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梁端是上部鋼筋受拉 下部鋼筋受壓嗎 那怎麼算混凝土受壓區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
梁是上部受壓,下部受拉,受壓區高度是求x,這個書上有,有效高度是H-a
B. 框架梁梁端底面與頂面縱向鋼筋截面面積比值限制有何意義
這種限制與施工方沒有關系;而是對設計的結構師的規定;
這是框架結構抗專震構造措施的內容,是屬抗震概念設計思想的要求,是建築科研人員通過大量震害調查得出的推理,納入設計規范再經長期實踐來驗證,目前,暫無函數論作為依據;
工程設計人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必須遵守規范規定。
見GB50011-2010《建築抗震設計規范》6.3.3 梁的鋼筋配置,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1
梁端計入受壓鋼筋的混凝土受壓區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級不應大於0.25,二、三級不應大於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頂面縱向鋼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計算確定外,一級不應小於0.5,二、三級不應小於0.3。
3 梁端箍......(略)
C. 混凝土截面受壓區高度
混凝土截面受壓區高度就是指:單筋矩形截面受彎構件混凝土受壓回區計算高度在一般的使用答過程中使用的等效的計算高度。
混凝土壓應力的合力大小不變,單筋矩形截面鋼筋混凝土梁的受壓區高度計算公式:x=((nμ)2+2nμ-nμ)h0,x為受壓區高度;n為鋼筋和混凝土的彈性模量比;μ為配筋率,μ=Agbh0;b為截面寬度;h0為截面計算高度,其值等於截面高度減去鋼筋重心至下邊緣的距離。
(3)梁端計入受壓鋼筋的混凝土受壓區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PKPM如何實現擴展閱讀:
如果在碰撞時,粒子的類型、內部運動狀態和數目都未改變,稱為彈性散射,相應的截面稱為彈性截面。粒子的類型、內部運動狀態或數目有改變的碰撞過程統稱反應過程,相應的截面稱為反應截面或非彈性截面。
截面的單位為靶恩,高能物理中強相互作用散射和反應過程截面的數量級為數十毫靶恩。
一般情況下,一個結構或構件的設計需同時考慮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如::對砼受彎構件設計,除保證構件的正截面和斜截面強度外,還要控制構件的裂縫寬度和變形,使其在規范允許的范圍內。)
D. 為什麼要控制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頂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
GB 50011-2010
6.3.3 梁的鋼筋配置,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1 .梁端計入受壓鋼筋的混凝專土受壓區高度和有屬效高度之比,一級不應大於0.25,二、三級不應大於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頂面縱向鋼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計算確定外,一級不應小於0.5,二、三級不應小於0.3。
3 .梁端箍筋加密區的長度、箍筋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應按表6.3.3採用,當梁端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大於2%時,表中箍筋最小直徑數值應增大2mm。
個人認為應該是針對於梁面鋼筋較大的時候,確保梁底有一定的強度。
E. 混凝土受壓區高度的計算公式
單筋矩形截面抄鋼筋混凝土梁的受壓區高度計算公式:x=((nμ)2+2nμ-nμ)h0,x為受壓區高度;n為鋼筋和混凝土的彈性模量比;μ為配筋率,μ=Agbh0;b為截面寬度;h0為截面計算高度,其值等於截面高度減去鋼筋重心至下邊緣的距離。
F. 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的一般步驟
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的一般步驟:
1、初定結構方案,一般是結構總工與建築設計人員商定
2、做初步設計,結構設計人員根據建築初步設計圖紙,布置梁,板,柱等主要構件結構尺寸,並在PKPM中試算,基本能達到規范要求的各項指標後,出初步設計圖紙。
3、做施工圖設計,根據建築提供的建築圖,在PKPM中建模型,布置梁板柱,計算通過後開始畫施工圖。
4、個別地方需要手算,比如說懸挑檐口,懸挑雨篷,女兒牆,擋土牆或者個別的。
5、一般來說,梁高的經驗取值為跨度的1/12,單項板板厚為跨度的1/30。
(6)梁端計入受壓鋼筋的混凝土受壓區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PKPM如何實現擴展閱讀
結構選型是一個綜合性問題,應選擇合理的結構形式。根據結構受力特點,常用的建築結構形式有:混合結構、框架結構、框架一剪力牆結構、剪力牆結構(一般剪力牆結構、筒體剪力牆結構、筒中筒剪力牆結構)等。
混合結構主要是牆體承重,由於取材方便,造價低,施工方便,我國廣泛地應用於多層民用建築中,但砌體結構承載力低、自重大、抗震性能較差,一般用於7層及7層以下的建築。
框架結構是由梁、柱構件通過節點連接形成的骨架結構,框架結構的特點是由梁、柱承受豎向和水平荷載,牆體起維護作用,其整體性和抗震性均好於混合結構,且平面布置靈活。
可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也可構成豐富多變的立面造型,但隨著層數和高度的增加,構件截面面積和鋼筋用量增多,側向剛度越來越難以滿足設計要求,一般不宜用於過高的建築。
現澆框架結構適用最大高度見表1—1。框架一剪力牆結構是在框架中設置一些剪力牆,既能滿足平面布置靈活,又能滿足結構抗側力要求,一般常用於10~25層的建築中。
剪力牆結構是依靠剪力牆承受豎向及水平荷載,整體性好、剛度大、抗震性能好,常用於20~50層的高層建築。
G. 當梁中受壓鋼筋與受拉鋼筋用量相同時,
對一般的混凝土梁而言,限制梁截面混凝土相對受壓區高度的目的是防止專出現在其受拉鋼筋尚未達屬到屈服強度之前受壓區混凝土首先被壓碎的「超筋破壞」現象。梁端計入受壓鋼筋的混凝土受壓區高度也就是相對受壓高度,相當於用來平衡梁端受壓鋼筋和受拉鋼筋差值的那部分混凝土的高度。當一般框架梁端上部受拉的力和下部受壓的力大小是一樣的,當上部受拉鋼筋較大時,下部受壓鋼筋就需要和混凝土一同受壓。梁截面混凝土受壓區高度計算公式及抗震設計框架梁梁端混凝土受壓區高度限制條件公式分別是 a1 f cbx = f yAs - f y』 As』 + f pyAp + (σpo』 - f py』) Ap』(1)對於混凝土強度等級不超過C50 的非預應力混凝土梁,當受拉、受壓鋼筋採用同一種類鋼筋時,式可簡化(1) 為 As - As』 = f cbx/ f y (2) x就是相對受壓高度 有效高度h0=h-as
H. 梁端計入受壓鋼筋的混凝土受壓區高度是什麼意思,計入受壓鋼筋說的是梁的下部鋼筋嗎
當採用有明顯屈服點的鋼抄筋(即規范規定的普通混凝土用熱軋鋼筋)時,梁的受壓區高度規范限制不得大於0.55ho. 所以,你若採取雙筋矩形梁配筋方式時,計入受壓鋼筋與受壓區高度沒有確定的影響關系。原則應該是,當你充分利用了0.55ho受壓區高度還不夠時,才考慮布置受壓鋼筋,此時,就應另增加與受壓鋼筋相同截面的受拉鋼筋。一般情況下都不宜採用,因為需要配置的受拉鋼筋很多,造成鋼筋擁擠而不能充分利用。況且,作為框架梁的支座負彎矩過大會嚴重損害柱節點的抗震能力,為防止框架柱產生塑性鉸而必須調幅,降低框架梁的支座負彎矩。
I. 在進行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梁設計時為什麼要對梁端混凝土相對受壓區高度進行限制
呃,你這來問題……
實際上任源何梁,不管是否考慮抗震,也不管是否框架梁,都要限制相對受壓區高度的。
之所以要限制,是因為一旦超限,那麼梁破壞的形式就是在鋼筋屈服前混凝土就先壓碎了,這是一種瞬間的脆性破壞,同時也無法形成塑性鉸重新分布內力。不符合混凝土結構的安全要求。
J. 」梁端計入受壓鋼筋的混凝土受壓區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是什麼意思...用白話講。
對一般的來混凝土梁而言,限制梁截源面混凝土相對受壓區高度的目的是防止出現在其受拉鋼筋尚未達
到屈服強度之前受壓區混凝土首先被壓碎的「超筋破壞」現象。
梁端計入受壓鋼筋的混凝土受壓區高度也就是相對受壓高度,相當於用來平衡梁端受壓鋼筋和受拉鋼筋差值的那部分混凝土的高度。當一般框架梁端上部受拉的力和下部受壓的力大小是一樣的,當上部受拉鋼筋較大時,下部受壓鋼筋就需要和混凝土一同受壓。
(10)梁端計入受壓鋼筋的混凝土受壓區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PKPM如何實現擴展閱讀:
縱向受力鋼筋確定原則有三:
1) 根據構件在承受荷載作用及地震等其他因素作用下,在結構中產生的效應(強度、剛度、抗裂度)的計算結果;
2) 應≥該類構件最小配筋率;
3) 滿足最小配筋要求來配置的鋼筋,比如《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第9.2.1條的規定:鋼筋混凝土梁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於10mm;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於8mm必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