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鋼筋算量知識
用鋼筋直徑(mm)的平方乘以0.00617 ,0.617是圓10鋼筋每米重量。鋼筋重量與直徑(半內徑)的平方成正容比。
G=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Kg)=鋼筋的直徑(mm)×鋼筋的直徑(mm)×0.00617 ,鋼的密度為7.85
比如10的鋼筋是:7850*0.01/2的平方*3.14=0.617KG/M
0.617*10的平方/100=0.617
其它鋼筋均可以用:0.00617*鋼筋直徑D的平方就能算出每米重量工程量是為1個工程的施工、造價服務的,施工有施工的計算方法,造價有造價的。我知道樓主剛進入這個行業,還不清楚,只想告訴樓主,廣聯達(包括所有造價軟體)軟體會了,不等於會做預算,如果想在造價發展,最好好個有經驗的師傅帶你。
B. 鋼筋如何算量求解答
先把量提出來才能算,很費時間的。然後要知道鋼筋的每米理論重量。一般用
φ 10的算,φ10的每米理論重量是0.617. 其他鋼筋的重量是 直徑X直徑X0.617. 如果你不是剛學為了省事可以用軟體,比如廣聯達。魯班算量。都挺好
C. 鋼筋算量怎麼算
鋼筋算量方法(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
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拉筋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
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
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
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D. 鋼筋算量怎麼算
鋼材的理論重量是按鋼材的公稱尺寸和密度(過去稱為比重)計算得出的重量稱之為理論重量。這與鋼材的長度尺寸、截面面積和尺寸允許偏差有直接關系。由於鋼材在製造過程中的允許偏差,因此用公式計算的理論重量與實際重量有一定出入,所以只作為估算時的參考。
鋼材的實際重量是指鋼材以實際稱量(過磅)所得的重量,稱之為實際重量。實際重量要比理論重量准確。鋼筋工程量計算規則是以鋼筋圖集為基準並按圖紙所示構件尺寸進行計算。
一、鋼筋重量的計算方法公式為:
一般可以用公式,0.00617*鋼筋直徑*鋼筋直徑=該直徑鋼筋每米重量。
直徑(mm)*直徑(mm)*0.00617*鋼筋長度(m)=鋼筋重量(kg)
W=(1/4)0.78πD^2(D為鋼筋直徑厘米結果是公斤/米 )
即:鋼筋重量(kg/m)計算公式 : W= 0.006165 ×d×d (d = 直徑mm)
計算重量:鋼材理論重量計算的計量單位為公斤(kg)。其基本公式為:
W(重量,kg)=F(斷面積m2)×L(長度,m)×ρ(密度,g/cm3)×1/1000
鋼的密度為:7.85g/cm3,螺紋鋼理論重量計算公式如下:
W=0.00617×d2(kg/m)
d=斷面直徑mm,如斷面直徑為12mm的螺紋鋼,每米重量=0.00617×144=0.888kg
二、鋼筋理論重量材料分為扁鋼、鋼板、鋼帶;公式是鋼筋重量與直徑的平方成正比;理論重量為0.00785×寬×厚;形式參考鋼筋理論重量表,此表是一種描述鋼筋直徑與每米重量的參考表
鋼筋理論重量表包括:
Φ6=0.222㎏ Φ8=0.395㎏ Φ10=0.617㎏ Φ12= 0.888㎏ Φ14= 1.21㎏
Φ16=1.58㎏ Φ18=2㎏ Φ20=2.47㎏ Φ22= 3㎏ Φ25=3.86㎏
(0.617為圓10鋼筋每米重量,鋼筋的重量與直徑的平方成正比。)
鋼筋的重量=鋼筋的直徑*鋼筋的直徑*0.00617
一般計算時Φ12以下和Φ28的鋼筋取小數點後3位,Φ14到Φ25的鋼筋取小數點後2位。
三、鋼筋重量計算公式
直徑為d的鋼筋的理論重量=d^2/100*0.617=d^2X0.00617,^2為平方,0.617為直徑為10鋼筋的理論重量,只需要記住10鋼筋的理論重量即可。直徑12及以下的保留三位小數;直徑12以上的保留兩位小數;保留時候6舍7入,用鋼筋直徑(mm)的平方乘以0.00617乘以長度L,0.617是圓10鋼筋每米重量。鋼筋重量與直徑(半徑)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Kg)=鋼筋的直徑(mm)×鋼筋的直徑(mm)×0.00617 。
具體計算方法
1、方鋼每m重量=0.00786×邊寬×邊寬
2、六角鋼每m重量=0.0068×對邊直徑×對邊直徑
3、八角鋼每m重量=0.0065×直徑×直徑
4、螺紋鋼每m重量=0.00617×直徑×直徑
5、角鋼每m重量=0.00786×(邊寬+邊寬-邊厚)×邊厚
6、扁鋼每m重量=0.00785×厚度×寬度
7、無縫鋼管每m重量=0.02466×壁厚×(外徑-壁厚)
8、電焊鋼每m重量=無縫鋼管
鋼筋理論重量計算簡式:
材料名稱 理論重量W(kg/m)
扁鋼、鋼板、鋼帶W=0.00785×寬×厚
方鋼 W=0.00785×邊長2
圓鋼、線材、鋼絲 W=0.00617×直徑2
鋼管 W=0.02466×壁厚(外徑--內徑)
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2邊寬--邊厚)
不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長邊寬+短邊寬--邊厚)
工字鋼 W=0.00785×腰厚[高+f(腿寬-腰厚)]
槽鋼 W=0.00785×腰厚[高+e(腿寬-腰厚)]
備注
1、角鋼、工字鋼和槽鋼的准確計算公式很繁,表列簡式用於計算近似值。
2、f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34,帶b的為2.65,帶c的為2.26。
3、e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26,帶b的為2.44,帶c的為2.24。
4、各長度單位均為毫米(mm)。
E. 女兒牆壓頂縱筋2A8,分布筋A6@200在鋼筋算量圖形中怎麼布置
您好,這個壓頂可以用圈樑定義,也可以用其它裡面的壓頂定義,流程是一樣的,先在定義里新建,設置好名稱、縱筋、箍筋(如圖),然後繪制就可以了。
希望能幫到你
F. 廣聯達鋼筋算量中箍筋A100@100/200什麼意思
你是不是寫錯了啊!應該是A10@100/200吧!
A代表鋼筋等級,10代表鋼筋直徑,@表示間距,100-200表示的是加密區距離是100,非加密區是間距是200.
G. 廣聯達鋼筋算量中圈樑帶過梁怎麼定義(圖),求指點!
1、直接分別定義圈樑、過梁,圈樑貫通布置,過梁門窗洞口布置即可,在內廣聯達鋼筋算量容中會自動判斷: 當圈樑頂標高與過梁頂標高平齊時,圈樑縱筋貫通過梁,過梁主筋置於過梁下部,過梁的箍筋沿過梁全長布置,圈樑箍筋布置至過梁邊緣;
2、你分別定義、繪制,匯總計算,編輯鋼筋就可以查看鋼筋的計算;
H. 廣聯達鋼筋算量中箍筋標注c8-200是什麼意思
表示3級鋼筋直徑8的間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