層檢測(以下簡稱鋼筋儀),可用於對現有鋼筋混凝土工程及新建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的檢測:確定鋼筋的位置、布筋情況,根據已知直徑檢測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具有布筋掃描功能。此外,也可對非磁性和非導電介質中的磁性體及導電體的位置進行檢測,如牆體內的電纜、水暖管道等。該儀器是一種具有自動檢測、數據存儲和輸出功能的智能型無損檢測設備。產品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02,對鋼筋保護層測定儀的要求。
一、主要功能:
1.檢測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位置、估測鋼筋直徑。
2.具有專門針對密集筋的測試功能,能對密集區的鋼筋分布進行分析。
3.可進行網格測量,兩個方向連續掃描,顯示鋼筋網格分布圖。
4.配有檢測小車,可自動測量鋼筋間距。鋼筋位置以網格圖層顯示。
5.可進行剖面測量,一個方向連續掃描,顯示剖面鋼筋分布圖。
二、技術指標:
1. 適用范圍:φ6—φ50;保護層6-190 mm。
2.保護層檢測精度: 6—79mm,誤差≤±1mm;80—119mm,誤差≤±2mm;120—190mm,誤差≤±3mm;
3.鋼筋直徑檢測精度:誤差≤±1個規格(規格正確);
4.鋼筋定位精度:誤差≤±3mm;
5.LD顯示屏:124×80(mm);電源:9VDC60節5#電池);
6.工作溫度:-10º—40℃;工作濕度:<90%;
7.重量: 0.7kg;尺寸:220×180×70(mm)
8.網格掃描范圍:0.5m×0.5m,1m×1m,2m×2m
⑤ 鋼筋砼保護層厚度怎麼算
施工時,從最外層鋼筋的外皮到混凝土表面的厚度,就是保護層厚度。
結算時,取鋼筋合力中心至混凝土面層。
⑥ 鋼筋保護層檢測標准規范
鋼筋保護層檢測標准規范如下:
1 、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應判為合格;
2.、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小於90%但不小80%,可再抽取相同構件進行檢驗;
3、 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仍應判為合格;
4、每次抽樣檢驗結果中不合格點的最大偏差均不應大於本附錄E.0.4條規定允許偏差的1.5倍。
對照圖紙確定被檢測部位鋼筋規格,例如剪力牆鋼筋豎向鋼筋;
保護層厚度為15mm那麼牆體鋼筋間距保護層厚度合格標准為保護層合格範圍為【18~28mm】計算過程:保護層偏差范圍【-5,5mm】,而剪力牆的豎向鋼筋的保護層標准值應為保護層厚度加上水平筋直徑也即是【15+8=23】mm,扣除偏差【-5,5】就是【18~28】mm為合格。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第三十二條 建築工程監理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及有關的技術標准、設計文件和建築工程承包合同,對承包單位在施工質量、建設工期和建設資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設單位實施監督。
工程監理人員認為工程施工不符合工程設計要求、施工技術標准和合同約定的,有權要求建築施工企業改正。
工程監理人員發現工程設計不符合建築工程質量標准或者合同約定的質量要求的,應當報告建設單位要求設計單位改正。
第五十二條 建築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的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有關建築工程安全標準的要求,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有關建築工程安全的國家標准不能適應確保建築安全的要求時,應當及時修訂。
第五十八條 建築施工企業對工程的施工質量負責。
建築施工企業必須按照工程設計圖紙和施工技術標准施工,不得偷工減料。工程設計的修改由原設計單位負責,建築施工企業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設計。
⑦ 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報告如何填寫
保護層厚度偏差為四分之一保護層厚度偏差,利用捲尺測量,一般90%合格就合格
⑧ 鋼筋保護層厚度如何計算
鋼筋保護層厚度一般如下:(要算鋼筋根數,構件長的兩邊保護層一般是5-6公分,算鋼筋長度時候,鋼筋末端的保護層有是2-3公分。)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有最小和最大的要求,老規范對鋼筋保護層厚度是按主要受力鋼筋和箍筋、構造鋼筋分開要求的,除了主筋有保護層的要求,箍筋也有保護層的要求。但是,新規范統一規定為「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指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
其實混凝土驗收規范上對此有一條說明:混凝土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必須符合要求,其允許偏差最大值不得超過1.5倍。
(8)鋼筋保護層厚度報告怎麼出擴展閱讀:
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8.2第102頁、11G101-1第54頁對「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的說明:
1、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指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適用於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
2、構件中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納臘悄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
3、設計使用年局敏限為100年的混凝土結構,一類環境中,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表中數值的1.4倍;二、三類環境中,應採取專門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洞渣於C25時,表中保護層厚度數值應增加5;
5、基礎底面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有混凝土墊層時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不應小於40mm。
網路-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⑨ 鋼筋保護層檢測標准規范
(GB50204-2002)中第5.5.2(表)中的具體要求,合格率應達到90%以上。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驗收合格還應符合下列規定:1.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應判為合格李磨;2.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小於90%但不小80%,可再抽取相同構件進行檢驗;3.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哪明斗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仍應判為合格;4.每次抽樣檢驗結果中不合格點的最大偏差均不應大於本附錄E.0.4條規定允許偏差的1.5倍首先明確一個定義何為鋼筋保護層,混凝土構件中最外層鋼筋到混凝土結構邊緣的距離就是鋼筋保護層厚度,按照《混凝土鋼筋檢測技術規槐賀程》(JGJ/T152-2008)、《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5雙標准檢測方法用以確定。
2、對照圖紙確定被檢測部位鋼筋規格,例如剪力牆鋼筋豎向鋼筋8@200,保護層厚度為15mm那麼牆體鋼筋間距保護層厚度合格標准為保護層合格範圍為[18~28]mm(計算過程:保護層偏差范圍[-5,5]mm,而剪力牆的豎向鋼筋的保護層標准值應為保護層厚度加上水平筋直徑也即是15+8=23mm,扣除偏差[-5,5]就是[18~28]mm為合格)。
3、利用鋼筋掃描儀進行牆體鋼筋保護層檢測,並在圖紙相應位置做出標識,檢測方向及位置標識。
4、每測一組均應及時記錄,並把檢測檢測數據填寫在提前准備好實測表格里,把為合格點進行標識,最終計算出保護層的合格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五十一條從業人員有權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控告;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因從業人員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批評、檢舉、控告或者拒絕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而降低其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第五十條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權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有權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建議。
⑩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試驗報告什麼時候做啊急,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是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驗收的『結構實體檢驗』內容之一,一般都在主體結構分部驗收之前,由監督站指派有一定權威的監測站到現場檢測,未獲得合格報告之前,主體結構驗收是不夠條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