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想知道梁的平法標注里集中標注的是什麼原位標注的又有那些鋼筋呢
1:集中標注包括梁編號、梁截面尺寸、箍筋、通長筋或架立筋配置、梁側面縱向版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配置權、梁頂面標高高差(該項為選注)。
2:原位標注內容包括梁支座上部縱筋(該部位含通長筋在內所有縱筋)、梁下部縱筋、附加箍筋或吊筋、集中標注不適合於某跨時標注的數值。
JKL 48(1) 250*500(1)為基礎梁中的框架梁,編號48,跨數為1跨,梁的截面250*500。(2)直徑8@100/200(2),是直徑8mm、加密區間距為100mm,非加密區間距為200,均為兩肢箍。
3直徑(3級)16;3直徑(3級) 16,這排打錯吧,有些符號和標注沒看到呢??可能是3根(三級)16的鋼筋。
② 鋼筋混凝土框架梁配筋圖平法平面注寫方式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分別包括哪幾部分
集中標注包括梁編號,截面尺寸,梁通長上鐵筋,下鐵筋型號,直徑,根數。箍筋直徑,間距,肢數,腰筋直徑,根數。
原位標注僅有此部位的鋼筋型號,數量,直徑。
③ 框架柱的原位標注包含哪些
包含梁跨的局部,截面、標高、配筋信息有不同於集中標注的單獨標注。在梁的上部標明支座筋和架立筋,在梁的下部標明下部筋、箍筋、拉筋、腰筋、梁跨截面變化、位置變化、標高變化,還包含其它特殊改變的數值及文字說明。
④ 鋼筋圖,梁的標注有哪些
集中標注位置(有根引出線):分號前面的是上部鋼筋,分號後面的是下部鋼筋;
原位標注位置(梁線上下):標注在梁下方的是下部鋼筋,標注在樑上方是上部鋼筋;
7d20表示有7根底筋,2/5表示底鋼筋(7d20)分兩排放,上排2根,下排5根。這7根都是下部鋼筋,全部放在下部,但是是分兩排,上下排的凈間距是25mm。
集中標注的鋼筋根數,就是麵筋根數,在端支座原位標注的鋼筋根數,減去集中標注的鋼筋根數,就是負加筋的根數。注;負加筋分一排、兩排、三排,它們之間的長度取值不一樣。
⑤ 框架梁鋼筋標注詳解
框架梁鋼筋標注圖,分別代表什麼意思。詳解如下:
1.拿到一張圖紙首先要明白每一條梁所對應的集中標注,不可以張冠李戴,如果這都搞錯了了,那麼久不能從中讀取正確的信息。
注意事項:千萬注意,在看圖紙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原位標注,一定要結合原位標注,一定要結合原位標注,重要的事說三遍。
(5)框架梁的原位標注包含哪些鋼筋信息擴展閱讀:
梁鋼筋總的來說分成兩大類:沿梁長軸方向布置的「縱筋」和沿梁截面方向布置的「箍筋」兩大類。
梁縱筋包括:上部縱筋、下部縱筋、側面縱向構造或抗扭鋼筋三大類。具體細分如下。
1.上部通長筋,廣聯達軟體中的名稱也是「上部通長筋」,在計算這類鋼筋時,是按梁全長計算的,名符其實。
2.架立筋,歸屬於上部縱筋——即上部通長筋,如果出現在集中標注里,必須用小括弧「()」括起來。廣聯達軟體稱其為「跨中鋼筋」
3.支座上部縱筋,廣聯達軟體稱為左或右支座筋,梁平法規則中,除基礎梁內該筋歸屬為下部縱筋外,在其它梁內都歸屬為上部縱筋;
4.下部縱筋,廣聯達軟體集中標注里將其稱之為「下部通長筋」,原位標注里則將其稱為「下部鋼筋」。廣聯達軟體在計算這類鋼筋時,默認的計算方法是遇支座打斷,即在每一梁跨內該類鋼筋都是都是按兩端錨入支座來計算的。
當然,如果碰到標注里出現小括弧里的負數,如(-2) ——兩根,則這負數的絕對數所代表的鋼筋根數,也就是有這么幾根下部縱筋將不錨入支座,計算時這幾根鋼筋的長度取值按梁平法規則計算,不會有錨固)。
所以說,廣聯達軟體稱下部縱筋為「下部通長筋」,其意思僅僅是說,所有梁跨內的下部鋼筋都是按此標准布置,除非原位標注另有不同。
⑥ 梁配筋:鋼筋原位標注
不是通長的 支座鋼筋是在跨1/3處截斷的。
⑦ 框架梁平法施工圖中原位標注內容有什麼
2.3梁的原位標注。梁的原位標注包括:樑上部縱筋的原位標注(樑上部的左支座、右支座或跨中)梁下部縱筋的原位標注(梁下部跨中)。原位標注:表達梁的特殊數值當集中標注中的某項數值不適用於梁的某部位時,則將該項數值原位標注,施工時,原位標注取值優先。
⑧ 梁配筋:鋼筋原位標注
1、原位標注,標在支座處的是指在支座處總共有這么多鋼筋,其中包括集中標注的通長鋼筋。
2、原位標的不一定是通長筋,集中標注的才是通長筋。原位標注中比集中標注多的鋼筋就不是通長筋,要在支座附近(1/3或1/4處)斷掉。比如中間的這個原位標注,19根32
8/11,指此支座一共有19根32的鋼筋,其中從上朝下數第一排(也就是從下朝上數第二排)是8根,從上朝下數第二排(從下朝上數第一排,也就是靠近模板的那一排)是11根,這一排其實就是集中標注所標的那11根通長筋。
因為你這個圖是基礎梁的圖,所以上下方向是和上部梁的方向是反的。
⑨ 鋼筋混凝土框架梁配筋圖平法平面注寫方式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分別包括哪幾部分
鋼筋混凝土框架梁配筋圖平法平面注寫方式的
4.2.3.梁集中標注的內容,有五項必注值及一項選注值(集中標注可以從梁的任意一跨引出),規定如下:
1.梁編號,見表4.2.2,該項為必注值。其中,對井字梁編號中關於跨數的規定見4.2.7條。
2.梁截面尺寸,該項為必注值。
3.梁箍筋,包括鋼筋級別、直徑、加密區與非加密區間距及肢數,該項為必注值。箍筋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不同間距及肢數用斜線「/」分隔;當梁箍筋為同一種間距及肢數時,則不需用斜線;當加密區與非加密區間距及肢數相同時,則將肢數注寫一次;箍筋肢數應寫在括弧內。加密區范圍見相應抗震等級的標准構造詳圖。
4.樑上部通長筋或架立筋配置(通長筋可以相同或不同直徑採用搭接連接、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的鋼筋),該項為必須注值。所注規格與根數應根據結構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數等構造要求而定。當同排縱筋中既有既有通長筋又有架立筋時,應用加號「+」將通長筋和架立筋相聯。注寫時需將角部縱筋寫在加號的前面,架立筋寫在加號後面的括弧內,以示不同直徑及通長筋的區別。當全部採用架立筋時,則將其寫入括弧內。
5.梁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配置,該項為必注值。
6.梁頂面標高高差,該項為選注值。
梁原位標注內容規定如下:
1.梁支座上部縱筋,該部位含通長筋在內的所有縱筋:
(1)當上部縱筋多於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
(2)當同排縱筋有兩種直徑時,用加號「+」將兩種直徑的縱筋相聯,注寫時將角部縱筋寫在前面。
(3)當梁中間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不同時,須在支座兩邊分別標注;當梁中間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相同時,可僅在支座一邊標注配筋值,另一邊省去不注。
2.梁下部縱筋:
(1)當下部縱筋多於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
(2)當同排縱筋有兩種直徑時,用加號「+」將兩種直徑的縱筋相聯,注寫時將角筋寫在前面。
(3)當下部縱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時,將梁支座下部縱筋減少的數量寫在括弧內。
(4)當梁的集中標注中已按夲規則第4.2.3條第4款的規定分別注寫了樑上部和下部均為通長的縱筋值時,則不需在梁下部重復做原位標注。
⑩ 鋼筋平法標注中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有何區別或者說原位標注主要標注的什麼集中標注主要標注的是什麼
鋼筋平法標注中,集中標注表示構件的通用信息,原位標注表示構件的特殊信息。
當集中標注中的某項數值不適用於構件的某部位時,則用原位標注標注該部位信息。施工時,以原味標注取值優先。
如下圖所示,集中標注標注了梁的通用信息,即梁的編號、梁的尺寸、箍筋、上部縱筋、構造鋼筋;原位標注表明該跨梁的上部支座鋼筋下部縱筋與通用配筋不同,施工時,以原味標注優先。
(10)框架梁的原位標注包含哪些鋼筋信息擴展閱讀
梁的集中標注的內容,有五項必注值(集中標注可以從梁的任意一跨引出):
1、梁編號
2、梁截面尺寸
3、梁箍筋,包括鋼筋級別、直徑、加密區與非加密區間距及肢數。
4、樑上部通長鋼筋或架立筋配置,通長筋可為相同或不同直徑採用搭接連接、機械連接或焊接的鋼筋。
5、梁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