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麵筋和底筋怎麼區分
麵粉是一種由小麥磨成的粉末。按麵粉中蛋白質含量的高低來規定麵粉。
◆我們常說的「麵粉」指小麥粉,即用小麥磨出來的粉,「高筋小麥粉,低筋小麥粉」之類的名稱指的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麵粉。
通常按麵粉中蛋白質含量的多少,可以把麵粉分為高筋粉High Gluten Flour、中筋粉Middle Gluten Flour、低筋粉Low Gluten Flour 、無筋麵粉gluten-free flour以及特高筋粉。
那他是怎麼規定蛋白質的含量來判定高低筋粉之類的呢?經分離出來的含水麵筋叫『濕麵筋』,在100公克的麵粉中,約有18~45公克的含量,而蛋白質大約占濕麵筋的1/3量。按照蛋白質的含量多寡,麵粉可分為:特高筋麵粉、高筋麵粉、中筋麵粉與低筋麵粉,所以蛋白質的含量是可以明確界定的。
在此的蛋白質含量俗稱為筋度。則麵粉筋度的高低取決於蛋白質含量的高低且成正比。
特高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為13.5%以上;高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約12.5 ~ 13.5%;中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為9.5 ~ 12.0%;低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在8.5%以下。
接下來我們講一講這幾種麵粉的用途:
1.低筋麵粉:低筋麵粉簡稱低粉,又叫蛋糕粉,日文稱為薄力粉。
低筋麵粉是指水份13.8%,粗蛋白質8.5%以下的麵粉,通常用來蛋糕、餅干、小西餅點心、酥皮類點心等。做海綿蛋糕選用低筋粉,因低筋粉無筋力,製成的蛋糕特別松軟,體積膨大,表面平整
低筋麵粉(cake flour)蛋白質含量平均在8.5%左右,因此筋度弱,常用來製作口感柔軟、組織疏鬆的蛋糕、餅干、花捲等。
2.中筋麵粉:中筋麵粉(all purpose flour plain flour)即普通麵粉。大部分中式點心都是以中筋粉來製作的。
蛋白質含量平均在11%左右,中筋粉多用在中式點心製作上,如包子、饅頭、餃子等。這類麵粉其實就是一般的家用麵粉,在哪都能買的到。
3.高筋麵粉(bread flour strong flour)指蛋白質含量平均為13.5%左右的麵粉,通常蛋白質含量在11.5%以上就可叫做高筋麵粉。高筋麵粉顏色較深,本身較有活性且光滑,手抓不易成團狀;因蛋白質含量高,所以筋度強,常用來製作具有彈性與嚼感的麵包、面條等。在西餅中多用於在松餅(千層酥)和奶油空心餅(泡芙)中。在蛋糕方面僅限於高成分的水果蛋糕中使用。
4.特高筋麵粉:是指水份含量14%,粗蛋白含量平均為13.5%以上的麵粉,通常用來做麵筋和油條。
5.無筋麵粉:無筋麵粉又稱澄面、澄粉(gluten-free flour),是從小麥提取澱粉所製成,是一種不含麵筋的麵粉也被稱為淀面。
淀面是面團里的少量水溶性蛋白質以及大量澱粉,如果把面團放於水中沖洗,把沖出來的物質沉澱濾干,即可得淀面(而剩下的非水溶性蛋白質就是麵筋)。因為無筋麵粉黏度和透明度均較高,因此主要用作製作中式糕餅或點心的粉皮,如廣式點心中的蝦餃、粉果的粉皮,蒸熟後看起來晶瑩剔透,其作用就像西式糕點里的明膠或洋菜。
『貳』 圖紙上樑的底筋麵筋怎麼區別
你好,在基礎梁的標注集中,一般會以B(底筋)和T(麵筋)把上下鋼筋區分開來;而在框架梁中,標注在前面的是麵筋,後面的表示底筋,不過有時候就標出麵筋,這時,底筋是在原位標註上標注出來的。
『叄』 箍筋、底筋、麵筋、腰筋等等,用符號怎樣表示。
直徑後面跟@的是箍筋,B代表梁底部配筋,T代表樑上部配筋,G代表腰筋,N代表側面抗扭筋。根據《11G101-1》
『肆』 板筋圖中如何識別麵筋還是底筋
看鋼筋彎鉤的方向,房建一般為:彎鉤向北和向西為底筋,反之即為麵筋。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伍』 板鋼筋b和l指什麼筋!是低筋還是麵筋!
b表示底部鋼筋;l表示麵筋
『陸』 板受力筋怎麼區分哪個是麵筋哪個是底筋啊直角的是底筋
鋼筋彎鉤朝北、朝西為底筋,鋼筋彎鉤朝南、朝東為麵筋。且直角的是麵筋。專
通常電子版設計標屬注的鋼筋線兩端帶有45彎折的就是板底鋼筋,90度彎折的就是負筋或麵筋。
圖上鋼筋線的兩端沒有45度的彎折,就是板底鋼筋,其它的是負筋。
麵筋和底筋都是主要用來承受由荷載引起的拉應力或者壓應力的鋼筋,其作用是使構件的承載力滿足結構功能要求。
板筋的選用:
(1)板有效寬度是一種計算摺合寬度,不是板的實際參與寬度,也不是板參與梁抗彎時所能達到的屈服寬度。
(2)根據按中國規范設計的典型框架所能達到的最大層間位移角,可取梁每側六倍板厚范圍作為板的有效寬度。
(3)對框架端節點來說,當直交邊梁的抗彎和抗扭剛度與縱梁相比不至於相差太多時,在端節點處仍然可以取梁每側六倍板厚作為板的有效寬度。
但如果直交邊梁剛度偏弱,則板的有效寬度取值應相應減少。
(4)在考慮板筋參與梁端抗彎的同時,應注意參與受力板筋的錨固問題和板內與梁垂直方向橫向鋼筋的設置問題,以保證縱向板筋能有效的參與梁端抗彎。
『柒』 板鋼筋里什麼叫溫度筋,分布筋,麵筋,底筋,負筋
溫度筋指構造鋼筋(用於屋頂防止溫度變化起抗裂作用)。
受力筋含,負筋、面專筋、底筋、溫度筋屬通常在板中部設置防止板面開裂的構造鋼筋,一般在邊跨或頂層設置
麵筋指板的上部鋼筋。
底筋指板的下部鋼筋。
負筋指板上部在支座處的負彎矩筋。
以上這些鋼筋在畫完板後再設置。
補充:
1、板受力筋中分底筋、麵筋、溫度筋、中間層筋等是根據板構件的受力狀態及力學概念來進行劃分的,比如:底筋一般是抵抗正彎矩而設置的,麵筋(板上部通長鋼筋)既受壓(在跨中處,或承受正彎矩)又受拉(在支座處承受負彎矩),溫度筋是防止構件由於溫差較大時而裂縫設置的等;
2、如果設計圖紙中為雙層雙向鋼筋時,畫圖的時候又選底筋又選麵筋的話計算結果是正確的,否則就是錯誤的,它是會增加鋼筋的。
『捌』 板鋼筋里什麼叫溫度筋,分布筋,麵筋,底筋,負筋
底筋:板鋼筋中最下面的一層鋼筋,是主要受力筋; 麵筋、負筋:基本一樣內,都在板鋼筋的最上面一容層,是抵抗負彎矩力的; 溫度筋:一般設於結構物的最頂層,位置相當於麵筋,但它是抵抗因溫度變化產生的應力的鋼筋; 分布筋:就是起穩定受力鋼筋位置的鋼筋
『玖』 在CAD圖上,怎麼區別麵筋和底筋
1、概念不同
麵筋:是指板或基礎的上部(表皮)縱向和橫向鋼筋。
底筋:是指板或基礎的底層縱向和橫向鋼筋。
2、指向不同
底筋是指板或基礎的底層縱向和橫向鋼筋;麵筋是指板或基礎的上部(表皮)縱向和橫向鋼筋。
3、彎向不同
板筋的話圖紙上是看彎鉤朝向的,彎鉤朝左和上的是麵筋,彎鉤朝右和下的是底筋。
圖紙上現澆板的底筋一般是兩端為半圓彎勾或帶135°彎鉤,麵筋是帶90°直角彎鉤。但大多數圖紙中都是以說明的形式體現的,特殊的板配筋才在圖中畫出來的。
CAD的制圖技巧:
1、線條分色
制圖時將牆體、傢具、填充線、文字、分格線等線條顏色區分,便於在電腦顯示時一目瞭然。
2、圖框插入
製作1:1圖框,將圖框放大,與圖比較看是否配合。如不配合縮放與之配合。如要作1:30的圖框,第一次圖框放大40後不合適,再次縮放輸入3/4,即可得到1:30的圖框B.傢具層(FURNITURE)。
3、CAD文件在從其他文件粘貼近來後,容易出現無用圖層,可purge(pu),清理無用圖層。
4、文字的大小是根據圖紙的比例變化的,如A3圖紙,比例為1:50,注釋文字列印出的尺寸應該是3mm,在文字製作時,文字尺寸大小輸入150。
5、使用繪圖命令時,一定要設置捕捉,F3切換。
CAD-網路 底筋-網路
『拾』 在建築中鋼筋的負筋、麵筋、低筋還有溫度筋都個表示什麼意思啊!誰能詳細一點告訴一下啊!謝謝了
以梁為例,結構來計算時,使構件下自部受拉的彎矩定義為正彎矩,相應上部受拉的彎矩就定義為負彎矩。承擔負彎矩引起的的拉應力的鋼筋就是負筋,如配在板上部兩邊彎90度彎鉤的筋就是。計算或構造要求配上下兩層筋時,頂部筋俗稱麵筋,底部筋俗稱底筋(不是低筋),這都不是專業術語。溫度筋是當構件有可能出現溫度裂縫而使用上又不允許出現裂縫時,配的防止因溫度變化而引起構件產生裂縫的筋。
彎矩和應力是材料力學概念,一下子不好懂,但為防止誤人子弟,還得這么說。通俗說因混凝土抗拉能力差,而鋼筋抗拉能力強,所以做成鋼筋混凝土,讓他們共同工作,鋼筋主要承擔抗拉,(當然也能承擔抗壓,且抗壓強度也高)。舉例板跨中一般出現正彎矩,跨中配的筋就是正筋,但沒這么叫的。支座(支撐板的構件,可以是牆或柱等)附近,板上部的筋就是負筋。
正負筋概念重要,不可配錯,否則必出事,尤其是懸臂結構。幾乎每個工作年頭多的的行內人都見過。鋼筋知識還很多,看些書,多請教老工程師,尤其設計者。注意學吧,會感到不斷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