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圓形接收井底板鋼筋布置
做法一:用復CAD畫出鋼筋布置,制逐根量出長度,然後合計數量;
做法二:中間一根的長度等於圓的直徑,其餘的可以按照L=2×√(r²-h²),式中:L代表鋼筋長度,r代表圓的半徑,h代表該鋼筋到最大直徑的距離。
不知道你看明白了沒有,其實這個問題用初中幾何知識就可以解決,自己畫圖就可以找到答案。
B. 廣聯達圓形獨立基礎外側U型筋怎麼布置
用圓形筏板定義,在筏板屬性中設置封邊構造的U型封邊筋。
C. 圓形柱子平法鋼筋怎麼布置
圓形柱子截面一般採用螺旋箍或者復合箍,當你由計算程序得出配筋面積後,只需要取同一直徑的鋼筋均勻分布就可以了,但是抗震框架直徑必須大於12mm,而且根數均勻分布後還必須考慮中間的復合箍筋滿足肢距要求,一般就是不大於200mm.
D. 圓形基礎怎樣布鋼筋和計算下料長度
數學掃盲,用勾股定理就足以。半徑不變。 每向圓心減少20它的尺寸就是 {半徑的平方-(半徑-N個20的距離)的平方}然後開方 乘以2 就是當前位置的鋼筋長度。
E. 圓形基礎怎樣布鋼筋和計算下料長度麻煩告訴我
這個很好算,第一根的長度是5米,最後一根的長度是0,如果是直徑5米的圓每二十公分放一根,就用半徑米除以20公分等於多少,再乘以2,然後再減一,這就是單排一共放置根鋼筋,,長度也是以此類推,很簡單,]
F. 圓形基礎怎樣布鋼筋和計算下料長度
這個很好算,第一根的長度是5米,最後一根的長度是0,如果是直徑5米的圓每二十公分放一根,就用半徑米除以20公分等於多少,再乘以2,然後再減一,這就是單排一共放置根鋼筋,,長度也是以此類推,很簡單,
G. 圓形基礎怎樣布鋼筋和計算下料長度
一、剪力牆牆身水平鋼筋 1、牆端為暗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彎折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2、牆端為端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注意:如果剪力牆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鋼筋時,其中間水平鋼筋在拐角處的錨固措施同該牆的內側水平筋的錨固構造。 3、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 當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兩邊截斷,分別向下彎折15d。 二、剪力牆牆身豎向鋼筋 1、首層牆身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身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身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牆身豎向鋼筋根數=牆凈長/間距+1(牆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 4、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豎向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橫向彎折15d。 三、牆身拉筋 1、長度=牆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11.9+2*D) 2、根數=牆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 註:牆凈面積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連)梁,即牆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剖面積 - 暗梁面積; 拉筋的麵筋面積是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 例:(8000*3840)/(600*600) (二) 剪力牆牆柱 一、縱筋 1、首層牆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分邊、中、角柱,要區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錨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據設計圖紙自由組合計算。 (三) 剪力牆牆梁 一、連梁 1、受力主筋 頂層連梁主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2、箍筋 頂層連梁,縱筋長度范圍內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寬-50*2)/間距+1(頂層) 中間層連梁,洞口范圍內布置箍筋,洞口兩邊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寬-50*2)/間距+1(中間層) 二、暗梁 1、主筋長度=暗梁凈長+錨固
H. 多邊形和圓形基礎怎麼配筋,有什麼區別
圓形基礎多半仍然是X、Y兩個方向正交布置鋼筋,只有圓池的底板可行環向及徑向內的配筋。
多邊形基礎可以容是X、Y兩個方向正交布置鋼筋,像三角形的承台就平行於三邊配筋。多邊形基礎主要由結構師分析力的傳遞並計算確定。
I. 圓形柱子怎麼布置鋼筋
圓形鋼筋的安裝,一般必須在主筋內側按1.5-2m間距設置加勁箍,主筋按等間距布置並固定在加勁箍上,箍筋多採用螺旋箍筋其間距按設計要求設置。
J. 圓形基礎怎樣布鋼筋和計算下料長度
鋼筋計算長度有預算長度與下料長度之分。預算長度指的是鋼筋工程量的計算長度,而下料長度指的是鋼筋施工備料配製的計算尺寸,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預算長度和下料長度都說的是同一構件的同一鋼筋實體,下料長度可由預算長度調整計算而來。其主要區別在於內涵不同、精度不同。 從內涵上說,預算長度按設計圖示尺寸計算,它包括設計已規定的搭接長度,對設計未規定的搭接長度不計算(設計未規定的搭接長度考慮在定額損耗量里,清單計價則考慮在價格組成里)不過實際操作時都按定尺長度加搭接長度。而下料長度,則是根據施工進料的定尺情況、實際採用的鋼筋連接方式並按照施工規范對鋼筋接頭數量、位置等具體規定要求考慮全部搭接在內的計算長度(相對定額消耗量只不包括製作損耗)有時還要考慮施工工藝和施工流程,如果是分段施工還需要考慮二個流水段之間的鋼筋連接。舉個例子:柱、牆豎向構件基礎插筋、上下層間鋼筋的搭接,封閉圈樑縱筋以及圓形箍筋、焊接封閉箍筋的首尾搭接,均視為設計規定的搭接,要計算在工程量內。對鋼筋定尺(或既有長度)相對構件布筋長度較短而產生的鋼筋搭接屬於設計未規定的搭接,清單工程量里不計算,像50m長的筏形基礎,一根鋼筋中間需要多少搭接接頭,施工下料卻要根據構件鋼筋受力情況統統考慮。 從精度上講,預算長度按圖示尺寸計算,即構件幾何尺寸、鋼筋保護層厚度和彎曲調整值,並不考慮所讀出的圖示尺寸與鋼筋製作的實際尺寸之間的量度差值,下料長度對這些都全要考慮。比如一個矩形箍筋,預算長度只考慮構件截寬、截高,鋼筋保護層厚度及兩個135°彎鉤,不考慮那三個90°直彎。下料長度則都要考慮。討論這個問題的目的,既是為了准確計算鋼筋工程量用以確定造價,也是為了相應算出符合實際的下料長度,以期指導施工。鋼筋下料的鋼筋形狀根數長度准確無誤否則會造成災難後果,而鋼筋預算僅僅是是量上的誤差,最多是誤差率超過允許范圍而重新計算。 在計算難度上下料比預算要求高,計算一個異型高低大小不一的復雜集水坑下料計算必須高度精確,而目前的鋼筋預算軟體大都是粗糙計算,雖然量上面相差不大,但是沒法用於施工。 施工下料有幾個關鍵因素:它的可操作性,規范化,優化下料。能用於施工下料的鋼筋軟體一定可以用來做預算,反之則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