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鋼筋焊接拉伸,焊點斷裂,原因主要會是什麼
從焊點處斷裂基本可以認定是焊接工藝技術的原因。
焊接試驗合格的標准之一就是不能從焊縫處斷裂
2. 拉伸強度與斷裂位置的關系,為什麼每次都是在端部斷裂,原因是什麼
一般斷裂在試樣根部,是由於你加工的試樣,根部過渡圓角太小,或者存在刀痕,應力集中導致,適當提高下過渡圓角,加強過渡圓角處的加工質量,可以保證斷裂在中間
3. 金屬材料拉伸試樣,實驗力和斷裂的位置原因
1、材料不是在最大力的時候斷裂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是你所用的試驗材料是塑性材料,你用一下脆性材料試試,比如鑄鐵,看看情況是不是在最大力的時候斷裂?
2、為什麼了過了最大力後實驗力會減少。
因為你所用的材料是塑性材料,在超過最大力之後,會發生某個局部位置縮頸現象,由於縮頸會導致試樣的有效截面積減少,直徑變細了,拉斷它不需要更大的力,所以,就會導致力的減少。
4. 鋼筋發生脆斷的原因有哪些
是何種材質鋼筋?
由「出現脆斷」現象可以判斷,鋼筋拉伸試驗沒有出現塑性平台或明顯屈服平台。
一些調質鋼和冷拉處理的鋼筋,是沒有屈服平台的。
參考:
鋼筋的機械性能
一、鋼筋的拉伸試驗
鋼筋主要機械性能的各項指標是通過靜力拉伸試驗和冷彎試驗來獲得的。由靜力拉伸試驗得出的應力一應變曲線,是描述鋼筋在單向均勻受拉下工作特性的重要方式,靜力拉伸試驗是由四個階段組成的:
1、彈性階段
材料在卸去外力後能恢復原狀的性質,叫做彈性。因此,這一階段叫做彈性階段。
彈性階段的最高點所對應的應力稱為彈性極限,因彈性階段的應力與應變成正比,所以也稱比例極限。
2、屈服階段
當應力超過比例極限後,應力與應變不再成比例增加,這時,應力在很小的范圍內波動,而應變急劇地增長,這種現象好象鋼筋對於外力屈服了一樣,所以,這一階段叫做屈服階段。在屈服階段,鋼筋的性質由彈性轉化為塑性,如將外力卸去,試件的變形不能完全恢復。不能恢復的變形稱為殘余變形或稱塑性變形。
此時的波動的應力的最大值稱為屈服上限。最小值稱為屈服下限。工程上取屈服下限作為計算強度指標,叫屈服強度(或稱屈服點、流限)。
3、強化階段
鋼筋拉試驗過了第二階段即屈服階段以後,鋼筋內部組織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重新建立了平衡,鋼筋抵抗外力的能力又有了很大的增加。應力與應變的關系表現為上升的曲線,這個階段稱為強化階段。
與強化階段最大應力就是鋼筋的極限強度,稱為抗拉強度。
4、頸縮階段
當應力達到極限強度後,試件的薄弱截面開始顯著縮小,產生頸縮現象,即進入頸縮階段。由於試件頸縮處截面急劇縮小,能承受的拉力隨著下降,塑性變形迅速增加,最後該處發生斷裂。
軟鋼筋的屈服階段較為明顯,而硬鋼(碳素鋼絲、刻痕鋼絲、冷拔低碳鋼絲屬於硬鋼)在拉伸試驗中屈服則很不明顯,也沒有明顯的屈服點。
硬鋼的特點是抗拉強度高和伸長率小,沒有明顯的屈服階段,彈性階段長而塑性階段短,試件破壞時沒有明顯的信號而突然斷裂。因此,在構件中採用硬鋼配筋時,必須注意這些特點。
5. 鋼板焊接試板拉伸試驗時,斷裂位置在熱影響區、在焊縫處、在母材處,原因分別分析
斷裂位置在熱抄影響區說明熱影響區的襲性能差,也是焊接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熱影響區的組織是不是過於粗大造成了熱脆現象或者說熱影響區軟化了。斷在焊縫(目視檢驗無裂紋外),有可能是等強匹配;斷在母材那有可能是超強匹配,焊縫的強度超過了母材的強度。
6. 鋼筋套筒和鋼筋焊接做拉伸試驗時斷裂位置要求.
不允許在介面位置發生屈服或拉斷。試驗時,合格的試件一般會在離介面100~200mm處發生。
7. 鋼材拉伸試驗中,斷裂點為什麼不在中點
理想狀態試樣兩端受力均勻,試樣各個橫截面相同,於是試樣在中間斷裂。但實際操作中,會有很多的影響因素,比如試樣在熱處理時的不均勻受熱,導致試樣內部的分鍾結構不均勻,強度便有偏差,再如機加工時的微小的偏差,導致橫截面的不均勻。再如上下夾具的加緊時的縱向偏差,導致了偏心力,導致試樣受力不均勻。在實際操作中,試樣斷裂點在中間的情況很少出現。
8. 控制鋼筋混凝土構件裂縫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哪些
(1)因環境因素影響形成缺陷和裂縫。主要是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勻性,以及結構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鹼骨料反應),模板變形,基礎不均勻沉降等。混凝土構件多次受冰凍,即溶解循環作用,使混凝土中產生內應力,促進已有裂縫發展,結構疏鬆,表面龜裂,表層剝落或整體崩潰。
(2)因構件受力、變形形成缺陷和裂縫。包括中心受拉、中心受壓、受彎、受剪、受沖切、梁的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形、板的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形。在鋼筋混凝土中,拉應力主要是由鋼筋承擔,混凝土只是承受壓應力。
在素混凝土內或鋼筋混凝上的邊緣部位如果結構內出現了拉應力,則須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擔。一般設計中均要求不出現拉應力或者只出現很小的拉應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溫度冷卻到運轉時期的穩定溫度,往往在混凝土內部引起相當大的拉應力。
(3)施工違反操作規程形成缺陷和裂縫。塑性混凝土下沉,被頂部鋼筋所阻,形成沿鋼筋的裂縫;混凝土振搗不密實。出現蜂窩。
易形成各種受力裂縫的起點;混凝土攪拌、運輸時間過長,使水分蒸發,引起混凝土澆注時坍落度過低。使得在混凝土體積中出現不規則的網狀裂縫;混凝土初期養護時急劇乾燥使得在混凝土與大氣接觸面上出現不規則的網狀裂縫;過早拆模。混凝土尚未建立足夠強度。構件在實際施加與自身的重力荷載作用下。容易發生各種受力裂縫等。
(8)鋼筋拉伸斷裂位置與什麼有關擴展閱讀:
鋼筋與混凝土有著近似相同的線膨脹系數,不會由環境不同產生過大的應力。其次鋼筋與混凝土之間有良好的粘結力,有時鋼筋的表面也被加工成有間隔的肋條(稱為變形鋼筋)來提高混凝土與鋼筋之間的機械咬合,當此仍不足以傳遞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拉力時,通常將鋼筋的端部彎起180 度彎鉤。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水泥中的鹼反應使孔隙水變得更加酸性,從而使pH值降低。從構件製成之時起,二氧化碳便會碳酸化構件表面的混凝土,並且不斷加深。如果構件發生開裂,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將會更容易進入混凝土的內部。
通常在結構設計的過程中,會根據建築規范確定最小鋼筋保護層厚度,如果混凝土的碳化削弱了這一數值,便可能會導致因鋼筋銹蝕造成的結構破壞。
9. 鋼筋拉伸有幾種斷裂形式如何區分
首先,鋼筋拉伸分為兩種斷裂形式,塑性斷裂和脆性斷裂。一般認為產生塑性斷裂合格,脆性斷裂判斷為不合格。具體請在網上查詢鋼筋試驗相關規程。
10. 拉伸試驗,伸長率與斷裂位置有關嗎
伸長率=伸長量/原長度*100%,與斷裂位置無關。不過試片一般切成啞鈴狀,斷裂點一般在接近中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