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梁鋼筋一排放不下可以二排嗎
法律分析:不行。因為在配筋率不變的情況下,將一排鋼筋拆分為兩排會使構件的抗彎承載力下降。需設計校核承載力,或按等承載力原則重新計算配筋。改變設計意圖,尤其結構變更,務必要徵求設計單位意見。一般情況是不允許的,因為混凝土工程設計模型里,一排與兩排受力分析的模型就變了,力矩產生變化,鋼筋的截面就不同了,帶來的鋼筋型號,數量也就產生了變化。但在實際施工操作中,上部鋼筋過密會影響混凝土的振搗,所以必須制定相應的施工方案,特別是上部集中荷載較大的部位,必須要通過設計院的核算才可改變鋼筋排放模式,通常情況下,一排過密放二排是可以的,因為設計院在配筋時只要滿足鑒於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之間即可,再通過成本上的考慮確定配筋,一般保險系數都較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 第三十八條 建築施工企業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時,應當根據建築工程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對專業性較強的工程項目,應當編制專項安全施工組織設計,並採取安全技術措施。
Ⅱ 轉換樑上部貫通鋼筋計算很大一排放不下,允許放2排嗎
轉換梁就是框支梁(KZL),都是荷載極大、截面又寬又高、鋼筋密集的梁,上部鋼回筋通常都有好幾排。但是,題答目說『貫通鋼筋計算很大』這不是事實。貫通鋼筋不是計算出來的,是框架結構基本抗震構造措施要求的,GB50011-2010或JGJ3-2010規范都沒有要求上部鋼筋全部應貫通!只要求不少於兩根直徑不小於14mm的貫通筋。設計人可以按箍筋肢數配貫通筋(並代替負筋),也可以用一部分架立筋在跨中連接。根據截面寬度及縱筋符合規范的間距來安排成幾排。
不過,這是設計人的責任,不應該由施工者來安排。
Ⅲ 剪力牆結構樑柱結點梁鋼筋一排放不下如何處理
當一排放不下 可以做成第二排筋 這個給設計溝通下 圖紙會審的時候就可以提出來
Ⅳ 樑上部筋第一排和第二排在施工中如何固定
樑上部鋼筋的話,第二排可以用扎絲吊在第一排上就行的,如果用短鋼筋頭也是不怎麼好固定,但是在下部鋼筋的話,可以採用中間夾短鋼筋頭固定。
Ⅳ 梁鋼筋底排較多在柱鋼筋間距間放不下怎麼辦
可以在柱外搭接 或者下部連通布置 或者通過設計的增加排數。
Ⅵ 關於梁鋼筋擺放
1、梁中部構造鋼筋具體的擺放要求,是離板底下不大於200開始放置,回03G第62頁有詳細說明
2、03G101中鋼筋機械答連(套筒),同一截面的放置要求可以理解為。樑上部通長筋為4跟,同一截面上有兩個套筒(中間相隔一跟通長筋),接頭率為50%
3、7度設防,如果是普通框架梁的箍筋穿過承台處開口向下是不合格,懸挑梁合格
4、先張法預應力砼樁軸偏位的允許值是500+0.01H,這是錯誤的說法,沒有規范說可以偏500以上的,群樁的允許偏差才是1/2樁徑呢
Ⅶ 規范中當鋼筋放不下時單排筋能做成雙排筋怎麼說的
樑上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30mm
和1.5d;梁下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
和d
。當下部鋼筋多於兩層時,兩層以上鋼筋水平方向的中距應比下面兩層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層鋼筋之間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
和d,d
為鋼筋的最大直徑。
詳見混凝土規范GB50010-2010第9.2.1.3條。
Ⅷ 樑上部鋼筋多於三排時怎麼放置
按照上部鋼筋水平凈距不小於30和1.5d;下部鋼筋水平凈距不小於25和d計算,滿足要求,就排放一排,否則就排放兩排,注意多於兩排時,兩排以上鋼筋的中距比下兩排的中距曾一倍,各排間距不小於25和d;
按規范核定排布,有出入同設計溝通。上部鋼筋在腰筋上面;每排鋼筋中間加不小於25的或同直徑鋼筋(主筋大於25時)進行綁扎;多肢箍則直接綁扎。
下部筋以最下層鋼筋放置粗筋,能放則注意粗細鋼筋對稱布置,否則細鋼筋排在第二排;你的圖紙下部鋼筋標注有問題;
Ⅸ 剪力牆結構樑柱結點梁鋼筋一排放不下如何處理
你好!
應該是在節點部位增加一根元寶筋與其中一根放不進去的鋼筋焊接,不過不管怎麼樣,都要和設計溝通一下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Ⅹ 梁鋼筋綁扎施工中 支座處 上排負筋太密了放不下,能放到下排布置么具體怎麼布置啊,謝謝
只要上排負筋間距鋼筋之間的間距滿足3公分設計就不會同意放到下一排,因為規范中說明了鋼筋水平間距最小為3公分,豎向間距最小為2.5公分,但是就算真的放不下了設計也不一定同意下放鋼筋,因為他們的作用不一樣,上排負筋下放了就得變短,而且根數直徑也會和第一排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