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筏基底板分布筋在什麼位置
分布鋼筋對應在筏板基礎種的側面封邊以及側面鋼筋中輸入即可。
大部分都是出現在樓板上的,分布筋是處在受力筋上面的成 90 度起固定受力鋼筋位置的作用,並將板上的荷載分散到受力鋼筋上,同時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度變化等原因,在垂直於受力鋼筋方向產生的裂縫。 在剪力牆上,牆梁與牆柱之外的牆體縱筋橫筋亦稱作分布筋。
出現在單向板中,布置在受力鋼筋的上部,屬於構造鋼筋。(滿足構造要求,對不易計算和沒有考慮進去的各種因素,所設置的鋼筋為構造鋼筋。)
板的上部的鋼筋,放在最上面的就是受力筋,抵抗負彎矩的,之下的就是分布筋!正彎矩筋布置在下的鋼筋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鋼筋為分布筋,負彎矩筋(如懸挑板 )相反,在下的鋼筋為分布筋,在之上的鋼筋為受力筋。
簡單的說,分布筋是放在受力筋的內側:
如果是下部,受力筋的內側就是上邊。
如果是上部,受力筋的內側就是下邊!
⑵ 哪位大神能解釋一下,筏板鋼筋是怎麼擺布的,2層是不是表示在同一方向擺2層鋼筋,並非2排
一個方向2層是橫豎擺好一層再橫豎擺一層,共計兩層。
這個是分開的
⑶ 筏板基礎圖下皮附加二排鋼筋怎麼布置
這里的鋼筋可以使用筏板的主筋繪制。這個如果布置范圍是整塊板,直接使用筏板主筋,採用水平或者垂直的方法布置。如果布置范圍只是某一部分,則需要在布置的時候,選擇自定義的形式布置。這里需要選擇自定義,然後根據鋼筋方向選擇水平或者垂直,然後按照圖紙中鋼筋范圍自己繪制鋼筋布置范圍,單擊滑鼠右鍵確認就好。
⑷ 筏板基礎鋼筋如何布置
基礎底板頂面短向鋼筋在上層,長向鋼筋在下層;基礎底板底面短向鋼筋在下層,長向鋼筋在上層;方便記憶,就記成筏形基礎板鋼筋為「短向鋼筋夾長向鋼筋」,象夾芯餅一樣,長的在中間,短的在兩面。
筏板基礎的鋼筋通常為雙層雙向鋼筋,對於上皮鋼筋,一般長向鋼筋為底筋,短向鋼筋為麵筋;下皮鋼筋則是相反,長向鋼筋在上,短向鋼筋在下。雙層雙向鋼筋交叉垂直擺放底筋和麵筋。
(4)筏板基礎中的第二層分布鋼筋怎麼放置擴展閱讀:
盡量使建築物重心與筏基平面的形心重合。筏基邊緣宜外挑,挑出寬度應由地基條件、建築物場地條件、柱距及柱荷載大小、使地基反力與建築物重心重合或盡量減少偏心等因素綜合確定,一般情況下,挑出寬度為邊跨柱距的1/4~1/3。
筏板基礎的厚度由抗沖切和抗剪強度確定,同時要滿足抗滲要求,局部柱距及柱荷載較大時,可在柱下板底加墩或設置暗梁且配置抗沖切箍筋,來增加板的局部抗剪切能力,避免因少數柱而將整個筏板加厚。除強度驗算控制外,還要求筏板基礎有較強的整體剛度。
一般經驗是筏板的厚度按地面上樓層數估算,每層約需板厚50mm~80mm。本工程塔樓地上21層,筏板厚度為1100mm;部分軸力較大的柱,柱下板底加墩,柱墩厚度為1600mm。
⑸ 筏板鋼筋排列順序
樓板復和筏板鋼筋安放順序制:
1.樓板底部的鋼筋,短向在下,長向在上;樓板面部的鋼筋,短向在上,長向在下。
2.筏板的下部鋼筋短方向在下,長方向在上;上部鋼筋短方向在上,長方向在下。接頭頭位置。上部鋼筋在跨中1/3處,也可以搭接。下部鋼筋下支座處1/3,下部鋼筋也可以錨固入梁內並滿足錨固長度。
⑹ 有基礎梁的筏板的筏板的二排鋼筋放在哪個位置
和基礎梁垂直的筏板鋼筋和基礎梁的箍筋放在一個水平面內,平行的鋼筋在基礎梁范圍內可以不放,這樣就不會有打架的問題了
⑺ 筏板基礎鋼筋如何布置
筏板基礎的鋼筋間距不應小於150mm,宜為200~300mm,受力鋼筋直徑不宜小於12mm。採用雙向鋼筋網片配置在板的頂面和底面。
當筏板的厚度大於2m時,宜沿板厚度方向間距不超過1m設置與板面平行的構造鋼筋網片,其直徑不宜小於12mm,縱橫方向的間距不宜大於200mm。
對梁板式筏基,牆柱的縱向鋼筋要貫通基礎梁而插入筏板中,並且應從樑上皮起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
⑻ 筏板基礎鋼筋布置
筏板鋼筋布置,對下層鋼筋,若是雙向板,一般哪根鋼筋在下,哪根在下,不特別受限回制。對於單向板,受力答筋在下,附筋在上。對於上層鋼筋,跟下層相反。需要注意的是,保護層的厚度,鋼筋搭接及端部鋼筋的錨固。
筏板基礎的鋼筋通常為雙層雙向鋼筋,對於上皮鋼筋,一般長向鋼筋為底筋,短向鋼筋為麵筋;下皮鋼筋則是相反,長向鋼筋在上,短向鋼筋在下。雙層雙向鋼筋交叉垂直擺放底筋和麵筋。
注意事項:
1、注意把柱下獨立基礎或者條形基礎全部用聯系梁聯系起來,所以筏板基礎上很多上部結構要以預埋鋼筋的形式來施工。
2、獨立柱、基礎剪力牆、樓梯結構等鋼筋都要在筏板上錨固生根,需要充分理解圖紙,把鋼筋准確錨入筏板。
3、還有一點特別注意,如果是剪力牆結構或框架結構,在水平施工縫上要留止水鋼板,止水鋼板也是鋼筋安裝的一部分,這也是重要環節,一定注意。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筏板
⑼ 筏板基礎的鋼筋排布
根據《系列圖集施工常見問題答疑圖解》介紹:基礎底板頂面短向鋼筋在上層,長向鋼筋在下層;
基礎底板底面短向鋼筋在下層,長向鋼筋在上層;方便記憶,就記成筏形基礎板鋼筋為「短向鋼筋夾長向鋼筋」,象夾芯餅一樣,長的在中間,短的在兩面。
這樣操作的優點:
1、空間分隔靈活,自重輕,有利於抗震,節省材料;
2、具有可以較靈活地配合建築平面布置的優點,利於安排需要較大空間的建築結構;
3、 框架結構的梁、柱構件易於標准化、定型化,便於採用裝配整體式結構,以縮短施工工期;
4、採用現澆混凝土框架時,結構的整體性、 剛度較好,設計處理好也能達到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澆注成各種需要的截面形狀。
(9)筏板基礎中的第二層分布鋼筋怎麼放置擴展閱讀:
鋼筋排布時的注意事項:
1、綁扎前應用粉筆畫好底板鋼筋的分檔標點線和鋼筋位置線,並擺放下層鋼筋。
2、鋼筋的擺放順序:底板底層鋼筋:長向筋在下,短向筋在上;底板面層鋼筋:短向筋在下,長向筋在上,所有交點均應綁扎。需要注意的是,保護層的厚度,鋼筋搭接及端部鋼筋的錨固。
3、筏板底部與頂部縱筋彎鉤交錯12d,側面構造封邊鋼筋為12@200,綁扎在筏板主筋內側,至少有一根側面構造縱筋與兩交錯彎鉤綁扎。
4、受力鋼筋焊接或搭接接頭位置應正確,在連接區內,縱筋可以搭接或焊接,但同一連接區段內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得大於50%。
5、基礎鋼筋保護層厚度:筏板底面和側面:50mm;筏板頂面25mm;柱35mm,外牆外側:50mm;外牆內側及內牆:25㎜,保護層墊塊間隔0.6-0.8m,應與鋼筋綁牢,不應漏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筏板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