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鋼筋驗收需注意哪些事項
鋼筋及預埋件進場應進行驗收,驗收項目包括查對標牌、檢查外觀和力學性能檢驗,驗收合格後方可使用。
查對標牌
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是產品質量的證明資料,因此,鋼筋混凝土工程中所用的鋼筋,必須有鋼筋產品合格證和出廠檢驗報告(有時兩者可以合並)。
進場的每捆(盤)鋼筋(絲)均應有標牌,一般不少於兩個,標牌上應有供方廠標、鋼號、爐罐(批)號等標記,驗收時應查對標牌上的標記是否與產品合格證和出廠檢驗報告上的相關內容一致。
檢查外觀
鋼筋的外觀檢查包括:鋼筋應平直、無損傷;鋼筋表面不得有裂紋、油污、顆粒狀或片狀銹蝕;鋼筋表面凸塊不允許超過螺紋的高度;鋼筋的外形尺寸應符合有關規定。
力學性能檢驗
鋼筋進場時應按爐罐(批)號及直徑分批驗收,並按現行國家標准?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1499.2—2007)、?鋼筋混凝土用鋼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1499.1—2008)等的規定抽取試件作力學性能檢驗,合格後方可使用(應有進場復驗報告)。
成型鋼筋
成型鋼筋進場時,應抽取試件作屈服強度、抗壓強度、伸長率和重量偏差檢驗,檢驗結果應符合相關標准規定.
對由熱軋鋼筋製成的成型鋼筋,當有施工單位或監理單位的代表駐廠監督生產過程,並提供原材鋼筋力學性能第三方檢驗報告時,可僅進行重量偏差檢驗。
『貳』 磚混結構中梁板梯鋼筋應注意那些問題
第一是建築,每一跑樓梯的踏步數不得少於3,也不得超過18;還有踏步的高度內和寬度要根據建容築的功能確定。
第二是結構,首先是樓梯的強度要能滿足使用要求,樓梯間的四角和樓梯梁對於的牆體處要設置構造柱;頂層樓梯間橫牆和外牆應沿牆高每隔500mm設2φ6通長鋼筋;7~9度時其它各層樓梯間牆體應在休息平台或樓層半高處設置60mm厚的鋼筋混凝土帶或配筋磚帶,其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於M7.5, 縱向鋼筋不應少於2φ10。
磚混結構中,鋼筋混凝土梁的高度通常為跨度是多少
1/8~1/14,根據上部荷載的情況。可以按照1/12大致先算一下。
磚混結構傳力主要是:上部荷載傳給 板-- 梁--牆-- 地梁(有地梁的話)-- 基礎 -- 地基。牆是承重的,不可以隨意拆除。
框架結構傳力主要是:上部荷載傳給 板-- 梁-- 柱-- 地梁(有地梁的話)-- 基礎 -- 地基,牆是填充的不承重
『叄』 鋼筋驗收的注意事項是什麼
一.原材料的復檢驗:1、材料制的出場合格證、復檢報告,
2、外觀檢測(外觀質量、及尺寸用卡尺量)
二現場檢驗批驗收:1、技術資料是否齊全
2、對照圖紙、圖集、規范檢查鋼筋型號、間距、連接方式、保護層厚度、搭接長度、錨固長度、鋼筋的加密區范圍等
『肆』 驗收鋼筋要注意些什麼
剪力牆鋼筋驗收應注意
1、頂板澆築砼後應及時剔毛,剔毛後將砼碎渣清理干凈,不能有鬆散的碎渣殘留在表面上;
2、剪力牆縱向鋼筋偏位情況較輕可以將鋼筋根部剔鑿,按照1:6進行打彎糾正;否則應使用同規格同型號的鋼筋植筋。
3、剪力牆鋼筋搭接長度為1.2lae,連接位置出結構面即可,但是相鄰豎向鋼筋接頭應該錯開,兩接頭間距為(500+1.2lae)mm。
4、暗柱豎向縱筋連接採用綁扎搭接時,相鄰豎向鋼筋接頭互相錯開,箍筋套口方向沿四周布置,搭接長度為1.4lae,連接位置至少出結構面500mm,兩接頭間距為1.3lle,搭接區箍筋加密,加密區箍筋間距不大於5d(d搭接區最小鋼筋直徑)和100mm;暗柱縱向鋼筋採用機械連接或焊接時,連接位置至少出結構面500mm,相鄰豎向鋼筋接頭間距不小於35d且不500mm。機械連接外露絲扣不大於2扣,電渣壓力焊的四周焊包要均勻突出鋼筋表面不小於4mm,無偏心現象。
5、水平鋼筋綁扎應符合11G圖集要求,水平起步筋距離結構面50mm,豎向起步筋距離邊緣約束構件50mm;在連梁的位置,水平鋼筋應該作為連梁的腰筋連續通過連梁布置,拉筋水平間距為箍筋間距的2倍,豎向隔一拉一。
6、剪力牆上的拉筋應按照圖紙要求布置,並且同時勾住水平和豎向鋼筋,兩側均需要彎135°,防止因鋼筋偏位造成露筋,在澆築頂板和牆體混凝土時,都需要有水平定位筋和定位拉筋或上部綁扎一個水平梯子筋,較少鋼筋的偏位情況。
7、連梁縱向受力鋼筋可直錨,不小於lae和600mm,直錨不足時可進行彎錨,鋼筋伸至縱向鋼筋的內側,向下彎錨15d;KL一般情況下都不足直錨,當錨固平直段長度不小於0.4lae時,彎錨15d,平直段小於0.4lae時,彎拐長度應按照錨固長度計算。
8、KL中hw≥450mm時,要設置構造腰筋和抗扭腰筋,間距不大於200mm;構造腰筋的錨固和搭接長度為15d,抗扭腰筋的錨固和搭接按照lae和lle確定,錨固方式同梁中下部鋼筋,並且安放位置在箍筋內側,拉筋水平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2倍,豎向隔一拉一。
9、KL起步箍筋距離梁端部50mm,加密區長度為一級抗震時為2h,2~4級抗震時為1.5h。主次梁交接處按照圖紙設計增加附加箍筋和吊筋。箍筋開口方向交錯布置,箍筋用套扣法綁扎。箍筋要垂直主筋,間距要均勻,綁扎要牢,梁主筋要貼箍筋角;
10、梁底和暗柱端部要綁扎砼墊塊,綁扎不允許露扣,扎絲要朝向內,避免滲水或反銹。
11、梁二排鋼筋凈距≥25mm且≥d,偏差在±5mm范圍內,梁的綁扎高度要確定,保護層厚度不小於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和規范要求。
12、對於端支座和中間支座梁的負彎矩筋伸出長度:第一批截斷位置從柱邊或梁邊伸出長度為ln/3,第二批截斷點從柱邊或梁邊伸出ln/4。ln為端支座時本跨的凈跨值,中間支座時為相鄰最大跨凈跨值。
(4)磚混結構驗鋼筋注意哪些擴展閱讀
1、混凝土的收縮應力過大
混凝土的收縮應力過大收縮裂縫主要與水泥用量、骨料、構件長度及外加劑等因素有關
(1)水泥用量
隨著我國高層建築的不斷發展,各種高強度混凝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C50、C60乃至C80混凝土設計標號已屢見不鮮,由此相應的是水泥用量的增大、水灰比的減小。而水灰比是影響混凝土收縮的最主要因素。例如,當水灰比小於0.35時。體內相對濕度很快降至80%以下,自收縮引起的體積減小在8%左右,收縮值相當可觀。
(2)骨料
預拌混凝土為了滿足運輸、泵送的要求。增加了細骨料用量,使得骨料的表面積增大,相應包裹在骨料上的水泥等膠凝材料變少,減弱了混凝土之間的連接能力,增大了混凝土的塑性收縮。
(3)構件長度 現代建築的跨度、構件長度均有較大提高。
(4)外加劑
外加劑在混凝土中摻量少,作用大。使用的混凝土中普遍摻有減水劑、緩凝劑、早強劑、防水劑等多種外加劑。研究表明,有近一半外加劑會造成混凝土收縮率大於基準混凝土,混凝土收縮率的增大自然增大了裂縫的出現概率。外加劑對混凝土性能影響極大,可能是導致混凝土開裂的重要原因。
2 、混凝土的溫度應力過大
溫度裂縫主要與水泥品種、養護條件、拆模時間及溫差等因素有關:
(1)水泥品種
預拌混凝土大多使用新法(主要為旋窯)燒製成的水泥,尤其為提高混凝土標號,大量使用硅酸鹽水泥,使得水泥水化熱高且集中。水泥水化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量,且大部分水化熱都是在澆築的前三天釋放,而混凝土是熱的不良導體,產生的熱量不易散發,內部溫度不斷上升。而拆模後,表面散熱快,溫度較低,內外形成溫度梯度。內部混凝土熱脹產生壓應力,外部混凝土產生拉應力。當此拉應力超過此時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便使混凝土產生裂縫開裂。
(2)養護條件
由於剪力牆養護不足,牆體表面積大水分散失快,體積收縮大,而內部濕度變化相對較小,體積收縮較小,表面收縮變形受到內部混凝土的約束而產生拉應力,引起混凝土表面開裂。
(3)拆模時間
牆體模板的拆除時間過早,混凝土表面溫度急劇變化,產生較大的降溫收縮,表面受到內部混凝土的約束,將產生很大的拉應力(內部混凝土溫度變化相對較小,受自約束而產生壓應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強度和彈性模量較低,因而出現牆體表面較淺范圍內的裂縫。另外在室外溫差較大的嚴冬和盛夏,由於混凝土結構不易導熱,在結構的頂部和底部常產生溫度裂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剪力牆
『伍』 作為甲方混凝土澆注前鋼筋的驗收需要檢查哪些方面
檢查的內容在《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第5章,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任何人提供的都權威、全面,你把規范自己看一下問題就解決了。假如你沒有這本規范的話,把郵箱給我,我給你發一份吧。
『陸』 鋼筋驗收主要注意些什麼
鋼筋驗收要依據以下要點:
1.1柱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1.2為保證暗柱主筋位置准確,採用定距框控制
1.3柱鋼筋綁扎:
1.3.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1.3.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採用纏扣法綁扎。
1.3.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布置綁扎,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里。
1.3.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扎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2.牆體、暗柱、聯系梁鋼筋:
2.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2.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里,不垂直的調直。
2.3起步筋要求:
2.3.1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
2.3.2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
2.3.3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
2.3.4連系梁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
2.3.5連系梁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2.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2.4.1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扎范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中1.3倍搭接長度。
2.4.2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扎接頭錯開。
2.5豎向梯子筋要求:
2.5.1採用比牆筋大一個規格的鋼筋製作,以代替豎筋。
2.5.2頂模筋等於牆厚減2mm。250mm、300mm、350mm厚的牆頂模筋長度應為248mm、298mm、348mm。
2.5.3頂模筋自立筋至端頭的長度為水平筋保護層加水平筋直徑減1mm,如保護層為15mm,Φ12水平筋,長度為15+12-1=26mm,頂模的根數為3根。頂模筋端頭刷好防銹漆。
2.5.4非頂模筋每側長度為水平筋直徑。
2.5.5每段牆豎向梯子筋設置數量要求間距為1米,每段牆2個或2個以上,要求同一標高,綁扎到位。
2.6水平梯子筋要求:
2.6.1採用短斜鋼筋製作。
2.6.2水平梯子筋按圖製作並符合該段牆體的鋼筋間距,專牆專用。 2.6.3 牆體筋綁扎時設在牆模板口以上300mm,並綁扎到位。
2.7柱的定距框:
2.7.1要求製作準確,綁扎牢固。
2.8保護層要求:
2.8.1牆、柱、梁均採用塑料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
2.8.2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布置。
2.8.3梁、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2.9對箍筋的要求:
2.9.1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
2.9.2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
2.9.3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扎到位。
2.9.4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
2.9.5綁扎牢固。
2.9.6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
2.9.7對柱、過梁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2.9.8連系梁箍筋要求不傾斜,間距均勻,開口設置在上部兩邊。
2.9.9單支箍按圖紙要求設置,彎鉤為135。,平直長度為10d.
2.10洞口加筋要求:
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2.11連系梁鋼筋錨固:
2.11.1長度必須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2.12梁主筋必須設在箍筋四角,兩排主筋間距為鋼筋直徑小於或等於25mm。
3.頂板鋼筋:
3.1板筋綁扎前的控制:
3.1.1對牆筋、連系梁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3.1.2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扎。
3.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3.4綁絲要求:
3.4.1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
3.4.2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
3.4.3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3.5混凝土板面鋼筋:
3.5.1不準用電弧點焊。
3.5.2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扎牢固。
3.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
3.6.1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
3.6.2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3.7保護層頂板15mm,梁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3.8板筋墊塊:
3.8.1採用塑料墊塊,厚度和強度符合保護層要求。
3.8.2墊塊間距不大於600mm,梅花形設置。
3.9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3.10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柒』 鋼筋進場驗收規范及標准
1、牆柱底部鋼筋的水泥必須清理干凈。
2、牆柱上的第一根鋼筋與兩端的距離應在50毫米以下。
3、剪力牆上的第一根水平鋼筋,與地面的距離應在50毫米以下。
4、牆柱豎鋼筋的搭接處,必須要有三根水平筋,且在綁扎范圍內,只要有三個扣。
房子的建築結構都有哪些
1、磚木結構
這類房屋的主要承重構件用磚、木構成。其中豎向承重構件如牆、柱等採用磚砌,水平承重構件的樓板、屋架等採用木材製作。這種結構形式的房屋層數較少,多用於單層房屋。
通俗點講,就是磚+土。承重的是磚,磚的強度決定了牆的強度,牆的強度又決定了房子的結實程度。換句話說,磚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你和家人的安全系數。
2、磚混結構
建築物的牆、柱用磚砌築,梁、樓板、樓梯、屋頂用鋼筋混凝土製作,成為磚—鋼筋混凝土結構。通俗地講,磚混結構是以小部分鋼筋混凝土和大部分磚牆承重。
磚混結構住宅中的「磚」指的是一種統一尺寸的建築材料,也有其他尺寸的異型粘土磚,如空心磚等。
「混」指的是由鋼筋、水泥、沙石和水,按一定比例配製的鋼筋混凝土配件,包括樓板、過梁、樓梯、陽台、挑檐等。這些配件與磚幫的承重牆相結合,可以稱為磚混結構住宅。由於抗震的要求,磚混結構的住宅一般常見於五至六層以下的房屋。
3、鋼筋混凝土結構
建築物的梁、柱、樓板、基礎全部用鋼筋混凝土製作。梁、樓板、柱、基礎組成一個承重的框架,因此也稱框架結構。牆只起圍護作用,用磚砌築。此結構用於高層或大跨度房屋建築中。
磚+鋼筋混凝土這種結構是目前國內大眾商品房最為牢靠的結構。柱、梁、板、樓梯、屋蓋用鋼筋混凝土製作,牆用磚或其他材料建造。你現在去買房,售樓小姐一定會加上這句——「我們的房子抗震性能好,能抗幾幾級地震。」以此來讓購房者放心。
鋼筋混凝土結構裡面,還可以再細分框架結構和剪力牆結構:
a、框架結構:由梁、板、柱組成建築承重結構,牆體僅作為分隔和保溫用途。
b、剪力牆結構:由梁、板、牆體組成建築承重結構,部分牆體承在結構中受力。
將上面兩個小類組合起來,就衍生了框架剪力牆結構、框支剪力牆結構等。
從實用性上來說,框架結構用的都是填充牆,可以方便以後用戶裝修,不像磚混結構一樣受到很多的限制,因此很多消費者更願意買框架結構的房子。
4、鋼結構
建築物的梁、柱、屋架等承重構件用鋼材製作,牆體用磚或其他材料製成,此結構多用於大型工業建築。適用於超高層建築,如鋼鐵廠房、大型體育場等。拓展資料: 鋼筋是一種柱形鋼材,在建築中經常會用到,根據外形不同,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光圓鋼筋,橫截面為圓形,還有一種是變形鋼筋,橫截面為圓角的方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條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違反國家規定,降低工程質量標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捌』 鋼筋驗收注意事項
一、鋼筋驗收需要注意什麼
1、對於牆柱鋼筋,在澆築完混凝土後要及時替毛,而且混凝土的碎渣都要清理掉,不能夠有碎渣殘留在表面。
2、牆柱的鋼筋有縱向的,但是不能夠出現偏移的問題。如果有偏移,問題較輕,我們可以將鋼筋的底部剔除,再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糾正。同時還需要選擇相同規格、相同型號的鋼筋再植入。
以上內容具體介紹的就是牆柱鋼筋驗收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方便,而這項工作非常重要,關繫到日後整個建築結構的穩定性,所以需要由專業人員進行驗收工作,合格之後才能夠進行下一步操作。
『玖』 驗收框架柱鋼筋注意什麼
注意事項:
1、鋼筋混凝土獨立柱基矩形底板上下筋錯位問題,底板在基底凈反力作用下,雖兩個方向均發生彎曲,但長邊力矩較大。所以,長邊的受力筋應置於短邊的受力筋之下。但在實際施工中,反置情況屢有發生。
2、現澆柱下端節點,縱向受力筋偏移後,任意彎折問題,這個問題是施工中常見的質量通病。鋼筋偏移的水平距離越大,斜率越大,彎折的縱向筋在受力時,對柱根部表面剪力分力也越大,從而造成柱根部混凝土的裂縫。對此,應按縱向筋的偏移大小,作如下不同處理。
3樑柱節點核心區的箍筋問題。
鋼筋混凝土框架的節點是各構件的交匯點,受力復雜。在抗震設防地區,各柱樑端必須採取加密箍筋的抗震措施。但是,不少施工單位往往少放或漏放,造成節點處柱子內很長一段呈無箍筋狀態,一旦發生地震,柱的縱向筋由於缺少箍筋的約束,首先會被壓曲,並加速節點區混凝土的破壞。因此,節點核心區的箍筋,應是質量檢查的重點。施工再難,也要嚴格按設計要求的間距設置足夠數量的箍筋。
4樑柱中主筋綁扎搭接頭的箍筋加密問題。
樑柱中受力鋼筋的長度,施工圖是按構件全長示意的。但在施工中,因鋼筋長度的限制,當採用綁扎搭接時,在搭接長度范圍內,施工人員不按規范要求規定加密箍筋。在隱蔽驗收發現時,通常樓板鋼筋已紮好,為了加補幾只箍筋,返工難度相當大。因此,在施工圖結構說明中應增寫該項規定,以提醒施工人員注意。
『拾』 磚混結構的注意要點
下面是中達咨詢給大家帶來關於磚混結構的注意要點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1)抗震驗算時不同的樓蓋及布置(整體性)決定了採用剛性、剛柔、柔性理論計算。抗震驗算時應特別注意場地土類別。大開間房屋,應注意驗算房屋的橫牆間距。小進深房屋,應注意驗算房屋的高寬比。外廊式或單面走廊建築的走廊寬度不計入房間寬度。應加強垂直地震作用的設計,從震害分析,規范要求的垂直地震作用明顯不足。
(2)雨蓬、陽台、挑沿及挑梁的抗傾覆驗算,挑梁入牆長度為1.2L(樓層)、2L(屋面)。大跨度雨蓬、陽台等處梁應考慮抗扭。考慮抗扭時,扭矩為梁中心線處板的負彎距乘以跨度的一半。
(3)梁支座處局部承壓驗算(尤其是挑梁下)及梁下樑墊是否需要(6米以上的屋面梁和4.8米以上的樓面梁一般要加)。支承在獨立磚柱上的梁,不論跨度大小均加梁墊。與構造柱相連接的梁進行局部抗壓計算時,宜按砌體抗壓強度考慮。梁墊與現澆梁應分開澆注。局部承壓驗算應留有餘地。
(4)由於某些原因造成梁或過梁等截面較大時,應驗算構件的最小配筋率。
(5)較高層高(5米以上)的牆體的高厚比驗算,不能滿足時增加一道圈樑。
(6)樓梯間和門廳陽角的梁支撐長度為500,並與圈樑連接。
(7)驗算長向板或受荷面積較大的板下預制過梁承載力。
(8)跨度超過6米的梁下240牆應加壁柱或構造柱,跨度不宜大於6.6米,超過時應採取措施。如梁墊寬小於牆寬,並與外牆皮平,以調整集中力的偏心。
(9)當採用井字梁時,梁的自重大於板自重,梁自重不可忽略不計。周邊一般加大截面的邊梁或構造柱。(10)問清配電箱的位置,防止配電箱與洞口相臨,如相臨,洞口間牆應大於360,並驗算其強度。否則應加一大跨度過梁或採用混凝土小牆垛,小牆垛的頂、底部宜加大斷面。嚴禁電線管沿水平方向埋設在承重牆內。
(11)電線管集中穿板處,板應驗算抗剪強度或開洞。豎向穿梁處應驗算梁的抗剪強度。
(12)構件不得向電梯井內伸出,否則應驗算是否能裝下。
(13)驗算水箱下、電梯機房及設備下結構強度。水箱不得與主體結構做在一起。
(14)當地下水位很高時,磚混結構的暖溝應做防水。一般可做U型混凝土暖溝,暖氣管通過防水套管進入室內暖溝。有地下室時,混凝土應抗滲,等級S6或S8,混凝土等級應大於等於C25,混凝土內應摻入膨脹劑。混凝土外牆應註明水平施工縫做法(階梯式、企口式或加金屬止水片),一般加金屬止水片,較薄的混凝土牆做企口較難。
(15)上下層(含暖溝)洞口錯開時,過粱上牆體有可能不能形成拱,所以過粱所受荷載不應按一般過粱所受荷載計算,並應考慮由於洞口錯開產生的小牆肢的截面強度。
(16)突出屋面的樓電梯間的構造柱應向下延伸一層,不得直接錨入頂層圈樑。錯層部位應採取加強措施。出屋面的煙筒四角應加構造柱或按97G329(七)P3地震區做法。女兒牆內加構造柱,頂部加壓頂。出入口處的女兒牆不管多高,均加構造柱,並應加密。錯層處可加一大截面圈樑,上下層板均錨入此圈樑。
(17)磚混結構的長度較長時應設伸縮縫。高差大於6米和兩層時應設沉降縫。
(18)在地震區不宜採用牆梁,因地震時可能造成牆體開裂,牆和混凝土梁不能整體工作。如果採用,建議牆梁按普通混凝土梁設計。也不宜採用內框架。
(19)當建築布局很不規則時,結構設計應根據建築布局做出合理的結構布置,並採取相應的構造措施。如建築方案為兩端較大體量的建築中間用很小的結構相連時(啞鈴狀),此時中間很小的結構的板應按偏拉和偏壓考慮。板厚應加厚,並雙層配筋。
(20)較大跨度的挑廊下牆體內跨板傳來的荷載將大於板荷載的一半。挑梁道理相同。
(21)挑梁、板的上部筋,伸入頂層支座後水平段即可滿足錨固要求時,因鋼筋上部均為保護層,應適當增大錨固長度或增加一10d的垂直段。
(22)應避免將大梁穿過較大房間,在住宅中嚴禁梁穿房間。
(23)構造柱不得作為挑梁的根。
常用磚牆自重(含雙面抹灰):120牆:2.86,240牆:5.24,360牆:7.62,490牆:9.99KN/M2.
關於降水問題:當有地下水時,應在圖紙上註明採取降水措施,並採取措施防止周圍建築及構築物因降水不能正常使用(開裂及下沉),及何時才能停止降水(通過抗浮計算決定)。
進行普通磚混結構設計時,設計人員還應掌握如下設計規范:建築結構荷載規范、抗震規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等。並應考慮當地地方性的建築法規。設計人員應熟悉當地的建築材料的構成、貨源情況、大致造價及當地的習慣做法,設計出經濟合理的結構體系。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