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陽台鋼筋板筋怎麼計算規則

陽台鋼筋板筋怎麼計算規則

發布時間:2021-02-05 04:42:46

『壹』 板鋼筋怎麼算量

是施工下料還是預算。施工下料的話,=標注長度+彎鉤長度(板厚減兩個保護層)—彎曲增長值
錨固長度的話,規范、圖集有要求,搭接的話看搭接百分率調整系數。

『貳』 封閉陽台鋼筋怎麼算

封閉式陽台從理論上來說就是平面陽台,也就是沒有突出部分,整體結構是一個平面回。挑陽台是在答建築中陽台為獨立樓板,建築在兩個樓板建築中間,通過承重和主體鋼筋連接所形成的陽台結構。 封閉陽台大概分為兩種封裝形式: 一種是防盜網封法,這種方法只能達到安全防盜的效果,其他作用無法發揮,在居住條件允許並寬松的情況下可以採用; 另一種是以窗戶的形式封堵,這種形式採用最為普遍。 封閉陽檯面積計算標准 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陽檯面積的計算方法按封閉與否有所不同。2005年7月1日起實施的國家標准《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范》,《規范》中明確寫著:封閉陽台均應按其水平投影面積的1/2計算。也就是說,全封閉陽台的價格等於房產單價乘以陽台實際測量面積。比如說一套住房的房間面積為100平方米,陽檯面積為10平方米,設計方案上的銷售面積就應標為105平方米,而不是110平方米。

『叄』 板的鋼筋工程量怎麼計算需要詳細步驟

計算公式:鋼筋長度=板凈跨Ln+伸入左右支座內長度+彎鉤增加長度。(數據帶入即可計算)

具體數據的計算:

底筋長度=凈長+2*max(支座寬/2,5d)+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麵筋長度=凈長+2*la+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負筋長度=凈長+la+6.25d+(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左凈長+右凈長+2*(板厚-2*保護層)

(3)陽台鋼筋板筋怎麼計算規則擴展閱讀:

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的組成

一、模板工程

模板是使混凝土結構和構件按所要求的幾何尺寸成型的模型板。模板系統包括模板和支架系統兩大部分,此外。尚須適量的緊固連接件。

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對模板的要求是保證工程結構各部分形狀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確性,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構造簡單,裝拆方便。接縫不得漏漿,經濟。模板工程量大,材料和勞動力消耗多。

正確選擇模板形式、材料及合理組織施工對加速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和降低工程造價具有重要作用。

二、鋼筋工程

鋼筋的種類很多,土木工程中常用的鋼筋,按生產加工工藝可分為熱軋鋼筋、余熱處理鋼筋、冷軋帶肋鋼筋、冷軋扭鋼筋、熱處理鋼筋、精軋螺紋鋼筋等。

三、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包括混凝土的拌制、運輸、澆築搗實和養護等施工過程。各個施工過程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影響。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除按有關規定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質量外,任一施工過程處理不當都會影響混凝土的最終質量。

因此,如何在施工過程中控制每一施工環節,是混凝土工程需要研究的課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年來混凝土外加劑發展很快。

它們的應用改進了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工藝。此外,自動化、機械化的發展,纖維混凝土和碳素混凝土的應用,新的施工機械和施工工藝的應用,也大大改變了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面貌。

『肆』 板筋怎麼算

我給你應該最實用的鋼筋計算方法,關於鋼筋分項平法的抽筋計算。 有些鋼筋工同行新手應用《平法》時常發懵,暈頭轉向,不得要領。本人從另一視角提取分類內容加以淺釋,以幫助大家深入理解使用《平法》。
因水平所限,必然有不當之處,希望同道加以補充或指正。
鋼筋的錨固長度
為此構件中的縱筋伸入彼構件內的長度,以彼構件的完整邊線起算。
如:梁伸入柱中;柱伸入梁中;次梁伸入主梁中;柱伸入基礎中;牆或板伸入梁中;等等。
「錨固長度」應成為鋼筋工的第一概念。
錨固長度是圖集中的固定值。在《平法》各本圖集中均有列表。
錨固長度在101-1.3.4圖集中總分兩種:非抗震與抗震,內容是不同的。
選擇錨固長度的前提條件是混凝土強度等級與抗震等級,然後參照鋼筋種類決定。
在任何情況下,錨固長度不得小於250mm。
非框架梁下部縱筋的錨固長度為12d;非框架梁包括:簡支梁;連系梁;樓梯梁;過梁;雨蓬陽台梁;但不包括圈樑懸挑梁和基礎梁,圈樑懸挑梁和基礎梁另有規定。
當邊柱內側柱筋頂部和中柱柱筋頂部的直錨長度小於錨固長度時,可向內或向外側彎12d直角鉤。
當柱牆插筋的豎直錨固長度小於規定值時,需按照101-3圖集32頁右下角的表或45頁右上角的表加彎直角鉤。
框架樑上下縱筋及抗扭腰筋和非框架樑上部縱筋的錨固長度為0.4laE 加15d直角鉤。
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長度
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長度是以錨固長度為先決條件,再根據縱向鋼筋搭接接頭的面積百分率給出3個修正系數來計算。
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小於300mm。
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是兩個概念,不可混為一談,各類構件各有具體要求。
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
前提條件是混凝土結構的環境類別。
保護層厚度在圖紙的結構說明頁中均有詳細規定。
一般情況下,無墊層基礎是70mm;有墊層基礎是35mm,柱是30mm,梁是25mm,板是20mm,薄板是15mm,圖紙中均有具體規定。
保護層問題
通常,鋼筋工在綁扎大梁時,在梁下部縱筋之下,必須要墊好保護層,合理的保護層材料是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卡,用大塊石子墊也是常有的事,上級允許時,可用25mm的鋼筋頭垂直墊在主筋下,最好用16或18mm的鋼筋頭斜著墊在大梁的箍筋下面。
圈樑的保護層,一般應由混凝土工隨打隨墊,因為木工在支模時在圈樑鋼筋上行走,事先墊了保護層更加容易跺倒箍筋。
板的保護層是最不容易保證的,如果按照合理的混凝土施工規 程,鋼筋工應當事先把板的鋼筋保護層用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卡墊好,但是,各個工地不一定都是規范的,好多工地,混凝土工以及其它各個工種的人員都在已經綁扎 好的鋼筋上踩踏,這時,鋼筋工完全有理由不給墊保護層,因為保護層墊起之後,更容易使綁紮好的鋼筋網被踩得亂七八糟,不好修正,這時應由混凝土工隨打隨墊 才對。
架立筋
以前的架立筋與現在的架立筋,其意義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以前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縱筋,現在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中間連接負彎矩筋的連接筋,在復合箍筋的內上角處,其非抗震搭接長度為150mm。
主筋
主筋以前是指梁的下部縱筋,板的下部縱筋,柱的立筋,樓梯板的下部縱筋,主筋的名稱已經過時,內容已經變得含糊不清,今已減少了這樣的稱呼。
彎起筋
自從推廣《平法》以來,彎起筋已經很少採用,但在個別的設計中依然可見,其要點是彎起角度,斜長的計算和減延伸率。
腰筋
腰筋包括兩種,構造腰筋和抗扭腰筋,不同點是作用不一樣,構造腰筋用G打頭,抗扭腰筋用N打頭,構造腰筋的錨固長度為15d,抗扭腰筋的錨固長度與下部縱筋相同。
腰筋位置的計算,是以該梁所含板的下皮到梁的下部第一排縱筋之間均分間距,而不是按梁的上下縱筋之間來分或按梁高來分。
負彎矩筋
一般框架梁端部負彎矩筋的錨固長度為:0.4laE加15d直角鉤。
負彎矩筋位於第一排的取1/3凈跨度ln,位於第二排的取1/4凈跨度ln,但是其值要取左右兩個跨度值之大的應用,這是理解負彎矩筋的關鍵點。
梁下部縱筋
框架梁下部縱筋,即以前所指的主筋,是鋼筋作用的重點,其錨固長度是0.4laE加15d直角鉤,非框架梁的下部縱筋的錨固長度是12d,滿足12d可不做彎鉤。
箍筋
箍筋計算應以內皮尺寸為准,這樣不易出錯。
箍筋的彎鉤角度和彎鉤長度分抗震與非抗震,框架與非框架。
非抗震又非框架的樑柱箍筋,可以執行以前的現定,鉤長按直徑6;8;10分別取50mm;60mm;70mm,可不做135度角,即可以做成90度彎鉤。這一說法有待探討。
框架和抗震用的樑柱箍筋必須執行《平法》,必須做成135度的彎鉤。
框架和抗震用的樑柱箍筋,其鉤長為10d與75mm中之大值。
即如箍筋直徑為6mm,鉤長為75mm,直徑為8mm鉤長為80mm,直徑為10mm,鉤長為100mm,依此類推。
箍筋按內皮尺寸下料時應加延伸率,加3d較准。
復合箍筋
復合箍筋分重疊復合與大小復合,現在要求大箍套小箍,不提倡重疊復合,但是,重疊復合也有其應用的場合與好處。
復合箍筋的計算,一般新手不知所措,應當努力精通,學會並不難。
按內皮尺寸,首先減去下角主筋的兩個半徑,再除以主筋之間的空數 之後再乘以所要箍住主筋的空數,最後再加上主筋的兩個半徑。注意空數的空是多音字,在此所用的是4聲是空格的空,不是1聲空間的空,是段的意思。
箍筋加密
在框架及有抗震要求的樑柱中,凡在受拉縱筋綁扎搭接范圍內的箍筋應加密。
在框架柱中,在底層的基礎頂面及嵌固部位之上的柱凈高度的下1/3內須加密,在除底層下部外,底層上部和以上各層的柱凈高度的1/6內及不小於500mm的范圍內的箍筋要加密。
框架柱箍筋在穿越各梁板中均要加密。
在梁中,箍筋加密區位於受剪力最大處,在梁端支座里皮50mm處起往梁中間方向算。
在框架梁中,分抗震強度等級一級和二至四級來決定箍筋加密區的范圍,分2倍梁高和1.5倍梁高兩個數值,最小不得小於500mm。
在主次梁交叉處的主樑上,有附加箍筋也需加密,單側加密區的計算從距次梁邊的50mm處算起,一個次梁寬度加上一個主次梁底皮的高差。其加密值為箍筋直徑的8d,且不大於100mm。
吊筋
吊筋的全高度應設置到主梁的最下層縱筋處或者二排縱筋處。
吊筋的上平直部分的長度為其直徑的20d。
吊筋的下平直部分的長度為次梁寬加兩個50mm。
吊筋的斜長按梁高,當梁高小於800時為45度角,當梁高等於或大於800時為60度角。
45度角時,用其直角邊乘以根號2,即乘以1.414系數,當為60度角時,用其直角長邊乘以1.155系數。
吊筋下料時需減延伸率。
拉筋
又叫小拉鉤,其鉤長與彎鉤角度同箍筋的彎鉤。
拉筋必須鉤住箍筋並緊靠梁或柱的縱筋。
柱內復合箍筋可全部採用拉筋。
梁中拉筋間距一般為箍筋間距的2倍,一般為400mm。
梁中拉筋多於兩排時,其位置應上下相互錯開。
拉筋的計算不同於箍筋,應按內皮尺寸計算,按箍筋內皮尺寸再加上兩個箍筋直徑才對。
板主筋
板主筋的錨固長度為直徑的5d,且不小於板厚。
板主筋的第一根起算位置是,距梁邊上下縱筋連線1/2板主筋間距。
板主筋間距過密時,可以跳綁,即綁扎梅花扣。但板邊的兩排必須綁扎全扣。
板扣筋
板扣筋的直角鉤只減上邊保護層,通常減20mm,下邊可直接立在模板上。
板扣筋在重疊時,有一個綁扎次序問題是必須注意的,同綁扎梁鋼筋一樣,先綁扎主梁方向的後綁扎次梁方向的,這樣才不至於使扣筋加高一層,造成上邊的保護層減小或者沒有了。
樓梯筋
樓梯梁相當於簡支梁。
樓梯平台板當於簡支板。
樓梯踏步板主筋的計算,只用於鋼筋進料計劃。不能用於實際鋼筋的下料。實際樓梯板主筋的准確尺寸,應當實際到模板上量尺。
樓梯板扣筋也應當通過實際量取板主筋的尺寸再按圖集要求算出來。
如果圖紙上給出了樓梯板筋的尺寸,只能作為參考,也應當實際量尺後再下料。
鋼筋翻樣之《平法》要領(之二)
寫此文的願意,是想給我的徒弟們總結一下學習使用《平法》的參考資料,順便發到論壇里,試圖請壇友們幫助指導修改一下。
下面接著嘮叨,只要讀者不煩,我就高興。
先討論一下板扣筋重疊問題
很感謝一丁老師,提到板扣筋在重疊時,其上面的做成一字型,即只下料不打鉤,由此進一步設想,把不打鉤的直棍型的放到下面不是更好么?也不超高,算計好了,又省料又省工,我想,這在理論上只可以探討,付諸實施恐怕不行,施工監理肯定不允許。監理只認規范。
至於扣筋的腳長,還是按板厚減去兩公分最為實用,前些年我都是減10mm,當澆築混凝土時,老闆總是嫌混凝土超厚扣筋的鉤超高,太浪費混凝土,經研究找出的 原因是,1.在成型扣筋的腳時常有偏差,2.混凝土經過震搗,有自動抬高板鋼筋的現象,3.在板扣筋重疊處加高了一個扣筋直徑。
為防止在扣筋重疊處超高,通常是把下一層的扣筋腳掰斜不使直立,這樣就好了。再說混凝土工也在時刻控制板厚,超高了增加工作量他也不幹。
搭接位置
主要是指綁扎搭接,關於搭接位置,各種構件各有各的要求,不可一概而論。有些重要構件,當受力縱筋直徑超過規定值,16或22或25或28時,就不允許綁扎搭接而只許機械連接,甚至不允許出現連接點。
作為鋼筋工,最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知曉鋼筋在各構件中各部位的物理作用,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受拉作用,其次起受剪作用,受剪其實是受拉的一種變形,再次起受扭作用。
鋼筋的接頭,是這根鋼筋的薄弱點,往壞處想,便是危險點或者是事故點,所以要格外加小心,要注意,要把這個不良點放在不吃勁的地方。
鋼筋的接點,一不能放在受拉最大處,二不能放在受剪處,三不能放在受扭最大處。
正彎矩梁的凈跨度中段下部三分之一是受拉最大部位,越靠近跨中受拉力越大;凈跨度距支座的三分之一區段內是受剪最大部位而且越靠近支座受剪力越大;凈跨度下 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間靠近支座這兩小段受拉力最小受剪力也最小,所以這里被確定為連接區,跨中上部受拉力最小,也被確定為連接區。負彎矩梁即反梁的受 力道理與此相反,遇到反梁,您就倒過來思索,在腦子里過電影,便一目瞭然,如101-3《筏型基礎》裡面的基礎梁則是。
在連接區,如果只有兩根縱筋,我想可以把搭接頭設在同一區段內,把錨固長度乘以1.6系數,即按100%接頭面積百分率來取,如果超過4根筋,最好是隔一搭一或隔三搭一,搭接修正系數取1.4或1.2。
至於柱子鋼筋的搭接部位,首先區分是什麼柱,對於框架柱,要執行101-1圖集,只要是「非連接區」,便可搭接。非連接區便是箍筋的加密區,在底層,不一定 是一層有可能是地下室,柱凈高度下部三分之一,在底層柱凈高度上部的六分之一及以上各層柱凈高度靠近上下兩頭的六分之一不小於500mm范圍,都是箍筋加 密區也是非連接區。
箍筋加密區等於非連接區是柱子偏心受拉力的集中處,鋼筋連接點是薄弱處,所以這兩處不可共存,文字理論之要領其實也很簡單。
至於構造柱和普通柱,搭接位置就在嵌固部位之上,不適用於101圖集。
剪力牆鋼筋的搭接與眾不同,豎向鋼筋的搭接分兩種類型,一二級抗震和鋼筋直徑大於28時的搭接頭需要錯開,中間隔500mm;三四級抗震和鋼筋直徑小於28時的搭接頭可在同一區段內,搭接長度均為錨固長度的1.2倍。
集中標注
相對於原位標注而言,用一條直線引出,在梁中用水平或垂直線引出,在柱中用斜線引出。在剪力牆中用折線引出。
集中標注是大致的總體的註明,在梁的內容有:構件代號,跨數,截面尺寸,箍筋直徑間距支數,上部或加下部貫通縱筋根數直徑,腰筋根數直徑等。在柱中縱筋有時表示全部根數直徑,有時表示4角的根數直徑。
原位標注
相對於集中標注而言,是集中標注的具體補充與細化。當這兩種標注發生矛盾時,通常是以原位標注為准,但是從安全起見,還是鋼筋多多益善。
值得注意的是,當原位標注負彎矩筋時,已經包含了樑上部的貫通縱筋在內,這一點在圖紙上常常發生混淆,設計者最容易糊塗,施工者千萬馬虎不得,有疑問時,直接去問設計師最好,或者寧可多用鋼筋也要確保工程質量免除後患。
錨固搭接
見101-1第35頁右上角圖,此構造做法的目的是要保證支座內受力縱筋的凈距不小於25mm,從而保證縱筋在支座內有一定的握裹力,這一點很重要,通常不按此法施工而是直接在支座內搭接是錯誤的,應該加以改正。
至於那個1:12斜度,是否可以考慮不打彎,直接插入,因為那個彎度太小,不易彎准,當角度彎不準時反倒影響了質量,如果不打彎,幹活可就省事多了,此事也有待於進一步探討。
如果支座兩邊縱筋直徑相同,最好是直接通過,不在支座內設接頭,想設接頭時,最好是把接頭設在凈跨度中的三分之一與四分之一之間的區段處隔一搭一,美國建築結構的經驗確實值得借鑒。
彎折弧度
實踐證明,鋼筋設計彎鉤,往往事與願違,本來是想增加錨固堅固的程度,其結果是在陡彎處,鋼筋內部結構已被破壞,陡彎處的內部出現了看不見的裂紋,成為了新 的薄弱點,當鋼筋受到極限應力時,最容易在彎點斷裂,所以在《平法》中,一再強調採用彎折半徑4d;6d;8d,而不是彎折直徑,確有一定的道理,不可輕 視。
在縱向受力鋼筋端頭的彎鉤成型時,在鋼筋彎曲機上切不可加擋板,而且中心卡樁要用粗一些的,中心卡樁用直徑35mm以上的,寧可讓其彎度大些。
但是,箍筋的角就成為新的問題了,普通箍筋倒是沒的說,只是加密箍筋,是起受剪作用的,角度彎的不陡,會縮小縱向鋼筋在構件中的截面尺寸,角度彎的過陡,也存在上述的破壞作用,解決的辦法,只有犧牲保護層,把箍筋做得大一些。此事也有待於探討。

『伍』 如何計算板筋的鋼筋

一、板鋼筋計算依據和鋼筋的類型
1、板的平法圖集和計算依據是《04G101-4》
2、現澆混凝土樓板的鋼筋分為以下幾種
1、 板底鋼筋(包括特殊形式的板底通長鋼筋);
2、 上層通長鋼筋、支座負筋(包括特殊形式板面通長鋼筋);
3、 支座筋的分布筋、溫度筋、附加筋;
4、 馬蹬筋;
二、各種板鋼筋的詳細計算
1、字母代表的含義:
La—非抗震時錨固長度; d ---鋼筋直徑 ; L1E—連接長度 ; BHC—保護層 ;
Ha—支座寬度 S--- 鋼筋間距 ceil—向上取整
2、板底通長鋼筋(下層通長鋼筋)
板底通長鋼筋有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可以布置多個板塊或者一個板塊。
長度L=板扣除兩端支座的長度(板凈長) + 左錨固 + 右錨固 + 「連接長度」+12.5*D(II級以上為0)
其中:12.5D是指一級鋼中的180度彎鉤,一端彎鉤是6.25D,兩端就是12.5D.
「左錨固、右錨固」演算法有如下幾種,可根據圖紙說明操作:
Max ( ha /2,5*d) (即,支座寬度的一半與鋼筋直徑的5倍相比取大值);
Max ( ha /2,12*d) (即,支座寬度的一半與鋼筋直徑的12倍相比取大值);
La (即,鋼筋的錨固長度);
ha /2+5*d (即,支座寬度的一半加鋼筋直徑的5倍);
ha–bhc (即,支座寬度 - 保護層);
ha /2 (即,支座寬度的一半);
•「連接長度」 演算法為:

當採用焊接、機械連接時:連接長度 = 0 ,計算接頭個數;

當採用搭接時, 連接長度=接頭個數 * L1=取整(通長鋼筋直段長 / 定尺長度)* L1

根數N= ceil [(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1;

在根數計算時,起始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有三種情況可以考慮

A:50mm,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50mm;

B:保護層距離,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保護層距離;

C:S/2,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S/2(S為間距);
下面舉例說明板底通長鋼筋的計算;

工程名稱培訓工程,第2標准層,3自然層,板砼強度為20,板厚為120mm,保護層為20mm,非抗震。計算圖中右下角的鋼筋(1,2/b,c之間的板),該板水平凈長3275mm,左梁寬度250mm,右梁寬度300mm板的垂直方向凈長是4600mm,鋼筋的數據A10-200.如下圖:

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為50mm,板底筋伸入支座的長度為Max ( ha /2,12*d)

因為250/2=125,300/2=150 大於12*D=12*10=120,所以左右錨固取支座寬度的一半,

水平方向鋼筋的長度L=板扣除兩端支座的長度(凈長)+左錨固 + 右錨固 + 「連接長度」+12.5D=3275+125+150+12.5*10=3550+125=3675

其中12.5是指一級鋼中的180度彎鉤,一端彎鉤是6.25D,兩端就是12.5D.

根數N= ceil [(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1

=(4600-50*2)/200+1=4500/200+1=22.5+1=24

縱向的鋼筋長度與根數和水平方向的演算法一致,不在詳講!
3、板面通長鋼筋(上層通長鋼筋)
板面通長鋼筋有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可以布置多個板塊或者一個板塊。

長度L=板扣除兩端支座的長度(板凈長) + 左錨固 + 右錨固 + 「連接長度」

•「左錨固、右錨固」演算法有如下四種

La(鋼筋的錨固長度);

0.4 La +15*D(鋼筋的錨固長度的0.4倍+鋼筋直徑的15倍);

支座寬–支座保護層 + 板厚–2*保護層;

伸過支座中心線+ 板厚–2*保護層(即,支座寬度的一半+現澆板的厚度-2*現澆板的保護層)

•「連接長度」 演算法為:

當採用焊接、機械連接時:連接長度 = 0 ,計算接頭個數;

當採用搭接時, 連接長度=接頭個數 * L1=取整(通長鋼筋直段長 / 定尺長度)* L1

根數的演算法和板底通長鋼筋一致;

根數N= ceil[(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1;

例如:根數N=取整(3000/180)+1=17.67,取18根。

根數N=取整(3000/200)+1=16,取16根。

在根數計算時,起始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有三種情況可選擇:

A:50mm,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50mm;

B:保護層距離,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保護層距離;

C:S/2,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S/2(S為間距);

『陸』 第一次計算鋼筋 這板筋怎麼計算啊

底筋長度=凈長+2*max(支座寬/2,5d)+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麵筋長度=凈長+2*la+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負筋長度=凈長+la+6.25d+(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左凈長+右凈長+2*(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分布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
根數=左標注/間距+右標注/間距(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不減1)
溫度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2*6.25d(一級鋼筋)
根數=(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間距-1(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減1)
板中開洞:洞口左端長度=凈長-保護層+max(支座寬/2,5d)+6.25d+(板厚-2*保護層)+5d
洞口右端長度:同左端
根數=洞口寬/間距+1
懸挑:懸挑長度(一端在柱子里)=凈長+la+(板厚-2*保護層) +6.25d(一級鋼筋)
懸挑長度(兩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護層)+凈長+(板厚-2*保護層)+5d

『柒』 如何計算陽台所用的鋼筋

陽台結構計算配鋼筋,
首先要從結構布置著手,粗算截面大小。
第二步結構回布置完成後,
第三答步計算計算荷載,
第三步進行梁、板、牆、柱內力計算,
第四步進行梁、板、牆、柱配鋼筋計算。
梁、板、牆、柱配鋼筋與截面不匹配不合理,從新走上述流程。

『捌』 板筋計算公式

板筋計算公式:不規則板面積為S 正方形邊長為b,b=根號S 鋼筋間距為a,鋼專筋單向布筋根數為n=b/a 鋼筋直屬徑為d,鋼筋總長度L=b(2n+1)+lm 當鋼筋直徑為ф6-ф10時,板兩端頭鋼筋的增加長度lm按下式計算,簡直板lm=14(n+3)d;固端板 lm=75(n+3)d。

(8)陽台鋼筋板筋怎麼計算規則擴展閱讀

板筋結構具有重量輕、承載力高、抗彎能力強、佔用空間小的特點,經合理設計可以起到支撐、防護、構架聯接的作用,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船舶、汽車、建築、能源交通等領域。

計算鋼筋工程量時,設計已規定鋼筋塔接長度的,按規定塔接長度計算;設計未規定塔接長度的,已包括在鋼筋的損耗率之內,不另計算塔接長度。鋼筋電渣壓力焊接、套筒擠壓等接頭,以個計算。

先張法預應力鋼筋,按構件外形尺寸計算長度,後張法預應力鋼筋按設計圖規定的預應力鋼筋預留孔道長度,並區別不同的錨具類型,分別按下列規定計算: 低合金鋼筋兩端採用螺桿錨具時,預應力的鋼筋按預留孔道長度減0.35m,螺桿另行計算。

『玖』 一般板的鋼筋如何計算

根數N= ceil [(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

在根數計算時,起始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有三種情況可以考慮

A:50mm,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50mm;

B:保護層距離,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保護層距離;

C:S/2,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S/2(S為間距);
下面舉例說明板底通長鋼筋的計算;

工程名稱培訓工程,第2標准層,3自然層,板砼強度為20,板厚為120mm,保護層為20mm,非抗震。計算圖中右下角的鋼筋(1,2/b,c之間的板),該板水平凈長3275mm,左梁寬度250mm,右梁寬度300mm板的垂直方向凈長是4600mm,鋼筋的數據A10-200.如下圖:

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為50mm,板底筋伸入支座的長度為Max ( ha /2,12*d)

因為250/2=125,300/2=150 大於12*D=12*10=120,所以左右錨固取支座寬度的一半,

水平方向鋼筋的長度L=板扣除兩端支座的長度(凈長)+左錨固 + 右錨固 + 「連接長度」+12.5D=3275+125+150+12.5*10=3550+125=3675

其中12.5是指一級鋼中的180度彎鉤,一端彎鉤是6.25D,兩端就是12.5D.

根數N= ceil [(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1

=(4600-50*2)/200+1=4500/200+1=22.5+1=24

縱向的鋼筋長度與根數和水平方向的演算法一致,不在詳講!
3、板面通長鋼筋(上層通長鋼筋)
板面通長鋼筋有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可以布置多個板塊或者一個板塊。

長度L=板扣除兩端支座的長度(板凈長) + 左錨固 + 右錨固 + 「連接長度」

•「左錨固、右錨固」演算法有如下四種

La(鋼筋的錨固長度);

0.4 La +15*D(鋼筋的錨固長度的0.4倍+鋼筋直徑的15倍);

支座寬–支座保護層 + 板厚–2*保護層;

伸過支座中心線+ 板厚–2*保護層(即,支座寬度的一半+現澆板的厚度-2*現澆板的保護層)

•「連接長度」 演算法為:

當採用焊接、機械連接時:連接長度 = 0 ,計算接頭個數;

當採用搭接時, 連接長度=接頭個數 * L1=取整(通長鋼筋直段長 / 定尺長度)* L1

根數的演算法和板底通長鋼筋一致;

根數N= ceil[(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1;

例如:根數N=取整(3000/180)+1=17.67,取18根。

根數N=取整(3000/200)+1=16,取16根。

在根數計算時,起始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有三種情況可選擇:

A:50mm,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50mm;

B:保護層距離,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保護層距離;

C:S/2,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S/2(S為間距);

『拾』 板鋼筋的計算公式或者計算方式

一、普通板底筋計算
(一)、底筋長度 底筋長度=凈跨+伸進長度×2+彎鉤×2
1、當板的端支座為框架梁時 底筋長度=凈跨+左右伸進支座長度max(框梁支座寬/2,5d)+彎鉤×2
2、當板的端支座為剪力牆時 底筋長度=凈跨+左右伸進支座長度max(牆支座寬/2,5d)+彎鉤×2
3、當板的端支座為圈樑時 底筋長度=凈跨+左右伸進支座長度max(圈樑支座寬/2,5d)+彎鉤×2
4、當板的端支座為砌體牆時 底筋長度=凈跨+左右伸進支座長度max(120,板厚)+彎鉤×2
(二)、 底筋根數
情況一:底筋根數=(凈跨-50mm×2)/板筋間距+1
情況二:底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板筋間距+1
情況三:底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左梁角筋1/2直徑+右梁角筋1/2直徑-板筋間距)/板筋間距+1
二、麵筋計算
(一)、端支座負筋
1、端支座負筋長度
端支座負筋長度=錨入長度+彎鉤+板內凈尺寸+彎折長度
情況一:錨入支座長度=錨固長度LaE
(1)、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2時,
端支座負筋長度=(錨固長度LaE+彎鉤)+(板內凈長)+(板厚-保護層×2)
(2)、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時,
端支座負筋長度=(錨固長度LaE+彎鉤)+(板內凈長)+(板厚-保護層)
情況二:錨入支座長度=0.4La+15d
(1)、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2時,
端支座負筋長度=(0.4La+15d+彎鉤)+(板內凈長)+(板厚-保護層×2)
(2)、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時,
端支座負筋長度=(0.4La+15d+彎鉤)+(板內凈長)+(板厚-保護層)
2、板端負筋根數
情況一:負筋根數=(凈跨-50mm×2)/板筋間距+1
情況二:負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板筋間距+1
情況三:負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左梁角筋1/2直徑+右梁角筋1/2直徑-板筋間距)/板筋間距+1
(二)、端支座負筋分布筋
1、端支座負筋分布筋長度
情況一:分布筋和負筋參差150mm
(1)、分布筋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或凈跨)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150mm×2+彎鉤×2
(2)、分布筋不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或凈跨)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150mm×2
情況二:分布筋=軸線長度
(1)、分布筋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長度+彎鉤×2
(2)、分布筋不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長度
2、端支座負筋分布筋根數
情況一: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板內凈尺寸/分布筋間距(向上取整)
情況二: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板內凈尺寸/分布筋間距+1(向上取整)
(三)、中間支座負筋
1、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標注長度+彎折長度×2
情況一: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2時,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標注長度+(板厚-保護層×2)×2
情況二: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時,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標注長度+(板厚-保護層)×2
2、中間支座負筋根數
情況一:中間支座負筋根數=(凈跨-50mm×2)/板筋間距+1
情況二:中間支座負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板筋間距+1
情況三:中間支座負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左梁角筋1/2直徑+右梁角筋1/2直徑-板筋間距)/板筋間距+1
(四)、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
1、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長度
情況一:分布筋和負筋參差150mm
(1)、分布筋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或凈跨)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150mm×2+彎鉤×2
(2)、分布筋不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或凈跨)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150mm×2
情況二:分布筋=軸線長度
(1)、分布筋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長度+彎鉤×2
(2)、分布筋不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長度
2、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根數
情況一:根數=布筋范圍/間距
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根數=(布筋范圍1/分布筋間距)+(布筋范圍2/分布筋間距)(向上取整)
情況二:根數=布筋范圍/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根數=(布筋范圍1/分布筋間距+1)+(布筋范圍2/分布筋間距+1)(向上取整)

參考資料:
http://www..com/s?wd=%E6%9D%BF%E9%92%A2%E7%AD%8B%E7%9A%84%E8%AE%A1%E7%AE%97%E5%85%AC%E5%BC%8F&tn=site888_1_pg&cl=3&ie=utf-8

閱讀全文

與陽台鋼筋板筋怎麼計算規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dnf大轉移深淵怎麼打鋼管男 瀏覽:252
45鋼焊接後淬火用什麼焊條 瀏覽:969
台州道路護欄多少錢 瀏覽:815
彩鋼板單板怎麼對接 瀏覽:619
一般鋼筋採用什麼焊接方式 瀏覽:293
單層鋼筋綁扎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824
z字形豎立的鋼筋叫什麼 瀏覽:641
304不銹鋼板密度公差是多少 瀏覽:690
張掖哪裡有賣鋼材的 瀏覽:489
合金力量天啟是什麼樣子 瀏覽:245
鋼材的mm是什麼意思 瀏覽:708
空調支架不銹鋼多少錢一個 瀏覽:419
1噸鋼筋有多少米8號 瀏覽:729
16鋼筋每米是多少 瀏覽:633
不銹鋼盆被草酸腐蝕了怎麼辦 瀏覽:723
鍍鋅管焊接內側怎麼防銹 瀏覽:910
大棚鋼管骨架怎麼製作方法 瀏覽:986
個人怎麼報考焊接上崗證 瀏覽:338
斜齒輪模具怎麼出模 瀏覽:87
不銹鋼鍋熬粥怎麼發黑 瀏覽:307