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兩層樓房地梁配筋怎麼配
1、兩層樓房地梁配筋方法:上部三根16,下部三根18就可以。
2、地梁約定俗稱為基礎連梁,圈起來有閉合的特徵,與構造柱共成抗震限裂體系,減緩不均勻沉降的負作用。
3、樓板配筋主要受承載力控制,與HPB300相比,HRB400鋼筋最小配筋率常數限值由0.20減小到0.15,且強度高,當釆用HRB400鋼筋可比採用HPB300鋼筋節約鋼筋20%左右。
4、地梁的縱向鋼筋應該在支座錨固,筏基地梁因之延性要求,所以縱筋的接頭位置、接頭百分率的控制,縱向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按抗震構件的構造要求執行。
5、當連續梁跨高比≤9時,由於梁承受彎矩較小,配筋基本受最小配筋率控制,裂縫寬度和燒度都較小;當跨高比≥10時,隨著鋼筋強度的提高,縱筋計算配筋率明顯減小;
(1)地梁鋼筋如何布設擴展閱讀:
當樓板跨度較小時,樓板配筋受鋼筋直徑、最小間距制約,樓板鋼筋採用HRB400鋼筋不能充分發揮強度,宜採用HPB300鋼筋;
樓板跨度較大或跨厚比較大時,樓板配筋主要受承載力控制,與HPB300相比,HRB400鋼筋最小配筋率常數限值由0.20減小到0.15,且強度高,當釆用HRB400鋼筋可比採用HPB300鋼筋節約鋼筋20%左右;
當跨厚比較大時,樓板截面相對有效截面高度小,即鋼筋抗彎力臂小,造成鋼筋的浪費,且樓板撓度不易滿足要求,這種情況下適當增加樓板厚度,減小跨厚比,可以明顯減少配筋量。
當連續梁跨高比≤9時,由於梁承受彎矩較小,配筋基本受最小配筋率控制,裂縫寬度和燒度都較小;
當跨高比較大荷載較大時,配筋可能受裂縫寬度和撓度的限制,與釆用HRB400鋼筋相比,不能體現HRB500鋼筋的強度優勢,宜選用鋼筋。
❷ 農村自建,地梁鋼筋應該怎麼布置大神們
那個地方????如果是磚混結構地圈樑鋼筋按構造配上下2根12三級鋼筋就可以了,如果是版框架結構呢,權就得算下了,考慮是只建房,梁高度就按跨度的10分之一,寬度按高度的3分之一,或者就300寬,4·8米梁鋼筋配4根20,5.7梁配5根22,四川巴中地區就是這樣的
❸ 地梁最佳彎角配筋方法
1、地梁鋼筋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需符合設計要求,綁接接頭的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扎搭接接頭時,在規定的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綁扎搭接接頭受拉區不大於百分之25,受壓區不大於百分之50。
2、先綁扎一個方向,再綁扎另一個方向。地梁鋼筋綁扎時,需在臨時支撐加上鋪樑上層筋,套捆筋,連接上層筋接頭,然後穿梁下層筋,連接下層筋接頭,捆筋與樑上下層筋按分檔線綁扎牢固。待梁筋綁扎完畢後,拆除支撐架,將暗梁就位,再用同樣的方法綁扎另一方向地梁。
❹ 我家農村自建房,地地梁鋼筋怎樣擺放
地梁受力是承受基礎的豎向反力,因此是上面受拉,所以一般地梁要回么上下直徑一樣,答要麼上鐵直徑大下鐵直徑小,你這下邊是鬆土誇空梁,建議上下用18中間用16,因為你這上部和下部的鋼筋都是同時參與主要受力的。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❺ 地梁鋼筋布置法′.
短跨度方來向梁下面的縱向受源拉鋼筋應放在長跨度方向梁下面的縱向受拉鋼筋的下面,這與雙向板的配筋方向相同。2 在兩個方向梁交點的格點處不能看成是梁的一般支座,而是梁的彈性支座,梁只有在兩端支承處的兩個支座。當箍筋不能滿足端部剪力的前提下,把端部最大剪力值減去箍筋承擔的剪力。餘下的剪力,採用增加彎起鴨筋來解決,對鴨筋的構造要求,由端部支座內邊到第一排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於50mm。3 由於兩個方向的梁並非主、次梁結構,所以兩個方向的梁在格點處不必設附加橫向鋼筋。但是在格點處,兩個方向的梁在其上部應配置適量的構造負鋼筋,不宜少於2根Ф12,以防在荷載不均勻分布時可能產生的負彎矩,這種負鋼筋一般相當於其下部縱向受拉鋼主筋截面積的1/4~1/5。
❻ 請問蓋房子地梁,粗的鋼筋放上面還是放下面的,還是上下分開放的,
粗的下面起支撐力,細的在上面。
對牆下基礎梁,可視承台梁以上牆體為半無限平面彈性體,內基礎梁與牆體容(半無限彈性體)共同變形,視基礎梁為樁頂荷載作用下的倒置彈性地基梁,按彈性理論求解基礎梁的反力,經簡化後作為作用在基礎樑上的荷載,按普通連續梁計算內力。
地梁為梁板式筏形基礎和柱下條基中的梁,該梁的最大彎矩在上部跨中及下部支座處,縱向鋼筋的接頭盡量避免在內力較大的地方,選擇在內力較小的部位,宜採用機械連接和搭接,不應採用現場電弧焊接。
(6)地梁鋼筋如何布設擴展閱讀:
地梁設置要求規定:
1、柱下條形基礎梁的高度宜為柱距的1/4~1/8。翼板厚度不應小於200mm。當翼板厚度大於250mm時,宜採用變厚度翼板,其坡度宜小於或等於1:3。
2、現澆柱與條形基礎梁的交接處,基礎梁的平面尺寸應大於柱的平面尺寸,且柱的邊緣至基礎梁邊緣的距離不得小於50mm。
3、條形基礎梁頂部和底部的縱向受力鋼筋除滿足計算要求外,頂部鋼筋按計算配筋全部貫通,底部通長鋼筋不應少於底部受力鋼筋截面總面積的1/3。
❼ 地圈樑的受力鋼筋怎樣布置,和樓板梁鋼筋的區別在哪
因錨固抄需要,光圓鋼筋一般需在兩段加彎鉤。2、3級鋼因有螺紋錨固,就不必加彎鉤。一端彎鉤者可能是需焊接加長,在接頭處就不做彎鉤了(搭接連接時仍要彎鉤)。
地圈樑一般配光圓直徑10---12筋。配6根直徑14鋼筋且還是3級鋼,這不多見。可也不像是是承受砌體荷載的地梁。如果就是多層建築的條形砌體基礎上的地圈樑,用上下各3根直徑12毫米光圓鋼筋夠了,省一點是一點,不但省錢,還可間接減少碳排放,為環保做點貢獻。
未到現場,不了解情況亂說,有用的就做點參考,不貼邊的不管他就是。耽誤你時間了,謝謝!
❽ 鋼筋工如何布置鋼筋
1、基礎底板鋼筋工藝流程:
基礎墊層完成→彈底板鋼筋位置線→鋼筋半成品運輸到位→按線布設鋼筋→綁扎→隱蔽驗收;
2、 現澆框架鋼筋工藝流程:
(1) 柱鋼筋綁扎
套柱箍筋→搭接綁扎(焊接)豎向受力筋→畫箍筋間距線→綁箍筋
(2) 剪力牆鋼筋綁扎
立2~4根豎筋→畫水平筋間距→綁定位橫筋→綁其餘橫豎筋
(3) 梁鋼筋綁扎
1)模內綁扎:
畫主次梁箍筋間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層縱筋及彎起筋→穿次梁底層縱筋並與箍筋固定→穿主樑上層縱向架立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樑上層縱向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
2)模外綁扎(先在粱模板上口綁紮成型後再入模內):
畫箍筋間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鋪橫桿數根→在橫桿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層縱筋→穿次梁下層鋼筋→穿主樑上層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樑上層縱筋→按箍筋間距綁扎→抽出橫桿落骨架於模板內
(4) 板鋼筋綁扎
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受力筋→綁負彎矩鋼筋
(5) 樓梯鋼筋綁扎
劃位置線→綁主筋→綁分布筋→綁踏步筋
3、 剪力牆鋼筋工藝流程:
(1) 剪力牆鋼筋現場綁扎
彈牆體線→剔鑿牆體混凝土浮漿→修理預留搭接筋→綁縱向筋→綁橫筋→綁拉筋或支撐筋
(2) 剪力牆採用預制焊接網片的綁扎
彈牆體線→剔鑿牆體混凝土浮漿→修整預留搭接筋→臨時固定網片→綁紮根部鋼筋→綁拉筋或支撐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