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框架梁中鋼筋下料計算需要計算的鋼筋有什麼

框架梁中鋼筋下料計算需要計算的鋼筋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1-02-05 14:57:44

『壹』 梁鋼筋下料長度怎樣算,有圖片,迷茫啊。。。 隔行如隔山。

對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目前多數教材和手冊採用下式
下料長度=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彎鉤增值
具體分為:
直線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量度差值+彎鉤增加長度
箍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彎鉤增加長度-量度差
(1)量度差值:(d為鋼筋直徑) 鋼筋彎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量度差值/mm 0.35d 0.5d 0.85d 2d 2.5d
(2)彎鉤增加長度 鋼筋直徑d/mm ≤6 8~10 12~18 20~28 32~36
一個彎鉤長度/mm 4d 6d 5.5d 5d 4.5d
(3) 箍筋彎鉤增加值
箍筋彎90°彎鉤時,兩個彎鉤增值為:2*(0.285D+4.785d);當D=2.5d,平直段為5d,兩個彎鉤增加值為11d。
箍筋彎90°/180°彎鉤時,兩個彎鉤增值為:(1.07D+5.57d)+(0.285D+4.785d)=1.335D+10.355d;當D=2.5d,平直段為5d,兩個彎鉤增加值為14d。
箍筋彎135°/135°彎鉤時,兩個彎鉤增值為:2*(0.68D+5.18d);當D=2.5d,平直段為5d,兩個彎鉤增加值為14d。
經驗公式(來源於規范書籍)
箍筋下料長度=內尺寸周長+(28D)抗震 箍筋下料長度=內尺寸周長+(14D)非抗震 量度差、端部彎鉤增值無論按理論公式還是按近似值公式計算,其結果誤差甚小,精確度高。而外包尺寸的計算,由於計算方法的不同,其結果相差較大,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就根據上邊的公式套就行,

『貳』 鋼筋下料的計算公式

1. 鋼筋下料的計算公式:

梁板鋼筋的下料長度=梁板的軸線尺寸-保護層(一般25)+上彎勾尺寸

180度彎勾=6.25d

90度彎勾=2.25d

45度彎勾=4.9d

再減去度量差:30度時取0.3d\ 45度0.5d\ 60度1d\ 90度2d\ 135度3d

2. 簡介:

直線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量度差值(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箍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彎鉤增加長度-量度差值(箍筋調整值)

3. 舉例:

箍筋彎90°彎鉤時,兩個彎鉤增值為:2*(0.285D+4.785d);當D=2.5d,平直段為5d,兩個彎鉤增加值為11d。


拓展資料:

鋼筋切斷時的長度稱為下料長度。

對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目前多數教材和手冊採用下式:

下料長度=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彎鉤增值

具體分為:

直線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量度差值(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箍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彎鉤增加長度-量度差值(箍筋調整值)

『叄』 梁鋼筋下料長度計算裡面的50是什麼

【例5.2】某建築物簡支梁配筋所示,試計算鋼筋下料長度。鋼筋保護層取25mm。(梁編號為L1共10根) 解題過程版【解】 1.計算權鋼筋下料長度 ?①號鋼筋下料長度(6240+2×200-2×25)-2×2×25+2×6.25×25=6802(mm) ?②號鋼筋下料長度 6240-2×25+2×6.25×12=6340(mm) ?③號彎起鋼筋下料長度上直段鋼筋長度240+50+500-25=765(mm) 斜段鋼筋長度(500-2×25)×1.414=636(mm) 中間直段長度6240-2×(240+50+500+450)=3760(mm) 下料長度(765+636)×2+3760-4×0.5×25+2×6.25×25=6824(mm) ?④號鋼筋下料長度計算為6824mm。 ?⑤號箍筋下料長度 寬度200-2×25+2×6=162(mm) 高度500-2×25+2×6=462(mm) 下料長度為(162+462)×2+50=1298(mm)

『肆』 梁的鋼筋下料計算,大神請進

右邊短跨的樑上鐵通長筋是3根22(括弧內的),進兩側柱子,滿足錨固長度;
支座負筋是3根內22(柱子邊標注的),長容度:進右側柱子滿足錨固長度,伸入梁內長度滿足這個短跨凈長度的1/3;
梁下鐵通長筋是2根22,進兩側柱子,滿足錨固長度;
箍筋是三級鋼8的間距100,抗扭筋照集中標注4根12;
以上有原位標注照原位標注,沒有原位標注照集中標注。
長度不好幫你計算,沒有表明跨度尺寸,混凝土強度等級,和抗震等級。

『伍』 鋼筋下料計算

鋼筋下料長度應根據構件尺寸、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幾何形狀和鋼筋彎鉤增加長度等條件進行計算。
1、提到鋼筋下料計算,一般都會涉及「量度差值」或「彎曲調整值」這兩個概念。一般特殊角度的「量度差值」或「彎曲調整值」或教科書上都有,但是非特殊角度,譬如70°、80°的「量度差值」或「彎曲調整值」在現成的文獻內查不到。
2、各相關文獻上的「彎曲調整值」或「量度差值」取彎曲直徑=2.5d演繹得到的。現如今的縱向鋼筋彎曲成型的彎曲直徑也不僅僅限於2.5d,已經有12d,16d等各種不同彎曲直徑的要求,現有文獻上很少考慮這種變化了的要求。
3、鋼筋在彎曲成型時,外側表面纖維受拉伸長,內側表面纖維受壓縮短,鋼筋中心線的長度保持不變。
4、電腦的應用和AutoCAD業已在業界普及,專業計算器的編程計算功能也日益強大。
鑒於上述幾點因素,我們認為依據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用AutoCAD或徒手繪制一些簡單的計算輔助圖形,直接進行基於中心線長度的鋼筋下料長度計算,可以有效指導鋼筋下料。

180°彎鉤增加6.25d的推導
現行規范規定,Ⅰ級鋼的彎心直徑是2.5d
鋼筋中心線半圓的半徑就是2.5d/2+d/2=1.75d
半圓周長為1.75dπ=5.498d取5.5d 平直段為3d
所以180度彎鉤增加的展開長度為
8.5d-2.25d=6.25d
90°直彎鉤增加11.21d的推導(d≤25mm,彎心曲直徑≥12d)
現行規范規定,抗震框架縱向鋼筋錨固需要≥0.4laE+15d,同時規定,當縱向鋼筋直徑≤25mm時,彎心內半經≥6d;當縱向鋼筋直徑>25mm時,彎心內半經≥8d,首先我們推導縱向鋼筋直徑≤25mm時需要的展開長度。彎心半徑6d,彎心直徑是12d,鋼筋中心線1/4圓的直徑是13d,
90°圓心角對應的圓周長度=13dπ×90°/360°=10.21d。
所以,90°鉤所需要的展開長度為
15d-7d+10.21d-7d=11.21d
這個11.21d適用於抗震框架縱向鋼筋直徑d≤25mm時的錨固。

90°直彎鉤增加10.35d的推導(d>25mm,彎曲直徑≥16d)
彎曲半徑8d,彎曲直徑是16d,鋼筋中心線1/4圓的直徑是17d
90°圓心角對應的圓周長度=17dπ×90°/360°=13.35d
所以,90°鉤所需要的展開長度為
15d-9d+13.35d-9d=10.35d
這個10.35d適用於抗震框架縱向鋼筋直徑d>25mm時的錨固。
按照本圖的演算,所謂的「『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是2×9d-17d×π/4=18d-13.35d=4.65d。
還有不懂的可以看11G101,你要我可以發你,留郵箱

『陸』 框架梁鋼筋 這根梁的鋼筋 怎麼計算呢

鋼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結
一、梁
(1) 框架梁
一、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
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拉筋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
二、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
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二、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對於非框架梁的配筋簡單的解釋,與框架梁鋼筋處理的不同之處在於:
1、 普通梁箍筋設置時不再區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問題;
2、 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再考慮0.5Hc+5d的判斷值。
未盡解釋請參考03G101-1說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負筋的延伸長度為Ln/3;
2、下部縱筋端支座錨固值處理同框架梁;
3、上部縱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錨固長度=支座寬度-保護層+梁高-保護層+Lae,第二排主筋錨固長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錨,再橫向彎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圍為≥0.2Ln1≥1.5hb;
7、 側面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處理與框架梁一致。

『柒』 求一個框架梁的鋼筋計算題。其中包括:鋼筋的下料長度(箍筋,梁筋)箍筋的根數,加密區等。

你也不給個正題,這怎麼給你答案啊,看看下面這對你有幫助沒。
請認真閱讀!
鋼筋下料
對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目前多數教材和手冊採用下式
下料長度=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彎鉤增值
具體分為:
直線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量度差值(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箍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彎鉤增加長度-量度差值(箍筋調整值)
(1)量度差值:(d為鋼筋直徑)
鋼筋彎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量度差值/mm 0,35d 0,5d 0,85d 2d 2,5d
(2)彎鉤增加長度
鋼筋直徑d/mm ≤6 8~10 12~18 20~28 32~36
一個彎鉤長度/mm 4d 6d 5,5d 5d 4,5d
(3) 箍筋彎鉤增加值
箍筋彎90°彎鉤時,兩個彎鉤增值為:2*(0.285D+4.785d);當D=2.5d,平直段為5d,兩個彎鉤增加值為11d。
箍筋彎90°/180°彎鉤時,兩個彎鉤增值為:(1.07D+5.57d)+(0.285D+4.785d)=1.335D+10.355d;當D=2.5d,平直段為5d,兩個彎鉤增加值為14d。
箍筋彎135°/135°彎鉤時,兩個彎鉤增值為:2*(0.68D+5.18d);當D=2.5d,平直段為5d,兩個彎鉤增加值為14d。
經驗公式(來源於規范書籍)
箍筋下料長度=內尺寸周長+(28D)抗震
箍筋下料長度=內尺寸周長+(14D)非抗震
量度差、端部彎鉤增值無論按理論公式還是按近似值公式計算,其結果誤差甚小,精確度高。而外包尺寸的計算,由於計算方法的不同,其結果相差較大,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至於箍筋加密區,規范要求是1.5h,就是1.5倍的梁高
梁在支座處,如柱等,應在支座的砼邊緣算起5cm處設第一道箍筋。如:砼柱的砼邊緣。
舉個例子:梁高600mm,加密區長就是600×1.5=900,加密一般是每100mm放置一道箍筋,算起來就是9根箍筋。非加密區一般是200mm,從第9根箍筋算起200mm一道。
注意一點就是,箍筋加密區是梁的支座端,是兩個加密區。

上述回答對你有幫助的話就給個採納吧!

『捌』 關於各種鋼筋下料長度計算的問題

關於鋼筋分項下料問題 有些鋼筋工同行新手應用《平法》時常發懵,暈頭轉向,不得要領。本人從另一視角提取分類內容加以淺釋,以幫助大家深入理解使用《平法》。
因水平所限,必然有不當之處,希望同道加以補充或指正。
鋼筋的錨固長度
為此構件中的縱筋伸入彼構件內的長度,以彼構件的完整邊線起算。
如:梁伸入柱中;柱伸入梁中;次梁伸入主梁中;柱伸入基礎中;牆或板伸入梁中;等等。
「錨固長度」應成為鋼筋工的第一概念。
錨固長度是圖集中的固定值。在《平法》各本圖集中均有列表。
錨固長度在101-1.3.4圖集中總分兩種:非抗震與抗震,內容是不同的。
選擇錨固長度的前提條件是混凝土強度等級與抗震等級,然後參照鋼筋種類決定。
在任何情況下,錨固長度不得小於250mm。
非框架梁下部縱筋的錨固長度為12d;非框架梁包括:簡支梁;連系梁;樓梯梁;過梁;雨蓬陽台梁;但不包括圈樑懸挑梁和基礎梁,圈樑懸挑梁和基礎梁另有規定。
當邊柱內側柱筋頂部和中柱柱筋頂部的直錨長度小於錨固長度時,可向內或向外側彎12d直角鉤。
當柱牆插筋的豎直錨固長度小於規定值時,需按照101-3圖集32頁右下角的表或45頁右上角的表加彎直角鉤。
框架樑上下縱筋及抗扭腰筋和非框架樑上部縱筋的錨固長度為0.4laE 加15d直角鉤。
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長度
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長度是以錨固長度為先決條件,再根據縱向鋼筋搭接接頭的面積百分率給出3個修正系數來計算。
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小於300mm。
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是兩個概念,不可混為一談,各類構件各有具體要求。
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
前提條件是混凝土結構的環境類別。
保護層厚度在圖紙的結構說明頁中均有詳細規定。
一般情況下,無墊層基礎是70mm;有墊層基礎是35mm,柱是30mm,梁是25mm,板是20mm,薄板是15mm,圖紙中均有具體規定。
保護層問題
通常,鋼筋工在綁扎大梁時,在梁下部縱筋之下,必須要墊好保護層,合理的保護層材料是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卡,用大塊石子墊也是常有的事,上級允許時,可用25mm的鋼筋頭垂直墊在主筋下,最好用16或18mm的鋼筋頭斜著墊在大梁的箍筋下面。
圈樑的保護層,一般應由混凝土工隨打隨墊,因為木工在支模時在圈樑鋼筋上行走,事先墊了保護層更加容易跺倒箍筋。
板的保護層是最不容易保證的,如果按照合理的混凝土施工規 程,鋼筋工應當事先把板的鋼筋保護層用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卡墊好,但是,各個工地不一定都是規范的,好多工地,混凝土工以及其它各個工種的人員都在已經綁扎 好的鋼筋上踩踏,這時,鋼筋工完全有理由不給墊保護層,因為保護層墊起之後,更容易使綁紮好的鋼筋網被踩得亂七八糟,不好修正,這時應由混凝土工隨打隨墊 才對。
架立筋
以前的架立筋與現在的架立筋,其意義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以前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縱筋,現在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中間連接負彎矩筋的連接筋,在復合箍筋的內上角處,其非抗震搭接長度為150mm。
主筋
主筋以前是指梁的下部縱筋,板的下部縱筋,柱的立筋,樓梯板的下部縱筋,主筋的名稱已經過時,內容已經變得含糊不清,今已減少了這樣的稱呼。
彎起筋
自從推廣《平法》以來,彎起筋已經很少採用,但在個別的設計中依然可見,其要點是彎起角度,斜長的計算和減延伸率。
腰筋
腰筋包括兩種,構造腰筋和抗扭腰筋,不同點是作用不一樣,構造腰筋用G打頭,抗扭腰筋用N打頭,構造腰筋的錨固長度為15d,抗扭腰筋的錨固長度與下部縱筋相同。
腰筋位置的計算,是以該梁所含板的下皮到梁的下部第一排縱筋之間均分間距,而不是按梁的上下縱筋之間來分或按梁高來分。
負彎矩筋
一般框架梁端部負彎矩筋的錨固長度為:0.4laE加15d直角鉤。
負彎矩筋位於第一排的取1/3凈跨度ln,位於第二排的取1/4凈跨度ln,但是其值要取左右兩個跨度值之大的應用,這是理解負彎矩筋的關鍵點。
梁下部縱筋
框架梁下部縱筋,即以前所指的主筋,是鋼筋作用的重點,其錨固長度是0.4laE加15d直角鉤,非框架梁的下部縱筋的錨固長度是12d,滿足12d可不做彎鉤。
箍筋
箍筋計算應以內皮尺寸為准,這樣不易出錯。
箍筋的彎鉤角度和彎鉤長度分抗震與非抗震,框架與非框架。
非抗震又非框架的樑柱箍筋,可以執行以前的現定,鉤長按直徑6;8;10分別取50mm;60mm;70mm,可不做135度角,即可以做成90度彎鉤。這一說法有待探討。
框架和抗震用的樑柱箍筋必須執行《平法》,必須做成135度的彎鉤。
框架和抗震用的樑柱箍筋,其鉤長為10d與75mm中之大值。
即如箍筋直徑為6mm,鉤長為75mm,直徑為8mm鉤長為80mm,直徑為10mm,鉤長為100mm,依此類推。
箍筋按內皮尺寸下料時應加延伸率,加3d較准。
復合箍筋
復合箍筋分重疊復合與大小復合,現在要求大箍套小箍,不提倡重疊復合,但是,重疊復合也有其應用的場合與好處。
復合箍筋的計算,一般新手不知所措,應當努力精通,學會並不難。
按內皮尺寸,首先減去下角主筋的兩個半徑,再除以主筋之間的空數 之後再乘以所要箍住主筋的空數,最後再加上主筋的兩個半徑。注意空數的空是多音字,在此所用的是4聲是空格的空,不是1聲空間的空,是段的意思。
箍筋加密
在框架及有抗震要求的樑柱中,凡在受拉縱筋綁扎搭接范圍內的箍筋應加密。
在框架柱中,在底層的基礎頂面及嵌固部位之上的柱凈高度的下1/3內須加密,在除底層下部外,底層上部和以上各層的柱凈高度的1/6內及不小於500mm的范圍內的箍筋要加密。
框架柱箍筋在穿越各梁板中均要加密。
在梁中,箍筋加密區位於受剪力最大處,在梁端支座里皮50mm處起往梁中間方向算。
在框架梁中,分抗震強度等級一級和二至四級來決定箍筋加密區的范圍,分2倍梁高和1.5倍梁高兩個數值,最小不得小於500mm。
在主次梁交叉處的主樑上,有附加箍筋也需加密,單側加密區的計算從距次梁邊的50mm處算起,一個次梁寬度加上一個主次梁底皮的高差。其加密值為箍筋直徑的8d,且不大於100mm。
吊筋
吊筋的全高度應設置到主梁的最下層縱筋處或者二排縱筋處。
吊筋的上平直部分的長度為其直徑的20d。
吊筋的下平直部分的長度為次梁寬加兩個50mm。
吊筋的斜長按梁高,當梁高小於800時為45度角,當梁高等於或大於800時為60度角。
45度角時,用其直角邊乘以根號2,即乘以1.414系數,當為60度角時,用其直角長邊乘以1.155系數。
吊筋下料時需減延伸率。
拉筋
又叫小拉鉤,其鉤長與彎鉤角度同箍筋的彎鉤。
拉筋必須鉤住箍筋並緊靠梁或柱的縱筋。
柱內復合箍筋可全部採用拉筋。
梁中拉筋間距一般為箍筋間距的2倍,一般為400mm。
梁中拉筋多於兩排時,其位置應上下相互錯開。
拉筋的計算不同於箍筋,應按內皮尺寸計算,按箍筋內皮尺寸再加上兩個箍筋直徑才對。
板主筋
板主筋的錨固長度為直徑的5d,且不小於板厚。
板主筋的第一根起算位置是,距梁邊上下縱筋連線1/2板主筋間距。
板主筋間距過密時,可以跳綁,即綁扎梅花扣。但板邊的兩排必須綁扎全扣。
板扣筋
板扣筋的直角鉤只減上邊保護層,通常減20mm,下邊可直接立在模板上。
板扣筋在重疊時,有一個綁扎次序問題是必須注意的,同綁扎梁鋼筋一樣,先綁扎主梁方向的後綁扎次梁方向的,這樣才不至於使扣筋加高一層,造成上邊的保護層減小或者沒有了。
樓梯筋
樓梯梁相當於簡支梁。
樓梯平台板當於簡支板。
樓梯踏步板主筋的計算,只用於鋼筋進料計劃。不能用於實際鋼筋的下料。實際樓梯板主筋的准確尺寸,應當實際到模板上量尺。
樓梯板扣筋也應當通過實際量取板主筋的尺寸再按圖集要求算出來。
如果圖紙上給出了樓梯板筋的尺寸,只能作為參考,也應當實際量尺後再下料。
鋼筋翻樣之《平法》要領(之二)
寫此文的願意,是想給我的徒弟們總結一下學習使用《平法》的參考資料,順便發到論壇里,試圖請壇友們幫助指導修改一下。
下面接著嘮叨,只要讀者不煩,我就高興。
先討論一下板扣筋重疊問題
很感謝一丁老師,提到板扣筋在重疊時,其上面的做成一字型,即只下料不打鉤,由此進一步設想,把不打鉤的直棍型的放到下面不是更好么?也不超高,算計好了,又省料又省工,我想,這在理論上只可以探討,付諸實施恐怕不行,施工監理肯定不允許。監理只認規范。
至於扣筋的腳長,還是按板厚減去兩公分最為實用,前些年我都是減10mm,當澆築混凝土時,老闆總是嫌混凝土超厚扣筋的鉤超高,太浪費混凝土,經研究找出的 原因是,1.在成型扣筋的腳時常有偏差,2.混凝土經過震搗,有自動抬高板鋼筋的現象,3.在板扣筋重疊處加高了一個扣筋直徑。
為防止在扣筋重疊處超高,通常是把下一層的扣筋腳掰斜不使直立,這樣就好了。再說混凝土工也在時刻控制板厚,超高了增加工作量他也不幹。
搭接位置
主要是指綁扎搭接,關於搭接位置,各種構件各有各的要求,不可一概而論。有些重要構件,當受力縱筋直徑超過規定值,16或22或25或28時,就不允許綁扎搭接而只許機械連接,甚至不允許出現連接點。
作為鋼筋工,最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知曉鋼筋在各構件中各部位的物理作用,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受拉作用,其次起受剪作用,受剪其實是受拉的一種變形,再次起受扭作用。
鋼筋的接頭,是這根鋼筋的薄弱點,往壞處想,便是危險點或者是事故點,所以要格外加小心,要注意,要把這個不良點放在不吃勁的地方。
鋼筋的接點,一不能放在受拉最大處,二不能放在受剪處,三不能放在受扭最大處。
正彎矩梁的凈跨度中段下部三分之一是受拉最大部位,越靠近跨中受拉力越大;凈跨度距支座的三分之一區段內是受剪最大部位而且越靠近支座受剪力越大;凈跨度下 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間靠近支座這兩小段受拉力最小受剪力也最小,所以這里被確定為連接區,跨中上部受拉力最小,也被確定為連接區。負彎矩梁即反梁的受 力道理與此相反,遇到反梁,您就倒過來思索,在腦子里過電影,便一目瞭然,如101-3《筏型基礎》裡面的基礎梁則是。
在連接區,如果只有兩根縱筋,我想可以把搭接頭設在同一區段內,把錨固長度乘以1.6系數,即按100%接頭面積百分率來取,如果超過4根筋,最好是隔一搭一或隔三搭一,搭接修正系數取1.4或1.2。
至於柱子鋼筋的搭接部位,首先區分是什麼柱,對於框架柱,要執行101-1圖集,只要是「非連接區」,便可搭接。非連接區便是箍筋的加密區,在底層,不一定 是一層有可能是地下室,柱凈高度下部三分之一,在底層柱凈高度上部的六分之一及以上各層柱凈高度靠近上下兩頭的六分之一不小於500mm范圍,都是箍筋加 密區也是非連接區。
箍筋加密區等於非連接區是柱子偏心受拉力的集中處,鋼筋連接點是薄弱處,所以這兩處不可共存,文字理論之要領其實也很簡單。
至於構造柱和普通柱,搭接位置就在嵌固部位之上,不適用於101圖集。
剪力牆鋼筋的搭接與眾不同,豎向鋼筋的搭接分兩種類型,一二級抗震和鋼筋直徑大於28時的搭接頭需要錯開,中間隔500mm;三四級抗震和鋼筋直徑小於28時的搭接頭可在同一區段內,搭接長度均為錨固長度的1.2倍。
集中標注
相對於原位標注而言,用一條直線引出,在梁中用水平或垂直線引出,在柱中用斜線引出。在剪力牆中用折線引出。
集中標注是大致的總體的註明,在梁的內容有:構件代號,跨數,截面尺寸,箍筋直徑間距支數,上部或加下部貫通縱筋根數直徑,腰筋根數直徑等。在柱中縱筋有時表示全部根數直徑,有時表示4角的根數直徑。
原位標注
相對於集中標注而言,是集中標注的具體補充與細化。當這兩種標注發生矛盾時,通常是以原位標注為准,但是從安全起見,還是鋼筋多多益善。
值得注意的是,當原位標注負彎矩筋時,已經包含了樑上部的貫通縱筋在內,這一點在圖紙上常常發生混淆,設計者最容易糊塗,施工者千萬馬虎不得,有疑問時,直接去問設計師最好,或者寧可多用鋼筋也要確保工程質量免除後患。
錨固搭接
見101-1第35頁右上角圖,此構造做法的目的是要保證支座內受力縱筋的凈距不小於25mm,從而保證縱筋在支座內有一定的握裹力,這一點很重要,通常不按此法施工而是直接在支座內搭接是錯誤的,應該加以改正。
至於那個1:12斜度,是否可以考慮不打彎,直接插入,因為那個彎度太小,不易彎准,當角度彎不準時反倒影響了質量,如果不打彎,幹活可就省事多了,此事也有待於進一步探討。
如果支座兩邊縱筋直徑相同,最好是直接通過,不在支座內設接頭,想設接頭時,最好是把接頭設在凈跨度中的三分之一與四分之一之間的區段處隔一搭一,美國建築結構的經驗確實值得借鑒。
彎折弧度
實踐證明,鋼筋設計彎鉤,往往事與願違,本來是想增加錨固堅固的程度,其結果是在陡彎處,鋼筋內部結構已被破壞,陡彎處的內部出現了看不見的裂紋,成為了新 的薄弱點,當鋼筋受到極限應力時,最容易在彎點斷裂,所以在《平法》中,一再強調採用彎折半徑4d;6d;8d,而不是彎折直徑,確有一定的道理,不可輕 視。
在縱向受力鋼筋端頭的彎鉤成型時,在鋼筋彎曲機上切不可加擋板,而且中心卡樁要用粗一些的,中心卡樁用直徑35mm以上的,寧可讓其彎度大些。
但是,箍筋的角就成為新的問題了,普通箍筋倒是沒的說,只是加密箍筋,是起受剪作用的,角度彎的不陡,會縮小縱向鋼筋在構件中的截面尺寸,角度彎的過陡,也存在上述的破壞作用,解決的辦法,只有犧牲保護層,把箍筋做得大一些。此事也有待於探討。

『玖』 老師給我了我一個鋼筋混凝土框架梁的平法施工圖,要求計算各種鋼筋的下料計算!我看不懂平法鋼筋也計算不

鋼筋平法03G101-1裡面就有框架梁的鋼筋圖。建議你去買鋼筋平法圖集回來好好學學。至於鋼筋算量,你可以去買《鋼筋平法算量基礎教程》這本書來看,裡面有很詳細的說明。

閱讀全文

與框架梁中鋼筋下料計算需要計算的鋼筋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沒有模具用什麼代替做波仔糕 瀏覽:971
桂林什麼鋼材好 瀏覽:332
洗衣機底座圓管和方管 瀏覽:230
好的鋁合金門材質有什麼要求 瀏覽:763
彩鋼雨棚架子怎麼焊 瀏覽:752
模具如何在淘寶開店 瀏覽:82
鋼管燈35米套什麼定額 瀏覽:643
斜導柱模具怎麼鑽 瀏覽:899
怎麼焊接3dsmax 瀏覽:791
a型鋁合金門窗什麼意思 瀏覽:804
聖羅蘭金色方管17號 瀏覽:785
不銹鋼管怎麼做香水 瀏覽:944
不銹鋼穿孔板和幕牆哪個成本高 瀏覽:481
舊鋼管1米的多少錢1米 瀏覽:308
門頭不銹鋼邊條多少錢一米 瀏覽:847
焊接練習板怎麼用 瀏覽:689
絲網護欄怎麼用 瀏覽:86
杭州哪裡有鋁合金拐杖賣 瀏覽:730
Creo方管接三通圓管視頻 瀏覽:371
南寧彩鋼板房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