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怎麼驗基礎鋼筋

怎麼驗基礎鋼筋

發布時間:2021-02-05 11:27:39

❶ 怎樣驗收鋼筋

受力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在同一根鋼筋上宜少設鋼筋接頭。鋼筋的接頭不應設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范圍,當無法避開時應採用滿足等強度要求的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且鋼筋面積百分率不應超過50%。
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位置宜相互錯開。
除特別說明外,縱向受拉鋼筋綁扎搭接接頭的搭接長度應 符合03G101-1第34頁的要求。
在任何情況下,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的搭接長度均不得小於300mm。
構件中的縱向受壓搭接長度的0.7倍,且在任何情況下應小於200mm.
在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應配置箍筋,直徑不大於8mm,間距不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當鋼筋的直徑大於25mm時,尚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100mm的范圍內設置兩個箍筋。
縱向受力鋼筋機械連接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機械連接接頭區段的長度為35d,(d為連接鋼筋的較大直徑)凡接頭中點位於該區段長度內的機械連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
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受拉鋼筋機械連接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大於50%。受壓鋼筋不限制。
向受力鋼筋焊接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焊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35d,(d為焊接鋼筋的較大直徑)且不小於500mm,凡接頭中點位於該區段長度內的焊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
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受拉鋼筋焊接接頭面積白分率不大於50%,受壓鋼筋不限制。
用焊接接頭時,梁類及板類構件應採用閃光對焊或搭接電弧焊,焊縫長度:雙面焊≥5d,單面焊≥10d:柱類及牆類構件可採用電渣壓力焊。
鋼筋混凝土現澆樓板
鋼筋綁扎程序:劃線→擺筋→穿箍(梁)→綁扎→安放墊塊。
板先排主筋後排負筋,梁先排縱筋,擺放有焊接接頭的鋼筋應符合規范規定。
雙排縱向受力鋼筋處,兩排鋼筋之間墊以直徑≥25mm的短鋼筋,以保持其設計距離。
梁、板鋼筋的接頭位置和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砼 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2002)要求。
梁、板鋼筋綁扎時防止水電管線將鋼筋抬起或壓下。
雙向板與單向板相鄰共用筋時, 板、次梁、主梁鋼筋交叉處理嚴格按設計或有關規范細部構造大樣施工。
梁箍筋的接頭(彎鉤疊合處)交錯布置在架立筋上。
板內鋼筋均按雙向雙層設置,其位置:
單向板: 板麵筋:受力筋在上,分布筋在下
板底筋:短向筋在下,分布筋在上

雙向板: 板麵筋:長向筋在下,短向筋在上
板底筋:長向筋在上,短向筋在下
以受力大者為准:雙向板與雙向板相鄰共用筋的長度不一致時,以區格大者為准,雙層雙向板筋必須滿扎。
板底筋錨入支承構件內≥20d(d為主筋直徑):板麵筋錨入支承構件內≥30d,且不小於250。板筋在邊支座錨固時,應盡量伸向該支座外邊緣,再作直(彎)鉤。
板的負筋端頭做直鉤,直鉤的高度=T(板厚)-a(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板面負筋應有支托,板底鋼筋應按保護層厚度設墊塊,避免澆築混泥土時鋼筋下陷和位移,影響鋼筋位置的有效高度。
H(為上、下層鋼筋凈空高度)
各樓面及外露部分的板,在板的無筋區設置φ6@00×200的雙向鋼筋網片與板面受力筋搭接250。所有板的分布筋為φ6@00×200.
柱寬范圍內所配板麵筋伸出長度應從柱邊算起。
樓板上孔洞應預留。當空洞尺寸不大於250時,將板筋由洞邊繞過,不得截斷,當孔洞大於250時,應按設計要求設置附加鋼筋。除圖中有註明外,一般可按設計構造處理。當洞口尺寸超過大樣所示尺寸時,由設計另行處理。
需封堵的設備管井應在設備管道安裝就位後澆築。
外挑瞻口樓板轉角結構見設計圖
異型柱、剪力牆外轉角處的樓板,為防止板角開裂,在連接處樓板中按設計圖設置構造筋。
梁的主筋應盡量採用通長設置,以減少鋼筋的接頭避免鋼筋密集。
鋼筋接頭的位置應設於梁的受壓區,梁面的負筋在跨中L/3區段內,梁底正筋在跨中L/3區段以外,支座處的獨立負筋及外挑梁的負鋼筋,不應設置接頭。
框架梁的鋼筋接頭:一級抗震等級採用機械連接,二、三、四四級可採用綁扎搭接或焊接。
梁的縱筋不應與箍筋、拉筋及預埋件等焊接。
主次梁結構的次梁鋼筋應置於主梁鋼筋之上,板支座負筋置於次梁鋼筋之上,主梁梁面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d=次梁負筋的直徑+板面負筋直徑+板面混泥土保護層厚度,以此確定主次梁箍筋的高度。
主次梁等高時,次梁底筋應置於主梁底筋之上。
等高井字梁相交節點處主筋布置,麵筋在上排則底筋也在上排,反之則 在下排。
外挑梁和邊梁相交的節點處理見設計。
作支座的梁高小於被支承梁的高度時,其相交節點構造見設計圖。
框架梁在支座節點處均設箍筋加密區,箍筋距支座邊緣50開始設置,梁內均採用封閉箍筋。
梁支座處的鋼筋應盡量拉通設置。如設計圖紙在支座兩則配筋直徑和根數不同時,施工單位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和設計配筋,,調整鋼筋配置,必要時與設計人員協商修改配筋,否則節點處鋼筋全部彎折錨固,造成節點鋼筋密集,難以保證鋼筋的錨固質量。
樑上集中荷載處應設橫向附加鋼筋,附加箍筋的形狀及肢數,均與梁內箍筋相同,未註明時,在主梁兩側另加吊筋和箍筋或在梁每側另加四組箍筋。
樑上開洞時,孔洞四周應設置附加鋼筋。
梁的跨度>4.0米時,模板應按跨度的2‰起拱,懸臂構件模板均應按端跨節點處理。
當框架梁支座兩側高有錯位時,梁主筋在支座內的錨固。見設計圖P
當框架梁支座兩側梁寬不等時,梁主筋在支座內的錨固見設計圖。
當框架支座兩側梁平面錯位時,未連通的梁主筋在支座的錨固見設計圖
框架梁縱向鋼筋及箍筋的構造見03G101-1圖集54~56頁及63頁。
非框架梁縱向鋼筋的構造見03101-1圖集65、66頁,將La改為Lae,Li改為Lie。
梁側面縱向構造筋及拉筋
當梁高≥550時,梁側面縱筋為2ф12
當梁高≥650≤750時,梁側面縱筋為4ф12
當梁高>750≤900時。梁側面縱筋為6ф12
拉筋直徑同梁箍筋,其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
梁高超過600的梁在綁扎鋼筋之間,只能一面關模,以保證鋼筋綁扎質量。
在安裝模板之前,間距為800mm~1000mm安裝厚度一致的墊塊以保證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b柱筋綁扎
柱中豎向鋼筋,角部彎鉤與模板成45度,中間鋼筋彎鉤與模板成90度;
箍筋的接頭交錯布置在四角縱向鋼筋上;箍筋轉角與縱向鋼筋交叉點均應扎牢,綁扎箍筋時綁扣相互間成八字形;剪力牆暗柱單肢箍按拉筋構造設置。
柱鋼筋的綁扎,在模板安裝前進行。
柱子的縱筋不應與箍筋、拉筋及預埋件等焊接。
樑柱節點的構造、柱子縱筋的錨固、連接方式以及接頭位置,按樓層和接頭部位分別見03G101-1圖集35—40頁。
柱子縱筋在頂層伸至柱頂並錨固在梁內,當柱寬大於梁寬,梁寬之外的縱筋無法錨入梁內時,應將這部分縱筋錨入現澆板中,無法錨入梁內和板內的柱縱筋,應互相焊接封閉。
c、牆筋綁扎
牆筋綁扎時,四周兩排鋼筋交叉點應每點扎牢,中間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梅花式扎牢,雙向主筋的鋼筋必須將全部鋼筋的交叉點扎牢,注意相鄰綁扎點的鐵絲扣要成八字形綁扎(左右扣綁扎)。
在牆兩層鋼筋之間設置φ6@600鋼筋撐腳,梅花形排 列,以保持兩層鋼筋之間的距離。牆筋綁紮好後,應在鋼筋上綁扎斜向鋼筋,以使之不變形。
剪力牆豎向分布筋由端柱、暗柱、翼牆等邊緣構件側50開始設置,配筋採用雙向雙層,一般情況下,水平筋在外,豎向筋在內,並應設置呈梅花形布置的拉筋,拉筋均鉤在外排水平筋上,拉筋的直徑6mm,間距不大於600mm。
剪力牆的轉角、相交及牆端盡頭,均應設置鋼筋混泥土構件或約束邊緣構件,詳見設計圖,構造邊緣構件的構造見03G101-1圖集50頁,約束邊緣構件的構造見03G101-1圖集49頁。
剪力牆牆身豎向及水平分布鋼筋構造應根據抗震等級、構件部位和鋼筋直徑、分別按03G101-1圖集47、48頁大樣處理。
剪力牆暗柱及端柱等邊緣構件內縱向鋼筋連接和錨固與框架相同。
剪力牆連梁配筋的構造要求,請見03G101-1圖集51頁。
穿越剪力牆連梁的洞口應預埋鋼套管,洞口上下的有效高度不小於1/3連梁高及200,鋼套管的外徑不大於150。洞邊的補強構造按設計圖紙。樑上水電預留洞口尺寸,位置必須准確,在綁扎鋼筋之前,在模板上標識出來。同一樑上最多可留兩個孔,孔距應大於3倍孔徑,孔位詳設備圖
剪力牆內預留洞≤300×300或套管D≤300時,牆內鋼筋應繞過洞口不截斷,否則牆內鋼筋遇洞截斷,洞邊設置邊緣構件。筒體剪力牆出樓面出用梯子型鋼筋架固定位置及保護層厚度。
5、鋼筋的砼最小保護層厚度
縱向受力鋼筋混泥土的最小保護層厚度除圖中有特別註明外,應符合表一的規定:縱向受力鋼筋的混泥土保護層厚度(mm)
環境類別 板、牆 梁 樁
一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二 D 20 15 30 一 30 30 一 30 30
二 D 一 20 20 一 30 30 一 30 30
受力鋼筋混泥土保護層厚度(從鋼筋的外邊緣算起)除滿足表中的要求外,尚不應小於受力鋼筋的直徑。
板、牆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表中相應的數減10mm,且不小於10mm,梁、柱中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
剪力牆連梁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按梁的要求處理,暗柱的主筋保護層按剪力牆的水平分布筋或暗柱的箍筋滿足保護層的要求後向內排列。
異型柱和短肢剪力牆的混泥土保護層厚度,可按箍筋或水平分布筋滿足保護層厚度後向內排列保護層厚度。牆柱用厚度一致的墊塊牢固的安裝在鋼筋上。
鋼筋綁扎做到:水平筋水平,縱向筋豎直,牆柱第一個箍筋距樓地面5cm,梁第一個箍筋距邊5cm,剪力牆豎向筋距邊緣構件5cm。
6、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
鋼筋在混泥土中的錨固分為自然錨固和機械錨固,一般情況下應盡量採用自然錨固,確有困難時可選用機械錨固。
除特別說明外,結構受拉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應符合03G101-1第33、34、35頁的有關要求。
在任何情況下,鋼筋的錨固長度不得下於250mm。
HP235級鋼筋鋼筋(1級鋼筋)兩端必須加彎鉤。
7、鋼筋工程安裝允許偏差(如下圖)
項 目 允許偏差
受力鋼筋的排距 5
鋼筋彎起點位置 20
箍筋、橫向鋼筋間距 綁扎骨架 20
焊拉骨架 10
焊接預埋件 中心線位置 5
水平高差 +3.0
受力鋼筋的保護層 基礎 10
柱、梁 5
板、牆、殼 3
8、鋼筋成品保護
鋼筋綁紮好後嚴禁在板筋上走動造成鋼筋變形,澆砼時架子架空在麵筋上,人只能在架子上行走,架子隨砼澆注方向移動並有專人隨砼澆築地點護筋。

❷ 如何驗鋼筋型號直徑

檢驗方法:
受力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在同一根鋼筋上宜少設鋼筋接頭。鋼筋的接頭不應設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范圍,當無法避開時應採用滿足等強度要求的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且鋼筋面積百分率不應超過50%。
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位置宜相互錯開。
除特別說明外,縱向受拉鋼筋綁扎搭接接頭的搭接長度應 符合03G101-1第34頁的要求。
在任何情況下,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的搭接長度均不得小於300mm。
構件中的縱向受壓搭接長度的0.7倍,且在任何情況下應小於200mm.
在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應配置箍筋,直徑不大於8mm,間距不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當鋼筋的直徑大於25mm時,尚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100mm的范圍內設置兩個箍筋。
縱向受力鋼筋機械連接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機械連接接頭區段的長度為35d,(d為連接鋼筋的較大直徑)凡接頭中點位於該區段長度內的機械連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
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受拉鋼筋機械連接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大於50%。受壓鋼筋不限制。
向受力鋼筋焊接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焊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35d,(d為焊接鋼筋的較大直徑)且不小於500mm,凡接頭中點位於該區段長度內的焊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
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受拉鋼筋焊接接頭面積白分率不大於50%,受壓鋼筋不限制。
用焊接接頭時,梁類及板類構件應採用閃光對焊或搭接電弧焊,焊縫長度:雙面焊≥5d,單面焊≥10d:柱類及牆類構件可採用電渣壓力焊。
鋼筋混凝土現澆樓板
鋼筋綁扎程序:劃線→擺筋→穿箍(梁)→綁扎→安放墊塊。
板先排主筋後排負筋,梁先排縱筋,擺放有焊接接頭的鋼筋應符合規范規定。
雙排縱向受力鋼筋處,兩排鋼筋之間墊以直徑≥25mm的短鋼筋,以保持其設計距離。
梁、板鋼筋的接頭位置和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砼 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2002)要求。
梁、板鋼筋綁扎時防止水電管線將鋼筋抬起或壓下。
雙向板與單向板相鄰共用筋時, 板、次梁、主梁鋼筋交叉處理嚴格按設計或有關規范細部構造大樣施工。
梁箍筋的接頭(彎鉤疊合處)交錯布置在架立筋上。
板內鋼筋均按雙向雙層設置,其位置:
單向板: 板麵筋:受力筋在上,分布筋在下
板底筋:短向筋在下,分布筋在上

雙向板: 板麵筋:長向筋在下,短向筋在上
板底筋:長向筋在上,短向筋在下
以受力大者為准:雙向板與雙向板相鄰共用筋的長度不一致時,以區格大者為准,雙層雙向板筋必須滿扎。
板底筋錨入支承構件內≥20d(d為主筋直徑):板麵筋錨入支承構件內≥30d,且不小於250。板筋在邊支座錨固時,應盡量伸向該支座外邊緣,再作直(彎)鉤。
板的負筋端頭做直鉤,直鉤的高度=T(板厚)-a(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板面負筋應有支托,板底鋼筋應按保護層厚度設墊塊,避免澆築混泥土時鋼筋下陷和位移,影響鋼筋位置的有效高度。
H(為上、下層鋼筋凈空高度)
各樓面及外露部分的板,在板的無筋區設置φ6@00×200的雙向鋼筋網片與板面受力筋搭接250。所有板的分布筋為φ6@00×200.
柱寬范圍內所配板麵筋伸出長度應從柱邊算起。
樓板上孔洞應預留。當空洞尺寸不大於250時,將板筋由洞邊繞過,不得截斷,當孔洞大於250時,應按設計要求設置附加鋼筋。除圖中有註明外,一般可按設計構造處理。當洞口尺寸超過大樣所示尺寸時,由設計另行處理。
需封堵的設備管井應在設備管道安裝就位後澆築。
外挑瞻口樓板轉角結構見設計圖
異型柱、剪力牆外轉角處的樓板,為防止板角開裂,在連接處樓板中按設計圖設置構造筋。
梁的主筋應盡量採用通長設置,以減少鋼筋的接頭避免鋼筋密集。
鋼筋接頭的位置應設於梁的受壓區,梁面的負筋在跨中L/3區段內,梁底正筋在跨中L/3區段以外,支座處的獨立負筋及外挑梁的負鋼筋,不應設置接頭。
框架梁的鋼筋接頭:一級抗震等級採用機械連接,二、三、四四級可採用綁扎搭接或焊接。
梁的縱筋不應與箍筋、拉筋及預埋件等焊接。
主次梁結構的次梁鋼筋應置於主梁鋼筋之上,板支座負筋置於次梁鋼筋之上,主梁梁面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d=次梁負筋的直徑+板面負筋直徑+板面混泥土保護層厚度,以此確定主次梁箍筋的高度。
主次梁等高時,次梁底筋應置於主梁底筋之上。
等高井字梁相交節點處主筋布置,麵筋在上排則底筋也在上排,反之則 在下排。
外挑梁和邊梁相交的節點處理見設計。
作支座的梁高小於被支承梁的高度時,其相交節點構造見設計圖。
框架梁在支座節點處均設箍筋加密區,箍筋距支座邊緣50開始設置,梁內均採用封閉箍筋。
梁支座處的鋼筋應盡量拉通設置。如設計圖紙在支座兩則配筋直徑和根數不同時,施工單位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和設計配筋,,調整鋼筋配置,必要時與設計人員協商修改配筋,否則節點處鋼筋全部彎折錨固,造成節點鋼筋密集,難以保證鋼筋的錨固質量。
樑上集中荷載處應設橫向附加鋼筋,附加箍筋的形狀及肢數,均與梁內箍筋相同,未註明時,在主梁兩側另加吊筋和箍筋或在梁每側另加四組箍筋。
樑上開洞時,孔洞四周應設置附加鋼筋。
梁的跨度>4.0米時,模板應按跨度的2‰起拱,懸臂構件模板均應按端跨節點處理。
當框架梁支座兩側高有錯位時,梁主筋在支座內的錨固。見設計圖P
當框架梁支座兩側梁寬不等時,梁主筋在支座內的錨固見設計圖。
當框架支座兩側梁平面錯位時,未連通的梁主筋在支座的錨固見設計圖
框架梁縱向鋼筋及箍筋的構造見03G101-1圖集54~56頁及63頁。
非框架梁縱向鋼筋的構造見03101-1圖集65、66頁,將La改為Lae,Li改為Lie。
梁側面縱向構造筋及拉筋
當梁高≥550時,梁側面縱筋為2ф12
當梁高≥650≤750時,梁側面縱筋為4ф12
當梁高>750≤900時。梁側面縱筋為6ф12
拉筋直徑同梁箍筋,其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
梁高超過600的梁在綁扎鋼筋之間,只能一面關模,以保證鋼筋綁扎質量。
在安裝模板之前,間距為800mm~1000mm安裝厚度一致的墊塊以保證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b柱筋綁扎
柱中豎向鋼筋,角部彎鉤與模板成45度,中間鋼筋彎鉤與模板成90度;
箍筋的接頭交錯布置在四角縱向鋼筋上;箍筋轉角與縱向鋼筋交叉點均應扎牢,綁扎箍筋時綁扣相互間成八字形;剪力牆暗柱單肢箍按拉筋構造設置。
柱鋼筋的綁扎,在模板安裝前進行。
柱子的縱筋不應與箍筋、拉筋及預埋件等焊接。
樑柱節點的構造、柱子縱筋的錨固、連接方式以及接頭位置,按樓層和接頭部位分別見03G101-1圖集35—40頁。
柱子縱筋在頂層伸至柱頂並錨固在梁內,當柱寬大於梁寬,梁寬之外的縱筋無法錨入梁內時,應將這部分縱筋錨入現澆板中,無法錨入梁內和板內的柱縱筋,應互相焊接封閉。
c、牆筋綁扎
牆筋綁扎時,四周兩排鋼筋交叉點應每點扎牢,中間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梅花式扎牢,雙向主筋的鋼筋必須將全部鋼筋的交叉點扎牢,注意相鄰綁扎點的鐵絲扣要成八字形綁扎(左右扣綁扎)。
在牆兩層鋼筋之間設置φ6@600鋼筋撐腳,梅花形排 列,以保持兩層鋼筋之間的距離。牆筋綁紮好後,應在鋼筋上綁扎斜向鋼筋,以使之不變形。
剪力牆豎向分布筋由端柱、暗柱、翼牆等邊緣構件側50開始設置,配筋採用雙向雙層,一般情況下,水平筋在外,豎向筋在內,並應設置呈梅花形布置的拉筋,拉筋均鉤在外排水平筋上,拉筋的直徑6mm,間距不大於600mm。
剪力牆的轉角、相交及牆端盡頭,均應設置鋼筋混泥土構件或約束邊緣構件,詳見設計圖,構造邊緣構件的構造見03G101-1圖集50頁,約束邊緣構件的構造見03G101-1圖集49頁。
剪力牆牆身豎向及水平分布鋼筋構造應根據抗震等級、構件部位和鋼筋直徑、分別按03G101-1圖集47、48頁大樣處理。
剪力牆暗柱及端柱等邊緣構件內縱向鋼筋連接和錨固與框架相同。
剪力牆連梁配筋的構造要求,請見03G101-1圖集51頁。
穿越剪力牆連梁的洞口應預埋鋼套管,洞口上下的有效高度不小於1/3連梁高及200,鋼套管的外徑不大於150。洞邊的補強構造按設計圖紙。樑上水電預留洞口尺寸,位置必須准確,在綁扎鋼筋之前,在模板上標識出來。同一樑上最多可留兩個孔,孔距應大於3倍孔徑,孔位詳設備圖
剪力牆內預留洞≤300×300或套管D≤300時,牆內鋼筋應繞過洞口不截斷,否則牆內鋼筋遇洞截斷,洞邊設置邊緣構件。筒體剪力牆出樓面出用梯子型鋼筋架固定位置及保護層厚度。
5、鋼筋的砼最小保護層厚度
縱向受力鋼筋混泥土的最小保護層厚度除圖中有特別註明外,應符合表一的規定:縱向受力鋼筋的混泥土保護層厚度(mm)
環境類別 板、牆 梁 樁
一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二 D 20 15 30 一 30 30 一 30 30
二 D 一 20 20 一 30 30 一 30 30
受力鋼筋混泥土保護層厚度(從鋼筋的外邊緣算起)除滿足表中的要求外,尚不應小於受力鋼筋的直徑。
板、牆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表中相應的數減10mm,且不小於10mm,梁、柱中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
剪力牆連梁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按梁的要求處理,暗柱的主筋保護層按剪力牆的水平分布筋或暗柱的箍筋滿足保護層的要求後向內排列。
異型柱和短肢剪力牆的混泥土保護層厚度,可按箍筋或水平分布筋滿足保護層厚度後向內排列保護層厚度。牆柱用厚度一致的墊塊牢固的安裝在鋼筋上。
鋼筋綁扎做到:水平筋水平,縱向筋豎直,牆柱第一個箍筋距樓地面5cm,梁第一個箍筋距邊5cm,剪力牆豎向筋距邊緣構件5cm。
6、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
鋼筋在混泥土中的錨固分為自然錨固和機械錨固,一般情況下應盡量採用自然錨固,確有困難時可選用機械錨固。
除特別說明外,結構受拉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應符合03G101-1第33、34、35頁的有關要求。
在任何情況下,鋼筋的錨固長度不得下於250mm。
HP235級鋼筋鋼筋(1級鋼筋)兩端必須加彎鉤。
7、鋼筋工程安裝允許偏差(如下圖)
項 目 允許偏差
受力鋼筋的排距 5
鋼筋彎起點位置 20
箍筋、橫向鋼筋間距 綁扎骨架 20
焊拉骨架 10
焊接預埋件 中心線位置 5
水平高差 +3.0
受力鋼筋的保護層 基礎 10
柱、梁 5
板、牆、殼 3
8、鋼筋成品保護
鋼筋綁紮好後嚴禁在板筋上走動造成鋼筋變形,澆砼時架子架空在麵筋上,人只能在架子上行走,架子隨砼澆注方向移動並有專人隨砼澆築地點護筋。

❸ 如何識讀筏板基礎鋼筋圖

筏板基礎鋼筋圖是簡單的配筋圖,由縱向鋼筋、橫向鋼筋、底筋、上部版筋、附加筋、馬鐙筋、放射權筋、加強筋組成。識圖中應結合圖集、規范,應掌握鋼筋錨固、搭接長度、搭接位置、鋼筋保護層厚度、馬鐙筋形狀鋼筋直徑等信息。

筏板鋼筋與樓板鋼筋的排布正好相反,應該是長向鋼筋在下,短向鋼筋在上,樓板則是短向鋼筋在下,長向鋼筋在上,用戶視情況應該看方向是長向還是短向而定。

(3)怎麼驗基礎鋼筋擴展閱讀:

筏板基礎鋼筋驗收注意事項:

1、按點、線位置,先擺放19軸線方向的筏板筋和附加鋼筋,陽角放射筋在鋼筋下按放40mm厚的保護層墊層,每平米不少於一個,然後再擺放A軸線方向的筏板筋,最後綁扎宜採用正、反扣交錯綁扎。

2、筏板底部鋼筋外伸部位應按設計、規范要求施工。

3、筏板底部鋼筋接頭位置、連接方式,為閃光對焊和電弧焊,嚴格按設計、規范要求施工。

4、為便於施工,確保質量,在基礎梁鋼筋綁扎完畢後,應先綁扎暗柱,牆體插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筏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筏板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鋼筋

❹ 監理怎樣驗收鋼筋

鋼筋進場復驗的項目應當按照《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的規定執回行。對於熱答軋光圓鋼筋和熱軋帶筋鋼筋一般應復驗鋼筋的力學性能,包括強度、伸長率和彎曲試驗。
主要抽樣方法和數量如下:
(1)熱軋光圓鋼筋和熱軋帶筋鋼筋:
同一廠別、同一爐罐號、同一規格、同一交貨狀態,每60t為一驗收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計。每批取試件2組,每組2根,試件長度為500mm。
超過60t的部分,每增加40t(或不足40t的餘量),增加1個拉伸試件和1個彎曲試件。
(2)冷軋帶肋鋼筋:以60t為一驗收批。取樣時在每(任一)盤中的任意一端栽去500mm後切取試件。強度試驗1根、彎曲試驗2根/批。
(3)冷軋扭鋼筋:以10t為一驗收批,不足10t也按一批計。試件為各3根/批。
(4)預應力混凝土鋼絞線:以60t為一驗收批。試件為各3根/批。
(5)預應力混凝土鋼絲:以60t為一驗收批。試件為各1根/盤

❺ 質監站驗收基礎鋼筋需要准備哪些資料表格

質監站一般是看下資料。
鋼筋安裝檢驗批驗收表是跟定要了。另外:原材合格證,鋼筋復試報告,鋼筋接頭檢驗報告等

❻ 條形基礎怎麼看鋼筋圖

牆下條形基礎和柱下獨立基礎(單獨基礎)統稱為擴展基礎。擴展基礎的作用是把牆或柱的荷載側向擴展到土中,使之滿足地基承載力和變形的要求。擴展基礎包括無筋擴展基礎和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

條形基礎施工圖 JZL6(2)450*1000Y2000*400*200 (應筏型基礎)解釋如下:

基礎主梁6(2跨)寬450*高1000,端部外伸2000mm加腋h1,400,h2,200mm,Ф10鋼筋間距100,4肢箍,梁底部6Ф20鋼筋,梁頂部16Ф20鋼筋,由於你鋼筋前是個?號不明是幾級鋼筋,請自己查圖。最好是對照一下國標圖集《04G101-3。09G901-3》。

計算公式

在計算牆下條形基礎的寬度時,一般採用公式B=N/(R-D@Y).由於這種計算方法重復二次計算縱橫牆交叉處承栽面積,因此計算的結果帶有負誤差,從而嚴重地影響了計算精度和結構的安全度.以一個簡化的基礎平面為例,導出計算誤差較小的建議公式,以改進牆下條形基礎寬度的計算方法。

(6)怎麼驗基礎鋼筋擴展閱讀:

地基基礎是指以地基為基礎的房屋的牆或柱埋在地下的擴大部分。地基基礎的設計和檢測是建築工程人員工作的重要一環。

建築埋在地面以下的部分稱為基礎。承受由基礎傳來荷載的土層稱為地基,位於基礎底面下第一層土稱為持力層,在其以下土層稱為下卧層。地基和基礎都是地下隱蔽工程,是建築物的根本,它們的勘察、設計和施工質量關繫到整個建築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在建築設計之前,必須進行建築場地的工程地質勘查,並對地基上(岩)進行物理力學性質試驗,從而對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做出正確的評價,這是做好設計和施工的先決條件。因此,我國早已規定,沒有勘察報告不能設計,沒有設計圖紙不能施工。

按埋置深度劃分基礎可分為淺基礎與深基礎兩大類。一般埋深小於5m的為淺基礎,大於5m的為深基礎。也可以按施工方法來劃分:用普通基坑開挖和敞坑排水方法修建的基礎稱為淺基礎,如磚混結構的牆基礎、高層建築的箱形基礎(埋深可能大於5m)等;而用特殊施工方法將基礎埋置於深層地基中的基礎稱為深基礎,如樁基礎、沉井、地下連續牆等。

人工地基處理

人工地基的處理方法有密實法、換土法和加固法三類:

密實法,用密實法處理地基又可分為:

①碾壓夯實法:對含水量在一定范圍內的土層進行碾壓或夯實。此法影響深度約為200毫米,僅適於平整基槽或填土分層夯實。

②重錘夯實法:利用起重機械提起重錘,反復夯打(圖a),其有效加固深度可達1.2米。此法適用於處理粘性土、砂土、雜填土、濕陷性黃土地基和對大面積填土的壓實以及雜填土地基的處理。

③機械碾壓法:用平碾、羊足碾、壓路機、推土機及其他壓實機械壓實鬆散土層(圖b)。碾壓效果取決於被壓土層的含水量和壓實機械的能量。對於雜填土地基常用 8~12噸的平碾或13~16噸的羊足碾,逐層填土,逐層碾壓。

④振動壓實法: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動力,以振實淺層鬆散土(圖c)。振動壓實效果取決於振動力、被振的成分和振動時間等因素。用此法處理以砂土、爐渣、碎石等無粘性土為主的填土地基,效果良好。

⑤強夯法:利用重量為8~40噸的重錘從6~40米的高處自由落下,對地基進行強力夯實的處理方法。經過強夯的地基承載能力可提高3~4倍,以至6倍,壓縮性可降低200~1000%,影響深度在10米以上。此法適用於處理砂土、粉砂、黃土、雜填土和含粉砂的粘性土等。施工時雜訊與振動較大。

⑥堆載預壓法:在堆積荷載作用下,使飽和軟土層排水固結,提高抗剪能力,增加地基的穩定性。

⑦砂井堆載預壓法(圖d):在軟土層中按一定距離打入管井,井中灌入透水性良好的砂,形成排水「砂井」,在堆載預壓下,加速地基排水固結,提高地基承載能力。此外,還有擠密砂樁法和振動水沖樁法等。

換土法

當地基持力層軟弱,密集法不能滿足建築物荷載要求時,可採用換土墊層的辦法處理土層。此法是先將基礎底下一定深度的軟弱土層挖出,回填砂、碎石、素土或灰土等,逐層夯實,便成為承載能力較高的墊層(圖e)。

加固法

用加固法處理地基可分為:

① 化學加固法:通過壓力灌注或攪拌混合等措施,使化學溶液或膠結劑進入土層,使土粒膠結。所用漿液主要有:高標號硅酸鹽水泥和速凝劑配製成的水泥漿液;以水玻璃為主加氯化鈣配製成的水玻璃漿液;以 丙烯酸氨為主的漿液;以重鉻酸鹽木質素漿等 紙漿液為主的漿液。目前應用較多的是水泥漿液;紙漿液雖加固效果較好,但有毒,會污染地下水。

②高壓旋噴法:利用噴射化學漿液與土粒混合攪拌處理地基(圖f)。目前多使用水泥漿液。為防止漿液流失,常加入三乙醇胺和 氯化鈣等速凝劑。此法還可用於建築物地基的補強。

③ 硅化加固法:此法是在滲透性較強的土層,利用一定的壓力,把漿液通過下端帶孔的管子注入土中,使土粒膠結起來。其加固效果同所用的化學溶液濃度、土壤滲透性和注液壓力有關。

對於滲透系數每分鍾小於 10-6米的粘性土,壓力注入的硅酸鈉溶液要依靠電滲作用,才能進入土層空隙,這種方法稱為電 硅化法。此法加固作用快,工期短,還可用來制止流砂、堵塞泉眼,也可用於加固已建工程。

❼ 鋼筋的報驗程序是怎麼的

分段說:
原材料進場,要請監理進行見證取樣,然後送檢;在施工中的焊接接頭也要請監理見內證取樣,然後送檢容。
基礎的鋼筋和屋面的鋼筋綁扎完了,要請監理檢查,檢查完後應該還應請質監站檢查;在主體過程中應隨機請質監站來檢查。
牆柱筋在綁扎完後應請監理檢查,檢查通過後可以關模;梁板筋綁扎完後應請監理檢查,通過後報砼澆注令,同意簽字後澆注砼。
加點分吧

❽ 如何驗收鋼筋

鋼筋安裝後,施工方就會通知甲方和監理到現場進行驗收,有時還要通知質量監督專員來屬對驗收進行監督.驗收鋼筋工程的質量,是每一個甲方土建工程師或監理工程師最基本的功底.驗收鋼筋要:1.熟悉施工圖紙,對照施工圖紙核對鋼筋規格與大小.2.查驗鋼筋間距,起點,列距、排距。3.鋼筋錨固長度3.保護層墊塊,馬凳的放置與厚度.4.軸線是否偏移5.梁高,板厚6.鋼筋搭接位置,搭接率,搭接長度,搭接焊接,套筒連接的質量7.箍筋加密區的長度,高度8.樑柱節點處的柱箍筋的綁扎質量9.主次梁交接處的加強處理10.飄板受力鋼筋的放置與綁扎.11.綁扣的質量,數量,方向12.洞口側邊,砌體牆下的加強筋

❾ 基礎鋼筋驗收應注意什麼

鋼筋的驗收標准就那麼多,不過基礎驗收主要根據不同的基礎形式,看專看他的錨固長度夠不夠屬,鋼筋網片的間距以及觀感,底部鋼筋的直徑,鋼筋搭接的長度,焊接的倍數綁扎的方式。四周的封頭筋夠不夠,施工方比較容易在鋼筋間距上出問題,這樣會節省大量的鋼筋。以上標准根據砼的標號和基礎形式以及抗震等級依據圖集就能查到。

閱讀全文

與怎麼驗基礎鋼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dnf大轉移深淵怎麼打鋼管男 瀏覽:252
45鋼焊接後淬火用什麼焊條 瀏覽:969
台州道路護欄多少錢 瀏覽:815
彩鋼板單板怎麼對接 瀏覽:619
一般鋼筋採用什麼焊接方式 瀏覽:293
單層鋼筋綁扎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824
z字形豎立的鋼筋叫什麼 瀏覽:641
304不銹鋼板密度公差是多少 瀏覽:690
張掖哪裡有賣鋼材的 瀏覽:489
合金力量天啟是什麼樣子 瀏覽:245
鋼材的mm是什麼意思 瀏覽:708
空調支架不銹鋼多少錢一個 瀏覽:419
1噸鋼筋有多少米8號 瀏覽:729
16鋼筋每米是多少 瀏覽:633
不銹鋼盆被草酸腐蝕了怎麼辦 瀏覽:723
鍍鋅管焊接內側怎麼防銹 瀏覽:910
大棚鋼管骨架怎麼製作方法 瀏覽:986
個人怎麼報考焊接上崗證 瀏覽:338
斜齒輪模具怎麼出模 瀏覽:87
不銹鋼鍋熬粥怎麼發黑 瀏覽: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