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梁的鋼筋間距問題
甲方的觀點不成立,兩排鋼筋間距不宜小於最大縱筋直徑,且不小於25MM,25MM是最低數值,不可能剛好不大不小的,太小影響混凝土對鋼筋的包裹力度,太大則降低梁的有較高度,一般控制在25至30MM左右,這個其實也不是十分重要,甲方偏執估計是有意為難,建議跟老闆反映,老闆會用錢塞他的嘴
B. 梁中鋼筋最小間距是多少
最小間距是25且不小於鋼筋直徑
C. 梁構造鋼筋箍筋間距是多少
你是這個意思吧,梁側面構造鋼筋上的拉鉤吧,,一般是梁箍筋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2倍間距
D. 鋼筋之間最小間距值是多少
最小間距是25且不小於鋼筋直徑。
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內變形鋼筋是表面帶容肋的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用公稱直徑的毫米數表示。變形鋼筋的公稱直徑相當於橫截面相等的光圓鋼筋的公稱直徑。鋼筋的公稱直徑為8-50毫米,推薦採用的直徑為8、12、16、20、25、32、40毫米。
鋼筋的綁扎應該符合以下的規定:
1.鋼筋的交點須用鐵絲扎牢;
2.板和牆的鋼筋網片,另須在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間隔交錯的扎牢,但要保證受力鋼筋不發生位移。雙向受力鋼筋網片,須全部扎牢;
3.梁和柱的鋼筋,除了設計有要求外,箍筋應於受力筋垂直設置。
4.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的鋼筋在上。
E. 框架梁縱向受力鋼筋間距規范有規定嗎
梁縱向受力鋼筋間距規范有規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梁的縱向受力鋼筋應符合下列規定:
1、伸入梁支座范圍內的鋼筋不應少於 2 根。
2、梁高不小於 300mm 時,鋼筋直徑不應小於 l0mm ;梁高小於 300mm 時,鋼筋直徑不應小於 8mm。
3、樑上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 30mm 和 1. 5d;梁下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 25mm 和 d。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是根據建設部建標1997108號文的要求,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會同有關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設計、企業單位共同修訂而成。在修訂過程中,規范修訂組開展了各類專題研究,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分析。
總結了近年來我國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實踐經驗,與相關的標准規范進行了協調,與國際先進的標准規范進行了比較和借鑒。在此基礎上以多種方式廣泛徵求了全國有關單位的意見並進行了試設計,對主要問題進行了反復修改,最後經審查定稿。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5.1 基本原則
第5.1.1條結構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計算和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驗算時,應按國家現行有關標准規定的作用(荷載)對結構的整體進行作用(荷載)效應分析;必要時,尚應對結構中受力狀況特殊的部分進行更詳細的結構分析。
第5.1.2條當結構在施工和使用期的不同階段有多種受力狀況時,應分別進行結構分析,並確定其最不利的作用效應組合。
結構可能遭遇火災、爆炸、撞擊等偶然作用時,尚應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要求進行相應的結構分析。
第5.1.3條結構分析所需的各種幾何尺寸,以及所採用的計算圖形、邊界條件、作用的取值與組合、材料性能的計算指標、初始應力和變形狀況等,應符合結構的實際工作狀況,並應具有相應的構造保證措施。
F. 梁的受力鋼筋間距應滿足什麼要求
第10.2.1條鋼筋混凝土梁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於版10mm;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於8mm。樑上部縱向鋼筋水平方權向的凈間距(鋼筋外邊緣之間的最小距離)不應小於30mm和1.5d(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下部縱向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梁的下部縱向鋼筋配置多於兩層時,兩層以上鋼筋水平方向的中距應比下面兩層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層鋼筋之間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
這是《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規定的,是最權威的了。
G. 對梁,板內縱向受力鋼筋的間距有何規定
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規定:
9.1.3 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當板厚不大於150mm時不宜版大權於200mm 當板厚大於150mm時不宜大於板厚的1.5倍,且不宜大於250mm。
9.2.1 梁的縱向受力鋼筋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入梁支座范圍內的鋼筋不應少於2根。
2 梁高不小於300mm時,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0mm;梁高小於300mm時,鋼筋直徑不應小於8mm。
3 樑上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30mm和1.5d;梁下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當下部鋼筋多於2層時,2層以上鋼筋水平方向的中距應比下面2層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層鋼筋之間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
H. 梁的底部縱向鋼筋為兩排時,上線兩排鋼筋間的間距應該是多少
當梁的縱向鋼筋有兩層,甚至多層時,這時上下鋼筋應對齊,不能錯列。兩層的話,各鋼筋上下、左右之間的距離應大於等於鋼筋直徑,且大於等於25mm就可以了。另外注意鋼筋保護層厚度。
如果你說的是第二排鋼筋與第一排鋼筋之間的垂直間距,那麼會影響受力鋼筋的有效截面高度,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排距過小會影響混凝土與鋼筋之間的握裹力,影響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力傳遞。
當梁較高(Hw≥450mm)時,為了防止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形而產生豎向裂縫,同時加強鋼筋骨架的剛度,在梁的兩側沿梁高每隔200mm處各設一根直徑不小於10mm的腰筋,兩根腰筋之間用φ6或φ8的拉筋連系,拉筋間距一般為箍筋的2倍。
(8)梁中鋼筋間距最小是多少擴展閱讀:
1、梁工程量
(1)、梁體積;(2)、梁模板;(3)、梁高度超過3.6m增價;(4)、梁側裝修
2、梁工程量計算方法
⑴、梁的體積=梁的截面面積*梁的長度
現澆混凝土梁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不扣除構件內鋼筋、預埋鐵件所佔體積,伸入牆內的梁頭、梁墊並入梁體積內。
①梁與柱連接時,梁長算至柱側面,主梁與次梁連接時,次梁長算至主梁側面。
②圈樑與梁連接時,圈樑體積應扣除伸入圈樑內的梁的體積。
③在圈樑部位挑出的混凝土檐,其挑出部分在300px以內時,並入圈樑體積內計算;挑出部分在300px以外時,以圈樑外皮為界限,挑出部分為挑檐天溝。
④預制混凝土梁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不扣除構件內鋼筋、預埋鐵件所佔體積。
⑵、梁的模板面積=(梁側面高之和+梁底)*梁的長度
天津2004計算規則:混凝土、鋼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按照設計施工圖示混凝土體積計算。
⑶、砼梁高度超過3.6m增價=砼梁高度超過3.6m的牆體體積總和
⑷、梁側裝修=梁外露長度*裝修長度
3、梁工程量計算的難點
⑴、梁的體積計算,要考慮與柱子、砼牆、梁相交時的扣減情況。
⑵、梁的模板不好計算,要考慮凈長度。
I. 樑上部設兩排鋼筋時最小間距是多少
梁的上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距不得小於1.5倍鋼筋直徑,也不得小於30mm;豎向凈距不得小於鋼筋直徑,也不得小於2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