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下室外牆鋼筋直徑和間距是多少
地下室牆體構造在規范、規程規定:
1.《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中.4.4條規定:採用筏形基礎的地下室,地下室鋼筋混凝土外牆厚度不應小於250mm,內牆厚度不應小於200mm。牆的截面設計除滿足承載力要求外,尚應考慮變形、抗裂和防滲等要求。牆體內應設置雙面鋼筋,豎向和水平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2mm,間距不應大於300。
2.《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設計技術規程》JGJ3-2010中12.2.5條規定:高層建築地下室外牆設計應滿足水土壓力及地面荷載側壓作用下承載力要求,其豎向和水平分布鋼筋應雙層雙向布置,間距不宜大於150mm,配筋率不宜小於0.3%。
3.《高層建築筏形與箱形基礎技術規范》JGJ6-2011中6.2.9條規定:筏形基礎地下室的外牆厚度不應小於250mm,內牆厚度不應小宜200mm。牆體內應設置雙面鋼筋,鋼筋不宜採用光面圓鋼筋,鋼筋配置量除應滿足。水平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2mm,豎向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0mm,間距不應大於200mm。
上述規定總的要求應滿足承載力、變形、抗裂及外牆防滲等要求,鋼筋直徑及間距有些差異,執行中可以綜合考慮,筆者認為《高層建築筏形與箱形基礎技術規范》JGJ6-2011中6.2.9條規定較易操作切明確,對控制抗裂有好處,《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設計技術規程》JGJ3-2010中12.2.5條要求嚴格些。
Ⅱ 砌體拉牆筋一般鋼筋大小是多少間距是多少
間距為500mm。
多層抄砌體結構中,後砌的非承重隔牆應沿牆高每隔500mm配置2φ6拉結鋼筋與承重牆或柱拉結,每邊伸入牆內不應少於1m;6、7度時底部三分之一樓層,8度時底部二分之一樓層,9度時全部樓層,牆頂尚應與樓板或梁拉結。
填充牆應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600mm 設2φ6 拉筋,拉筋伸入牆內的長度,6、7 度時宜沿牆全長貫通,8、9度時應全長貫通。
(2)鋼筋植入牆內多少間距擴展閱讀:
砌體拉牆筋要求規定:
1、用沖擊鑽鑽孔,鑽頭直徑應比鋼筋直徑大5mm左右,鋼筋選用首鋼生產的φ25鋼筋,鑽頭選用φ30的合金鋼鑽頭。孔深大小15d(375mm),實際鑽深400mm.鑽孔時,鑽頭始終與柱面保持垂直。
2、植筋後,不允許在所植鋼筋上焊接,如確實需要焊接時,焊點距離基材混凝土表面應大於15d,且應採用冰水浸漬的毛巾包裹植筋外露部分的根部(防止焊接熱量把混凝土燒炸,用於降溫用)。
3、承台圍堰必須牢固,確保在植筋期間不能有水流入承台范圍,承台要保持乾燥。如果不能保障承台乾燥,那此方案不可行。
Ⅲ 鋼筋之間最小間距值是多少
最小間距是25且不小於鋼筋直徑。
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內變形鋼筋是表面帶容肋的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用公稱直徑的毫米數表示。變形鋼筋的公稱直徑相當於橫截面相等的光圓鋼筋的公稱直徑。鋼筋的公稱直徑為8-50毫米,推薦採用的直徑為8、12、16、20、25、32、40毫米。
鋼筋的綁扎應該符合以下的規定:
1.鋼筋的交點須用鐵絲扎牢;
2.板和牆的鋼筋網片,另須在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間隔交錯的扎牢,但要保證受力鋼筋不發生位移。雙向受力鋼筋網片,須全部扎牢;
3.梁和柱的鋼筋,除了設計有要求外,箍筋應於受力筋垂直設置。
4.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的鋼筋在上。
Ⅳ 牆柱鋼筋間距規范要求
牆,立筋起步間距距柱邊為一個立筋間距(其它按圖排布),水平筋起步間距距地面為5公分(其它按圖排布),柱,柱縱筋按圖支數均勻分布,箍筋起步間距距地面5公分,往上按圖排布,明白了請採納!
Ⅳ 框架梁的鋼筋在植筋時的間距有要求嗎
板植筋把板來筋的間距源改為150,並保證植筋的位置;梁植筋保證植筋深度與新澆搗梁筋的搭接長度3、植筋操作嚴格按照操作流程,並保證植筋孔內的乾燥。1.植筋不能植到磚牆里2.磚牆開槽要開到120厚度,就是說牆厚的一半,(為了安全,最好分段開槽)3.如果植筋不用跟樑上鋼筋鏈接4.最好把鋼筋穿過圈樑(估計應該是圈樑),不用植筋(因為植筋質量難以保證)5.最好不要搭接,盡量用通長(如果搭接不得小於35d,且不得在同一部位搭接,要錯開)。
Ⅵ 砌體拉牆筋一般鋼筋大小是多少間距是多少
一般圖紙標注的都是6.5的鋼筋間距500mm,但是實際施工時會有不同,
比如200mm的加氣混凝土砌塊,實際施工間距為600mm,需要考慮砌體的規格和灰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