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鋼筋保護層厚度實測值如何記錄
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驗收合格應符合下列規定:
當全回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答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結果應判為合格;
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小於90%但不小於80%,可再抽取相同數量的構件進行檢驗;
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結果仍應判為合格(意思是即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佔90%以上時,檢驗結果為合格;合格點率在80%~90%之間時,加倍抽樣檢測,兩次抽樣合格點率在90%以上時,工程合格。否則檢驗結果為不合格。
具體可以參考《建築結構檢測技術標准》(GB/T50344-2004)中表3.3.14 規定。);每次抽樣檢驗結果中不合格點的最大偏差均不應大於相關規定允許偏差的1.5倍。
B. 板的鋼筋保護層厚度如何確定
室內正常環境下:板、牆保護層15mm,梁、柱保護層25mm
露天或室內高濕度環境:
1、砼強度小於等於C20時,板、牆保護層35mm,梁、柱保護層45mm
2、砼強度C25或C30時,板、牆保護層25mm,梁、柱保護層35mm
3、砼強度大於等於C35時,板、牆保護層15mm,梁、柱保護層25mm
基礎按有無墊層區分:有墊層時35mm,無墊層時70mm
保護層具體還要按設計圖紙定,圖紙設計保護層厚度有可能有小幅調整。
C. 鋼筋保護層厚度如何算
答:沒公抄式,根據環襲境類別選用的,給你插一圖。 以下單位:mm
環境類別 板、牆、殼 梁 柱
SC20 C25-C40 C50 SC20 C25-C40 C50 SC20 C25-C40 C50
室內 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
D. 鋼筋保護層厚度如何確定
鋼筋保護層的確定,作為設計人員,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或其它專業規范來確定
作為施工人員,則依據設計文件來確定。
如此,搞定。
E. 各個結構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一般為多少,怎樣確定
內正常環境下:板、牆保護層15mm,板、柱保護層25mm。
露天或室內高濕度環境:
1.砼強度小於等於C20時,板、牆保護層35mm,梁、柱保護層25mm,基礎按有無墊層區分,梁、柱保護層45mm。
2.牆保護層25mm,梁、柱保護層35mm。
3.砼強度大於等於C35時,板、牆保護層15mm、砼強度C25或C30時。
(5)鋼筋保護層厚度怎麼下結論擴展閱讀:
混凝土保護層的作用
(1)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混凝土是由鋼筋和混凝土兩種不同材料組成的復合材料,兩種材料具有良好的粘結性能是它們共同工作的基礎,從鋼筋粘結錨固角度對混凝土保護層提出要求,是為了保證鋼筋與其周圍混凝土能共同工作,並使鋼筋充分發揮計算所需強度。
(2)鋼筋裸露在大氣或者其他介質中,容易受蝕生銹,使得鋼筋的有效截面減少,影響結構受力,因此需要根據耐久性要求規定不同使用環境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以保證構件在設計使用年限內鋼筋不發生降低結構可靠度的銹蝕。
(3)對有防火要求的鋼筋混凝土梁、板及預應力構件,對混凝土保護層提出要求是,為了保證構件在火災中按建築物的耐火等級確定的耐火限的這段時間里,構件不會失去支持能力。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要求。
F. 鋼筋保護層厚度是怎樣確定的
在不同的環境中,如果結構不同,厚度也不同。房子的頂梁或柱子不應小於15毫米,這樣後牆就不能小於10毫米。
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8.2第102頁、11G101-1第54頁對「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的說明:
1、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指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適用於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
2、構件中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
3、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混凝土結構,一類環境中,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表中數值的1.4倍;二、三類環境中,應採取專門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於C25時,表中保護層厚度數值應增加5;
5、基礎底面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有混凝土墊層時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不應小於40mm。
G. 鋼筋保護層厚度一般是多少
鋼筋保護層厚度一般如下:(要算鋼筋根數,構件長的兩邊保護層一般是5-6公分,算鋼筋長度時候,鋼筋末端的保護層有是2-3公分。)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有最小和最大的要求,老規范對鋼筋保護層厚度是按主要受力鋼筋和箍筋、構造鋼筋分開要求的,除了主筋有保護層的要求,箍筋也有保護層的要求。但是,新規范統一規定為「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指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
其實混凝土驗收規范上對此有一條說明:混凝土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必須符合要求,其允許偏差最大值不得超過1.5倍。
(7)鋼筋保護層厚度怎麼下結論擴展閱讀:
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8.2第102頁、11G101-1第54頁對「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的說明:
1、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指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適用於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
2、構件中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
3、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混凝土結構,一類環境中,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表中數值的1.4倍;二、三類環境中,應採取專門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於C25時,表中保護層厚度數值應增加5;
5、基礎底面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有混凝土墊層時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不應小於40mm。
網路-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H. 鋼筋保護層厚度應從什麼地方算起!
梁、柱中的箍筋、構造筋的保護層不應小於15mm。板、牆、殼中分布鋼筋保護層可按基本保護層數值減少10mm,但在任何情況下不應小於10mm。
縱向受力的普通鋼筋及預應力鋼筋,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
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在耐久性設計中,如無特殊標明,這一保護層應為最外側鋼筋的保護層,通常情況下應為箍筋保護層。
(8)鋼筋保護層厚度怎麼下結論擴展閱讀:
保護鋼筋不被銹蝕,空氣中含水量,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需要的保護層越厚。
鋼筋要通過保護層把均勻力傳到混凝土中,保護層厚度不夠的話,會過早出現裂縫,鋼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時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銹蝕鋼筋。
鋼筋裸露在大氣或者其他介質中,容易受蝕生銹,使得鋼筋的有效截面減少,影響結構受力,因此需要根據耐久性要求規定不同使用環境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以保證構件在設計使用年限內鋼筋不發生降低結構可靠度的銹蝕。
對有防火要求的鋼筋混凝土梁、板及預應力構件,對混凝土保護層提出要求是,為了保證構件在火災中按建築物的耐火等級確定的耐火限的這段時間里,構件不會失去支持能力。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要求。
I. 鋼筋保護層厚度計算
9.2.1 縱向受力的普通鋼筋及預應力鋼筋,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且應符合表9.2.1的規定。
表9.2.1 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mm)
板、牆、殼
梁
柱
環境
類別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一
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
A
—
20
20
—
30
30
—
30
30
二
B
—
25
20
—
35
30
—
35
30
三
—
30
25
—
40
35
—
40
35
註:基礎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40mm;當無墊層時不應小於70mm。
9.2.2 處於一類環境且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於C20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本規范表9.2.1中規定減少5mm,但預應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處於二類環境且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表面採取有效保護措施時,保護層厚度可按本規范表9.2.1中一類環境數值取用。
預制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鋼筋端頭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0mm;預制肋形板主肋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按梁的數值取用。
9.2.3 板、牆、殼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本規范表9.2.1中相應數值減10mm,且不應小於10mm;梁、柱中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
9.2.4 當梁、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於40mm時,應對保護層採取有效的防裂構造措施。
處於二、三類環境中的懸臂板,其上表面應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
9.2.5 對有防火要求的建築物,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要求。
處於四、五類環境中的建築物,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要求。
J. 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到位怎麼回復
保護層的作用就是為了保護鋼筋,防止鋼筋與空氣接觸銹蝕,如果保護層不夠,那麼鋼回筋壽命就會縮答短。
如果鋼筋保護層厚度不足,一般均採用抹水泥砂漿來處理,如抹灰層厚度較大,最好先掛鋼絲網,抹灰前應先刷一遍結構膠,再抹灰。這樣可避免抹灰層空鼓和開裂。
鋼筋保護層
根據11G101-1是指砼面到最外層鋼筋面。
而根據03G101則是指砼面到主筋,也就是箍筋不算。柱到柱主筋,梁到梁主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